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基础带动产业

华大基因:基础带动产业

一、华大基因:基础推动产业(论文文献综述)

许琅嬛[1](2021)在《贝瑞和康反向购买天兴仪表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这些年我国的市场经济蓬勃发展,致使企业也跻身于发展的“快车道”。想要融资的企业越来越多,这些企业所需要筹集的资金金额也越来越高。在众多融资方法中,上市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因此我国的企业也都偏好于上市融资。现今,首次公开募股(IPO)直接上市和反向购买间接上市,在我国现今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方法中占据了极大的地位。由于IPO存在要求高、成本高、周期长、操作难等缺点,所以一些公司会借助反向购买交易来上市。有效的反向购买交易会产生协同效应,促进企业更合理地配置资源。而无效的反向购买交易会造成企业的资产流失。对企业进行反向购买交易前后的企业绩效评价,能对该反向购买交易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判断出该交易对企业来说成功与否。本文选取的案例中反向购买公司——贝瑞和康公司目前正处于成长期,并且企业所属的基因测序行业是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从贝瑞和康公司的企业特征可以看出,该企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反向购买上市是其在短时间能上市、进行融资的合适选择。此外,本文研究的案例公司是其所在的行业中,第一个通过反向购买交易而上市的企业,并且企业规模还处于在同行业的中上游水平,具有代表性。由于这次反向购买交易旨在使贝瑞和康公司上市,并且交易影响的主要是贝瑞和康公司的绩效。所以,为了更加确切地得知这次反向购买交易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选择将贝瑞和康公司作为研究的主体。在对这次反向购买交易进行具体的分析前,首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分别收集了国内学者、国外学者在反向购买上市的模式和反向购买行为绩效等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汇总整合,还对本文研究所需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然后,阐述了此次反向购买上市案例的相关情况,包括双方背景、交易动因和交易过程这三方面。随后,基于传统财务指标的视角,纵向分析了贝瑞和康公司在反向购买上市交易前后六年间的变化情况,还从横向上将贝瑞和康公司与同行业的华大基因、达安基因和迪安诊断这三家公司的企业绩效进行了对比。之后,又对贝瑞和康公司反向购买上市后的非财务绩效进行了分析。接着,又基于EVA相关指标视角,从EVA核心评价指标、EVA价值驱动指标这两个方向出发,对贝瑞和康公司进行反向购买交易前后这六年间企业绩效的变动进行分析。在EVA核心评价指标中,从EVA、EVA回报率、EVA增长率这三个方面,分析了贝瑞和康公司在反向购买上市交易前后六年的变化情况。在EVA价值驱动指标中,从税后净营业利润率、资本周转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EVA动量展开,以此来分析贝瑞和康公司在反向购买上市交易前后企业绩效的变化情况。此外,还将贝瑞和康公司的市场绩效与EVA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从短期市场绩效上看,在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后,市场反应激烈,导致天兴仪表公司的股价不断上涨。从长期企业绩效上看,贝瑞和康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在反向购买上市后得到提升,企业的EVA也明显得到提升,企业绩效明显改善。总之,此次反向购买交易对交易双方都是利好影响,让两者共赢。在对这次反向购买交易的企业绩效进行分析后,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反向购买是贝瑞和康公司上市的合适选择;2.在反向购买之后贝瑞和康公司的企业绩效得到提升;3.反向购买上市有利于贝瑞和康公司的企业发展;4.进行反向购买购买交易需关注风险;5.反向购买交易前需充分了解现行政策及法规。并给出了以下建议:1.企业应根据需求来选择上市方式;2.选择合适的被反向购买公司;3.在反向购买上市后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

谢晶晶[2](2020)在《医药企业借壳上市动因与绩效研究 ——以贝瑞和康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向资本市场,希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平台实现快速扩张和规模经济。企业可以选择IPO和借壳上市的途径进入资本市场,相对于IPO的审核程序,借壳上市的时间成本低,上市手续较为简便,更具灵活性。因此,对于迫切寻求上市的企业来说,借壳上市是较好的选择。近年来,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增加了部分条款,对企业借壳上市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将在重组新规的背景下,对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基因检测企业借壳上市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借壳上市的动因和借壳上市是否能给基因检测企业绩效带来正效应。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对贝瑞和康借壳上市进行案例研究。首先,阐述文章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关于借壳上市的路径、动因及绩效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介绍研究内容与方法,得出本文框架结构。其次,对借壳上市的相关概念、动因、交易流程与路径、绩效评价方法、理论基础进行综述,为后文的具体案例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接着,对贝瑞和康借壳上市的行业状况、交易双方的基本情况、借壳动因以及交易过程进行详细的案例介绍。在案例绩效分析部分,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进行分析,运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同时从企业形象、企业规模和研发创新能力三部分进行定性分析,由多角度分析得出关于本次贝瑞和康借壳上市的客观合理总结。根据理论和案例分析,本文得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本文认为企业应该要综合分析外部环境及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上市方式;然后,如果企业选择通过借壳方式上市,那么企业在借壳上市前,要主动理解把握国家的有利政策,借助国家的相关政策提高借壳上市的可能性;最后,企业在借壳上市时,要设计恰当的交易方案,确保借壳上市顺利完成。希望本文能给未来想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提供借鉴。

