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检查,应用价值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王霞,马含夕,孙初雪[1](2019)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自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且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进行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超声诊断准确率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简便易行、可重复性的优点,可检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评估盗血程度,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2期)
孙继英[2](2019)在《超声检查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河南电力医院收治的68例疑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分析患者病变位置、病因、分型、血流动力学等;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判定超声检查诊断效果。结果 68例患者中,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有62例,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有59例;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准确度为92.65%,灵敏度为93.55%,特异度为83.33%。结论超声检查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中,可有效明确患者病因及分型,且诊断准确度较高。(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张丽华,于德林[3](2019)在《不同类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典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指由于锁骨下动脉近端或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同侧椎动脉血流反向,从而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上肢动脉缺血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此外,通过内乳动脉桥血管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以及血液透析用动-静脉瘘导致的类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也值得引起关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王祯宝,池一凡[4](2019)在《主动脉支架术后出现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行再次手术》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资料患者女,52岁。患者因"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后1年,背部疼痛不适半年"入院,术后自觉乏力、头晕,偶有胸闷憋气,无头痛,无发热、寒战,无晕厥、意识丧失等症状。半年前又出现后背疼痛不适,上述症状反复出现,但未行诊治。今为行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既往患有高血压病史12年,血压控制可。无外伤史。查体未见明显异常。(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3期)
田静,王昱,于德林[5](2019)在《经颅多普勒联合颈动脉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的36例SSS患者临床资料,以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对照,计算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对SSS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TCD检查结果中,Ⅰ级盗血10例(27.78%),Ⅱ级盗17例(47.22%),Ⅲ级盗血9例(25.00%),对照DSA狭窄程度,颈动脉超声诊断对锁骨下动脉盗血Ⅰ级、Ⅱ级、Ⅲ级临床符合率分别为70.00%、82.35%、100%;TCD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SSS狭窄程度总准确率为97.30%;同一狭窄程度下TCD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SSS患者狭窄程度与DSA检查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SSS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四川解剖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李瑞华[6](2019)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是由于锁骨下动脉近端或头臂干狭窄或闭塞引起,由于虹吸现象,血液由其他动脉(椎动脉、内乳动脉等)逆向流入锁骨下动脉的一类临床综合征,部分患者可出现患侧上肢疲劳、麻木,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甚至心绞痛等症状。根据《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SSS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脑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一类。由于症状表现多样,除神经内科外,患者可收入神经外科,血管外科甚至心内科等,每个科室对SSS的诊疗各有侧重。SSS患者多数无症状,病程发展较为缓慢,为相对良性的疾病过程,但SSS患者常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其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常常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临床上可观察到SSS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冠心病、颅内动脉狭窄等表现。本研究将分析SS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SSS患者合并其他颅内、颅外动脉血管狭窄情况进行研究。SSS患者最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被认为是SSS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我国于2016年发布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指南指出,对不同个体应当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风险,血脂控制目标应按照相应ASCVD危险分层进行。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SSS患者,按照指南ASCVD危险分层,直接被列入ASCVD的极高危人群,SSS患者的血脂控制目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应当参照极高危分层的血脂达标值。目前对血脂异常这一危险因素的研究,其判定多按照实验室参考范围或中国ASCVD—级预防人群血脂异常分层标准进行。本研究将血脂异常分别按照中国ASCVD—级预防人群血脂异常分层标准及个体化ASCVD危险分层血脂达标值进行判定,探究不同标准下血脂异常与SSS的关系,提示SSS患者的血脂控制应考虑ASCVD危险分层。既往对SSS危险因素多较笼统的描述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2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研究多集中于血压及双侧压差的关系,对其他危险因素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尿酸水平等研究较少,本研究将对SSS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SSS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以及危险因素的分析将加深多学科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有助于指导临床诊疗及患者教育。目的对SSS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SSS患者合并其他颅内、颅外动脉血管狭窄情况进行描述;探讨不同标准下血脂异常与SSS的关系;分析SSS患者可能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SSS的独立危险因素,从而加深相关学科对SSS的认识,为SSS诊疗提供指导。对象和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2014.01---2018.06于我院住院并经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诊断的SSS患者共146例为病例组,其中危险因素资料完整者125例,行DSA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者70例。对照组为2014.01---2018.06于我院住院行DSA脑血管造影术无锁骨下动脉及颅内外动脉狭窄、无动脉瘤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165例。病例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住院科别、临床表现、SSS侧别、检查确诊方式、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是否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是否合并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主动脉弓类型、治疗方式等进行临床特征描述分析。分别收集病例组及对照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2型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入院后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叁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检验水平。血脂异常分别按照中国ASCVD—级预防人群血脂异常分层标准进行判定(标准1)及个体化ASCVD危险分层血脂达标值进行判定(标准2)。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分析中,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或中位数,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比例描述;单因素分析中,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SS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定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SSS患者临床特征分析:146例SSS患者平均年龄63.51±9.36岁,女性患者43例(29.45%),男性患者103例(70.55%)。122例(83.56%)由DSA诊断,24例(16.44%)由TCD诊断。住院科别包括神经内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心内科等科室。108例(73.97%)患者为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32例(21.92%)患者为右侧锁骨下动脉狭窄,6例(4.11%)发现两侧锁骨下动脉均有狭窄。