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翻译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政策文化,文化传播,翻译路径,《之江新语》
翻译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金奕彤[1](2019)在《浙江现代政策文化对外传播翻译路径探究——以《之江新语》特色词句英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杭州成功举办G20峰会后浙江现代地域文化输出的重要性更为凸显,特别是涉及浙江现代社会发展和经济民生状况的政策文化传播尤显迫切。该文基于《之江新语》的内容和语言特征提出有效的翻译传播路径,并对《之江新语》特色词句英译实例进行剖析以印证该路径的可行性,同时总结出以传播地域政策文化为依归的创造性翻译对策。(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6期)
吴淑华[2](2019)在《《后自由主义视角下的语言教育政策研究》(第3-4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翻译报告的原文本选自于彼得罗维奇(Petrovic)的作品《后自由主义视角下的语言教育政策研究》。所选部分主要讲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群、语言与学校教育叁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语言人权发展的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该篇翻译报告引入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依据文本类型理论,原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更多关注原文本的内容而不是其形式,准确传达信息才是这一类文本的首要任务。整个翻译过程共分为叁个阶段,分别是译前准备、译中和译后校正。译者通过采用一定的翻译方法使译文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具体来说,人名的翻译是译者在词的层面遇到的第一个难点,译者采用音译法来处理。接着,译者又采用直译加注法来翻译专业术语,因为单单依靠直译法来处理这些术语,很难说清楚术语的深层含义,译者通过加注来说出术语所隐含的部分。最后译者引入意译的翻译方法来保障译文的可读性。在句法层面,译者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长难句和带有破折号的句子的翻译。整合重组法用来调整特定句子的顺序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另外一个翻译方法是顺句操作法,这一方法尤其适用于长句的翻译。增译是翻译领域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然而,零转化这个翻译方法又能最大程度的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和特色。尽管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给予了整篇翻译报告宏观的指导,但是译者认为译文仍有进一步修改和提升的空间。(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4)
刘璇璇[3](2019)在《《南海最近形势与美国政策》和《缓和南海争议—区域蓝图》英汉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翻译实践报告所选文本来自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网站上有关南海的两篇文章。第一篇文章叙述了南海的发展态势以及美国对南海的政策,第二篇文章展示了解决南海争议以及各方如何进行合作的一个区域蓝图。近年来,“南海问题”屡次成为地区热点问题,所选文本有一定深度,对于掌握国际形势,维护国家主权有重要意义,值得翻译探讨。原文属于政治文本,语言简洁、准确、严谨preciseness,带有政治敏感性Political sensitivity,尤其涉及法律方面的主张要求,语言更加准确严密。近年来关于南海问题的翻译实践报告并不少,但几乎没有哪篇报告是利用“理解、表达、变通”分析模型来写的。本实践报告笔者试图以李长栓关于“理解、表达、变通”框架的阐述为指导,从叙事方式,语言结构,实质内容等方面探索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如何准确理解,通顺表达,灵活变通。从该框架出发,笔者分析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具体翻译问题,并提炼总结了处理这些问题的各种翻译方法,如通过上下文澄清结构歧义、按时间发生顺序排列动作、用一词两译法迁就原文顺序等。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笔者始终遵循“译者是沟通者”和“翻译是写作”的翻译理念,以保证译文表达简洁通顺易懂,符合汉语表达习惯。通过本次实践,笔者对于政治文本翻译的相关方法有所收获,翻译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提高,对翻译也有一个全新认识,同时希望能为南海类文章翻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唐雪涛[4](2019)在《《展望台湾—基于2017台美政策大纲》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为《展望台湾---基于2017台美政策大纲》翻译报告,源文选自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作者是2017年TUPP代表团的10名成员。这十位作者在此之前均供职于各大国际组织,对各国政治经济有着独特的见解。源文本语言表达准确,措辞严谨,逻辑性强。生僻词多,专业术语多,句型多为长句,句型复杂,并且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因此属于典型的政治类文本。源文本中所表达的观点仅为源文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译者的立场。本翻译报告运用了李长栓教授的理解表达取舍理论框架。“理解、表达、取舍”框架来自李长栓和施晓菁老师合着的《汉英翻译:案例讲评》一书,主要包括叁个翻译阶段译员使用的工具和具体指导原则。在“理解”部分,译员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内部工具与外部工具来帮助理解原文;在“表达”阶段,译员遵循Style: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一书中的表达规则,输出简明英语,提高表达的质量;同时,译员在表达过程中要进行取舍,根据翻译目的、中文信息结构、活动大背景等灵活变通,但也不能舍近求远或是随便调整译文结构。