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长度论文-陈飞云,丁喜坤,陈美红

切口长度论文-陈飞云,丁喜坤,陈美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切口长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疗效对比观察,不同长度

切口长度论文文献综述

陈飞云,丁喜坤,陈美红[1](2019)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不同长度切口的疗效对比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认为痔治疗的目的不是消除痔体,而是消除症状,解除痔的症状比改变痔体大小更有意义,本文对比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不同长度切口对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本院12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23例,女37例;年(本文来源于《中国肛肠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朱萍,吴仲新[2](2018)在《不同长度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迭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白内障不同长度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迭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4例海宁市人民医院眼科2013年4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床位单双号分成两组,各47例。A组患者采用2.2 mm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迭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手术步骤与A组相同,仅透明角膜切口为2.8 mm。观察两组患者超声乳化和手术时间。术后随访患者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的视力及手术源性散光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Ⅳ级核患者超声乳化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其余所有患者超声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之间视力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之间手术源性散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02%、14.89%,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2 mm、2.8 mm角膜切口方式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迭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均具有较好疗效,而对于硬核白内障患者,2.8 mm角膜切口优于2.2 mm角膜切口。(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8年29期)

黄泳瑜,谭劲光,梁伟亮,关卫文[3](2018)在《等长度巩膜隧道与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3. 0mm巩膜隧道切口与3. 0mm透明角膜切口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7-12我科收治的114例114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Phaco治疗,作3. 0mm巩膜隧道切口者纳入对照组(30例30眼),作3. 0mm透明角膜切口者纳入观察组(84例84眼)。比较术前和术后1wk,1、3mo时,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CEC)密度、角膜散光度(corneal astigmatism,CA)、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泪液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变化,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基本情况和术后3mo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wk,1、3mo时,两组患者CEC密度水平均较术前显着下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患者CA、TMH、EGF水平均较术前显着提升,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患者UCVA水平(LogMAR值)均较术前有显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超声时间、累计释放能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术后3mo内,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采用3. 0mm透明角膜切口行Phaco较3. 0mm巩膜隧道切口更为适宜,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杨广义,苏文中,张艳峰,岳光成,梁为民[4](2018)在《食管癌叁切口手术中器械吻合后不同残胃长度对吻合口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食管癌叁切口手术中器械吻合后不同残胃长度对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5年12月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胸一科收治的213例食管癌叁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食管胃器械吻合后,根据胃壁残端闭合后所剩的残胃长度,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长度为0.5~1 cm,B组长度为1~2 cm,比较两组患者食管胃切口总引流量、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发生瘘后的愈合天数。结果:A组患者总引流量平均为(14.8±8.0)mL,明显少于B组的总引流量(21.3±8.5)mL(P<0.05);术后经造影证实A组发生吻合口瘘13例(11.4%),B组发生32例(32.3%),A组发生吻合口瘘比例明显小于B组(P<0.05);A组患者发生瘘后愈合时间为(6.6±2.2)d,少于B组的(7.4±2.4)d(P<0.05)。两组吻合口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叁切口手术中器械吻合后残胃长度在0.5~1.0 cm时可减少总引流量、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瘘后愈合时间和吻合口狭窄的效果优于器械吻合后残胃长度在1~2 cm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8年11期)

汤帆,曹传培,孙胜,葛碧丝[5](2018)在《全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患者术中切口长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患者术中切口长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2月我院9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开放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全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80%)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效果显着,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能缩短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小,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06期)

丁斌[6](2017)在《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中切口长度及术后血清Tg、VEGF水平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9月我院72例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甲状腺切除术,研究组采用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统计对比两组术后第1天手术情况、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血清VEGF及Tg水平变化情况、手术美观效果。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疼痛评分、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用时较对照组长(P<0.05),研究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血清VEGF及Tg水平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各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手术美观效果总满意度(97.22%)较对照组(75.00%)高(P<0.05)。结论采用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效果显着,切口小,术后疼痛感轻,可有效降低血清Tg、VEGF水平,提高手术美观效果满意度。(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21期)

林小勇[7](2017)在《不同长度透明角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K值变化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不同长度透明角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K值变化。方法 :选择2012年至2016年来我院进行白内障乳化治疗的患者20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以上患者分为实验组(3.0mm切口组)和参照组(5.5mm切口组),比较患者的K值和副作用。结果:实验组术后K值明显低于参照组,实验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实验组有效率75%,参照组有效率59%。结论:3.0mm切口手术效果明显优于5.5mm切口。(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7年06期)

夏丽坤,马晶,刘鹤南,底煜,杜长虹[8](2016)在《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的切口长度对患者术后视觉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是采用飞秒激光在密闭的角膜基质内制作一个基质透镜,并通过飞秒激光在角膜周边扫描的一个小切口将透镜完整取出,达到矫正近视和近视散光的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切口长度的SMILE患者术后的视力、屈光度、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和角膜地形图的变化,分析SMILE的切口长度对患者视觉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韩长元,焦婷,王金燕[9](2016)在《不同手术方式对切口长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切口长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实施的54例皮肤科门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通过测量手术切口长度与皮损长径的比值来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对切口长度的影响。结果:通过沿皮损轮廓切除后修狗耳的手术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减少手(本文来源于《2016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9-23)