93例(63.70%)患者临床表现为单一症状,23例(15.75%)患者表现为多个症状,20例(13.70%)患者无症状,10例(6.85%)合并脑缺血症状或脑梗死。93例(63.70%)行血管内治疗,53例(36.30%)保守治疗。70例患者行DSA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情况分别为:轻度狭窄1例(1.43%),中度狭窄4例(5.71%),重度狭窄49例(70.00%),完全闭塞16例(22.86%)。主动脉弓类型分别为:I型弓12例(17.14%),II型弓52例(74.29%),Ⅲ型弓4例(5.71%),牛角型弓2例(2.86%);23例(32.86%)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狭窄,53例(75.71%)患者合并颈内或椎动脉狭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33),同时合并颈内或椎动脉狭窄及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21例(30.0%)。2.血脂异常危险因素分析:按照标准1进行血脂异常判定,病例组血脂异常65例(52.0%),对照组血脂异常70例(42.4%),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105)。按照标准2进行血脂异常判定,病例组血脂异常114例(91.2%),对照组78例(47.3%),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在调整年龄及性别两个危险因素后,两者仍有统计学差异(p<0.001)。3.所有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01)、性别(p=0.003)、CHD(p<0.001)、高血压(p<0.001)、2型糖尿病(p<0.001)、吸烟(p<0.001)、饮酒(p<0.001)、血脂异常(p<0.00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p<0.001)是SSS发病的危险因素。将年龄、性别、CHD、高血压、2型糖尿病、吸烟、饮酒、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年龄(OR=1.J143,95%CI:1.102-1.186)、高血压(OR=2.317,95%CI:1.170-4.590)、吸烟(OR=4.324,95%CI:2.125-8.801)、血脂异常(OR=6.838,95%CI:2.898-16.J133)是S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SSS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住院科别多样化;病变侧别多为左侧;主动脉弓类型以Ⅱ型为主;SSS可合并颅内及颅外动脉狭窄,且合并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比例多于颅内动脉狭窄。2.按照ASCVD危险分层血脂达标水平进行血脂异常判定,血脂异常是SSS发病的危险因素,在调整性别、年龄后血脂异常仍为SSS发病的危险因素。3.本研究发现SS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吸烟及血脂异常。(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4-24)
蓝玉,钟良,吕庚珉,李宁,韦英海[7](2019)在《CT血管造影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血流动力学的评价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评价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拟诊为SSS的患者行CTA和TCD检查,CTA观察患者锁骨下动脉(SubA)、无名动脉狭窄程度,TCD判定盗血程度并测定双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p)。结果:CTA检查发现58例患者SubA或无名动脉狭窄,58例患者中,TCD检查显示无盗血2例,盗血56例,其中Ⅰ级盗血15例,Ⅱ级盗血27例,Ⅲ级盗血14例;CTA检查显示轻度狭窄14例,中度狭窄17例,重度狭窄16例,闭塞11例。TCD诊断盗血程度与CTA所示SubA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701,P<0.001)。56例SSS患者椎动脉Vp随SubA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不同而变化: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患侧椎动脉Vp较轻、中度狭窄患者明显减慢,而健侧椎动脉Vp较轻、中度狭窄患者明显增快(均P<0.05)。结论:CTA与TCD两者联合应用能较全面地评估SSS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为临床筛查、病情评估、早期干预提供客观依据。(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蓝玉,钟良,吕庚珉,李宁,韦英海[8](2019)在《CT血管造影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1例拟诊为SSS的患者,均行CTA、TCD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评价CTA与DSA诊断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分析TCD诊断的SSS分期与DSA诊断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51例患者中,有46例经DSA检查确诊为SSS。CTA对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与DSA诊断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P <0. 05)。TCD诊断的SSS分期与DSA诊断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 <0. 05)。结论 CTA与TCD检查对SSS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查具有互补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范艳丽,赵杰[9](2019)在《高频彩色多普勒结合经胸心脏探头检查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讨论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结合经胸心脏探头检查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经胸心脏探头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经胸心脏探头检查的准确率为96.15%。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查对Ⅰ级盗血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25%,明显低于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经胸心脏探头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比较大,P <0.05,Ⅱ级和Ⅲ级差异比较小,P> 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结合经胸心脏探头检查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准确率比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减少漏诊情况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任香顺,尹珍[10](2018)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55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采用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颅外段、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的灰阶、彩色、频谱多普勒检查,同时检测腋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测量血流参数,并行束臂加压-减压试验。结果:55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中,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53例,由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的2例。完全盗血9例;不完全盗血46例,其中锁骨下动脉近心端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38例。左侧盗血37例(发生率约67%);右侧盗血18例。束臂加压、减压后轻、中度狭窄患者,血流由正向变为反向;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反向血流速度增加。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病因查找及治疗效果的评估、随访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8年21期)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河南电力医院收治的68例疑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分析患者病变位置、病因、分型、血流动力学等;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判定超声检查诊断效果。结果 68例患者中,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有62例,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有59例;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准确度为92.65%,灵敏度为93.55%,特异度为83.33%。结论超声检查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中,可有效明确患者病因及分型,且诊断准确度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1].王霞,马含夕,孙初雪.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2].孙继英.超声检查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9
[3].张丽华,于德林.不同类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9
[4].王祯宝,池一凡.主动脉支架术后出现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行再次手术[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5].田静,王昱,于德林.经颅多普勒联合颈动脉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
[6].李瑞华.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9
[7].蓝玉,钟良,吕庚珉,李宁,韦英海.CT血管造影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血流动力学的评价效果[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8].蓝玉,钟良,吕庚珉,李宁,韦英海.CT血管造影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广西医学.2019
[9].范艳丽,赵杰.高频彩色多普勒结合经胸心脏探头检查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效果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10].任香顺,尹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55例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
标签:彩色多普勒超声;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检查;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