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然观比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然观,陶渊明,梭罗
自然观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芦玉颖[1](2019)在《梭罗与陶渊明的自然观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观的概念是指人们对自然界的一般看法和理解。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们不是被动地适应,而是积极地作用于自然。虽然梭罗与陶渊明的生活时域不同,陶渊明受魏晋玄学的影响,梭罗继承了美国超验主义的观念,但他们都倡导自然与自由的精神,不愿受到世俗的羁绊,在热爱和赞美自然方面有着跨越时空的一致。(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20期)
刘士豪[2](2019)在《道家学派与斯多葛学派自然观的分析和比较——以《道德经》和《沉思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为了分析道家学派和斯多葛学派在自然观的差异,着手于两个学派比较有代表的作品《道德经》和《沉思录》为例来分析。先将老子写的《道德经》里面所表现出的自然观整体分析一遍,分为叁个部分:对自然敬畏,亲近自然,遵从自然规律。然后再将奥勒留所写的《沉思录》里面提出的对自然的看法整体分析一遍,也分为叁个部分:世界是一道不灭不息的潮流,懂得世事的无常,并且坦然接受,自然界的万物都有其意义。然后再仔细比较两本书所代表的学派的自然观。(本文来源于《国际公关》期刊2019年09期)
梁雨[3](2019)在《小尾郊一、小川环树、青木正儿关于中国文学自然观的观点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日本学者小尾郊一、小川环树、青木正儿叁人的相关论述为考察对象,探讨了他们关于从中国文学中表现出来的、当时文人自然观的观点及异同。(本文来源于《文化月刊》期刊2019年08期)
谢蔚晖[4](2019)在《归隐下的自然观比较分析——浅析卢梭和陶渊明的自然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工业对于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回归自然成为了人们越发讨论的话题,人们也渐渐意识到和自然相处的必要性。本文将对两位回归自然的文学家卢梭和陶渊明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深刻反思现阶段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4期)
马翠巧,刘敏[5](2019)在《威廉·巴特勒·叶芝与陶渊明“自然观”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巴特勒·叶芝是19世纪后期爱尔兰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诗人,而陶渊明则代表了中国古代田园诗的最高成就,两位诗人的写作主题都是自然。他们热情地颂扬大自然,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和真理。本文旨在分析两位不同时代人物之间自然观的异同。(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13期)
易春[6](2018)在《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田园诗歌的自然观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陶渊明和华兹华斯分别是中国古代文人和西方文人的代表人物,他们在田园诗歌的自然观上持有不同观点。陶渊明的田园诗歌呈现出了"无我之境",华兹华斯的田园诗歌呈现出了"有我之境",并且在自然和田园上的内容上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陶渊明的田园诗歌给人的感觉是"含蓄蕴藉",而华兹华斯的田园诗歌则是"直率广阔",二者在自然审美意识上也存在着差异。(本文来源于《文化产业》期刊2018年18期)
李心童,孙敬[7](2018)在《文化人类学视野下中日现代重彩画“自然观”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现代重彩画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现代艺术思想及表现形式的认同和接纳程度不同;二是各自的传统精神和美学感受不同。前者影响了各自重彩画的现代化进程,后者则影响了各自重彩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表达。由此,中日现代重彩画的自然观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本文站在文化人类学视野下通过分析中日现代重彩画中反映出来的美学思想来揭示两国之间自然观上的异同。(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8年07期)
吕丹,吴昊,吴丹琦[8](2018)在《两种文化语境下中俄民间童话自然观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童话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文学的重要题材,它对民族文化和民族价值观的影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的民间童话中的自然观进行分析对比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传播领域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夏文强,王连伟[9](2018)在《洛克与卢梭自然观之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自然法思想作为启蒙运动时期西方思想家们打破基督教神学束缚的利器,有力地突破了封建神学对人类思想的禁锢,在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众多启蒙思想家中,洛克与卢梭是自然法思想的典型代表,他们以对自然状态的不同认识引导了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不同路径。在洛克看来,自然状态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的和谐状态,虽说和谐美好,却依旧不那么完善,因此,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走进了较为完善的文明社会。