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悲剧论文-王攸芝

苦难悲剧论文-王攸芝

导读:本文包含了苦难悲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舍,《月牙儿》,悲剧意识,女性独立

苦难悲剧论文文献综述

王攸芝[1](2019)在《女性命运的苦难轮回——老舍《月牙儿》悲剧意识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老舍的《月牙儿》主要讲述了社会底层中善良美好的母女两人,由于社会阴暗从而沦为"暗娼"的不幸命运及凄惨结局。本部小说深蕴悲剧色彩,本文通过探究老舍创作该小说的原因,来揭示悲剧意识在《月牙儿》中的具体表现,从而突出了《月牙儿》所体现的悲剧意蕴,以此彰显旧中国底层社会女性人格与尊严被损害的生存境况,呼唤女性解放意识。(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15期)

饶文婷[2](2018)在《史铁生作品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苦难叙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寻求对苦难的超越,表现苦难生存背后的美与价值,是苦难叙事的魅惑力所在"。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个独特的存在,多舛的命运决定了他对苦难的关注度,也影响了他对"苦难"诠释的广度和深度。而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四大悲剧不仅寄托了作家本人对各种人生困境的理解,更诠释了西方的悲剧精神。本论文将从叁个方面比较两位作家作品中的苦难叙事。(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8年11期)

杨晓林[3](2018)在《论中国西部电影的苦难叙事范式及悲剧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苦难叙事是中国西部片最为基本的叙事范式,具体表现为文化反思范式、侠义英雄范式、社会变革范式、"囚徒困境"范式和人性光辉范式。这些范式都以浓厚的悲剧意识为主旋律,以悲剧情结为主色调。西部片直面惨淡人生的苦难和悲剧,体现了西部电影人的忧患意识,展现出的英风豪气和阳刚之美,上下求索的自强不息精神,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凝聚文化的魂魄,烛照着中华民族的过去和未来。(本文来源于《东方丛刊》期刊2018年01期)

代柯洋[4](2018)在《苦难生存中的悲剧人生——解读《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人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路遥的创作,苦难是其作品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主题。路遥对人生的苦难和生存的艰辛有着深切的体验和认识,其作品《人生》的字里行间就渗透着一种人生的悲剧感和悲剧的人生观。路遥试图通过主人公高加林苦难生存中的悲剧人生表现人生的不同侧面,发掘人性的不同内涵,同时展示社会的前进和历史的发展在人们心灵上所引起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肯特·尼伯恩[5](2017)在《悲剧和苦难》一文中研究指出悲剧和苦难早晚都会与你见面,你根本无法避开。它们会在一定的时间,以一定的方式出现。当它们降临时,你会被打倒在地,动弹不得。你可能会觉得已经走投无路。如果你是这种人,你会觉得你所遭受的苦难是他人所不知的。如果你属于另一种人,你就会觉得这点磨难与他人所经历的风雨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你只是沉湎其中不能自拔而已。不要被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极端所蒙蔽,一个被一根火柴烧死的人所承受的痛苦并不少于被大火烧死的人。你的悲伤和痛(本文来源于《作文新天地(初中版)》期刊2017年11期)

刘佳佳[6](2017)在《浅析《日光流年》的苦难意识和悲剧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阎连科在其长篇小说《日光流年》中,一方面以细腻的笔触为读者描写了一个具象化的苦难世界,将苦难渲染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从中可以看出作家对苦难的正视;另一方面,他让在苦难中的人们自我救赎,对生命绝境的顽强抗争,用惨烈的方式书写叁姓村人的坚强意志,从深重的苦难和无尽的抗争中挖掘出那种属于叁姓村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悲剧精神,那种传统的生命韧性和反抗。(本文来源于《参花(上)》期刊2017年07期)

