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政局演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宋史研究,郑氏规范
政局演进论文文献综述
刁培俊[1](2019)在《政局演进与唐宋士族转型的经济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社会中,门阀士族和赵宋以降的家族、宗族,是构成"历史中国"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促进深入了解传统中国,意义重大。宋朝社会的历史特性,士人家族的发展演进,有别于汉晋隋唐时代的门阀士族。着眼于皇权社会控制、士族自身的发展演进、士族对于皇权治理举措的迎拒互动,相比于晋唐和明清,宋朝士人家族问题的研究如果更加注重其间的政局变动、经济元素,自问题意识之建构和研究方法之创新入手,或可稍改当下被视为已"走入瓶颈"的研究现状,在"告别家族史研究"之后,重开新局。(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19年03期)
张琰[2](2018)在《唐代宪宗朝中枢政局演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宪宗元和年间是安史之乱后唐代的“中兴”时期,本文以唐宪宗对中枢政局的布局和调整为线索,探讨元和时期中枢政局演进的阶段性特点及其历史意义。为应对永贞乱局,宪宗在秉政之初采取了以稳定政局、恢复秩序和巩固皇权为核心的政策,在此期间,宪宗通过对中枢人员的审慎选任,稳中谋变,实现了中枢政局的平稳过渡,从“政委旧臣”到“亲信之选”是这一阶段中枢政局演进的主要特征。元和二年始,宪宗通过人事安排与制度建设等手段对中枢政局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在朝廷内部,宰相班子形成了“首相”负责制格局,翰林学士参与中枢决策实现制度化,宦官权力在皇权控驭和朝臣制约下有限扩张;元和五年诱执卢从史事件成为这一新型中枢政局的具体实践。借助这一新型中枢政局,安史之乱以来被弱化的皇帝权威与被扰乱的政治秩序重新确立,皇帝权力得到巩固、宪宗意志得以充分贯彻,唐王朝进入了锐意进取、皇帝权力主导中枢政局的时代。元和十叁年后,宪宗施政心态的变化以及财政困难的现实,促使皇甫馎、程异等刻剥之臣入主中枢,此后,朝廷朋党之议兴起,君臣猜忌、宰辅争衡等问题日趋严重;元和十四年,宪宗沉溺丹药、皇甫鎛独揽相权,中枢权力出现失衡,宦官势力借机走向中枢政局前台,宪宗朝中枢政局陷入混乱失序。元和十五年,随着宪宗身死宦官之手,唐宪宗重塑唐王朝政治秩序的努力宣告失败。(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5)
周京凤[3](2017)在《陈涉到项羽:从“复国建王”到“霸王政局”的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楚汉两大帝国的变更期间风云际会,局势转变迅速,也受到很多秦汉史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依据李开元教授《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一书的历史分期,将陈涉时期到项羽时期分为叁个阶段,复国建王期——平民王政;王政复兴期——贵族王政;霸王政局——军功王政,分别对其在不同统治时期,其封王原则及其政局的形成原因做简要说明与分析。(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7年19期)
周宇清[4](2012)在《中国人视域中的华盛顿会议与中国政局的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华盛顿会议召开前,国人对其提出了种种的猜想,这些看似纷纭的言论正体现了民族的觉醒,体现了处于进步阶段的中国人民的深刻洞察力和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自觉意识。而会议的结果又使人们大失所望,此后,中国政坛上演的许多大事件如走上联俄的道路、国共两党的合作、用革命手段改造国家等都有华盛顿会议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鞠明库[5](2011)在《自然灾害与明代政局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受"灾害天谴说"影响,明代皇帝往往在灾后要求臣下上言寻求修省弭灾之道,大臣也借机以"己意"解"天意",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灾害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而被充分利用,无论是成化间西厂的罢而复设、嘉靖间的首辅之争,还是万历初张居正柄政、万历间罢矿税使之争等都有灾害的因素。但是,灾害对政局的影响随政权兴衰而消长,灾害谴告内容的诠释具有很大选择性,弭灾修省措施的选择取决于皇帝态度,这些都对灾害对政局演进的推动作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11年05期)
