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糖有效部位论文-王会,刘汇,张楠茜,张辉,高文义

降血糖有效部位论文-王会,刘汇,张楠茜,张辉,高文义

导读:本文包含了降血糖有效部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核桃楸叶,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DPPH

降血糖有效部位论文文献综述

王会,刘汇,张楠茜,张辉,高文义[1](2019)在《核桃楸叶降血糖和抗氧化有效部位的筛选及其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降血糖和抗氧化有效部位并确定其活性成分。方法:制备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部位:二氯甲烷萃取部位、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水饱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以及剩余水溶性成分部位,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筛选模型,测定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各萃取部位降血糖活性,以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研究其抗氧化活性,进而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各萃取部位总黄酮含量,综合筛选并确定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降血糖和抗氧化的有效部位,最终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确定其活性成分。结果:体外酶活性抑制试验显示,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在体外有明显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作用,其最大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014、0.13 mg·mL~(-1),均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IC_(50)分别为0.044、0.158 mg·mL~(-1));DPPH自由基清除与黄酮含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亦强于其他萃取部位,其IC_(50)为6.89 mg·mL~(-1);乙酸乙酯活性部位中总黄酮质量分数为86.11%,为该部位的主要成分,经标品比对较好的3个活性成分为金丝桃苷、异槲皮素和紫云英苷。结论: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应为核桃楸叶降血糖和抗氧化有效部位,主要活性成分为金丝桃苷、异槲皮素和紫云英苷。(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中药》期刊2019年03期)

骆秀珍,文娥,田树革,周晓英[2](2016)在《毛头牛蒡子抗氧化和降血糖的有效部位筛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出毛头牛蒡子中抗氧化和降血糖的有效部位。方法:将毛头牛蒡子粗多糖提取物经AB-8大孔树脂脱色纯化,依次采用水和20%、40%、60%乙醇水进行洗脱,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还原力的测定、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超氧阴离子清除活性4项指标研究不同洗脱部位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毛头牛蒡子提取物不同部位的降血糖活性。结果:毛头牛蒡子20%乙醇水洗脱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均强于其他部位。结论:毛头牛蒡子抗氧化和降血糖的活性部位应为20%乙醇水洗脱部位。(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中药》期刊2016年10期)

汪莹,蔡羽,植飞,邢其昌,颜春潮[3](2016)在《桑瓜饮降血糖作用的有效部位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桑瓜饮对血糖、血脂的调节作用,筛选出其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9组,即B组(模型组)、C组(阳性药物组)、D组(桑瓜饮水煎剂组)、E组(水液部位组)、F组(乙酸乙酯部位组)、G组(正丁醇部位组)、H组(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组)、I组(乙酸乙酯部位+水液部位组)、J组(正丁醇部位+水液部位组),正常组记为A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给药42d。末次给药后,检测并比较桑瓜饮水煎剂及其各部位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指标的调节作用。结果造模后给药前,与A组相比,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BG)显着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各给药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给药42d后,与B组相比,C、D、E、J组的FBG显着降低(P<0.05或P<0.01),FBG下降百分比分别为96.75%、17.48%、24.10%、66.90%;与C组相比,除J组外,其余给药组FBG均与C组在显着性差异(P<0.01)。血脂检测指标方面,与B组相比,C、G、H、J组均有降低甘油叁酯(TG)的作用(P<0.05或P<0.01),TG含量分别下降88.10%、49.06%、51.92%、88.10%;C、D、H、J组有降低总胆固醇(TC)的作用(P<0.05或P<0.01),其含量分别下降17.90%、12.22%、12.64%、17.44%;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的分别是D组和J组(P<0.05),HDL-C含量分别升高30.15%和37.10%;桑瓜饮各给药部位均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作用(P<0.05或P<0.01);与C组比较,J组TC、TG、LDL-C均与之无显着性差异,但其HDL-C含量比C组升高13.33%。结论桑瓜饮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均有调节作用,其有效部位可能主要是正丁醇部位+水液部位。(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汪莹[4](2016)在《桑瓜饮降血糖作用的有效部位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桑瓜饮由桑叶(Folium Mori)、苦瓜(Fructus Momordicae Charantiae)、葛根(Radix Puerariae Lobatae)和山药(Rhizoma Dioscoreae)组成,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李家庚教授提供的经验方,临床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此经验方中桑叶为君药、苦瓜为臣药,葛根和山药为佐药。全方具滋阴生津、补肝益肾、清热润燥之功,对Ⅱ型糖尿病具一定的调节作用。李家庚教授将桑瓜饮作为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基础方,结合病证,随证加减,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本论文主要通过药效学实验,对桑瓜饮降血糖作用进行验证,并筛选其降血糖作用的有效部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桑瓜饮水煎液作为研究的主体。采用溶剂萃取法依次得到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桑瓜饮水液部位,后按照生药量计算,两两合并,得到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水液部位、正丁醇部位+水液部位,则共得到包括桑瓜饮水煎液在内的7个不同的给药部位。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联合高脂高糖饲料构建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42天。给药末期,大鼠摘眼球取血,得到血清或抗凝全血,采用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试剂盒测定与糖尿病相关的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GHb)、肝糖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生化指标结果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桑瓜饮水煎液具有调节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等功效;所有给药部位中以正丁醇部位+水液部位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相关生化指标的调节作用最为显着,所以桑瓜饮降血糖作用的有效部位可能是正丁醇部位+水液部位。对桑瓜饮正丁醇部位和水液部位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通过显色反应,UV等分析手段,明确正丁醇部位和水液部位的成分主要为多糖类和黄酮类物质,并分别测定其总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通过HPLC对君药中降糖活性成分1-DNJ进行了定性分析。本论文首次对桑瓜饮这一降糖经验方进行研究,通过药效学实验证实其降糖效果和筛选出其降糖作用的有效部位可能是正丁醇部位+水液部位,并初步分析了该有效部位的成分,为后期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5-30)