任声策,马军杰,许晖[3](2020)在《战略性知识披露前因与效应——以华大基因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对战略性知识披露的影响因素和效应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对案例企业华大基因公司的战略性知识披露现状、效应及其原因进行系统探索,本文提出了一个战略性知识披露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的理论框架。该框架认为影响企业战略性知识披露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产业知识特征、产业发展阶段特征、高级管理团队特征以及可能的风险因素,战略性知识披露的效应包括展示能力、塑造声誉、构建合法性和培育产业。本文为进一步研究企业创新管理中的战略性知识披露行为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

蔡锦[4](2020)在《华大基因的商业模式与投资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廖清云[5](2020)在《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研究》文中认为自“钱学森之问”提出以来,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新需求,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实践都证明,校企合作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人才培养改革的趋势。为全面了解我国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开展状况,本研究开展了对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的研究,以期为我国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本研究将我国目前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划分为三种模式:置校入企模式,校企共建模式和引企入校模式。首先通过案例分析法详细分析了各个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的实践做法,探讨和分析了各个培养模式的典型特征及优缺点。接着通过对三大培养模式进行系统的比较和分析,揭示了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的五大共性特征:一是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统筹双方职责分工;二是面向行业需要,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三要素制定培养目标;三是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分阶段分模块设置前沿的培养内容;四是重视科研实践,实施研究型教学;五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突出学生主体。并且发现了这些模式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组织形式、企业参与联合培养的程度、培养内容的侧重点、各阶段的具体培养路径”这些方面存在差异。然后通过分析各个案例反映的实际问题以及对照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发现在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五大问题:联合培养的制度体系不健全、个性化培养计划执行不到位、过度重视科研项目实践培养、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不足、政府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最后,针对上述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构建了一种新的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校企紧密互动型”模式。

黄璐璐[6](2020)在《华大基因企业价值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王丽雯[7](2020)在《深圳科技创新政策工具与政策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技竞争是当今世界国家竞争及区域竞争的重要领域,深圳是中国最早的创新型试点城市,在科技创新领域卓有成效,早在2006年深圳就提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深圳市政府通过怎样的科技创新政策推动科技创新活动?效果如何?是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的问题。因此本文从科技创新政策入手,对深圳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和政策效果进行研究。本文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深圳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发展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的政策项目采用“政策项目-设定依据-政策工具”的方式结合人工识别的方法提炼深圳科技创新政策工具,整体把握深圳科技创新政策的全貌。其次,对深圳统计年鉴中2008年到2017年的科技创新数据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分析近十年深圳科技创新政策产生的结果。最后,对深圳创新主体进行访谈获取其对深圳科技创新政策评价的一手资料,深入挖掘分析深圳科技创新政策的特点和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经研究,深圳科技创新政策工具主要有11类,即基础设施、税收优惠、资金支持、共享资源、科技保险、投融资资助、政策法规、中介服务、成果转化和政府采购。结合深圳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分布结果、数据分析结果和访谈结果,本文总结出深圳科技创新政策具有以下特点:深圳使用多种科技创新政策组合促进创新发展、深圳科技创新政策以供给面和环境面政策为主、深圳对创新产品进入市场阶段干预较少,以及深圳科技创新政策能够促进创新发展,这点主要体现在政府能够保证充分资金支持、政府能够带动企业R&D投入、科技创新政策相关服务较为完善、具有长远战略布局等方面。同时深圳科技创新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资助项目对象区分不清晰、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足、缺乏对不同类型企业针对性的资助方式、政策宣传力度不足、科技中介缺乏统一管理等。为此,本文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和国内外相关经验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由于研究时间和研究力量的局限性,本文尚有以下改进空间:一是如果能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进一步增加访谈数据,将能更全面呈现深圳科技创新的全貌;二是如果能获取更多准确且完整连续的数据,则能进行更全面的政策评估。

