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类成分论文-丁惠,陈衍男,刘田园,程素盼,刘伟

酚类成分论文-丁惠,陈衍男,刘田园,程素盼,刘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酚类成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麻,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超高压

酚类成分论文文献综述

丁惠,陈衍男,刘田园,程素盼,刘伟[1](2019)在《响应面法优化超高压提取天麻中酚类成分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天麻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超高压辅助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压力和保压时间4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天麻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提取总量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以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天麻超高压辅助提取的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82%乙醇、料液比1:40、提取压力500 MPa和保压时间4 min,在此条件下,天麻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实际提取总量为718. 59μg·g-1,预测值为731. 27μg·g-1,相对误差为1. 73%。结论:超高压提取法提取天麻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具有高效、简便、耗能少的优点,可用于天麻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过程中活性成分的提取。(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王培红,周健[2](2019)在《白花丹中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中的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系统分离,利用ESI-MS、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运用ABTS自由基清除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从白花丹药材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5′-dimethoxyl ariciresionl 4′-O-β-D-glucopyranoside(1)、络石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5)、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6)、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7)、芹菜素-6-C-β-D-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6-C-β-葡萄糖苷(9)、polybotrin(10)、3-O-(β-D-glucopyranosyl)-1-(3′,5′-dimethoxy-4′-hydroxyphenyl)-1-propanone(11)、(2E,4E,1′R,3′S,5′R,8′S)-二氢红花菜豆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化合物3~9具有显着的总抗氧化能力。结论 12个酚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其中黄酮类成分显示了较为显着的总抗氧化能力。(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22期)

