导读:本文包含了课堂评价知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家长课堂,预防接种知识,干预效果,评价
课堂评价知识论文文献综述
陈鹏,崔伟红,李波,李娜,孙源[1](2019)在《招远市家长课堂预防接种知识干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招远市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情况,评价家长课堂干预效果,为免疫预防宣传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统一的调查问卷对参加家长课堂的家长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较低(39. 67%),干预后提高至98. 22%(P<0. 01)。文化程度、监护人、地区是影响家长课堂干预效果的主要因素。结论家长课堂显着提升了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增强了其主动参与预防接种的意识。应提高家长课堂覆盖率,从而提高接种依从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15期)
王希,王常珍,吴景文,龚丽文,潘昌慧[2](2018)在《基于微信平台的直播课堂对流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干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直播课堂模式对流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与教育部门合作,共收集南昌市初中、小学及幼儿园共3404所,调查学生家长108 434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使用微信直播课堂进行授课干预前后调查对象对流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结果共收集到干预前问卷108 434份,干预后问卷37 749份。干预前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正确行为持有率分别为14.45%、57.74%和40.46%,分别低于干预后的40.04%、75.85%和3.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微信直播课堂"健康促进模式能有效提高公众"知信行",是一种有效的健康知识宣传方式,可顺应时代发展,应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教育》期刊2018年07期)
郭真真[3](2017)在《基于教师知识观转型的小学课堂即时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培养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如何将课堂知识传授的过程转变成素养养成的过程,是每一位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学工作者必然要面临的问题。而即时评价作为指导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是学生跨越知识走向素养的桥梁,在促进学生习得素养、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素养的养成离不开知识的学习,但教师对知识的看法如何将影响课堂即时评价的功能是否有效发挥,从而影响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鉴于此,论文选择基于教师知识观转型的视角,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从理论探究与实证调研两方面来探讨小学课堂即时评价的改善问题,即良好的知识观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课堂即时评价的弊病。论文分五部分,具体框架如下: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依据与核心概念的界定,在对文献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并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做了具体阐述,最后简要说明了研究目的及意义。第二部分,理论研究。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深度剖析,厘清了当代教师知识观转型在知识本质观、知识价值观、知识获得观等方面的主要表征,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析了教师知识观转型对即时评价的影响机制,凸显教师知识观转型对课堂即时评价转变的重要性。第叁部分,理论研究。通过探究在知识观转型视角下当代课堂评价的总体价值走向,进一步对基于知识观转型视域的当代课堂即时评价在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对象、评价语言、评价形式、评价标准等具体维度的应然状态作出了具体阐述。第四部分,实证研究。通过课堂观察、访谈等方式,对小学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现状进行了实践调研。根据课堂观察实录与师生访谈的调研结果,从认知状况与应用现状两个方面对小学课堂即时评价的现状作出基于教师知识观层面的质性描述分析,并进行了归因探析。第五部分,优化策略。结合问题产生的原因,基于教师知识观转型的视角从环境、观念、技能叁个层面提出了促使小学课堂即时评价优化的策略。(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7-06-01)
王红艳,许雅潇[4](2015)在《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评价知识与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大学英语课堂为背景,采用课前访谈、后续访谈和课堂观摩等定性研究手段,从课堂评价知识、态度、信念及行为的角度,对六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个案分析。结果发现,虽然六名教师的教育背景和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支持课程评价改革,注重评价过程和多种形成性评价手段的应用。研究表明,课堂评价知识应当成为教师的必备基础知识,并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和终身学习等不断地积累与建构,以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本文来源于《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期刊2015年04期)
郝佩林[5](2015)在《中学历史教学竞赛课堂内容评价的要义——基于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学历史教学竞赛作为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在职研修的一种手段,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历史教师专业水准有很重要的意义。历史教学竞赛课的内容评价应该重点突出历史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主要包括基于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历史教材文本资源的二次开发、合理吸收历史学术成果、强化竞赛课内容与日常课堂的衔接四方面内容。这四个方面内容充分契合学科教学知识的特殊性、实践性、情境性等基本特征。(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5年13期)
