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化多形式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路径化多形式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411100)

摘要:目的探讨路径化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健康教育,采用床边一对一口头讲述方法;观察组的患者根据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路径单采用多形式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一个月简式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的情况。结果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的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开展路径化多形式健康教育能提升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路径化;多形式;健康教育;康复效果

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常常出现各种后遗症,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70%-80%的幸存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有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治疗脑卒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1-2]。传统的教育模式比较单调,患者不容易掌握和在病房坚持延续康复训练。2016年10月-2017年6月,我科对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采用路径化多形式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纳入标准:入选病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经颅脑CT或MRI确诊。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9.25±8.25)岁:脑出血17例,脑梗死23例;观察组中男性3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年龄(58.35±9.63)岁;脑出血19例,脑梗死2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Brunnstrom6阶段评估法评定为BrunnstromI-II期,排除标准:无器质性疾病及神障碍患者;意识不清及不合作患者;明显失语及认知障碍的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相同的药物治疗及康复功能训练。

1.2.1对照组

入院后采用传统的床边一对一口头讲述方法,宣教内容包括入院介绍、安全宣教(防跌倒/坠床、防烫伤及其他损伤)、相关检查治疗介绍、目的及配合要点、脑卒中相关知识、饮食、康复训练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等。

1.2.2观察组

教育内容基本相同,采用路径化多形式强化模式,制定了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路径单,并将路径单挂于床旁,由责任护士按路径单进行宣教,方式有口头讲解、文字图片资料、示范及视频资料,根据病人情况定期评估宣教效果,护士长进行督查。

入院第1天视频宣教我科自行制作了入院宣教视频,入院宣教视频内容包括入院介绍、医保病人入院告知、防跌倒措施、标本的正确留取、食堂位置、常见检查(放射科、磁共振、肌电图等)的所在位置等,在入院后当天通过电视播放,责任护士对病人的疑问进行解答,对部分内容进行强化。

入院2-7天个性化宣教责任护士到床旁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药物、康复治疗作用、注意事项的宣教,各种检查的阳性结果写在科室制作的温馨提示卡上并为患者详细讲解、交代注意事项,对焦虑患者加强心理疏导,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并发症预防的健康教育内容。在康复训练指导方面,采用示范、协助及视频播放的形式,根据患者Brunnstrom分期进行个性化的训练指导,1、Brunnstrom分期1-2期康复训练指导有(1)体位与患肢的摆放(2)偏瘫肢体被动活动(3)床上活动1)双手叉握上举运动2)翻身3)桥式运动;2、Brunnstrom分期2-3期康复训练指导有(1)床上与床边活动1)上肢上举运动2)床边坐与床边站3)双下肢交替屈伸运动4)桥式运动(2)坐位活动1)坐位平衡训练2)患侧上肢负重3)上肢功能活动4)下肢功能活动(3)站立活动1)站立平衡训练2)患侧下肢支撑训练;3、轮椅或助行器、拐杖的使用及注意事项;4、ADL训练的目的、方法(穿衣裤、梳洗、转移、进食、如厕等)(必要时);5、吞咽、言语困难的患者讲解吞咽、言语训练方法及目的(必要时);6、呼吸功能训练的目的、方法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肌训练(必要时);7、膀胱、直肠训练目的、方法(必要时)。

入院8-28天强化宣教与互动式健康教育责任护士每日督促患者在病房进行相关康复训练,强化宣教内容,根据患者训练的情况酌情增减训练项目,定期开展病陪人座谈会,让患者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出院前3天拓展式健康教育责任护士为患者讲解家居生活环境要求、家庭康复功能训练的方法及重要性,并详细讲解皮肤护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出院当日普及式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发放科室制作的出院健康教育单,介绍出院带药的药物作用、用法及注意事项,介绍复诊时间、地点、指征等。

1.3评价方法

1.3.1评价指标

1.3.1.1患者功能恢复状况评价两组患者于入院时、入院一个月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4]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改良Barthel指数[5]。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定总分100分,上肢0-66分,下肢0-34分,每个检查项目都分为0-2分三个级别,分数越高,表明肢体运动功能越好;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将10个评定项目都细分为完全依赖、较大帮助、中等帮助、最小帮助和完全独立5个等级,ADL项目每级的分数有所不同,10个项目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自理能力越强。

1.3.1.2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调查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及康复训练方法,如疾病基本知识、饮食、药物、压疮预防、康复训练方法、出院注意事项等1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完全知晓得1分,不知晓或不太知晓为0分进行计分,满分为10分,得分≥9分为完全掌握,6-8分为部分掌握,≤5分为未掌握。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见表1

3讨论

3.1开展路径化多形式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知识掌握程度,有助于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及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掌握疾病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系统教育活动[6]。由于脑卒中患者大多数是老年患者,他们年龄大记忆力差,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接受度较弱,从而导致较差的依从性,影响了肢体康复的效果。我们应该运用规范有效的健康教育及反复多次的康复训练来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我科通过有计划的进行口头、图文、示范及视频宣教,使健康知识通俗易懂,提高了患者对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及对疾病知识的知晓度,根据宣教路径遵照执行,不断强化记忆,让患者主动参与康复,使康复训练从治疗区延伸至病房。本研究结果提示,入院时两组患者FMA及ADL评分比较,P均>0.05,而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后一个月观察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例数也高于对照组,提示脑卒中患者采用路径化多形式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有效提高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患者康复锻炼效果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3.2开展路径化多形式健康教育可规范临床健康宣教,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士的专科水平

临床健康宣教往往不是由一名护士完成,而是由多名护士协助完成,由于护士的文化层次、工作态度、沟通能力等影响[7],使健康宣教常常出现漏项、不统一、不规范化等问题,通过制定疾病健康宣教路径单,并悬挂于床旁,督促护士按内容有目的地逐项宣教,避免护士工作的盲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能提升年轻护士的专科水平。

参考文献

[1]顾红菲,王景华,田思思,等.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预后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1):101-103

[2]张慧珠.个体化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体会.医学信息[J].2013,26(5):520—521.[J].医学信息,2013,26(5):520-521

[3]李文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董晓敏,李爱萍,吴立红,等.早期综合康复干预颅脑外伤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7):513-517

[5]杨慧敏,洪慧肖,陈爱红,等.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0,9(5):422-422

[6]王雪芹,李军.脑卒中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6):398.[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1(6):398-398

[7]唐冬娥,谢延林.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效果评价.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213-214.[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213-214

标签:;  ;  ;  

路径化多形式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