本翻译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源文本介绍;第二部分翻译过程,包括译前准备、翻译中遇到的问题;第叁部分为理解表达取舍理论框架介绍;第四部分为案例分析;第五部分为完成本翻译报告的总结。笔者希望通过此次翻译项目,一方面提高自身的翻译技巧,更好得把握信息型文本的特点,掌握科技文本翻译的方法;另一方面希望为推动国内的科技文本翻译研究,为其他学者研究此类文本翻译提供一些参考和促进国内科技文本交流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胡春[5](2019)在《语言顺应论视角下《语言政策与规划的研究方法:实践指南》(节选)翻译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所选翻译材料为《语言政策与规划的研究方法:实践指南》一书。该书是由弗朗西斯·胡尔特和戴维·卡塞尔·约翰逊合编的一本论文集,它于2015年出版。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是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新兴的一个研究领域,尤其在中国,有关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方法论的研究文献和成果更少。本书汇集了该新兴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笔者在阅读本书时决定将之翻译成中文,以供在该领域开展研究的学生和研究者参考。但由于时间有限,笔者只翻译了本书的前四章作为翻译硕士论文的翻译报告中的翻译部分。所译部分的内容包括学生和研究者在开展语言政策研究时需要考虑的几个基本问题。笔者在着手翻译时遇到了众多疑难点,其中涉及到专业词汇、学术语篇文体结构和跨语言、跨文化表达的翻译。为了弥补自身在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中语言学知识的缺陷,笔者在翻译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例如附录中专业术语表的整理。此外,笔者选用了唯索尓伦的语言顺应论作为理论框架,运用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解决了词汇、语篇和文化层面的翻译问题。本翻译报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原文本和译文本,第二部分的翻译报告由五个章节组成。在第一章,笔者介绍了原文本,并说明了选取该文本作为翻译材料的原因和意义。第二章详述了翻译过程,其中包括翻译准备和翻译中遇到的疑难点。第叁章介绍了语言顺应论和相应的翻译策略,用以解决这些疑难点。第四章是翻译案例分析,即从语言顺应论的视角对翻译中遇到的疑难点进行分析。在最后一章,笔者总结了该翻译实践的经验教训和收获。(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9)
邬媛[6](2019)在《《后自由主义视角下的语言教育政策研究》(1-2章)英汉翻译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一篇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所选文本《后自由主义视角下的语言教育政策研究》(A Post-Liberal Approach to Language Policy in Education)是美国作家约翰E彼得罗维奇(John E.Petrovic)的作品。该作品于2014年出版,目前尚无中文译本,这也是笔者选择该作品作为翻译项目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选取了前两个章节进行英汉翻译,原文共计17,000余字。所选部分主要介绍了语言政策、身份和自由主义叁者之间的基本联系以及形式自由主义与语言政策之间的关联。该实践报告列举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详细阐述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其中难点主要体现在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如专业术语、有特殊意义的常用词以及其他难词的翻译,复合句和被动句的翻译。针对上述难点,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译者主要采用直译法来翻译专业术语,采用词义引申的办法来翻译有特殊意义的常用词以揭示这些词的真正含义,采用词性转换法和运用汉语四字格结构的方法来翻译文本中的其他难词。为了解决句法层面上的翻译难点,译者采用顺句操作法和句式重组法来翻译复合句,采用语态转换法来翻译被动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试图从目标读者的视角出发,尽可能地再现原作的内容和风格。通过翻译该文本,译者旨在为相关中文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语言教育政策的平台,并为国内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尽绵薄之力。此外,译者希望对该作品前两个章节的翻译可以为后续章节的翻译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5-28)
陈怡[7](2019)在《《如何实现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从核政策、环境教育、阿伊努文化出发》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翻译实践报告的翻译文本是《如何实现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从核政策、环境教育、阿伊努文化出发》(节选)。文本以日本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为切入点,总结了此次核电站事故的经验教训,又详细介绍了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日本政府为灾后重建、事故处理出台的新核能政策及这些政策在一年之后的成果。近些年来,中国政府也越发加大了对核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关注度。此文本的翻译实践不仅对核能研究开发领域的相关人员来说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同时更是在警示我们,核能作为新能源的确高效清洁,但是在核能的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与隐患更加不容忽视,需要防患于未然。