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颗粒污泥制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产氢颗粒污泥,革兰氏阳性菌,蛋白质组学,超声破碎
颗粒污泥制备论文文献综述
李华华,梁庆,崔寒,邢德峰[1](2019)在《厌氧产氢颗粒污泥蛋白质组分析样品的高效制备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厌氧产氢颗粒污泥比絮状产氢污泥具有更高的生物量、沉降性与反应效率,对颗粒污泥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有助于揭示其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从而对厌氧代谢过程进行优化调控。目前关于产氢颗粒污泥蛋白质组分析样品制备方法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革兰氏阳性菌Ethanoligenens harbinense YUAN-3是自凝集产氢发酵细菌,在间歇和连续流培养中可形成自聚集的厌氧颗粒,由于其全基因组信息清楚,可作为模式研究材料对制备方法进行评估。【目的】针对厌氧产氢颗粒污泥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比较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进行优化。【方法】分别利用液氮研磨、超声破碎、匀浆破碎对产氢颗粒污泥破碎,比较这3种方法对总蛋白提取量的影响;通过双向电泳比较叁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丙酮沉淀法与苯酚抽提法对总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对总蛋白样品分别进行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标记(Isobarictagsforrelativeandabsolutequantification,i TRAQ)、串联质谱标签(Tandemmasstag,TMT)标记以及质谱鉴定。【结果】液氮研磨、超声破碎、匀浆破碎3种破碎方法下总蛋白的提取量分别是对照样品的2.0、3.9与5.2倍。与TCA-丙酮沉淀法相比,苯酚抽提法总蛋白样品在双向电泳图谱上的蛋白质点明显增多,分布均匀,同时其在碱性蛋白端与小分子量蛋白端的蛋白质点也明显增多。质谱分析发现,iTRAQ标记样品与TMT标记样品中分别鉴定到1797个与1644个蛋白,在分子量、等电点、亚细胞定位的各个分布范围内,这些蛋白良好地覆盖了E.harbinenseYUAN-3中各个类型的蛋白。【结论】匀浆破碎与苯酚抽提法联用的总蛋白制备方法更适用于厌氧产氢颗粒污泥,该方法有利于后续的蛋白质双向电泳和定量蛋白质组质谱分析,可作为产氢颗粒污泥以及革兰氏阳性菌总蛋白制备的方法参考。(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8期)
迟夏,李安婕,李美茜[2](2018)在《曝气量对颗粒污泥制备生物柴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处理葡萄糖废水的好氧颗粒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曝气量对颗粒污泥的菌群结构以及后续制备生物柴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曝气条件下的颗粒污泥形态以及细菌,真菌的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曝气量为167L/(min·m3)时,丝状真菌比例最高(8.57%),且单位生物量的生物柴油产量也最高,达到(48.62±1.36)mg/g SS.不同曝气条件下形成不同菌群结构的颗粒污泥,不仅影响了污泥制备生物柴油的产量,其组分也存在明显差异.曝气量为167L/(min·m3)条件下,亚油酸甲酯(C18:2)大幅增加,这可能与该条件下颗粒污泥中出现的酵母菌Dipodascus有关.由此可见,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曝气量来提高生物柴油产量和调节其组分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孔令军,谭俊杰,陈迪云[3](2016)在《类中空颗粒污泥炭填料的制备及作为生物填料的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污泥制备污泥炭,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以棉纤维为内核,涂覆混有氯化锌的污泥浆,通过热解处理,制备污泥炭为外壳,棉纤维为内核的类中空颗粒污泥炭.通过氮气吸附-脱附曲线与SEM对其孔径结构进行分析.重点比较类中空污泥碳与商业活性炭作为填料,在不同条件下对生活污水COD、氨氮和总氮去除性能的差异.类中空污泥碳作为填料的去除效果显然高于市售活性炭填料.因此,利用污泥制备类中空污泥炭,并将其作为填料应用于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苑芳惠[4](2016)在《纳米硒的制备、表征、应用及其对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硒因为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和表面电负性高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吸附剂。生物法制备纳米硒因为绿色环保、经济快速而受到关注。好氧颗粒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种群丰富,可以将硒氧化物还原得到纳米硒。本论文在序批式污泥反应器中培养得到好氧颗粒污泥并在其中以亚硒酸钠为硒源还原制备得到纳米硒,对纳米硒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对水溶液中镉离子的吸附性能。另外,还考察了纳米硒原位还原对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在SBR反应器内通过逐步提高进水有机负荷、逐渐增加曝气量、投加Ca2+为内核以及逐步缩短沉降时间等方法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得到的颗粒污泥为黄褐色,具有结构密实、沉降性能好和生物活性高等特点。颗粒化过程中污泥的胞外多聚物含量不断增加,其主要成分多糖和蛋白质都能促进微生物的聚集,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颗粒污泥粒径在1-5mm之间,SVI稳定在40 mL/g左右,最大沉降速度可达到56.6m/h,系统对COD和NH4+-N去除率都高于97%。2.在序批式颗粒污泥反应器中原位还原制备红色纳米硒颗粒,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纳米硒进行表征。