张佳容[8](2020)在《华大基因盈利模式及其财务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自进入21世纪以来,基因产业发展迅速,被全球公认为是继IT之后新兴的主导产业,全球基因测序市场正在快速增长。中国、印度是全世界增速最快的国家,市场增长率都达到了百分之二十。国内最大的基因测序中心当属华大基因,占据了国内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市场份额,被称作基因界的腾讯,生物界的“独角兽”。华大基因近几年的营业收入是呈稳健增长态势,2014年至2018年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2.43%。华大基因应如何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持续发展,不断地创造盈利呢?企业能否长久生存、稳定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该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必须清楚认识自身的盈利模式,对其进行不断优化,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盈利收入并发展壮大。本文借助盈利模式的基本理论,以我国基因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华大基因为例,用盈利模式五要素框架研究其盈利模式,并以其2014--2018年5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从盈利能力与盈利质量、盈利保障性对其盈利模式进行财务评价,寻找其盈利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华大基因盈利模式中存在的应收账款逐年增加及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提出一系列的优化建议。

全佳瑛[9](2020)在《中概股分拆回归的路径及经济后果分析 ——以药明康德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股票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形成以来迄今仍采用核准制,这种制度审查较严上市所需时间长成本高,企业很难实现A股上市融资,于是将目光投向相对容易上市的境外资本市场,成为中概股企业。中概股上市后曾一度具有良好的市场表现,但在多种原因导致的做空危机下,行情持续走低,而我国21世纪以来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国家规划新经济战略的同时,股民对互联网等新兴经济模式的认知能力也有所提升,国内市场的前景对中概股吸引力日渐增强。随着政策等有利因素越来越多,中概股企业纷纷寻求有效路径,积极回归国内A股市场。2015年,分众传媒选取借壳上市路径回归A股,创下中概股回归第一股的记录;药明康德2018年成功回归A股,成为分拆回归首例。本文对药明康德分拆回归的路径和经济后果进行研究,阐明分拆回归路径的程序,分析回归的动因,为何选取分拆回归路径以及该路径的优势、创新点和适用性,并对回归后的药明康德发展状况、市场表现和经营业绩进行系统分析,与其前身和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对比,评价其回归效果。本文通过对药明康德分拆回归的路径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以药明康德为代表的分拆回归路径具有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引起的企业估值过低风险、有助于企业专注发展其核心业务、规避VIE结构拆除,加快回归速度等优势;在有关回归A股市场的路径选择问题上,本文通过对比借壳上市、整体IPO和分拆回归这三种路径的优劣,认为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分拆回归路径更具有高效性和稳妥性;分拆回归后的药明康德估值提高、财务风险降低、盈利能力增强且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最后根据研究过程与结论分别对监管部门和后续想要回归的中概股企业提出相关建议。

王凤,张玲玲,薛佳玉,张秋柳[10](2019)在《基于平台模式的研发型企业商业模式分析——以华大基因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项目"的实施推动了中国国家基因库的建立。随着国家精准医学计划的布局实施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预防性的疾病检测和疾病规避成为疾病治疗外,医疗健康产业中的重要发展领域,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将基因检测作为首选的疾病诊断手段,从而促进了我国基因组学行业的迅猛发展。华大基因作为国家基因库的推动建立者,具备着得天独厚的平台优势。本文将依托国家基础科学工程(国家基因库)进行发展的模式定义为平台模式。对于基于平台模式的研发型企业,本文选取国内最大的基因组学行业上市公司——华大基因,利用商业画布理论,从全产业链角度解读华大基因的商业模式特点及其商业模式的有效性。由于基于平台模式的研发型企业依托国家科研平台进行基础研发和商业运作,此类公司能够积累大量的基础研究数据和关键合作机构,形成了其他公司所不具有的平台效应和规模效应。本文对影响此类公司商业模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对其价值评估的理论框架,以及后续研究方向,以期对同类型企业的经营管理及价值评估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二、华大基因:基础推动产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华大基因:基础推动产业(论文提纲范文)

