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插图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玉簪记》,语图互文,包孕性时刻,写意性
插图本论文文献综述
庄昕[1](2019)在《图像的再现与延伸——以明刊插图本《玉簪记》的图文关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戏曲中的插图一经完成便能传递某种信息,但是它仍与原文本相关联。插图者怎样选取文本内容以及安排插图自身的画面,对《玉簪记》插图所能传达的内容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文本内容方面,包孕性时刻所传达出的效果远远大于其他时刻所传达的效果;在插图的形式安排方面,出现了由原来"舞台性"发展到后来"写意性",展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差异。(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5期)
陈煜[2](2019)在《语图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为元人王实甫,它作为一部脍炙人口的才子佳人剧,其翻刻版本之多、刊本质量之精、后世影响之深,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很少有能与之媲美的。这也使得对《西厢记》版本和戏曲文学评论的研究一直经久不衰,而对《西厢记》插图本的研究却要等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到学界的重视。从既有研究看,目前学界对《西厢记》插图本的研究主要从插图与文化、社会和历史之间的关系入手,少有研究者将插图作为一种叙述方式,并与《西厢记》的文本进行参照化研究,所以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缺陷。《西厢记》是元杂剧。元杂剧作为一种叙事性文体,故事情节无疑是它的核心内容,而插图作者又是根据戏曲文本创作插图,这决定了插图自诞生起便是一幅叙事性图像。因此,叙事也就成为了戏曲文本和戏曲插图共同的任务。但要承认的是,观看图像不同于阅读文字,书面语言在叙事的准确性及时空跨度方面要远胜于图像,而构图、布局或位置等这些图像的内容却是语言叙事所没有的。所以本文对《西厢记》插图的研究,不在于借此分析语言与图像在叙事媒介中的异同,而在于从图像的特殊性出发——构图、布局或位置——去论述戏曲插图是如何依靠视觉逻辑来达成叙事目的。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分别从插图本的流行、绘制和版式叁个方面,对明代的《西厢记》插图本进行简单的介绍,为接下来的研究做一个基础铺垫。第二章以《西厢记》插图与题记的关系为中心,意在指出插图与题记关系的变化,实际上是视觉文化意义上明代人观看模式变化的一个表征。当这种观看模式日趋成熟,日趋走向“图像主位”,在明末的刻本中,怎样用题记言说插图已不再是插图作者所要担心的事情,他们更担心的是题记的存在,是否会影响到插图自身的画面美感。第叁章以戏曲插图中的方位叙事为中心,意在指出中国古代图像中有一套或隐或现的方位秩序,它的产生与应用,一直都与自右而左的文字书写方式密切相关。尤其是在以书籍为载体的《西厢记》插图中,插图的展示方式、叙事顺序、阅读方向、人物的动态方向无不受其影响。因此,如何以叙事目的,既能符合自右而左的阅读方式,又能展现插图与插图之间在绘画空间中的关联性,便成为了插图作者所必须面临的课题。结语以明末出版文化对“视觉之娱”的追求为中心,意在指出语言叙事与图像叙事之间并非简单的模仿或再现问题,也是读者所重视的观赏体验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7)
王德威,季剑青[3](2019)在《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英译本序》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史是现当代中国的一种独特现象,它是一项学术事业,一套教学法式,一种政治表述,甚至是一门文化工业。尤其1949年以来,文学史的出版数以百计,触及的主题无所不包。这种现象不仅显示"文史不分"的信念深植中国文明,历久弥新,也显示国家机器对古今叙事、正统意识的无上坚持。由(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9年05期)
张志奇[4](2019)在《《英韵〈叁字经〉(插图本)》》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内容涵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等等。此次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韵〈叁字经〉(插图本)》在原有的中文基础上加入英文对照,翻译巧妙、行文工整,增添了英、汉阅读的流畅和亲近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颖表达。(本文来源于《出版人》期刊2019年05期)
李山[5](2019)在《诗经析读(全文增订插图本)(全二册)》一文中研究指出定价:168元中华书局2018年7月出版本书是着名《诗经》研究专家李山的集大成之作。作者充分参阅历代文献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诗经》的每一篇作品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解说。辩证主题,分析创作年代,努力还原《诗经》各篇诞生时的文化原生态,勾勒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风貌和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本文来源于《月读》期刊2019年01期)
王克祥[6](2018)在《明代戏曲插图本的叙事系统——基于文字叙事和图像叙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戏曲插图本分为文字叙事系统、图画叙事系统和"语—图"互文叙事系统叁重叙事系统。叁重叙事系统交错使明代戏曲插图本的叙事系统出现了一个开放性的区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阅读选择,人们选择不同带来的体验自然不同。然而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阅读都是基于视域融合这一概念。因此,明代戏曲插图本的叙事系统开放性的出现使其意义更加深远。(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23期)