彭镰心,张艳红,魏丽娟,刘婉莹,宋盼盼[3](2019)在《一测多评法测定甜荞芽中5种酚类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建立了一测多评法(QAMS)测定甜荞芽中5种酚类成分的含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ACQUITYUPLC?BEH C18 (1.7μm, 2.1 mm×50 mm)为色谱柱,甲醇-0.2%冰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nm,流速0.2 mL/min,柱温35℃;以芦丁为内参物,建立其与荭草素、异荭草素、牡荆素、异牡荆素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ESM)同时计算各待测成分的含量,并用DPS软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7种甜荞芽品种中荭草素、异荭草素、牡荆素、异牡荆素、芦丁的含量可以用一测多评法进行测定,一测多评法测定的结果与外标法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7个品种中5种酚类成分总含量最高的是品甜2号,为4.08×10~4 mg/kg;含量最低的是定甜3号,为1.41×10~4 mg/kg。所建立的一测多评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为甜荞芽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银慧慧,刘伟,赵武,孟菲,姜源明[4](2019)在《UPLC法同时测定桃金娘果中4种酚类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UPLC同时测定桃金娘果中没食子酸、鞣花酸、白皮杉醇和白藜芦醇4种酚类物质的方法。桃金娘果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后采用Waters CORTECS?UPLC?T3色谱柱(2.1 mm×100 mm,1.6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程序;流速0.2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显示桃金娘果中的4种成分10 min内能够完全分离,在测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5.1%~102%之间,RSD 1.5%~2.8%;检出限分别为7.55、2.32、63.7、4.59 ng/mL。该法简便快速,具有较高准确性和重复性,可用于桃金娘果药材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兽药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徐洪宇,蒯宜蕴,詹壮壮,董娟娥[5](2019)在《果皮中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及在体外消化过程中成分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1种果皮中筛选出总酚、总黄酮含量较高的果皮,并选择1,1-二苯基-2-叁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对筛选出酚类物质含量高且抗氧化活性强的果皮进行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研究不同消化时间对总酚、总黄酮释放量的影响,并通过透析袋模拟肠道的吸收作用,考察其生物利用率,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or/electrospray ionization-time of fight-mass spectrometry,UPLC-DAD/ESI-TOF-MS)研究模拟胃肠液消化前后酚类物质变化。结果表明:21种果皮中石榴皮(总酚含量为(58.09±0.46)mg/g、总黄酮含量为(47.50±0.39)mg/g)和山竹皮(总酚含量为(52.09±1.52)mg/g、总黄酮含量为(36.07±0.46)mg/g)中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石榴皮的抗氧化能力强于山竹皮;模拟胃液消化阶段,石榴皮中总酚和总黄酮释放量均增加,模拟肠液消化阶段总酚和总黄酮的释放量先增加后减少;与胃液消化阶段相比,肠液消化阶段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明显降低;生物利用率测定结果表明总酚的生物利用率在每个时间点均强于总黄酮;通过UPLC-DAD/ESI-TOF-MS从石榴皮提取物中共检测出的5种酚类化合物(分别为α-安石榴苷、β-安石榴苷、鞣花酸己糖苷、鞣花酸脱氧己糖苷、鞣花酸),其在胃液消化过程中损失率小于肠液消化,说明石榴皮中酚类物质在酸性环境中结构稳定。(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楚美俊[6](2019)在《中国菰米酚类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谷物食品菰米(Zizania spp.)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多种有益健康的生物活性,是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重要食物源。目前对菰米活性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少,中国丰富的菰(Zizania latifolia)资源更是亟待开发利用。本课题对中国菰米(Z.latifolia)所含功能性酚类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1)以体外抗氧化活性为导向,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四级杆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HPLC-LTQ-Orbitrap-MSn)从菰米酚类富集组分中鉴定了 34个酚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酚酸和类黄酮化合物),其中14个化合物首次从菰米中发现。(2)研究表明,经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酚酸类化合物主要被富集在10%乙醇洗脱液中,类黄酮化合物(包括原花青素和黄酮苷类)主要被富集在20-30%乙醇洗脱液中。(3)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叁重四级杆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QqQ-MS/MS)多反应检测(MRM)模式对化合物进行了含量测定,发现菰米富含原花青素类成分。(4)确定了菰米原花青素类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案,通过正丁醇萃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及Sephadex LH-20分级分离,获得六个原花青素组分,不同组分展现出不同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抑制作用。(5)结构分析表明六个原花青素组分具有不同的结构单元组成,并且发现原花青素聚合度影响其生物活性。研究结果可为菰米的进一步化学及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为菰米在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方面的研发应用提供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顾金瑞[7](2019)在《基于谱效关系的欧李酚类物质抗肿瘤关键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欧李[Cerasus humilis(Bge.)Sok.]为蔷薇科(Rosaacea)樱属(Cerasus)多年生落叶矮小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果药兼用型野生树种。欧李果实香气浓郁,颜色鲜艳,营养丰富,欧李作为第叁代水果,不仅是新食物资源,也是生产保健品及药品的重要资源。