刘亚静[6](2014)在《借助“妈妈课堂”开展预防接种知识普及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预防接种满足开展预防接种知识普及的干预现况,评估干预措施效果。方法通过整群随机实验,在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抽取12个社区的预防接种适龄儿童家长,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这些人群实施每周1学时共2学期的"妈妈课堂"试点培训干预,由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根据授课对象有针对性地编制预防接种知识培训课件,制作宣传材料,内容包括国家免疫规划一类疫苗的免疫程序、新出生宝宝如何办理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的重要性、预防接种流程和注意事项、疫苗的种类及相应能预防的疾病,常见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处置等内容。分析干预后预防接种适龄儿童家长对参与预防接种的依从性、积极性,以及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率。结果干预前预防接种适龄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答卷的及格率是65.7%;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85.5%。干预后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答卷的及格率是73.1%;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是94.9%。"妈妈课堂"授课半年后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结论预防接种知识普及的干预提高了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率,降低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年轻、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早期预防接种知识普及的干预效果非常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4年28期)
张琳琳[7](2014)在《做好数学课堂评价 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学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指出: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进度。教师的课堂评价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来源于《小学生(教学实践)》期刊2014年06期)
何海卫[8](2014)在《探讨“知识线”与“方法线”同时展开的教学模式——“楞次定律”课堂回顾与评价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楞次定律"为例,探讨了"知识线"与"方法线"同时展开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物理通报》期刊2014年05期)
叶盛楠[9](2013)在《中小学教师课堂评价知识状况与来源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堂评价知识作为教师评价素养的核心要素,对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在现实中,教师课堂评价知识缺失现象较为普遍。本研究围绕教师课堂评价知识现状,具体探究两个基本问题:当前教师实际拥有哪些课堂评价知识?教师课堂评价知识的具体来源有哪些?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自编《中小学教师课堂评价知识调查问卷》,达到较高的信效度;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宁波市四个区域的20所公办中小学校的908名专职教师实施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从参与调查的四所学校中抽取8位教师进行访谈。得出以下结论:中小学教师课堂评价知识总体水平不高,知识内部结构失衡较大,其中规范评价伦理知识水平低下;不同群体教师的课堂评价知识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为女教师的水平优于男教师,小学教师的水平优于初中教师,11-20年教龄教师的水平优于其他教龄段教师,城区学校教师的水平优于乡镇学校教师,班主任教师的水平优于普通教师。中小学学生时代、职前教育和在职工作所学知识综合影响教师课堂评价知识的总体水平,但程度不一,具体表现为:“在职工作”时期对于知识水平贡献最大,其中“自主学习”与“日常交流”方式最为常用,“课程培训”与“专业活动”方式贡献显着;“职前教育”时期对于知识水平贡献较大,其中“个体阅读”与“教育学学科课程”方式最为常用,且贡献显着;“中小学学生”时期受教育经历对于知识水平贡献一般,教师部分课堂评价行为受到学生时代经验的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提出教师课堂评价知识发展的几点专业建议:优化课堂评价知识图式,注重知识结构平衡发展;以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路径,促进教师课堂评价知识的习得与提升;学校本位发展教师的课堂评价知识。(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3-06-08)
郑东辉,叶盛楠[10](2012)在《中小学教师课堂评价知识及其来源的研究——基于浙江省的样本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理论推演和实践探索,编写了"中小学教师课堂评价知识问卷",并针对浙江省叁类地区3个地级市33所中小学校的173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课堂评价知识的整体水平不高,且内部结构差异较大,评价伦理水平极差;不同群体教师的课堂评价知识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女教师的表现优于男教师,教师的课堂评价知识水平随学段提升而下降,高级职称教师的课堂评价知识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职称的教师,班主任教师的表现优于普通教师;教师的中小学学生时代、职前教育和在职工作所学知识是课堂评价知识的直接来源;职前教师主要通过个体阅读和教育学学科课程学习课堂评价知识;在职教师主要通过课程培训和专业活动等方式习得课堂评价知识。(本文来源于《教育发展研究》期刊2012年20期)
课堂评价知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直播课堂模式对流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与教育部门合作,共收集南昌市初中、小学及幼儿园共3404所,调查学生家长108 434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使用微信直播课堂进行授课干预前后调查对象对流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结果共收集到干预前问卷108 434份,干预后问卷37 749份。干预前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正确行为持有率分别为14.45%、57.74%和40.46%,分别低于干预后的40.04%、75.85%和3.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微信直播课堂"健康促进模式能有效提高公众"知信行",是一种有效的健康知识宣传方式,可顺应时代发展,应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课堂评价知识论文参考文献
[1].陈鹏,崔伟红,李波,李娜,孙源.招远市家长课堂预防接种知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9
[2].王希,王常珍,吴景文,龚丽文,潘昌慧.基于微信平台的直播课堂对流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8
[3].郭真真.基于教师知识观转型的小学课堂即时评价研究[D].渤海大学.2017
[4].王红艳,许雅潇.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评价知识与实践研究[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5
[5].郝佩林.中学历史教学竞赛课堂内容评价的要义——基于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视角[J].教学与管理.2015
[6].刘亚静.借助“妈妈课堂”开展预防接种知识普及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4
[7].张琳琳.做好数学课堂评价提高学生知识能力[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
[8].何海卫.探讨“知识线”与“方法线”同时展开的教学模式——“楞次定律”课堂回顾与评价反思[J].物理通报.2014
[9].叶盛楠.中小学教师课堂评价知识状况与来源的实证研究[D].宁波大学.2013
[10].郑东辉,叶盛楠.中小学教师课堂评价知识及其来源的研究——基于浙江省的样本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