此外,考察了纳米硒对水溶液中镉离子的吸附性能。通过批次吸附实验研究了吸附时间、反应溶液的pH和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纳米硒吸附镉离子的过程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且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为59.7 mg/g。同时,吸附过程也同样符合Temkin吸附等温线模型,这说明该吸附反应为化学吸附。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该吸附过程,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999。整个过程的吸附速率受表面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的共同影响,但主要受颗粒内扩散控制。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和焓变化量均为负值,说明该吸附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FTIR和XPS分析表明纳米硒对镉离子的吸附去除是一个包含静电引力和表面络合的复杂过程。研究结果说明纳米硒可以高效的吸附去除水溶液中的镉离子。3.纳米硒的附着使得颗粒污泥轮廓更清晰,但是纳米硒阻塞了颗粒污泥的孔隙,影响了营养物质传输,导致污泥微生物的生物活性降低。颗粒污泥系统对COD和NH4+-N去除效果变差,异养菌(XBH)和氨氧化细菌(AOB)的比耗氧速率都降低。此外,纳米硒的存在促进了微生物胞外多聚物的分泌,但是增加量较小。(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5-22)
蒋新龙,邵铭东,蒋益花[5](2015)在《固定化厌氧颗粒污泥的制备及其产甲烷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啤酒废水处理厌氧颗粒污泥为菌种,海藻酸钠为包埋剂,氯化钙为固化剂,制备固定化厌氧颗粒污泥。以产甲烷活性为恒量指标,通过改变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以及固定化时间,进行厌氧颗粒污泥固定化条件优化。最适固定化条件为:1%海藻酸钠,1.5%Ca Cl2浓度,10 min固定化时间。经固定化处理后的颗粒污泥,其产甲烷活性及稳定性均高于未经过固定化处理的颗粒污泥。(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5年21期)
张英[6](2006)在《由厌氧颗粒污泥制备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啤酒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主要是来自于厌氧污泥的颗粒化,近些年国内外学者认识到在好氧环境下,由于微生物的自凝聚性质,污泥也可以颗粒化。本论文在的SBR反应器中,利用人工配制的模拟废水,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培养好氧颗粒污泥。通过控制COD有机负荷、水力停留时间、表面上升气体流速等条件,反应器在运行45d后成功培养出了好氧颗粒污泥。 当COD负荷为3.95~4.06kg/(m~3·d)、表面上升气体流速为0.0218m/s、水力停留时间为6h时,反应器内形成了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在培养过程中通过监测出水COD、TN、TP,分析了反应器内污泥颗粒化过程中的生物降解能力的变化情况。 好氧颗粒污泥比重为1.006,含水率为97.2%,比耗氧速率为19.00gO_2kgMLSS~(-1)h~(-1)。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好氧颗粒污泥进行观察,发现好氧颗粒污泥呈黄色,粒径2-5mm,结构密实,周围没有丝状菌生长。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好氧颗粒污泥微观结构发现好氧颗粒污泥主要由排列规则的球菌和杆菌构成,杆菌的长为1.8~2.4μm,直径为1μm左右,球菌直径为0.6~0.9μm。 COD为2000mg/L左右的啤酒废水经处理,其出水COD_(Cr)低于150mg/L,COD去除率稳定在91%左右。出水总氮浓度低于10mg/L,总氮去除率达到84%以上;出水总磷浓度在2mg/L左右,总磷去除率达到86%以上。(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6-11-08)
颗粒污泥制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处理葡萄糖废水的好氧颗粒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曝气量对颗粒污泥的菌群结构以及后续制备生物柴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曝气条件下的颗粒污泥形态以及细菌,真菌的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曝气量为167L/(min·m3)时,丝状真菌比例最高(8.57%),且单位生物量的生物柴油产量也最高,达到(48.62±1.36)mg/g SS.不同曝气条件下形成不同菌群结构的颗粒污泥,不仅影响了污泥制备生物柴油的产量,其组分也存在明显差异.曝气量为167L/(min·m3)条件下,亚油酸甲酯(C18:2)大幅增加,这可能与该条件下颗粒污泥中出现的酵母菌Dipodascus有关.由此可见,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曝气量来提高生物柴油产量和调节其组分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颗粒污泥制备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华华,梁庆,崔寒,邢德峰.厌氧产氢颗粒污泥蛋白质组分析样品的高效制备方法[J].微生物学通报.2019
[2].迟夏,李安婕,李美茜.曝气量对颗粒污泥制备生物柴油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8
[3].孔令军,谭俊杰,陈迪云.类中空颗粒污泥炭填料的制备及作为生物填料的性能表征[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苑芳惠.纳米硒的制备、表征、应用及其对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6
[5].蒋新龙,邵铭东,蒋益花.固定化厌氧颗粒污泥的制备及其产甲烷活性研究[J].广州化工.2015
[6].张英.由厌氧颗粒污泥制备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啤酒废水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