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树高
(威远县靖和镇中心校威远642450)
语文是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应用。语文教学活动一直以来在内容上较为封闭,在方法上较为单一,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实践。最近几年,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尝试运用专题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主体实践能力,取得了一定实效。现浅谈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发布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办手抄报是增强阅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让学生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既当小记者,将学校、家庭及社会上最新发生的事及时采访、快速汇总;又当小编辑,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剪裁、布局。学生办的手抄报图文并茂,集优美片段、名篇佳句与美术装潢与一体,让人赏心悦目。这些名言警句、佳句妙语在学生的理解消化中大都能恰当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作为中,一改过去作文的思维狭窄、语汇苦涩。通过这种形式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此类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二、强化主体,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语文教学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一是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训练的教学活动中,认真开展“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比如:教学《“我”也追星》一课时,在学生充分明确了活动的内容、目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辩论专题——“追星”好不好?教室里沸腾了,好!不好!……同学们各执己辞,我见时机已到,于是布置作业:既然同学们都想说服对方,互不相让,那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下一节课开一个专题辩论会——“追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会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序幕,正反两方唇枪舌剑,几个回合下来,反方“追星”弊大于利”的精彩辩论,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通过这些形式,不仅能够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提供口语交际内容、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养成了积极发言的好习惯。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也增强了自己学习语文的信心。”
二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决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设计语文教学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三是语文活动课做到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活动活泼有趣,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三、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才能善于付诸实践活动中,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是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如:上《斑羚飞渡》一课运用多媒体出示斑羚飞渡的动漫场景讲述斑羚飞渡的故事。不仅可以营造一种学习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把握课文的主旨。
二是巧妙利用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的特点。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而且,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不但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还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社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为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学习并不止于认知、理解和记忆,学习语文主要是学会运用语文,即形成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必须在语文的实践应用活动中才能形成。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主体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