张达志[6](2011)在《从刺史军权论中晚唐地方政局的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晚唐经五代至北宋初期,藩镇与属州的政治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藩镇渐弱而属州渐强。宪宗朝归还刺史军权的改革,从本质上改变了藩镇内部的兵力结构,将藩帅兵力局限于治州之内,无形中分解藩帅兵权、弱化藩镇兵力、增强属州自主性,对之后藩镇逐渐碎化、五代州权强盛、宋初诸州直属朝廷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史林》期刊2011年01期)
王益平[7](2006)在《1917-1949年苏(俄)联对新疆的政策及新疆政局的历史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上半叶的苏联与我国新疆地区的关系,近年来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重要成果。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某一个时段或某一个方面。迄今为止,横跨1917—1949年历史时空、系统研究这一历史时期苏联对新疆政策全貌的论着很少见到,对这一时期苏新关系背景下新疆政局演进趋势的研究基本属于空白。本文的特色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试图揭示苏联对新政策与新疆政局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及其演进趋势。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俄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对中国奉行了和平共处原则和睦邻友好政策,苏新关系基本保持着平稳、平等的发展态势。 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通过经济和外交两个政策手段加强对新疆的渗透和控制,苏新关系具有先疏后密的突变性特点。 第叁部分:详细论述了盛世才执政时期,苏新关系呈现着由“蜜月期”、逐渐疏离、终至决裂的过程。 第四部分:审慎地剖析了中国中央政府直辖新疆期,苏联奉行的对新干涉政策和中苏两国中央政府在新疆的角逐,苏联对新的政策和策略呈现出前期微调、后期剧转的特点。 苏联对新政策与新疆的政局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初期苏联因国力不沛而采取了睦邻政策,新疆政局的发展也基本平稳。金树仁时期,苏联开始部分地介入新疆政局。盛世才时期,苏联完成了对新疆政府的全面控制。1944至1949年,新疆内部的“和、战、分、合”皆操之于苏联之手,显示出苏联政府对新疆政局越来越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今天我们考察苏联与新疆交往的这段历史,我们可就如何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以及经济安全等重要等国家利益目标上获得许多重要有益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6-09-01)
政局演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唐宪宗元和年间是安史之乱后唐代的“中兴”时期,本文以唐宪宗对中枢政局的布局和调整为线索,探讨元和时期中枢政局演进的阶段性特点及其历史意义。为应对永贞乱局,宪宗在秉政之初采取了以稳定政局、恢复秩序和巩固皇权为核心的政策,在此期间,宪宗通过对中枢人员的审慎选任,稳中谋变,实现了中枢政局的平稳过渡,从“政委旧臣”到“亲信之选”是这一阶段中枢政局演进的主要特征。元和二年始,宪宗通过人事安排与制度建设等手段对中枢政局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在朝廷内部,宰相班子形成了“首相”负责制格局,翰林学士参与中枢决策实现制度化,宦官权力在皇权控驭和朝臣制约下有限扩张;元和五年诱执卢从史事件成为这一新型中枢政局的具体实践。借助这一新型中枢政局,安史之乱以来被弱化的皇帝权威与被扰乱的政治秩序重新确立,皇帝权力得到巩固、宪宗意志得以充分贯彻,唐王朝进入了锐意进取、皇帝权力主导中枢政局的时代。元和十叁年后,宪宗施政心态的变化以及财政困难的现实,促使皇甫馎、程异等刻剥之臣入主中枢,此后,朝廷朋党之议兴起,君臣猜忌、宰辅争衡等问题日趋严重;元和十四年,宪宗沉溺丹药、皇甫鎛独揽相权,中枢权力出现失衡,宦官势力借机走向中枢政局前台,宪宗朝中枢政局陷入混乱失序。元和十五年,随着宪宗身死宦官之手,唐宪宗重塑唐王朝政治秩序的努力宣告失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局演进论文参考文献
[1].刁培俊.政局演进与唐宋士族转型的经济元素[J].史学月刊.2019
[2].张琰.唐代宪宗朝中枢政局演进研究[D].山东大学.2018
[3].周京凤.陈涉到项羽:从“复国建王”到“霸王政局”的演进[J].现代交际.2017
[4].周宇清.中国人视域中的华盛顿会议与中国政局的演进[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
[5].鞠明库.自然灾害与明代政局演进[J].北方论丛.2011
[6].张达志.从刺史军权论中晚唐地方政局的演进[J].史林.2011
[7].王益平.1917-1949年苏(俄)联对新疆的政策及新疆政局的历史演进[D].华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