贾烨[10](2016)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不同长度切口的角膜缘松解术矫正散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内障手术从距今4000多年前的“针拨术”时代进化至如今的超声乳化时代,人工晶体的不断更新,层出不迭高端晶体的出现,使得白内障手术已从最初的复明手术进化为屈光性手术。人们现今关注的不仅仅是看得见,更要看得清。早期的学者研究了以往传统的白内障手术发现,因传统的手术方式切口较大,引起角膜术源性散光也较大,因而影响了患者的术后视力。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式因其手术切口控制在3.2mm以内,术源性散光已得到很好的控制。在想方设法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时代,矫正术前角膜已经存在的散光成为广大学者努力的方向。临床医师们借鉴角膜屈光性手术,通过切割改变角膜屈光度的启发,如今发展出数种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联合矫正角膜散光的方法,并且都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我们回顾了一定数量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联合矫正角膜散光的方法,尽管显示术后散光度的有效矫正,却没能观察到治疗术前散光度所需的手术切口长度。因此,我们利用切口长度的可控性去观察术前散光矫正量与切口长度的关系,以期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参考。目的1.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角膜缘双松解切口法矫正术前角膜散光的治疗效果。2.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角膜缘双松解切口法不同长度的切口对不同度数的角膜散光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住院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且存在规则散光1.5D-3.25D的患者共140只眼,按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测量结果显示的角膜散光度大小分为对照组20只眼(>1.5D),低散光组60只眼(A组,1.5~2.5D)、高散光组60只眼(B组,>2.5D)。在对照组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其余各散光组患者均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角膜缘双松解切口矫正术;并在各散光组中设置叁个不同长度散光矫正手术切口亚组,每组内按照角膜缘松解切口的长度分为短切口组(1组,30弧度),中切口组(2组,45弧度),长切口组(3组,60弧度)。超声乳化切口选择角膜110°的轴位上端角膜缘切口,在植入人工晶体后于最陡峭散光轴位的两端角巩缘位置行对应长度的角膜缘松解切口。观察各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变化,对术前术后配对资料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不同长度角膜切口对A、B组不同散光度患者的散光矫正情况。结果1.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散光度与术前角膜散光比较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散光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散光度进行配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对散光患者,按切口长度分组统计,比较不同切口长度与患者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度差值(△D)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角膜松解切口长度与角膜散光矫正量△D呈现相关性(r=0.637,P<0.05)。4.按散光度及切口长度分组,比较不同散光组内不同切口长度组术前、术后3个月散光度差值(△d):A组,A1、A2、A3两两比较显示,A1与A2、A3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8,0.0032),A2与A3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37);B组,B1与B2、B3两两比较有显着性的差异(P=0.0008,0.0002),B2与B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1.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角膜缘切口不会引起明显的术源性散光;2.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角膜缘双松解切口矫正术可纠正术前存在的一定散光度以内的规则性散光;3.可能在一定范围的散光度内,角膜缘松解切口的长度与纠正术后的散光度的大小存在相关性;4.可能在不同的散光度范围内,存在最适合的角膜缘松解切口长度。(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切口长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白内障不同长度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迭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4例海宁市人民医院眼科2013年4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床位单双号分成两组,各47例。A组患者采用2.2 mm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迭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手术步骤与A组相同,仅透明角膜切口为2.8 mm。观察两组患者超声乳化和手术时间。术后随访患者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的视力及手术源性散光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Ⅳ级核患者超声乳化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其余所有患者超声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之间视力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之间手术源性散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02%、14.89%,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2 mm、2.8 mm角膜切口方式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迭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均具有较好疗效,而对于硬核白内障患者,2.8 mm角膜切口优于2.2 mm角膜切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切口长度论文参考文献

[1].陈飞云,丁喜坤,陈美红.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不同长度切口的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9

[2].朱萍,吴仲新.不同长度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迭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8

[3].黄泳瑜,谭劲光,梁伟亮,关卫文.等长度巩膜隧道与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疗效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18

[4].杨广义,苏文中,张艳峰,岳光成,梁为民.食管癌叁切口手术中器械吻合后不同残胃长度对吻合口瘘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8

[5].汤帆,曹传培,孙胜,葛碧丝.全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患者术中切口长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

[6].丁斌.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中切口长度及术后血清Tg、VEGF水平变化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7

[7].林小勇.不同长度透明角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K值变化对比研究[J].人人健康.2017

[8].夏丽坤,马晶,刘鹤南,底煜,杜长虹.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的切口长度对患者术后视觉效果的影响[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6

[9].韩长元,焦婷,王金燕.不同手术方式对切口长度的影响[C].2016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10].贾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不同长度切口的角膜缘松解术矫正散光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标签:;  ;  ;  

切口长度论文-陈飞云,丁喜坤,陈美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