[7](2018)在《《中国文化读本》(黑白插图本)》一文中研究指出本书对中国文化中一些有特色的内容和亮点作了具体生动的介绍,而且力求讲出中国文化的精神,讲出中国文化的内在意味,讲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力求进一步展示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并注意发掘中国文化中具有普世价值的意义世界。(本文来源于《青海党的生活》期刊2018年11期)
刘东方[8](2018)在《论鲁迅研究中的图文互动及其价值——以赵延年插图本《狂人日记》为研究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文学与图像"成为文学理论界普遍关注的话题,"进入新世纪的全球化时代以来,由于当代文学创作中出现了的一个新的转向:从传统的文字写作逐步过渡到新兴的图像写作,文学批评界也出现了一个‘图像的转折’。"(1)有的学者认为其成为继19世纪"文学与生活",20世纪"文学与语言"后,文学研究的新主题,"从19世纪到20世纪,文学理论的母题经历了从‘文学与社会’到‘文学与语言’的蜕变,并且正(本文来源于《鲁迅研究月刊》期刊2018年01期)
谢冕,刘福春[9](2017)在《插图本《中国新诗史略》序跋》一文中研究指出序:插图本《中国新诗史略》的写作谢冕这一本书我断续写了十多年,这是我的"业余写作"。我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不是我不想,而是我不能。按理说,做新诗研究应该是我的"正事儿",但我的时间被无情地"肢解"了,我不得不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一些无谓的活动上,开一些可参加也可不参加的会,写一些可写也可不写的文字。我是一个重感情的人,看重的是友情,又贪玩,挡不住诱惑,顾此失彼,分身(本文来源于《现代中文学刊》期刊2017年06期)
[10](2017)在《名家讲古诗(插图本)》一文中研究指出定价:30元中华书局2016年8月出版本书汇集了《文史知识》上曾刊登过的林庚、吴小如、程俊英、沈玉成、扬之水、金开诚、周勋初、缪钺、吴小如、霍松林、顾易生、齐治平、钱仲联等名家对于古诗的解读作34篇,这些名家(本文来源于《月读》期刊2017年06期)
插图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为元人王实甫,它作为一部脍炙人口的才子佳人剧,其翻刻版本之多、刊本质量之精、后世影响之深,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很少有能与之媲美的。这也使得对《西厢记》版本和戏曲文学评论的研究一直经久不衰,而对《西厢记》插图本的研究却要等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到学界的重视。从既有研究看,目前学界对《西厢记》插图本的研究主要从插图与文化、社会和历史之间的关系入手,少有研究者将插图作为一种叙述方式,并与《西厢记》的文本进行参照化研究,所以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缺陷。《西厢记》是元杂剧。元杂剧作为一种叙事性文体,故事情节无疑是它的核心内容,而插图作者又是根据戏曲文本创作插图,这决定了插图自诞生起便是一幅叙事性图像。因此,叙事也就成为了戏曲文本和戏曲插图共同的任务。但要承认的是,观看图像不同于阅读文字,书面语言在叙事的准确性及时空跨度方面要远胜于图像,而构图、布局或位置等这些图像的内容却是语言叙事所没有的。所以本文对《西厢记》插图的研究,不在于借此分析语言与图像在叙事媒介中的异同,而在于从图像的特殊性出发——构图、布局或位置——去论述戏曲插图是如何依靠视觉逻辑来达成叙事目的。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分别从插图本的流行、绘制和版式叁个方面,对明代的《西厢记》插图本进行简单的介绍,为接下来的研究做一个基础铺垫。第二章以《西厢记》插图与题记的关系为中心,意在指出插图与题记关系的变化,实际上是视觉文化意义上明代人观看模式变化的一个表征。当这种观看模式日趋成熟,日趋走向“图像主位”,在明末的刻本中,怎样用题记言说插图已不再是插图作者所要担心的事情,他们更担心的是题记的存在,是否会影响到插图自身的画面美感。第叁章以戏曲插图中的方位叙事为中心,意在指出中国古代图像中有一套或隐或现的方位秩序,它的产生与应用,一直都与自右而左的文字书写方式密切相关。尤其是在以书籍为载体的《西厢记》插图中,插图的展示方式、叙事顺序、阅读方向、人物的动态方向无不受其影响。因此,如何以叙事目的,既能符合自右而左的阅读方式,又能展现插图与插图之间在绘画空间中的关联性,便成为了插图作者所必须面临的课题。结语以明末出版文化对“视觉之娱”的追求为中心,意在指出语言叙事与图像叙事之间并非简单的模仿或再现问题,也是读者所重视的观赏体验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插图本论文参考文献
[1].庄昕.图像的再现与延伸——以明刊插图本《玉簪记》的图文关系为例[J].戏剧之家.2019
[2].陈煜.语图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王德威,季剑青.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英译本序[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
[4].张志奇.《英韵〈叁字经〉(插图本)》[J].出版人.2019
[5].李山.诗经析读(全文增订插图本)(全二册)[J].月读.2019
[6].王克祥.明代戏曲插图本的叙事系统——基于文字叙事和图像叙事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
[7]..《中国文化读本》(黑白插图本)[J].青海党的生活.2018
[8].刘东方.论鲁迅研究中的图文互动及其价值——以赵延年插图本《狂人日记》为研究对象[J].鲁迅研究月刊.2018
[9].谢冕,刘福春.插图本《中国新诗史略》序跋[J].现代中文学刊.2017
[10]..名家讲古诗(插图本)[J].月读.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