(1)贝瑞和康反向购买天兴仪表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反向购买的情况
        二、案例所在行业情况
        三、研究背景总结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反向购买模式研究
    第二节 反向购买行为绩效研究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反向购买的概念
        二、绩效的概念
    第二节 理论基础分析
        一、协同效应理论
        二、效率效应理论
        三、信号传递理论
        四、市场势力理论
第四章 贝瑞和康反向购买天兴仪表案例介绍
    第一节 交易双方简介
        一、贝瑞和康公司简介
        二、天兴仪表公司简介
    第二节 反向购买动因
        一、贝瑞和康公司反向购买的动因分析
        二、天兴仪表公司被反向购买的动因分析
    第三节 反向购买交易过程
        一、交易流程
        二、具体方案
        三、操作结果
第五章 贝瑞和康反向购买天兴仪表财务与非财务绩效评价
    第一节 偿债能力
        一、偿债能力纵向分析
        二、偿债能力横向分析
    第二节 盈利能力
        一、盈利能力纵向分析
        二、盈利能力横向分析
    第三节 营运能力
        一、营运能力纵向分析
        二、营运能力横向分析
    第四节 发展能力
        一、发展能力纵向分析
        二、发展能力横向分析
    第五节 非财务绩效评价
        一、行业地位提升,知名度扩大
        二、公司治理结构完善
        三、与其他公司的合作加强
        四、公司产业布局扩大
第六章 贝瑞和康反向购买天兴仪表EVA绩效评价
    第一节 EVA的会计调整
        一、调整原则
        二、调整项目的确定
    第二节 基于EVA的绩效指标计算
        一、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
        二、计算资本总额
        三、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四、计算EVA
    第三节 EVA核心评价指标的绩效评价
        一、EVA分析
        二、EVA回报率分析
        三、EVA增长率分析
    第四节 EVA价值驱动指标的绩效评价
        一、税后净营业利润率分析
        二、资本周转率分析
        三、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分析
        四、EVA动量分析
    第五节 EVA绩效与市场绩效对比评价
        一、窗口期股价波动情况
        二、个股回报率与EVA回报率对比分析
        三、托宾Q值与EVA动量对比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反向购买是贝瑞和康公司上市的合适选择
        二、反向购买后贝瑞和康公司的企业绩效提升
        三、反向购买有利于贝瑞和康公司的企业发展
        四、进行反向购买交易需关注风险
        五、反向购买前需充分了解现行政策及法规
    第二节 建议
        一、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上市方式
        二、选择合适的被反向购买公司
        三、反向购买上市后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医药企业借壳上市动因与绩效研究 ——以贝瑞和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借壳上市动因研究
        1.2.2 借壳上市路径研究
        1.2.3 借壳上市绩效研究
        1.2.4 文献总体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2.1 借壳上市相关概念
        2.1.1 借壳上市的定义
        2.1.2 壳与壳公司
    2.2 借壳上市的动因
        2.2.1 融通资金,拓宽融资渠道
        2.2.2 借壳上市相较于IPO更优
        2.2.3 树立企业形象,形成品牌效应
        2.2.4 政府对借壳上市的扶持
    2.3 借壳上市交易流程与路径
        2.3.1 借壳上市交易流程
        2.3.2 借壳上市路径
    2.4 借壳上市的绩效评价方法
        2.4.1 事件研究法
        2.4.2 财务指标研究法
        2.4.3 非财务指标法
    2.5 借壳上市的理论基础
        2.5.1 有效市场理论
        2.5.2 协同效应理论
        2.5.3 信息信号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贝瑞和康借壳上市案例概况
    3.1 案例背景介绍
        3.1.1 行业概况
        3.1.2 借壳公司贝瑞和康概况
        3.1.3 壳公司天兴仪表概况
    3.2 贝瑞和康借壳上市动因分析
        3.2.1 融通资金
        3.2.2 借壳上市相较于IPO门槛低,耗时短
        3.2.3 树立企业形象,扩大知名度
        3.2.4 政策扶持
    3.3 贝瑞和康借壳上市交易过程
        3.3.1 借壳上市交易时间轴
        3.3.2 天兴仪表两次权益变动
        3.3.3 借壳上市交易方案
        3.3.4 业绩补偿承诺
        3.3.5 借壳上市前后股权结构变化
第四章 贝瑞和康借壳上市绩效分析
    4.1 借壳上市绩效定量分析
        4.1.1 基于事件研究法分析
        4.1.2 财务指标分析
    4.2 借壳上市绩效定性分析
        4.2.1 企业知名度提高
        4.2.2 企业规模扩大
        4.2.3 研发创新能力加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主动理解把握相关政策
        5.2.2 选择合适的上市方式
        5.2.3 设计恰当的交易方案
参考文献
致谢