李君[5](2015)在《桑叶降血糖有效部位提取工艺优化及桑叶原料质量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桑叶(Mori Folium)为桑科桑属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其性平,味甘,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桑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自古即有“止消渴”的功效。桑叶所含黄酮类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病毒等多种生理活性;所含有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及其衍生物等多羟基生物碱类成分具有明确的降血糖活性,市场上销售的a-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即为DNJ修饰物产品。桑叶多酚亦开发成抗氧化和保护肝脏等功能性食品。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了桑叶的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等,以及薄层色谱鉴定及芦丁的限量标准。但目前对桑叶质量控制标准上存在指标成分单一等缺陷,尚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批次桑叶样品中各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价,以及对桑叶降血糖效应部位的提取制备研究,以期为桑叶质量标准的完善和提高奠定基础。为桑叶降血糖产品的开发与研制提供方法学支撑和参考。第一章文献综述部分对桑叶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桑叶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以及桑叶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为桑叶的深入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第二章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桑叶黄酮类和酚酸类资源性物质的同步提取工艺条件和参数,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85%,料液比为1:40,提取时间45分钟,提取次数为3次。该提取工艺流程简单,提取率高,可同时高效提取获得黄酮类和酚酸类资源性化学成分,为桑叶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资源化途径提供了依据和参考。第叁章第一节收集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29批桑叶样品,采用HPLC-DAD方法对黄酮类化学成分芦丁、异槲皮素和紫云英苷和酚酸类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等6种资源性化学物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批次桑叶中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新绿原酸、绿原酸以及隐绿原酸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15~4.58 mg/g、0.05~8.57 mg/g、0.01~3.71 mg/g、0.21~3.44 mg/g、0.29~ 18.19 mg/g和0.2~4.37 mg/g。收集于不同产地的桑叶样品其各成分含量相差较大,其中新疆和江苏的桑叶样品各成分含量均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收集的29批次样品中有24批样品较为接近,5批样品相差较大。第二节采用HPLC-ELSD法对不同批次桑叶样品中DNJ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批次桑叶中DNJ含量具差异性,含量范围为范围为0.20~3.88 mg/g。不同产地的桑叶样品其各成分含量相差较大,其中浙江>新疆>安徽>江苏>湖北。聚类分析结果发现,29批样品可分为5组。第叁节采用UPLC-TQ-MS法对不同批次桑叶样品中DNJ、氨基酸类和核苷类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DNJ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批次桑叶中含量存在差异性,其含量范围为0.35~7.27 mgg/,其中浙江样品中DNJ含量最高,为3.88mg/g。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甘氨酸、色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缬氨酸以及脯氨酸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03~0.8988 mg/g、0.0001~0.4119 mg/g、0.0014~0.9357 mg/g、 0.0073~0.4599 mg/g、0.0083~0.4644 mg/g和0.0056~0.0121 mg/g。其中江苏样品中氨基酸类成分含量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25批次样品较为接近,有4批样品差异较大。Ade的含量范围为0.0028~0.1130 mg/g。其中含量高低顺序为浙江>新疆>江苏>安徽>大别山>湖北。聚类分析结果发现,29批样品可分为4组。第四节对桑叶黄酮类和生物碱类成分进行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醋酸丁酯:甲酸:水=10:2:3为展开系统时,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新绿原酸、绿原酸以及隐绿原酸分离度较好。第五节 桑叶原料质量标准(草案)的制定。通过对不同批次桑叶样品中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评价,结合《中国药典》中对桑叶的质量标准,本研究结果可为桑叶原料质量标准的提高和完善提供可行性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04-30)