孙伟伟[7](2016)在《苦难世界里的嗟叹——中国古典悲剧中女性“怨”的心理机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怨"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要的审美情感之一,本身具有内倾性和目的性的特点。而古典悲剧中的女性,由于其自身的社会遭遇和气质内涵,她们的"怨"则有着独特的心理机制——既包含委屈隐忍的自卑感,又因此而产生了对自我的怜惜意识;既充满对生存价值的焦虑,亦怀有最后一份期待。对这一复杂心理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得以进一步窥探古代女性对于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直观感受,对于自我价值的认知以及潜藏在心灵深处的生命意识。(本文来源于《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简洁[8](2016)在《浅析《女人的苦难》中玛利亚的婚姻悲剧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是18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现代女权主义先驱"。一部未完成的小说《女人的苦难;或是玛利亚》,此小说被认为是《女权辩护》的续集,是沃斯通克拉夫特最彻底的女权主义作品。《女人的苦难》描写了女主人玛利亚在婚姻生活中所遭遇的苦难。本文从社会和个人二方面分析玛利亚婚姻的悲剧根源。(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03期)

曹飞越[9](2015)在《艺术的“必然苦难”——从戏剧的角度解析悲剧美的心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悲剧是戏剧艺术当中最古老且最为重要的风格体裁之一,对于悲剧美的研究应当贯穿在戏剧艺术的理论研究当中。本文从戏剧创作的角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对悲剧美进行原理上的解析,试图通过对比研究悲剧美的形态和形成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戏剧当中的悲剧创作有所助益。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法,本文的结论认为:悲剧美的普遍接受度是极高的,人类非常乐于在悲剧中感受这种艺术美感。而这种美感的获取在主观上来源于人对于完美自我的代偿机制,将自己代入人物在戏剧规定情境中的处境,获取悲剧美的感怀。(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5年22期)

王西强,张笛声[10](2015)在《悲剧命运的苦难承受者——莫言小说中“被压抑”的女性形象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莫言的小说世界里,有一类卓尔不群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性格鲜明、形象丰满,她们所处时代社会环境不同、身份地位外貌各异,多是某种时代悲剧、某种制度弊端或情感"被压抑的""第二性",是"被牺牲者"和悲剧命运的苦难承受者。虽然她们的最终命运与结局不一,但都体现了莫言试图借助"女性"这一性别视角解构历史、描画时代精神、批评社会弊病和表达人文关怀的叙事意图。(本文来源于《山东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苦难悲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寻求对苦难的超越,表现苦难生存背后的美与价值,是苦难叙事的魅惑力所在"。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个独特的存在,多舛的命运决定了他对苦难的关注度,也影响了他对"苦难"诠释的广度和深度。而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四大悲剧不仅寄托了作家本人对各种人生困境的理解,更诠释了西方的悲剧精神。本论文将从叁个方面比较两位作家作品中的苦难叙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苦难悲剧论文参考文献

[1].王攸芝.女性命运的苦难轮回——老舍《月牙儿》悲剧意识探究[J].长江丛刊.2019

[2].饶文婷.史铁生作品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苦难叙事比较[J].文学教育(下).2018

[3].杨晓林.论中国西部电影的苦难叙事范式及悲剧意识[J].东方丛刊.2018

[4].代柯洋.苦难生存中的悲剧人生——解读《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人生[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5].肯特·尼伯恩.悲剧和苦难[J].作文新天地(初中版).2017

[6].刘佳佳.浅析《日光流年》的苦难意识和悲剧精神[J].参花(上).2017

[7].孙伟伟.苦难世界里的嗟叹——中国古典悲剧中女性“怨”的心理机制探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

[8].简洁.浅析《女人的苦难》中玛利亚的婚姻悲剧根源[J].青年文学家.2016

[9].曹飞越.艺术的“必然苦难”——从戏剧的角度解析悲剧美的心理机制[J].作家.2015

[10].王西强,张笛声.悲剧命运的苦难承受者——莫言小说中“被压抑”的女性形象解析[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5

标签:;  ;  ;  ;  

苦难悲剧论文-王攸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