本翻译实践报告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选择翻译文本的意义;翻译过程简介;文本分析与译前准备;具体翻译案例分析以及翻译实践总结。第一部分主要是笔者选择这一文本的意义,包括选择该文本的原因,文本的实用性和专业性;第二部分是主要介绍此次翻译实践的过程,包括翻译进度以及译后校对等内容;第叁部分是文本分析和译前准备,介绍了该文本的词语与句式的特点,笔者在翻译前所作的准备,包括笔者收集事先查阅的核能相关资料和福岛事故资料;第四部分为案例分析,主要的形式是先找出翻译过程中难点与问题,或是笔者归纳总结出的一些翻译方法,再结合适当的翻译理论进行具体分析,包括标题的翻译、专业性词汇的翻译以及长难句子的翻译分析叁个部分;第五部分则是总结和归纳本次翻译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在此次翻译中所获得的经验以及自身仍存在的不足。(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12)
韦福全[8](2019)在《《2015-2021年国家安全政策》(节选)泰汉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安全政策是一个国家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行动指南,体现一个国家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主要方向及措施,间接反映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挑战;翻译目的论注重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充分考虑译文接受者的需求,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以《2015-2021年国家安全政策》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功能学派的目的论作为翻译指导理论,在词汇层面上采取增译法、减译法和转译法对原文内容进行转换,在句子层面上根据句子特点采取顺译、分译和合译的翻译方法,在语篇层面上分析语篇翻译的衔接与连贯。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探讨政策类文本的翻译方法和规律,并对翻译实践进行总结,为政策类文本的翻译研究提供借鉴,同时也证明目的论指导政策类文本翻译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9-05-01)
邹婷[9](2019)在《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国家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有了飞速发展,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最大的亮点,而国家政策的推动是这一发展的根本动力。本文以国家支持图书对外翻译出版的政策及政策项目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研究解读2002年以来国家出台的关于图书对外翻译出版的一系列政策,分析为落实政策所推出的各个政策项目的实施状况,并与发达国家相关政策进行比较,总结出我国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政策的引导作用以及今后需要完善的举措。全文包括绪论和结语在内,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论述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国内外关于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政策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研究结构以及本文的创新点与难点。本文按时间顺序梳理了"十五"时期到"十叁五"时期国家出台的图书对外翻译出版相关政策,以及国家为支持图书对外翻译出版而设立的政策项目,并对政策项目的总体实施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而后选取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出版工程""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叁个政策项目,从政策项目的基本情况、资助图书类别、语种、出版机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在上述分析之后,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狼图腾》《叁体》叁部作品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图书对外翻译出版的运作模式,以期为未来的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提供有益的借鉴。基于以上研究分析,本文从推动当代中国形象的展示、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引导中外出版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等叁方面对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政策的引导作用进行了论述。最后,本文分析借鉴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支持图书对外翻译出版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完善我国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政策的五项举措。图书是种子,政府的推动是风,图书的对外翻译出版,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推动。而未来中国图书对外翻译出版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国家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政策更精准地发挥引导作用。从以上对国家政策的演变、引导作用以及政策项目的实施状况分析中,从与发达国家相关政策的比较借鉴中,本文认为,我国的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政策可以从完善图书对外翻译出版的法律环境、重视对国外图书市场的研究和开发、建立图书对外翻译出版的追踪系统、强化图书对外翻译出版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及重视外译图书的数字化传播这五个方面进一步予以完善。