梁宁,陈壮[6](2015)在《广西壮药笔筒草降血糖有效部位筛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笔筒草降血糖的有效部位。方法:将笔筒草分离成极性不同的组分,通过观察笔筒草不同组分对四氧嘧啶、链佐霉素致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水平影响,筛选出笔筒草降血糖作用有效部位。结果与结论:笔筒草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降血糖作用。(本文来源于《北方药学》期刊2015年01期)

孙佳明,杜延佳,宗颖,张林林,雷岱虹[7](2014)在《白芍降血糖和抗氧化的有效部位筛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白芍降血糖和抗氧化的有效部位。方法白芍乙醇提取物经D101大孔树脂纯化得到不同洗脱部位,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活性筛选模型,测试白芍各洗脱部位降血糖活性,以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应用碱水解-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法考察各洗脱部位总苷含量,综合筛选并确定白芍降血糖和抗氧化的有效部位。结果白芍乙醇提取物的50%乙醇洗脱部位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苷含量均明显强于其他洗脱部位。结论 50%乙醇洗脱部分为白芍降血糖和抗氧化的有效部位。(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4年09期)

余晓霞,张亭亭,王定勇[8](2014)在《南蛇藤叶降血糖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叶降血糖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纯化化合物,用IR、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1)、槲皮素(2)、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3)、山柰酚-3,7-二-O-α-L-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杨梅苷(6)和山柰酚-3-O-芸香糖苷(7)。结论:首次报道南蛇藤叶降血糖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且化合物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4年06期)

孙佳明,张林林,宗颖,雷岱虹,贾雪婷[9](2013)在《甘草降血糖和抗氧化的有效部位筛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甘草降血糖和抗氧化的有效部位。方法甘草乙醇提取物经D101大孔树脂制备不同浓度乙醇梯度洗脱部位,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活性筛选模型,测试甘草各洗脱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以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各洗脱部位总黄酮含量,综合筛选并确定甘草降血糖和抗氧化的有效部位。结果甘草乙醇提取物的70%,95%乙醇大孔树脂洗脱部位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黄酮含量均明显强于其他洗脱部位。结论 70%和95%乙醇大孔树脂洗脱部分应为甘草降血糖和抗氧化的有效部位。(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3年12期)

丁月平,袁强[10](2013)在《复方降糖滴丸有效部位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复方降糖滴丸有效部位(总黄酮、总皂苷和总多糖)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复制实验性糖尿病小鼠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原处方汤剂组和复方降糖滴丸有效部位高、低剂量组。给药14天后,检测小鼠血糖、体重、血清胰岛素(IN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复方降糖方有效部位药物能明显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血糖(P<0.05),降低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增加小鼠体重,提高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结论:复方降糖滴丸有效部位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胰岛β细胞,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显着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含量,从而改善和治疗糖尿病。(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3年07期)

降血糖有效部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筛选出毛头牛蒡子中抗氧化和降血糖的有效部位。方法:将毛头牛蒡子粗多糖提取物经AB-8大孔树脂脱色纯化,依次采用水和20%、40%、60%乙醇水进行洗脱,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还原力的测定、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超氧阴离子清除活性4项指标研究不同洗脱部位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毛头牛蒡子提取物不同部位的降血糖活性。结果:毛头牛蒡子20%乙醇水洗脱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均强于其他部位。结论:毛头牛蒡子抗氧化和降血糖的活性部位应为20%乙醇水洗脱部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降血糖有效部位论文参考文献

[1].王会,刘汇,张楠茜,张辉,高文义.核桃楸叶降血糖和抗氧化有效部位的筛选及其成分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19

[2].骆秀珍,文娥,田树革,周晓英.毛头牛蒡子抗氧化和降血糖的有效部位筛选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6

[3].汪莹,蔡羽,植飞,邢其昌,颜春潮.桑瓜饮降血糖作用的有效部位筛选[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4].汪莹.桑瓜饮降血糖作用的有效部位筛选[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

[5].李君.桑叶降血糖有效部位提取工艺优化及桑叶原料质量标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

[6].梁宁,陈壮.广西壮药笔筒草降血糖有效部位筛选研究[J].北方药学.2015

[7].孙佳明,杜延佳,宗颖,张林林,雷岱虹.白芍降血糖和抗氧化的有效部位筛选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

[8].余晓霞,张亭亭,王定勇.南蛇藤叶降血糖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14

[9].孙佳明,张林林,宗颖,雷岱虹,贾雪婷.甘草降血糖和抗氧化的有效部位筛选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

[10].丁月平,袁强.复方降糖滴丸有效部位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

标签:;  ;  ;  ;  

降血糖有效部位论文-王会,刘汇,张楠茜,张辉,高文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