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带论文-梁欢

多边带论文-梁欢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边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纤布拉格光栅,解调系统,多边带滤波,灵敏度

多边带论文文献综述

梁欢[1](2016)在《多边带滤波高灵敏度光纤光栅解调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传感器,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以其波长编码和容易构成准分布式传感网络的特性,被普遍的应用于光纤传感领域对结构健康的安全监测。如何实现微弱信号高灵敏在线监测一直是安防领域的焦点,本文设计并改进了边带滤波光纤传感系统,提出多边带滤波解调光纤光栅的方案,显着提高了光纤光栅传感系统的灵敏度。本文通过多边带滤波解调原理和数值分析,构建了多边带解调灵敏度与边带斜率和数目的仿真模型。利用该仿真模型研究了边带滤波数目、边带线性区域斜率以及双参量共同作用时对系统探测灵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光功率允许范围内,系统灵敏度与边带滤波器使用数目和边带线性区域斜率直接相关,当边带线性区域斜率不变时,系统每增加一个边带滤波器可将传感灵敏度提高一倍;边带数目和斜率共同作用时,n次边带滤波FBG解调灵敏度为解调边带斜率之和0.99685倍。基于理论模型和仿真的基础,利用粗波分复用器(CWDM),搭建了多边带滤波高灵敏度FBG解调系统的实验平台。进行了CWDM解调FBG应变传感实验,分别验证了边带数目、边带线性区域斜率及双参量共同作用时对系统灵敏度的影响,得到了实验和仿真趋势相一致的结论;搭建并进行了CWDM解调FBG动态传感系统的实验,得到了一次滤波和二次滤波系统解调灵敏度分别为0.151mV/pm和0.268mV/pm,增加边带数目,系统灵敏度增加,实验和理论趋势一致。(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6-03-01)

李凯[2](2015)在《光在原子介质中的传播和存储及多边带冷却对囚禁原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是比较好的信息载体,所以研究光信息在介质中的传输和存储显得尤为重要。而电磁诱导透明(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简称EIT)技术是操控光与原子相互作用比较好的方法。当两束激光与原子两基态子能级跃迁的频率满足双光子共振时,就会发生EIT效应。在EIT现象中,原子被囚禁在一个不与较高能级的激发态相互作用的相干暗态上,这一特性就可以使原子几乎透明的穿过介质,而不被吸收。EIT介质呈现强色散高透射的特性,能实现光速的减慢,再通过绝热地关闭和开启耦合光就可以将存储在介质中的光信号提取出来。这种通过EIT现象实现光减慢和光存储的技术在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围绕光脉冲在原子介质中的存储完成以下方面工作。一是在铷原子中从事慢光实现,并发现电磁诱导透明窗口可以用于低通滤波器;二通过控制光脉冲的减速延迟,获得高斯脉冲的全部和部分存储;叁是利用磁光阱方法制备了冷原子气体,为进一步研究光信息在冷原子中的存储建立基础。论文涉及的主要成果可以概括如下:第一,设计和搭建了一套以电磁诱导透明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系统,用于进行光速减慢及光脉冲存储和提取的研究。第二,实现了铷原子A型塞曼子能级的电磁诱导透明的光脉冲的减速,并发现EIT窗口可用于光脉冲的低带通滤波器。第叁,分析了慢光信随一些参数的变化关系,比如原子温度、耦合光强度、入射脉冲的宽度。得到了几乎与参考光信号完全分开的慢光信号,并通过控制耦合光的关闭和开启,可控的将全部或部分的光脉冲存储在原子介质中。第四,研究了激光放大芯片边带对冷原子的影响。我们利用外差法测量了边带个数对双频的频率差的依赖关系。在频率差为80MHz时,我们观察到6阶边带。另外,我们利用法布里—珀罗干涉仪探测了每个边带的功率分布, 研究了注入激光功率和放大芯片电流对边带产生的影响。我们在从事钾原子冷却和囚禁过程中,观察到了这种边带效应对冷原子的影响。对于40K,频率差为1.3GHz,此时边带对囚禁原子数目没有影响;而对于41K,频率差只有254MHz,此时边带效应可以减少囚禁原子数目一个数量级。第五,利用二维磁光阱中的多边带冷却提高囚禁6Li原子数目。在二维磁光阱中,我们通过在冷却光中产生6个边带将光的频谱宽度展宽到102MHz, 从而来和快速运动的原子相互作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原子的囚禁速度。叁维磁光阱中6Li原子的数目为6.0×108,与单频冷却相比原子数目提高了4倍。我们研究了囚禁冷原子数目与激光失谐量的关系, 实验结果和基于简单的二能级模型的理论计算吻合得很好。我们还通过分析精细结构交换的碰撞损失来进一步验证多边带冷却对锂原子是有效的(相对于很多其他的碱金属原子)。(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期刊2015-11-01)