然而,在卢梭眼中,自然状态是人类原初的幸福状态,是人类还未从万物之中分离出来的状态,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是自我完善化能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人类自身的自我完善化能力同时也是人类陷入不平等社会的罪魁祸首。不论是洛克所说的平等状态,还是卢梭眼中的幸福状态,他们对自然状态的描述都始于在形而上的观念基础上对人类自然状态的一种假设。不过,洛克与卢梭由于对自然状态的不同论述,最终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及相异的改造社会的政治理论。洛克与卢梭作为影响较大的自然法思想家,他们在不同的自然观的指引下都提出了各自的社会契约主张。而且他们的主张都在各自生活的国度了开了花、结了果,最终推动了整个人类世界向前发展的进程。将洛克与卢梭的自然观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益于我们加深对洛克与卢梭思想的认识,同时有益于加深我们对这一理论的理解,进而有益于深化我们对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认知。(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8年06期)
曹冀[10](2018)在《庄子与陶渊明自然观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观,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法。在中国古代,先哲们从没有放弃对自然的探索,他们在探索中发现自然的美、发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现人在自然中的生命价值。庄子是中国古代早期自然观的先驱之一,他在老子“道”的哲学基础之上,用“万物”、“天”等称呼定义自然,并发现了自然质朴和本真的美,发现了人作为自然万物之一的生命意义,进一步阐释了“无为”、“无待”、“无我”的自然观方法,用“逍遥游”的方式诠释了人在自然界中的生活态度和“超然世外”的精神追求,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自然观哲学体系,对中国后世自然观哲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石作用。陶渊明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追求自由、彰显个性的时代,是一个崇尚玄学、道教盛行的时代,陶渊明作为时代文化名人,其留世的《陶渊明全集》不仅树立了他田园诗歌的文学地位,也同样表现出了他看待自然的哲学思想。陶渊明早先追求入仕报国,然而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他发现了自己“心性自然”的本性,随后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为由,毅然辞官回归田园。在田园中他发出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兴奋感叹,发现了自然的质朴和纯真,开始了“抱扑怀真”的精神追求,并用“神释自然”的方式回答了人在自然中的生命价值。尽管,陶渊明的自然观脱胎于庄子的自然观,但其深受魏晋时期玄学思潮的影响,并具有“外儒内道”的思想特点,这使得其自然观又被后世称为“新自然观”。思想是时代的放映机,庄子和陶渊明作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人物,通过对两者自然观的考察,可对两个不同时期的社会思潮做进一步了解。同时,将两者进行比较能更好的发现我国自然观发展的历史脉络,并发现各自的思想魅力。本文从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分别从绪论、庄子自然观的形成背景与内容概述、陶渊明自然观形成背景与内容概述、庄子和陶渊明自然观的异同以及结论等五个方面入手,对庄子和陶渊明的自然观进行科学的梳理和概括,并加以比较研究。进而加深对中国古代自然观深邃的哲学思想的内在理解,同时向外展现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哲学魅力,也为现代人更好地借鉴古人的哲学思想,发现自然的美、发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悟生命的真正价值,帮助人们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节奏当中,重新找回内心深处的质朴和本真。(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8-05-18)
自然观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为了分析道家学派和斯多葛学派在自然观的差异,着手于两个学派比较有代表的作品《道德经》和《沉思录》为例来分析。先将老子写的《道德经》里面所表现出的自然观整体分析一遍,分为叁个部分:对自然敬畏,亲近自然,遵从自然规律。然后再将奥勒留所写的《沉思录》里面提出的对自然的看法整体分析一遍,也分为叁个部分:世界是一道不灭不息的潮流,懂得世事的无常,并且坦然接受,自然界的万物都有其意义。然后再仔细比较两本书所代表的学派的自然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然观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1].芦玉颖.梭罗与陶渊明的自然观比较[J].汉字文化.2019
[2].刘士豪.道家学派与斯多葛学派自然观的分析和比较——以《道德经》和《沉思录》为例[J].国际公关.2019
[3].梁雨.小尾郊一、小川环树、青木正儿关于中国文学自然观的观点比较[J].文化月刊.2019
[4].谢蔚晖.归隐下的自然观比较分析——浅析卢梭和陶渊明的自然观[J].大众文艺.2019
[5].马翠巧,刘敏.威廉·巴特勒·叶芝与陶渊明“自然观”的比较分析[J].明日风尚.2019
[6].易春.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田园诗歌的自然观比较分析[J].文化产业.2018
[7].李心童,孙敬.文化人类学视野下中日现代重彩画“自然观”之比较[J].艺术科技.2018
[8].吕丹,吴昊,吴丹琦.两种文化语境下中俄民间童话自然观比较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
[9].夏文强,王连伟.洛克与卢梭自然观之比较研究[J].理论观察.2018
[10].曹冀.庄子与陶渊明自然观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