(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思言[10](2019)在《《澳大利亚气候变化政策回顾与展望(2017)》英译汉项目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世界各国的工业、农业、生态、基础设施等领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迄今为止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发展进程中所遭遇的环境气候挑战与发达国家的经历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新的特征。近年来,大量实践研究发现,国家干预能有效缓解气候变化。自陆克文政府以来,澳大利亚历届政府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重塑了澳大利亚在环境气候保护领域的国际形象。中澳两国能源结构相似,澳大利亚的环境气候变化应对策略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澳大利亚气候变化政策回顾与展望(2017)》是澳大利亚最近几年来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措施的集成,具有较好的时效性和现实性。因此,翻译该报告能够为中国优化能源开发与消费结构、提高环境质量提供有益的制度借鉴。本翻译实践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翻译项目实施的背景、意义以及文本类型和特点。第二部分对翻译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说明,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译后审校。第叁部分介绍变译理论及其变通手段,证明该理论在此翻译项目中的可行性。第四部分基于变译理论对翻译文本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变通手段在句子翻译中的应用。最后为本翻译项目总结部分,肯定了将变译理论应用于信息类文本翻译的可行性,梳理了翻译实践中的具体策略,总结了翻译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教训,以期对本领域翻译实践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4-08)
翻译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篇翻译报告的原文本选自于彼得罗维奇(Petrovic)的作品《后自由主义视角下的语言教育政策研究》。所选部分主要讲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群、语言与学校教育叁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语言人权发展的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该篇翻译报告引入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依据文本类型理论,原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更多关注原文本的内容而不是其形式,准确传达信息才是这一类文本的首要任务。整个翻译过程共分为叁个阶段,分别是译前准备、译中和译后校正。译者通过采用一定的翻译方法使译文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具体来说,人名的翻译是译者在词的层面遇到的第一个难点,译者采用音译法来处理。接着,译者又采用直译加注法来翻译专业术语,因为单单依靠直译法来处理这些术语,很难说清楚术语的深层含义,译者通过加注来说出术语所隐含的部分。最后译者引入意译的翻译方法来保障译文的可读性。在句法层面,译者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长难句和带有破折号的句子的翻译。整合重组法用来调整特定句子的顺序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另外一个翻译方法是顺句操作法,这一方法尤其适用于长句的翻译。增译是翻译领域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然而,零转化这个翻译方法又能最大程度的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和特色。尽管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给予了整篇翻译报告宏观的指导,但是译者认为译文仍有进一步修改和提升的空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翻译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金奕彤.浙江现代政策文化对外传播翻译路径探究——以《之江新语》特色词句英译为例[J].海外英语.2019
[2].吴淑华.《后自由主义视角下的语言教育政策研究》(第3-4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内蒙古大学.2019
[3].刘璇璇.《南海最近形势与美国政策》和《缓和南海争议—区域蓝图》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广西师范大学.2019
[4].唐雪涛.《展望台湾—基于2017台美政策大纲》翻译实践报告[D].广西师范大学.2019
[5].胡春.语言顺应论视角下《语言政策与规划的研究方法:实践指南》(节选)翻译报告[D].云南师范大学.2019
[6].邬媛.《后自由主义视角下的语言教育政策研究》(1-2章)英汉翻译报告[D].内蒙古大学.2019
[7].陈怡.《如何实现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从核政策、环境教育、阿伊努文化出发》翻译实践报告[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8].韦福全.《2015-2021年国家安全政策》(节选)泰汉翻译实践报告[D].广西民族大学.2019
[9].邹婷.图书对外翻译出版政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10].刘思言.《澳大利亚气候变化政策回顾与展望(2017)》英译汉项目翻译实践报告[D].中国矿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