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化型萎缩病论文-李万明

黄化型萎缩病论文-李万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化型萎缩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桑,抗黄化型萎缩病,种质,筛选

黄化型萎缩病论文文献综述

李万明[1](2019)在《桑树抗黄化型萎缩病种质资源筛选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桑树萎缩病有叁种类型:花叶型萎缩病、黄化型萎缩病和萎缩型萎缩病。其中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由植原体引起的植物病害[1]。防治该类型萎缩病的关键措施是进行桑树抗病品种筛选选育。通过对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桑树品种园及陕南主栽的58个桑树品种抗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性能的鉴定,初步筛选出18个抗病品种,通过对其抗病性能的稳定性进行复试检测,最终筛选出凤尾芽变、育237、育2、强桑、湖桑199、葫芦桑等六个高抗品种,推荐为陕南安康地区的推广品种。(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金巧,王大伟,吕志强,魏佳,王艳红[2](2017)在《从浙江蚕区桑园发生桑黄化型萎缩病植株分离植原体的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浙江省蚕区的桑园内采集表现桑黄化型萎缩病症状的植株叶片,并提取叶脉总DNA,通过巢式PCR和常规PCR方法对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分离物(MYD-ZJ)的16S r DNA、延伸因子基因tuf和核糖体蛋白基因rp进行扩增及克隆,分别得到大小为1 239 bp、842 bp和1 240 bp的序列。对这些基因片段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MYD-ZJ的16S r DNA序列与来自山东、安徽等省感病桑树分离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的同源序列的相似度为98%,在进化树中位于同一进化支;MYD-ZJ的tuf基因序列与来自山东省的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的同源序列的相似度为89%~100%,并与该同源序列以及同样来自山东省的枣疯病植原体、苦楝丛枝病植原体等聚为一支;MYD-ZJ的rp基因序列与来自山东省、安徽省的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的同源序列的相似度为100%,在进化树中位于同一进化支。研究结果明确了MYD-ZJ属于翠菊黄化植原体组的16SrⅠ-B亚组、tufⅠ-B亚组及rpⅠ-B亚组。(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7年02期)

杨志刚,欧秀华,王永生[3](2013)在《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病叶挥发性物质的气质联用(GC/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桑树健康叶片和黄化型萎缩病感病叶片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对比分析,共鉴定出60余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烃类(烷烃和烯烃)、醇类、酮类和酯类物质。分析表明:健康桑树叶片与黄化型萎缩病感病叶片的挥发物成分和含量不同,其共有成分的种类占50%左右,分别为烯烃类、酸类、醇类、酯类、酰胺类。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感病叶特有的物质是苯甲酰胺、2-氧苯甲酰酯和2,3-已二醇。(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1期)

郭群英[4](2012)在《桑树黄化型萎缩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烈乡近年来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对蚕农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探讨了桑树黄化型萎缩病发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以期在蚕桑生产中起到减少损失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蚕业》期刊2012年02期)