(3)战略性知识披露前因与效应——以华大基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2.2 数据资料
    2.3 研究过程
3 华大基因的战略性知识披露
    3.1 华大基因概况
    3.2 华大基因业务发展与技术创新
    3.3 华大基因的论文公开发表
4 华大基因战略性知识披露的效应
    4.1 合法性和声誉
    4.2 人才招募
    4.3 资金募集
    4.4 合作机会
5 主要研究结论与讨论
    5.1 讨论
        第一,产业知识特征。
        第二,产业发展阶段。
        第三,团队特征。
        第四,风险因素。
    5.2 主要研究结论

(5)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相关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研究型大学
        (二)校企联合培养
        (三)拔尖创新人才
        (四)人才培养模式
    二、理论基础
        (一)拔尖创新人才的特征
        (二)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
        (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
    三、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的分析框架构建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
    一、置校入企模式
        (一)典型案例分析
        (二)模式特征
        (三)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二、校企共建模式
        (一)典型案例分析
        (二)模式特征
        (三)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三、引企入校模式
        (一)典型案例分析
        (二)模式特征
        (三)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分析
    一、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的共性特征
        (一)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统筹协调双方职责分工
        (二)面向行业需要,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三要素制定培养目标
        (三)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分阶段分模块设置前沿的培养内容
        (四)重视科研实践,实施研究型教学
        (五)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突出学生主体
    二、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的差异分析
        (一)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组织形式不同
        (二)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程度不同
        (三)培养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四)各阶段的具体培养路径不同
    三、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联合培养的制度体系不健全
        (二)个性化培养计划执行不到位
        (三)过度重视科研项目实践培养
        (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不足
        (五)政府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创新
    一、“校企紧密互动型”培养模式构建的策略
        (一)组织建设——校企合作联盟下设各类“校企联合培养创新班”
        (二)培养内容——“一对一”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
        (三)培养方式——本硕博一体化递进式融合创新教育
        (四)培养评价——双环联动真实性综合评价体系
    二、“校企紧密互动型”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以完善运行机制为目标,构建健全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
        (二)以提升培养质量为导向,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三)以发挥引领作用为核心,提高政府在联合培养中的参与力度
    三、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

