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区论文-龚军辉

同源区论文-龚军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同源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XY同源区,遗传平衡,模型建构

同源区论文文献综述

龚军辉[1](2019)在《XY同源区基因遗传平衡数学模型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XY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种群为例,建构XY同源区基因遗传平衡的数学模型,并做出有价值的推论。(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教学》期刊2019年Z1期)

张鑫,孙学华,周振华,李曼,高月求[2](2014)在《SRC同源区2结构域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易感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细胞因子可诱导的SRC同源区2结构域蛋白(CISH)基因rs414171位点与慢性乙型肝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利用Sequenom MassArray-IPLEX SNP分型技术,对23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48例健康对照者CISH基因的rs414171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χ2检验方法统计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差异。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rs414171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该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ISH基因rs414171位点的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慢性乙型肝炎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3](2010)在《男性患病率等于女性患病率吗?——对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1题目黄永海人的X性染色体和Y性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3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D)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等于女性(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教学》期刊2010年Z1期)

张胜利[4](2007)在《稻属分蘖控制基因(MOC1)直向同源区的比较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蘖现象是水稻、小麦等禾本科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分枝特性,它直接决定水稻、小麦等的穗数及其产量,而且与创建理想株型密切相关。稻属中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野生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及许多优异的栽培稻中已灭绝了的基因,是栽培稻产量、品质、抗性以及其它农艺性状改良的重要的基因库。随着粳稻日本晴(Oryza sativa L. ssp. Japonica cv. Nipponbare)和籼稻93-11(Oryza sativa L. ssp. Indica cv. 93-11)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及测序成本的日趋下降,开展核苷酸水平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变得越来越现实。因此,为有效的利用稻属野生资源提供一定理论和技术支撑,本研究在序列水平采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整个稻属各基因组类型植物中的MONOCULM1(MOC1)直向同源区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如下重要结论。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是一个提高基因注释准确性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RT-PCR试验及随后测序方法发现了NCBI对粳稻日本晴的一个基因注释有误,NCBI的注释多出了一段长15个核苷酸的序列。稻属中多数直向同源基因是很保守的,且多外显子基因的外显子-内含子结构也很保守,基因种类及其排列顺序也都表现出了较高的保守性。此外,还发现了一些个别基因组特有的基因。在本研究所有的BAC中存在直向同源基因的是MOC1和探针42DP1006所来自的基因。其它的基因只是在一些BAC中有直向同源基因,而另一些BAC中则没有,这主要是由于某些基因组类型的野生稻BAC较小,序列不够长所致,同时某些MOC1同源BAC中(尤其是四倍体)有较多的重复序列导致基因密度很低,也是该同源区所共有的直向同源基因少的重要原因。稻属中各MOC1同源区平均每个基因的外显子数目相差不大。AA组基因密度较高,四倍体基因组中(除CCDD基因组外)两个MOC1同源BAC均表现出一个基因密度较高,而另一个基因密度很低的现象。发现了一例整个基因序列完全从头形成的新基因产生过程。通过序列比对发现,从稻属植物中亲缘关系较远的GG基因组,开始只有一段长度有限的保守的DNA序列,到CC组保守序列逐渐变长,到BB组和AA组就形成了一个新基因,即日本晴MOC1 PAC上的第13号基因及其在AA组和BB组中的直向同源基因,该基因有全长cDNA(AK062635)支持(100%)。在多个稻属物种中找到了基因组加倍或基因加倍后复制基因去功能化的分子证据。稻属四倍体物种中除CCDD基因组的O. alta外,探针42DP1006的两个同源基因中均有一个在多次重复RT-PCR试验中均未扩增出任何产物。GG基因组的O. granulata中,该同源基因发生了串联复制,形成前后两个同源拷贝并被逆转座子插入而分开,其中上游的拷贝在多次重复RT-PCR试验中也均未扩增出任何产物。因此,推测加倍后的复制基因发生了去功能化。发现了一个在基因密度、基因表达上比较特殊的四倍体O. alta。在本研究所涉及的MOC1同源区内,CCDD基因组O. alta中的两套遗传物质都有较高的基因密度(CC,9.8kb/基因;DD,10.1kb/基因),且探针42DP1006的直向同源基因对都保持了一定表达能力。此外,O. alta中的日本晴MOC1 PAC上第6号基因的一个同源基因虽被长约4kb的一个逆转座子插入到第3个内含子中但并没有影响该同源基因的表达,而且该四倍体的另一个同源基因在表达上也是正常的。稻属植物基因组膨胀的主要动力是转座子和逆转座子扩增。研究发现稻属植物中基因组较小的AA组(350Mb~448Mb)和FF组(338Mb)具有较多的MITE(AA,16个~21个;FF,30个)和Tc1-IS630-Pogo(AA,18个~34个;FF,32个);而其它基因组较大(除BB组423Mb外,均在650Mb以上)的则这两种DNA型转座子较少。从LTR型逆转座子的数量上来看,情况正好相反,即AA组、FF组较少,而其它基因组类型则较多。从转座子和逆转座子累计长度占BAC序列长度的比重上看,也表现出了较大基因组类型中逆转座子所占比重较大,且转座子所占比重也不低的趋势。这暗示,稻属植物膨胀主要是由于转座子和逆转座子扩增造成的,而且有研究表明这可能是生物界基因组膨胀的普遍规律。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最小进化法(Minimum Evolution)等构建的比较一致的MOC1基因进化树表明,稻属植物中与AA基因组亲缘关系较近的是BB组(包括四倍体中的BB组),其次是CC组(包括四倍体中的CC组),而后是DD组和EE组,HHJJ、HHKK、GG、FF等组与AA组间亲缘关系较远。(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7-05-01)

