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现实主义电影论文-李啸洋

新现实主义电影论文-李啸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现实主义电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现实主义电影,“十七年”电影,顾长卫,魏敏芝

新现实主义电影论文文献综述

李啸洋[1](2019)在《日常的尺度:重塑新现实主义电影》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实主义是个不断嬗变的命题。但是,现实主义的基本构成要素却不变:第一,现实主义的人物。现实主义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基本上是客观写实、偏向于自然描摹和写实;第二,现实主义的情节。现实主义作品尊重事实,情节上也以事立足,较少对事情进行象征性描绘或修辞性描绘;第叁,现实主义的环境描写。现实主义电影审视的不只有现实,还有环境和存在。电影如何呈现人物、环境、情节这叁个要素,处理经验与叙事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实主义电影的风貌。(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期刊2019年10期)

李天赐[2](2019)在《比较分析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黑色电影”的艺术特征——从电影《沉沦》与《邮差总按两遍铃》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40年代,经历了两次战乱的艺术家将战地的硝烟与精神创伤表现在艺术作品中,诞生了许多杰出的艺术流派,电影也不例外。文章以不同流派相同题材的两部电影《沉沦》和《邮差总按两遍铃》为例,分析其流派产生背景和艺术特征。(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李嘉钰,潘希迁[3](2019)在《近现代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电影的历史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开始衍生出明显的美学理论。新现实主义作为其中举足轻重的一派在日本吸纳外来文化之后结合自身文化特色发展出了特有的电影美学。新现实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都是随着每一阶段的社会变革与发展而演变。文章主要探讨了新现实主义在战后的日本电影中萌发、演变、逐渐定格的发展过程。明确了新现实主义的诞生,梳理出日本风格的美学和创新特征,对1945年到近现代的新现实主义流派在日本电影中的发展进行了探索。(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06期)

倪祥保[4](2018)在《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前世今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原发性地诞生于20世纪30代初的上海,部分还是无声电影,比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整整早了11年。这种传承了中国古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现实主义精神的上海早期电影创作,积极反映社会民生现实,自觉表现社会普通人日常生活及美好人性,努力关注影片的社会接受效应,既体现了社会进步思想、民主倾向,又产生了难能可贵的文化价值及传播影响,完全具有开宗立派的扎实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杜思梦[5](2018)在《专家呼吁:请给现实题材电影创作更多“宽容”》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五届丝绸之路电影节“中国新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创作与发展论坛”上,论坛嘉宾就“中国现实题材电影的娱乐属性”问题,上演了一场话题交锋。论坛上,有专家批评中国电影走向娱乐化,而作为一线电影公司从业者的李宁现场反击“娱乐不是电影的唯一属性,但电影也不能缺乏娱乐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影报》期刊2018-10-17)

陈泓锫[6](2018)在《盛世的刺点——从曹保平的《追凶者也》看新现实主义与类型电影的成功结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曹保平是近年国内保持高水准电影创作的导演,他以编剧见长,擅长用艺术电影的手法拍摄类型电影——新现实主义的美学倾向为作品提供了深刻的主题和淳朴、真实的影像质感。而犯罪悬疑片精心铺陈的线索、扣人心弦的情节、为电影叙事提供了强烈的驱动力。曹保平的电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佳绩,同时也斩获众多电影奖项,他对电影的题材和风格的成功探索为类型电影与艺术电影的结合提供了一个精彩的范例。(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27期)

郑其宝[7](2018)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特征探析——以《偷自行车的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偷自行车的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影片,这一风格的电影在内容和题材方面具有明显的社会性,追求影片的记录性、实景拍摄、非职业演员拍摄等,而在电影语言上则是对长镜头的追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突破了西方传统电影的规则限制,给电影艺术带来了崭新的风貌。其强调让电影艺术真实化、生活化对后来的电影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8年06期)

尼帕·玛江达尔,罗显勇[8](2018)在《“新现实主义”的引进及电影的输出——印度电影与20世纪50年代的电影节》一文中研究指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在被移植到印度电影的过程中,以"庞贝电影"为代表的印度主流电影因其保守的文化态度将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实践以及电影行业的霸主地位拱手相让给具有政府支持背景、以雷伊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影制作者。尽管电影史学家倾向于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局限于对印度"平行电影"的影响,但"庞贝电影"依然在犹疑、矛盾中谨慎地选择了现实主义,从而彰显了"庞贝电影"的自我形象。(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期刊2018年02期)

涂鹏[9](2018)在《从现实的批判到精神的批判——浅谈费里尼和安东尼奥尼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批判性的继承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费里尼和安东尼奥尼被誉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继承人,他们的影片延续着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基本特征,但亦表现出"电影作者"的个人风格。本文将围绕影片的批判性主题,指出费里尼和安东尼奥尼主要从两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批判性:一方面是批判的对象从现实社会深入到理性主义,另一方面是批判的形式从意识形态过渡到意识流。通过这种延伸,他们的影片突破了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局限,也让批判更加深邃犀利。(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8年08期)

李梦真[10](2018)在《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镜头语言与叙事空间——以《调查可疑者》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调查可疑者》是1969年由意大利导演艾利欧·培特利自编自导的一出新现实主义电影。本文从电影镜头语言解析电影情感,从剧情发展剖析人物心态变化。导演在电影的景别、配乐和叙事的处理上都用了心思,这使得电影的反讽意味特别强烈。(本文来源于《电视指南》期刊2018年06期)

新现实主义电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40年代,经历了两次战乱的艺术家将战地的硝烟与精神创伤表现在艺术作品中,诞生了许多杰出的艺术流派,电影也不例外。文章以不同流派相同题材的两部电影《沉沦》和《邮差总按两遍铃》为例,分析其流派产生背景和艺术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现实主义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1].李啸洋.日常的尺度:重塑新现实主义电影[J].中国图书评论.2019

[2].李天赐.比较分析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黑色电影”的艺术特征——从电影《沉沦》与《邮差总按两遍铃》谈起[J].艺术教育.2019

[3].李嘉钰,潘希迁.近现代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与展望[J].青年与社会.2019

[4].倪祥保.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前世今生[J].江苏社会科学.2018

[5].杜思梦.专家呼吁:请给现实题材电影创作更多“宽容”[N].中国电影报.2018

[6].陈泓锫.盛世的刺点——从曹保平的《追凶者也》看新现实主义与类型电影的成功结合[J].戏剧之家.2018

[7].郑其宝.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特征探析——以《偷自行车的人》为例[J].美与时代(下).2018

[8].尼帕·玛江达尔,罗显勇.“新现实主义”的引进及电影的输出——印度电影与20世纪50年代的电影节[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8

[9].涂鹏.从现实的批判到精神的批判——浅谈费里尼和安东尼奥尼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批判性的继承与发展[J].电影文学.2018

[10].李梦真.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镜头语言与叙事空间——以《调查可疑者》为例[J].电视指南.2018

标签:;  ;  ;  ;  

新现实主义电影论文-李啸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