卢宝云[5](2012)在《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致病相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致病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原体病害是世界性植物病害,桑黄化型萎缩病是由植原体引起的桑树重大病害,常导致大片桑树毁灭,严重制约了蚕桑业的发展。由于植原体分离、培养困难,植原体致病的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基因同源克隆技术分离到桑树植原体致病相关蛋白基因MPEP和MDPH,对其编码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其致病性,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桑树植原体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植原体病害的防治技术研究提供了参考。1、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分离得到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效应蛋白MPEP基因(GenBank注册号:HM153427),MPEP全长213bp,编码70个氨基酸;MPEP理论分子质量为8.19kDa,等电点为5.45,属酸性蛋白,其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原体中已分离的同源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结构预测分析表明:MPEP二级结构富含α-螺旋,其次是β-折迭,含有少量的无规卷曲和β-转角;MPEP的理化特征预测表明:该蛋白有明显信号肽序列和一个跨膜区,显示较强的亲水性,为分泌蛋白;将去掉终止密码子的MPEP编码框插入含GFP基因的原核穿梭表达载体pBBR1MCS-5,转化桑树内生枯草芽孢杆菌Lu-144,在Lu-144发酵液上清液中检测到GFP荧光信号,初步证实了MPEP的分泌性;将MPEP编码区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0a-MPEP-GFP,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MPEP在BL21菌株发酵液上清液中成功表达,进一步证实MPEP的分泌性;将不含终止密码子的MPEP编码框插入含GFP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构建了MPEP-GFP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MPEP-GFP,成功地转入拟南芥和洋葱表皮细胞,发现表达的MPEP蛋白定位于植物细胞质内;将MPEP编码区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I121,构建了MPEP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MPEP,成功地将MPEP基因转入拟南芥,通过对转基因植株表型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表明,MPEP表达可引起植株出现典型的植原体病害病症;通过GC-MS分析发现MPEP在拟南芥植株中表达引起拟南芥代谢组发生明显变化,其中糖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醇类和烃类等物质含量变化显着。本研究为深入探讨桑树植原体效应蛋白MPEP的致病性及植原体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2、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克隆得到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溶血素蛋白基因MDPH(GenBank登录号:HQ891118)。MDPH全长717bp,编码238个氨基酸,蛋白质理论分子质量为27.3kDa,等电点为9.29,其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原体中已分离的溶血素蛋白有很高的同源性;MDPH的结构预测表明:该蛋白的二级结构富含α-螺旋,其次为β-折迭和无规卷曲,而转角仅占5.46%;蛋白质的理化特征预测表明:该蛋白具有多个亲水和疏水区域,且疏水性强于亲水性,易形成跨膜螺旋,具有7个显着跨膜结构区;蛋白的抗原性较强,不含有明显的信号肽序列;将MDPH编码区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并转化到大肠杆菌菌株BL21中,经过IPTG诱导,MDPH在BL21菌株中成功表达;将MDPH编码区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I121,转化农杆菌,侵染拟南芥,获得转基因植株,MDPH在拟南芥植株中表达可引发植株呈紫红色,茎秆坚韧性降低,果荚变小等表型。本研究为深入探讨桑树植原体溶血素蛋白MDPH的功能及其致病作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2-06-10)

卢宝云,韩雪娟,袁传忠,李轶群,盖英萍[6](2012)在《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溶血素基因MDPH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溶血素为细菌分泌的能够使细胞溶解的毒素,是病原菌重要的毒力因子。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得到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溶血素全长基因,命名为MDPH(GenBank登录号:HQ891118)。MDPH全长717 bp,编码23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27.3 kD,等电点为9.29,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原体中已分离的溶血素有很高的同源性。蛋白质序列结构预测表明:MDPH的二级结构中富含α-螺旋,其次为β-折迭和无规卷曲,而β-转角仅占5.46%。对蛋白质序列的理化特征预测表明:MDPH有多个亲水和疏水区域,且疏水性强于亲水性;易形成跨膜螺旋,具有7个显着跨膜结构区;蛋白的抗原性较强,不含有明显的信号肽序列,为非经典分泌蛋白。将MDPH的编码区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并转化到E.coli BL21中,经过IPTG诱导,MDPH在BL21菌株中成功表达。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MDPH的功能及植原体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2年01期)

胡在进[7](2011)在《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桑树黄化型萎缩病在绩溪县发生的状况,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以为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1年16期)

卢全有[8](2010)在《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核糖体蛋白基因操纵子片段序列的扩增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PCR技术对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核糖体蛋白基因操纵子的部分基因进行扩增,并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利用rpF/rpR引物对扩增得到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核糖体蛋白基因操纵子片段大小为1240bp(GenBank登录号为GQ373255),该片段包含rps19基因部分序列,rpl22和rps3基因的全部序列。相似性分析表明,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16SrⅠ-rp亚组中各代表植原体的rp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6.6%~99.9%。构建的进化树表明,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与报道的桑萎缩病植原体(MD)聚类为一个rp亚组,即rpI-B亚组。(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0年21期)