仇雪梅,李宁,吴常信,王秀利[5](2004)在《用放射杂交板定位鸡的MC4R基因以及其在鸡和人染色体上同源区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黑素皮质素受体 (melanocortin 4receptor ,MC4R)基因的突变与猪、鼠和人等的食欲、肥胖和生长有关联性 ,然而对鸡的MC4R基因的功能却知之甚少。为了确定鸡的MC4R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使用鸡 -仓鼠杂交板 (ChickRH6 )做了该基因的定位工作。通过扩增ChickRH6杂交板上的 93个样品 ,然后经整合分析将MC4R基因定位在 2号染色体上的标记MCW 0 0 6 2、BCL2和OVY附近 ,即 2q12。这个连锁图上的 5个标记基于两点分析与MC4R的LOD值都大于 5。同时 ,以MC4R基因为标记做了鸡和人的染色体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鸡的 2号染色体 (GGA2 )和人的 18号染色体 (HSA18)存在同源区 ,且基因BCL2和肥胖基因 (obesity)位于MC4R基因附近。推测鸡的MC4R基因与人的MC4R基因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该研究揭示了鸡和人MC4R基因的染色体分布 ,并用杂交放射板将鸡的MC4R基因定位在 2号染色体的 12区带。(本文来源于《遗传学报》期刊2004年12期)