郑振宇[3](2015)在《基于RoF系统的多边带高倍频毫米波生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未来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来说,需要为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提供高带宽和高灵活性,RoF成为了一种具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而毫米波信号的生成是RoF系统中能实现低成本和高传输性能的一种关键技术。在电气领域,由于电气设备频率响应的限制,是很难生成超过60GHz的毫米波信号的。因此,全光生成毫米波信号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到目前为止,前人提出了叁类实现毫米波信号的光学生成技术,分别为光外差、频率上变换、光学外调制器的非线性调制。这些毫米波生成技术中,最后一种在低成本、结构简单的系统中就能生成高质量、低相位噪声的毫米波信号。而且为了更进一步的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特别是在WDM-ROF系统中,基于相位调制器并联结构实现无光滤波器高功率毫米波信号的生成是一种理想的方法。除此之外,光纤色散是RoF系统传输性能中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方面,有走离效应的存在,色散会导致码间干扰,另一方面,色散也会导致生成的毫米波信号功率随着传输距离呈周期衰落。在光学领域中,生成毫米波信号的基本原理为不同频率的两个光波在平方率光电探测器中拍频产生毫米波信号,毫米波信号的频率为此两光波的频率间距。在过去的几年间,有不少通过外差的两个光边带生成的四倍频、六倍频、八倍频毫米波信号的方法。然而,八倍频以上的信号生成方法却很少。为了达到更高的倍频因子,大多数采用Mach-Zehnder调制器的非线性调制方式产生两个光边带,此两边带的频率差为射频驱动信号频率的倍频因子倍。虽然基于MZM结构的方式拥有很高的光边带抑制比和高质量毫米波信号,但是当要对毫米波信号的频率进行调整时,需要同时对多个参数进行调整,而且还要控制偏置电压,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通常,人们提出的结构中,基于两边带拍频产生高倍频因子(FMF>8)毫米波信号的功率很低,甚至要用到光功率放大器。本文提出一种新奇的光学多边带调制方式生成高功率高倍频毫米波信号的方法。利用相位调制器并联结构产生等间隔的多个光边带。与外差的两个光波拍频不同,等间隔的多个边带在平方率光电检测器上拍频生成所需的毫米波信号。此结构无需光滤波器和偏置电压,并且生成的毫米波信号具有明显的高功率特性。此外,还能同时实现多种倍频,如八倍频、十二倍频、十六倍频,甚至更高倍频因子的倍频毫米波信号。由此,本文给出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还详细地讨论和分析非理想因素对毫米波功率的影响。多边带拍频光纤无线系统还具备较好的传输稳定性和抗色散能力,更适合长距离传输。(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1)

韩一石,郑振宇,郭方伟[4](2013)在《基于多边带拍频实现高功率毫米波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多边带拍频产生多倍频、高功率毫米波的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交错复用模块结构。该模块无需额外光滤波器件和复杂电路驱动,通过器件参数设置生成间隔可调的周期边带信号。理论分析表明,多个边带相互拍频并迭加最终形成毫米波信号,信号能量更为集中,且信号频率具有可调性。实验结果显示,多边带调制方法可实现12倍频、16倍频甚至18倍频毫米波信号,而且输出信号体现出明显高功率特性,相对典型双边带调制输出信号功率提高了20dB以上。根据系统仿真结果,多边带拍频光纤无线系统还具备较好的传输稳定性和抗色散能力,更适合长距离传输。(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3年08期)