本试验提取了16个不同种质欧李果实中酚类物质,并将酚类物质粗提物进行纯化后,选取一定的浓度,作用于叁种不同的癌细胞(人肝癌细胞HepG2、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胃癌细胞BGC823),观察癌细胞在给药后24h、48h、72h的抑制率,同时,以不同种质欧李果实为研究对象,基于超高效液相(UPLC)和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UPLC-MS/MS)技术系统,分析酚类物质组成特征。建立上述化学信息与细胞抗肿瘤活性信息的谱效关系,筛选出影响抗肿瘤活性的关键成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以40%乙醇为溶剂,对16个种质欧李果实中的酚类物质进行了初步提取,得到欧李果实中的酚类物质粗提物;将粗提物减压浓缩后以80%乙醇为洗脱液,通过AB-8大孔树脂进行纯化,再进行冷冻干燥得到酚类物质冻干粉末,对欧李酚类物质纯化前后的的效果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对不同种质欧李酚类物质纯化物的含量进行了聚类分析,对纯化前后欧李酚类物质提取物的UPLC图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欧李酚类物质在不同种质间含量差异较大;浅颜色果实的酚类物质含量分布在高含量和低含量两大类;纯化后的酚类物质,转移率均值可达84.24%;通过比较纯化前后欧李酚类物质提取物的UPLC图谱,发现纯化后的欧李酚类物质提取物峰的响应值更强且峰的数目也变多,说明本次试验采用的AB-8大孔树脂对欧李酚类物质粗提物进行了有效的纯化和富集,且纯化后的酚类物质除去了多种杂质,纯度更高,并且可以更好地溶于培养基中,且通过了无菌测试。(2)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得到了16个种质欧李酚类物质组成的UPLC-MS/MS特征图谱,通过对照品与文献比对等方法,对欧李酚类物质提取物中的峰进行了鉴别,共鉴别出31种酚类物质,分别为原花青素叁聚体T2、香草酸、芝麻林素、肉桂鞣质、原花青素B7、对香豆素-二己糖苷、天竺葵素-3-葡萄糖苷、对甲苯丙基奎宁酸、儿茶素、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表儿茶素、圣草酚-7-O-葡糖苷、毛蕊花糖苷、去甲基淫羊藿苷、芹菜素-7-O-葡萄糖苷、二氢杨梅素-3-O-鼠李糖苷、山奈酚、表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芍药素-3-O-芸香糖苷、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芍药素-3-O-半乳糖苷、异野漆树苷、天竺葵素-3-半乳糖苷、白杨素-6-O-β-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葡萄糖苷、木犀草苷、槲皮苷、异鼠李素-3-葡萄糖苷、罗汉松酯素。(3)以经过大孔树脂纯化的16个不同种质的欧李酚类物质提取物为材料,使其作用于叁种不同的癌细胞(人肝癌细胞HepG2、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人胃癌细胞BGC823),采用MTT(四唑盐)比色法观察不同种质的酚类物质提取物对叁种癌细胞在给药24、48、72h后的增值抑制作用,并将不同种质对叁种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欧李酚类物质对叁种癌细胞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在对不同的癌细胞作用72 h后,抑制率几乎均达到70%以上,通过对不同种质欧李酚类物质对叁种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的聚类分析,发现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效果较好的欧李种质多为黄色、橙黄、橙色等浅色欧李果实,6号、8号及16号欧李种质均对叁种癌细胞具有较好的增殖抑制效果。(4)以16个不同种质的欧李酚类物质纯化物UPLC特征图谱峰面积与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胃癌细胞BGC823的增值抑制作用为基础,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进行了谱效分析,以此确定不同种质酚类物质提取物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功效成分”。根据分析结果,推测峰X3、X16、X17、X18、X20、X22、X27、X30、X31、X32、X33为对人肝癌细胞HepG2起抑制作用“功效成分”组;推测峰X1、X2、X3、X11、X17、X21、X26、X31为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起抑制作用“功效成分组”,推测峰X1、X2、X4、X5、X6、X16、X17、X21、X22、X29为对人胃癌细胞BGC823起抑制作用“功效成分”组。①结合UPLC-MS/MS酚类物质的鉴别结果可知,对人肝癌细胞HepG2起抑制作用的“功效成分”峰X3、X16、X17、X18、X20、X22、X27、X30、X31、X32、X33依次为芝麻林素、芹菜素-7-O-葡萄糖苷、二氢杨梅素-鼠李糖苷、山奈酚、飞燕草素-3-0-葡萄糖苷、芍药素-3-O-芸香糖苷、天竺葵素-3-半乳糖苷、木犀草苷、槲皮苷、异鼠李素-3-葡萄糖苷、罗汉松酯素。②结合UPLC-MS/MS酚类物质的鉴别结果可知,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起抑制作用“功效成分”峰X1、X2、X3、X11、X17、X21、X26、X31依次为原花青素叁聚体、香草酸、芝麻林素、表儿茶素、二氢杨梅素-3-O-鼠李糖苷、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异野漆树苷、槲皮苷。③结合UPLC-MS/MS酚类物质的鉴别结果可知,对人胃癌细胞BGC823起抑制作用的“功效成分”峰X1、X2、X4、X5、X6、X16、X17、X21、X22、X29依次为原花青素叁聚体、香草酸、肉桂鞣质、原花青素B7、对香豆素-二己糖苷、芹菜素-7-O-葡萄糖甙、二氢杨梅素-3-O-鼠李糖苷、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芍药素-3-O-芸香糖苷、天竺葵素-3-葡萄糖苷。(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彭镰心,杨雯,魏丽娟,姚镇东,陈杨洁[8](2019)在《不同品种甜荞芽中酚类成分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甜荞芽5种酚类成分的测定方法,并且对7种甜荞芽中酚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检测甜荞中5种多酚成分含量,色谱条件为ACQUITYUPLC?BEHC_(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流动相甲醇(A)-0.20%冰乙酸水溶液(B),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0.20 mL/min,进样量为1μL;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甜荞芽中的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成分的含量进行检测,用DPS 14.50软件对甜荞芽第7、10 d酚类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可靠,甜荞芽第7、10 d酚类成分总含量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第7、10 d荭草素、异荭草素、牡荆素、异牡荆素、芦丁总含量最高的品种分别是赤甜1号、品甜2号,分别为43.66、40.82 mg/g,含量最低的品种分别是宁荞1号、定甜3号,分别为20.45、14.13 mg/g;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总含量最高的分别是红花甜荞、宁甜1号,分别为218.47、282.95 mg/kg,最低的分别是赤甜1号、丰甜1号,分别为49.91、88.35 mg/kg。本实验为甜荞芽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17期)