卢全有[9](2010)在《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延伸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已报道的引物对fTuf Ay/rTuf Ay,采用PCR技术对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延伸因子(EF-Tu)tuf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表现黄化型萎缩病症状的桑树样品中扩增得到预期大小的目的片段。经核苷酸序列测定,扩增得到的延伸因子基因片段为946 bp(GenBank登录号为:GQ268317)。对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及16Sr I组中的各亚组代表植原体的延伸因子tuf基因的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与16Sr I组中的MD、PRIVA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的相似性为99.9%。该序列与已知的16Sr-I各亚组代表植原体构建的进化树表明,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与tufI-B亚组聚类为一个亚组,归为翠菊黄化植原体组(Candidatus Phytoplasma asteris),即16Sr I组tufI-B亚组,该结果从亚组水平上进一步确定了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的分类地位。(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0年05期)

刘永光,田国忠,王洁,李向东,竺晓平[10](2009)在《山东蚕区桑黄化型萎缩病病原物的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采自山东省宁阳市桑园的桑黄化型萎缩病发病植株叶脉组织为材料,通过PCR扩增植原体16S rRNA基因及延伸因子基因(tuf)和核糖体蛋白基因(rp),分别得到大小约为1.4、0.8和1.2 kb的目的片段并测定序列。以该病原物的16S rRNA基因与GanBank中相关的植原体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RFLP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原物属于翠菊黄化组的16SⅠr-B亚组,与翠菊黄化组16SⅠr-B亚组典型成员的同源性为99.9%。进一步对延伸因子基因和核糖体蛋白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做RFLP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原物与翠菊黄化组的tuⅠf-B亚组典型成员和rpⅠ-B亚组典型成员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9.6%、99.9%。由此在3个基因水平确定该植原体的分类地位属于16SrⅠ-B、tuⅠf-B和rpⅠ-B亚组。(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09年03期)

黄化型萎缩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浙江省蚕区的桑园内采集表现桑黄化型萎缩病症状的植株叶片,并提取叶脉总DNA,通过巢式PCR和常规PCR方法对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分离物(MYD-ZJ)的16S r DNA、延伸因子基因tuf和核糖体蛋白基因rp进行扩增及克隆,分别得到大小为1 239 bp、842 bp和1 240 bp的序列。对这些基因片段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MYD-ZJ的16S r DNA序列与来自山东、安徽等省感病桑树分离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的同源序列的相似度为98%,在进化树中位于同一进化支;MYD-ZJ的tuf基因序列与来自山东省的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的同源序列的相似度为89%~100%,并与该同源序列以及同样来自山东省的枣疯病植原体、苦楝丛枝病植原体等聚为一支;MYD-ZJ的rp基因序列与来自山东省、安徽省的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的同源序列的相似度为100%,在进化树中位于同一进化支。研究结果明确了MYD-ZJ属于翠菊黄化植原体组的16SrⅠ-B亚组、tufⅠ-B亚组及rpⅠ-B亚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化型萎缩病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万明.桑树抗黄化型萎缩病种质资源筛选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2019

[2].金巧,王大伟,吕志强,魏佳,王艳红.从浙江蚕区桑园发生桑黄化型萎缩病植株分离植原体的分子鉴定[J].蚕业科学.2017

[3].杨志刚,欧秀华,王永生.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病叶挥发性物质的气质联用(GC/MS)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3

[4].郭群英.桑树黄化型萎缩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J].四川蚕业.2012

[5].卢宝云.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致病相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致病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2

[6].卢宝云,韩雪娟,袁传忠,李轶群,盖英萍.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溶血素基因MDPH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原核表达[J].蚕业科学.2012

[7].胡在进.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

[8].卢全有.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核糖体蛋白基因操纵子片段序列的扩增与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

[9].卢全有.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延伸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植物保护.2010

[10].刘永光,田国忠,王洁,李向东,竺晓平.山东蚕区桑黄化型萎缩病病原物的分子鉴定[J].蚕业科学.2009

标签:;  ;  ;  ;  

黄化型萎缩病论文-李万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