邹书敏,邵宇丰,郑曦,方武良,李欣颖[5](2011)在《基于多边带调制产生全光正交频分复用信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基于双臂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产生全光正交频分复用信号的原理,讨论了正交光子载波的产生由MZM的射频驱动和直流偏置电压决定的特性;并对基于载波抖动对系统的损伤定义了一个新的参数——载波均衡,以准确地描述产生全光正交频分复用载波的传输性能。根据选择的载波均衡参数,得到了产生2,3,4和5条正交光载波的最佳工作点;在接收端采用改进的马赫-曾德尔延时干涉仪和光门实现全光离散傅里叶变换,并测得了光门的相位取值和接收端滤波器带宽对接收信号误码性能的影响;最后研究了基于5条正交光边带100 Gb/s全光正交频分复用的传输系统性能。(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江旭东,李巍,尹江伟,郑剑钦,李宁[6](2008)在《适用于多边带频分复用超宽带系统的CMOS频率综合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整数分频锁相环、单边带混频器、多相位滤波器、频率选择器设计了适用于多边带频分复用超宽带系统的频率综合器.该频率综合器可以产生3.432,3.96,4.488 GHz 3个频率信号,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提供大于35.29 dB,边带杂散抑制性能,频率信号之间的切换时间小于1.35 ns,相位噪声积分为2.62°,满足了超宽带通信系统收发机对于本地时钟性能的要求.频率综合器采用0.18μm RF CMOS工艺设计,在1.8 V电源电压下,总功耗为66.6 mW.(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多边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是比较好的信息载体,所以研究光信息在介质中的传输和存储显得尤为重要。而电磁诱导透明(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简称EIT)技术是操控光与原子相互作用比较好的方法。当两束激光与原子两基态子能级跃迁的频率满足双光子共振时,就会发生EIT效应。在EIT现象中,原子被囚禁在一个不与较高能级的激发态相互作用的相干暗态上,这一特性就可以使原子几乎透明的穿过介质,而不被吸收。EIT介质呈现强色散高透射的特性,能实现光速的减慢,再通过绝热地关闭和开启耦合光就可以将存储在介质中的光信号提取出来。这种通过EIT现象实现光减慢和光存储的技术在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围绕光脉冲在原子介质中的存储完成以下方面工作。一是在铷原子中从事慢光实现,并发现电磁诱导透明窗口可以用于低通滤波器;二通过控制光脉冲的减速延迟,获得高斯脉冲的全部和部分存储;叁是利用磁光阱方法制备了冷原子气体,为进一步研究光信息在冷原子中的存储建立基础。论文涉及的主要成果可以概括如下:第一,设计和搭建了一套以电磁诱导透明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系统,用于进行光速减慢及光脉冲存储和提取的研究。第二,实现了铷原子A型塞曼子能级的电磁诱导透明的光脉冲的减速,并发现EIT窗口可用于光脉冲的低带通滤波器。第叁,分析了慢光信随一些参数的变化关系,比如原子温度、耦合光强度、入射脉冲的宽度。得到了几乎与参考光信号完全分开的慢光信号,并通过控制耦合光的关闭和开启,可控的将全部或部分的光脉冲存储在原子介质中。第四,研究了激光放大芯片边带对冷原子的影响。我们利用外差法测量了边带个数对双频的频率差的依赖关系。在频率差为80MHz时,我们观察到6阶边带。另外,我们利用法布里—珀罗干涉仪探测了每个边带的功率分布, 研究了注入激光功率和放大芯片电流对边带产生的影响。我们在从事钾原子冷却和囚禁过程中,观察到了这种边带效应对冷原子的影响。对于40K,频率差为1.3GHz,此时边带对囚禁原子数目没有影响;而对于41K,频率差只有254MHz,此时边带效应可以减少囚禁原子数目一个数量级。第五,利用二维磁光阱中的多边带冷却提高囚禁6Li原子数目。在二维磁光阱中,我们通过在冷却光中产生6个边带将光的频谱宽度展宽到102MHz, 从而来和快速运动的原子相互作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原子的囚禁速度。叁维磁光阱中6Li原子的数目为6.0×108,与单频冷却相比原子数目提高了4倍。我们研究了囚禁冷原子数目与激光失谐量的关系, 实验结果和基于简单的二能级模型的理论计算吻合得很好。我们还通过分析精细结构交换的碰撞损失来进一步验证多边带冷却对锂原子是有效的(相对于很多其他的碱金属原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边带论文参考文献

[1].梁欢.多边带滤波高灵敏度光纤光栅解调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

[2].李凯.光在原子介质中的传播和存储及多边带冷却对囚禁原子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5

[3].郑振宇.基于RoF系统的多边带高倍频毫米波生成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

[4].韩一石,郑振宇,郭方伟.基于多边带拍频实现高功率毫米波方法[J].中国激光.2013

[5].邹书敏,邵宇丰,郑曦,方武良,李欣颖.基于多边带调制产生全光正交频分复用信号的研究[J].光学学报.2011

[6].江旭东,李巍,尹江伟,郑剑钦,李宁.适用于多边带频分复用超宽带系统的CMOS频率综合器[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标签:;  ;  ;  ;  

多边带论文-梁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