(7)深圳科技创新政策工具与政策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思路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创新理论的文献综述
        二、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
        三、关于深圳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
        四、关于政策工具的研究
        五、关于政策效果的研究
        六、文献评述
    第四节 概念界定
        一、科技创新政策
        二、科技创新政策工具
        三、科技创新政策效果
    第五节 研究意义、方法和框架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预期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三、论文框架
第二章 深圳科技创新政策工具
    第一节 政策与政策工具
    第二节 分析框架、资料收集与整理
        一、政策工具分析框架
        二、资料收集
        三、资料整理
    第三节 深圳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分析
        一、政策工具分布分析
        二、供给面政策工具分析
        三、环境面政策工具分析
        四、需求面政策工具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深圳科技创新政策效果评估
    第一节 政策效果与政策工具效果
    第二节 政策效果评估框架
    第三节 政策结果视角评估
        一、政策结果评价指标
        二、数据来源及筛选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四节 政策客体视角评估
        一、访谈提纲设计
        二、被访者抽取
        三、访谈资料分析
    第五节 深圳科技创新政策效果分析
第四章 研究发现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发现
        一、深圳使用多种政策组合促进创新发展
        二、深圳科技创新政策以供给面和环境面政策为主
        三、深圳对创新产品进入市场阶段干预较少
        四、深圳科技创新政策能够有效促进创新发展
        五、深圳科技创新政策存在改进空间
    第二节 对深圳科技创新政策的改进建议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对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华大基因盈利模式及其财务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盈利模式的定义研究
        1.2.2 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研究
        1.2.3 盈利模式的财务评价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盈利模式的概念
    2.2 盈利模式的框架要素
3 基因组学应用行业简介
    3.1 基因检测产业链
    3.2 目前国内市场发展现状
    3.3 国内基因测序行业盈利模式的构建
4 华大基因的盈利模式分析
    4.1 华大基因简介
        4.1.1 基本情况
        4.1.2 主要业务
        4.1.3 主要经营模式
    4.2 华大基因盈利模式框架分析
        4.2.1 利润对象---用户和客户定位
        4.2.2 利润点---关注市场需求与偏好
        4.2.3 利润源--四大业务板块
        4.2.4 利润杠杆--关联活动
        4.2.5 利润屏障---核心竞争力
5 华大基因盈利模式的财务评价
    5.1 华大基因整体盈利情况分析
        5.1.1 华大基因整体盈利分析
        5.1.2 华大基因盈利能力分析
    5.2 华大基因盈利质量分析
        5.2.1 华大基因的现金流分析
        5.2.2 华大基因盈利稳定性分析
    5.3 华大基因盈利保障性分析
    5.4 华大基因盈利模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
        5.4.1 应收账款逐年增加,影响盈利质量
        5.4.2 研发投入远低于销售费用,盈利对象质疑企业的研发能力
        5.4.3 同质化严重,利润源可能受市场竞争加剧影响
        5.4.4 知识产权纠纷影响利润与品牌形象
6 华大基因盈利模式优化建议与启示
    6.1 华大基因盈利模式优化建议
        6.1.1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提升盈利质量
        6.1.2 加大研发投入,加固利润屏障
        6.1.3 聚焦明星产品,开创新产品,丰富利润点
        6.1.4 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避免诉讼纠纷,减少利润的流失
    6.2 对其他基因企业的启示
        6.2.1 基因组学行业企业自身要有研发能力
        6.2.2 在细分领域进行创新,谋求一杯羹
        6.2.3 建立自身的基因数据库和平台
        6.2.4 要重视非财务指标
7 研究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概股分拆回归的路径及经济后果分析 ——以药明康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基本框架
        1.2.4 创新点与不足点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关于中概股回归的文献综述
        2.1.1 中概股私有化回A动因
        2.1.2 中概股回归路径
        2.1.3 中概股回归的经济后果
    2.2 国内外关于分拆上市的文献综述
        2.2.1 分拆上市的概念
        2.2.2 分拆上市动因
        2.2.3 分拆上市的经济后果
    2.3 文献评述
3 理论基础
    3.1 价值评估理论
    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3.3 核心化战略假说
    3.4 管理层激励假说
    3.5 理论分析框架
4 药明康德分拆回归路径
    4.1 公司简介
    4.2 公司分拆回归具体路径
        4.2.1 分拆合全药业至新三板
        4.2.2 药明康德私有化退市
        4.2.3 剥离药明生物赴港IPO
        4.2.4 药明康德IPO登陆A股市场
5 分拆回归路径分析
    5.1 药明康德回归动因
        5.1.1 中概股出现信任危机
        5.1.2 中美投资者的观念差异
        5.1.3 相关政策的支持
        5.1.4 国内外市场估值差异
    5.2 分拆回归路径选择分析
        5.2.1 中概股回归路径对比
        5.2.2 选择分拆回归路径的优势
    5.3 分拆回归路径的创新点
        5.3.1 剥离副业聚焦主业
        5.3.2 未涉及VIE结构拆除
        5.3.3 为药明康德私有化及回归A股提供融资
        5.3.4 主板IPO折价募集资金
    5.4 分拆回归路径的适用性
        5.4.1 属于“四新经济”行业
        5.4.2 集团业务多元化
        5.4.3 股权相对集中
6 回归后的经济后果
    6.1 发展方向分析
    6.2 市场反应分析
        6.2.1 股价与市盈率
        6.2.2 企业市值
    6.3 经营业绩分析
        6.3.1 营运能力分析
        6.3.2 偿债能力分析
        6.3.3 盈利能力分析
        6.3.4 发展能力分析
7 研究结论及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建议
        7.2.1 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7.2.2 对中概股企业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华大基因:基础推动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 [1]贝瑞和康反向购买天兴仪表绩效研究[D]. 许琅嬛.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医药企业借壳上市动因与绩效研究 ——以贝瑞和康为例[D]. 谢晶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7)
  • [3]战略性知识披露前因与效应——以华大基因为例[J]. 任声策,马军杰,许晖. 科研管理, 2020(09)
  • [4]华大基因的商业模式与投资价值研究[D]. 蔡锦. 东南大学, 2020
  • [5]研究型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研究[D]. 廖清云.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华大基因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 黄璐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0
  • [7]深圳科技创新政策工具与政策效果研究[D]. 王丽雯. 深圳大学, 2020(10)
  • [8]华大基因盈利模式及其财务评价研究[D]. 张佳容.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9]中概股分拆回归的路径及经济后果分析 ——以药明康德为例[D]. 全佳瑛.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5)
  • [10]基于平台模式的研发型企业商业模式分析——以华大基因为例[J]. 王凤,张玲玲,薛佳玉,张秋柳. 管理评论, 2019(09)

标签:;  ;  ;  ;  ;  

华大基因:基础带动产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