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语文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五华县安流镇福岭小学,514400)

摘要:“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通过诵读,能够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到学习,让学生逐步提高对文章的了解程度,并且能够让学生形成较好的语感、思维转变方式。因此可以了解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诵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诵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对策

一、诵读教学的要义

通过诵读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阅读有了新的收获,这也是诵读的一大特点。诵读突出的是品味、把控,通过诵读获取到文章中心思想、情感,这便是诵读的收获。在诵读组成中,背诵属于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背诵与诵读存在一定差异,背诵要求达到对文章默写的程度,而诵读则无需达到此程度。诵读、默写、背诵之间虽然不相同,但却存在一定联系。若在阅读期间只认识字的表面意思,只能够将字读出,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诵读。

在文章诵读期间,学生必须要端正自身态度,必须要做到不急不躁,以正常的心态去诵读文章。当小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后便能够从中不断提升对文章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书并非读得越多代表越好,而是要从中掌握更多,需要学生对每一本书都要做到熟读。根据学生的天赋,若他们能够掌握两百字,只教授一百字的时候若能够若他们能够顺利掌握,并且还有剩余精力去学习的情况下,他们不仅仅不会感到烦恼,而且还会获得更好的感悟。在诵读期间,必须要做到专心致志,通过边诵读、边理解,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之下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并与作品中含有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当前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小学生诵读方法错误

在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第一个学段目标便提及到,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必须要使用标准普通话、带有情感去地阅读。但在现实中,很多小学生在上课期间阅读文章时犹如和尚念经一般,毫无节奏、毫无情感。在“唱读”期间学生在不同,在不同的文章阅读时,学生都会通过同一种调子去进行阅读,例如小学六年级上册(S版)文章阅读方面,很多学生在阅读《怒吼吧,黄河》的时候,仍然是在跟阅读《詹天佑》文章的时候一样,语调平稳、不紧不慢,若学生不及时对此情况予以纠正,除了会对学生诵读水平存在影响,而且还会对学生对文章的领悟能力存在影响。

(二)小学生诵读基础薄弱

与学生视幅广度存有联系。视幅广度可以理解为视点对文字范围的感知,其并非是一个点或者是一条线,属于一个面。很多学生视幅广度越大,表示阅读速度越快,其中学生视幅广度会受到生理条件、文化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小学生的视幅广度相对较窄,阅读时只会一字一字地阅读,因此导致学生诵读基础相对较差。

与学生识字量存有联系。小学生刚开始接触与学习文字,对汉字的认识量相对较少。面对较多汉字时,学生往往无法快速地辨识出来,即使是在汉字上方标注拼音,很多时候也无法获得较多时间去进行拼读。

与学生幼时发音习惯存有联系。学生在幼儿时期接受教育时,教学主要根据儿歌为主,很多儿歌都很押韵,长期联系下会导致儿童存在拖腔习惯。另外,由于小学生受到父母的溺爱,在说话方面也会拖长声音,导致此发音习惯也在诵读中展现出来。

三、建议对策

(一)培养小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

指导学生一边阅读时,一边对文章韵律进行感受。在我国古代,诗、乐本为一体。诗歌与音乐之间存有极为紧密联系,但在长期发展下,两者逐渐分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够让诗歌的音乐性有效脱离,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笔者经过研究后提出,让诗歌音乐性予以展现,对诗歌的节奏、韵律把握显得十分重要,并且能够让朗诵者的创造性得到激发。

边读边想。例如在阅读《石灰吟》中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一句的时候,需要阅读者细细品味才能得到更深切的领悟。很多时候描写景色的诗词都含有情景交融,教师需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不要仅仅只了解表面,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字意思,感受开采石灰非常艰难的场景,感受到诗中无穷的意境。

边读边联系背景。在诵读期间,应指导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诗中表达的情感予以体会,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阅读期间有着更深的感悟,更好地理解诗中内容。此时才能够体现出“因情求声”,将诵读内容中含有的情感充分地表现。

(二)小学生诵读基础能力提升对策

高效辨字。教师对学生存在的“拖腔”情况,需要要求学生通过逐词、逐句进行诵读的方法,并逐渐养成该规律,从而有效地改变原有拖腔习惯。在文章组织中,字是其单位,只有能够快速地对文字的音形进行掌握,才能够高效辨字、读准。通过对每一个字的字音进行读准,其中要求要对每一个字的字音进行准确判断,在确认具体读音的时候,还需要对轻声、儿化音等情况进行把握。在辨字起价你,必须要做掌握字、词、句之间的联系。具体在课堂联系中可以通过叫号游戏,火眼金睛等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更好地对文字进行高效辨识、理解并读准。另外还可以通过多个字词组句的游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诵读出整个句子。此时学生的诵读基础能力将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重视节奏、重音“唱读”的特点,其中存有的特点便是重音、不具备鲜明节奏。诵读节奏可以理解为在对文章进行诵读期间,在合适的词语之间进行停顿,例如在阅读《怒吼吧,黄河》的时候,每次阅读到“怒吼吧!黄河”这一句的时候,学生应该激昂起来,犹如感受黄河怒水一般,所以这一句应该重音阅读。对于小学生而言,诵读节奏往往是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在此情况下教师教导学生诵读节奏时,在讲述完概念之后,应通过实践活动去让学生掌握诵读节奏,例如在阅读《竹石》的时候,可通过语句分析,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诵读语感。重音可以理解为在文章阅读期间,何时需要提高声音的强度与力度去解决,以更好地对某些词进行表达,一般所需重音诵读的词都属于文章的核心词。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期间,应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将文章的核心词寻找出来,并对核心词含有的动感变化、动作变化进行感悟。很多句子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期间采取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标记处重音、停顿的地方,让学生快速掌握重音位置。

参考文献

[1]邬靓婵.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陈樱株.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

作者简介:李贵方(1983.10-),女,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横陂镇锡坑湖塘管理区人,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标签:;  ;  ;  

小学语文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