洪菲惠,杜文钊,梁玉婷,唐春萍,沈志滨[9](2019)在《一测多评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中10种间苯叁酚类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香鳞毛蕨DryopterisFragrans有效部位中10种间苯叁酚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绵马素BB为内参物,测定其与绵马素PB、绵马素AB、黄绵马酸BB、田基黄绵马酸A、黄绵马酸PB、异黄绵马酸PB、黄绵马酸AB、Compound VI和绵马酚B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这9种间苯叁酚成分的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有效部位中该10种成分的量,并比较2种测定方法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12批有效部位中10种间苯叁酚成分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在缺少对照品的情况下,以绵马素BB为内参物,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的定量分析,为香鳞毛蕨多指标成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08期)

刘淑娴,宋玉洁,王伟伟,邹少华,李洪娟[10](2019)在《龙葵酚类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龙葵Solanum nigrum Linne的酚类成分。方法龙葵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MCI、Sephadex LH-20柱、制备薄层色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4-羟基苯基)-2-亚甲基丁内酯(1)、槲皮素(2)、山柰酚(3)、对羟基苯甲酸(4)、邻羟基苯甲酸(5)、反式对羟基肉桂酸(6)、顺式对羟基肉桂酸(7)、反式咖啡酸乙酯(8)、顺式咖啡酸乙酯(9)、顺式阿魏酸(10)、反式阿魏酸(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0为首次从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9年04期)

酚类成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中的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系统分离,利用ESI-MS、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运用ABTS自由基清除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从白花丹药材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5′-dimethoxyl ariciresionl 4′-O-β-D-glucopyranoside(1)、络石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5)、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6)、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7)、芹菜素-6-C-β-D-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6-C-β-葡萄糖苷(9)、polybotrin(10)、3-O-(β-D-glucopyranosyl)-1-(3′,5′-dimethoxy-4′-hydroxyphenyl)-1-propanone(11)、(2E,4E,1′R,3′S,5′R,8′S)-二氢红花菜豆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化合物3~9具有显着的总抗氧化能力。结论 12个酚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其中黄酮类成分显示了较为显着的总抗氧化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酚类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1].丁惠,陈衍男,刘田园,程素盼,刘伟.响应面法优化超高压提取天麻中酚类成分工艺[J].辽宁中医杂志.2019

[2].王培红,周健.白花丹中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草药.2019

[3].彭镰心,张艳红,魏丽娟,刘婉莹,宋盼盼.一测多评法测定甜荞芽中5种酚类成分[J].食品工业.2019

[4].银慧慧,刘伟,赵武,孟菲,姜源明.UPLC法同时测定桃金娘果中4种酚类成分[J].中国兽药杂志.2019

[5].徐洪宇,蒯宜蕴,詹壮壮,董娟娥.果皮中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及在体外消化过程中成分的变化[J].食品科学.2019

[6].楚美俊.中国菰米酚类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7].顾金瑞.基于谱效关系的欧李酚类物质抗肿瘤关键成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8].彭镰心,杨雯,魏丽娟,姚镇东,陈杨洁.不同品种甜荞芽中酚类成分的比较[J].食品工业科技.2019

[9].洪菲惠,杜文钊,梁玉婷,唐春萍,沈志滨.一测多评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中10种间苯叁酚类成分[J].中草药.2019

[10].刘淑娴,宋玉洁,王伟伟,邹少华,李洪娟.龙葵酚类成分的研究[J].中成药.2019

标签:;  ;  ;  ;  

酚类成分论文-丁惠,陈衍男,刘田园,程素盼,刘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