周春华[6](2004)在《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基因及同源区的克隆和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龋病的发生与变形链球菌的存在有密切关系。其致龋性的主要特征是能紧密地贴附于牙齿表面,持续地产酸,并能在酸性条件下生存。由于变链能产生LDH,这种酶可以将丙酮酸以发酵的方式转变为乳酸,使菌斑pH值降低,这是龋病损害产生的直接原因。虽然LDH是这一过程的固有酶,但它的活性完全依赖于果糖-1,6-二磷酸的存在。当外源性糖丰富的时候,果糖-1,6-二磷酸增加,使LDH活化,90%以上的葡萄糖被转化为乳酸;外源性糖供应不足时,通过丙酮酸甲酸裂解酶和丙酮酸脱氢酶作用产生甲酸、乙酸、3-羟基丁酮和乙醇。1978年Hillman等学者首先分离出了LDH活性缺乏的变链突变株,并发现这种突变株的致龋性明显降低。并提出用这种菌株取代口腔内固有的变链,起到预防龋病的目的,即龋病的替代疗法。随后许多学者都致力于效应菌株的构建和筛选,但由于早期的研究多局限于使用化学及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得到的突变株在竞争能力和稳定性等方面始终不很理想。随着分子生物学在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开始在基因水平改造LDH。通过一些不太成功的实验,他们发现LDH的完全失活总是伴随着菌体细胞的死亡,其原因可能是一些毒性代谢中间<WP=45>产物的堆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者们开始寻找用另一个基因取代之,这一基因就是运动发酵单胞菌的乙醇脱氢酶基因。与此同时,一种从临床分离出来的具有广泛抗菌谱的变形链球菌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它可以抑制其他致病菌的生长,限制致病菌的粘附,并且它的这种功能与它所能产生的细菌素的量有关。这些性能使它从所有的候选菌株中脱颖而出,成为构建突变株的亲代菌株。在所有的尝试中,较为成功的方法是在体外用乙醇脱氢酶的开放阅读框架取代ldh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通过载体将其导入变链菌体当中,利用同源重组的方式取代染色体上的 ldh基因。这种方法不仅克服LDH缺陷的致死性难题,而且保证了基因突变的不可复性,同时因为同源重组的可靠定位,避免了影响其他基因产生各种不可预测的变化。通过体外及动物实验验证了这种突变株具有显着降低的致龋性、遗传的稳定性、无毒副作用。在这些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为构建国产化的效应菌株,我们改进方法,对变链ldh基因及两侧同源区序列进行了克隆。主要步骤如下:1、变链的培养:将变形链球菌Ingbritt划线接种于MS轻唾平板培养基上。37℃厌氧培养48小时后,用接种环将细菌接种于液体M-S轻唾培养基中,同样条件继续培养<WP=46>48小时。2、染色体DNA的提取:离心1.5ml细菌培养物,收集菌体,用溶菌酶蛋白酶K消化,饱和酚及等体积氯仿∶异戊醇(24∶1)抽提,NaAC和2倍体积无水乙醇沉淀,70%乙醇洗涤,干燥后溶于TE,-20℃贮存。3、ldh基因及同源区片段的PCR扩增:PCR反应体系为50μl,反应条件为模板DNA 1μl,Ex Taq (5U/μl) 0.5μl,10×Ex Taq buffer(Mg2+ plus)5μl, dNTPs Mixture 4μl,在PCR扩增仪中进行循环反应,94℃预变性3 min,30个循环(94℃30s,55℃30s,72℃1min)72℃延伸10min。5μl PCR产物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4、连接反应 :PCR反应产物经回收试剂盒回收,然后取PCR回收产物6.5μl,pMD18-T载体0.5μl,Ligation SolutionⅠ5μl,T4 DNA Ligase 0.5μl,10×T4 DNA Ligase 1.5μl,16℃过夜连接。5、重组质粒的转化:CaCl法制备DH5α感受态细菌,并用连接产物转化,转化产物涂布于Amp+LB(含Amp 50mg/ml)琼脂平板上,37℃培养过夜。6、重组质粒的筛选和鉴定: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5ml Amp+LB培养基中, 37℃振摇培养过夜。取3.0ml菌液离心沉淀,碱裂解法提取质粒。双酶切(EcoRⅠ/SalⅠ)及PCR鉴定。1%琼脂糖凝胶电泳。7、序列测定:测序结果与Gene Bank中报道的序列同源性为99.1%,说明变链ldh基因及同源区基<WP=47>因已克隆成功;命名该重组质粒为pMD18-T-ldh。为了提高了目的片段和载体之间的连接效率以及目的片段的拷贝数,本实验所选用的载体是pMD18-T Vector,它是由pUC18用EcoRⅤ切割后在两个3’末端加上单个的碱基‘T’而制得的线状分子。而一部分聚合酶如聚合酶Ex Taq通常不依赖于模板在扩增片断的3’末端加上单个的碱基‘A’,A 和T相匹配使目的片段连接到载体上,不但阻止了载体的自身环化,同时也降低了非重组子产生的背景。同时为了保证后续实验中同源重组的发生效率,我们在ldh基因两侧增加了同源区的长度,但同时PCR扩增片段越长越困难,差错率也越高,权衡两方面因素,我们将选取上游同源区为431bp,下游同源区为882bp,目的片段总长度为2.3kbp。替代疗法在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中具有显着的潜在优势。效应菌株通过对易感组织的持久定植成为宿主正常菌群的一部分,以阻止病原菌对宿主的感染,并以最小的成本对这种疾病提供一生的保护,还可以通过人群内效应菌株的自然传播而提供群体保护。在龋病预防的研究中有关替代疗法,国内尚未见报道。应用这一方法治疗龋病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应用价值,我们预期替代疗法的最终成功,将为龋病的预防开辟新的途径,<WP=48>也将推动其在细菌性疾病预防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4-04-01)

周春华,黄洋,张颖丽,李博,欧阳红生[7](2004)在《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基因及同源区的克隆和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克隆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基因 (ldh)及其两侧同源区基因片段。方法 :应用PCR技术扩增乳酸脱氢酶及其两端同源区序列片段 ,插入克隆载体pMD18-T中 ,转化大肠杆菌DH5α ,Amp+ 抗性挑选阳性克隆 ,经酶切及PCR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PCR扩增产物特异 ;抗性筛选的 4株菌落均为阳性克隆 ;用DNASIS将序列测定的结果与基因Bank中报道的序列对比分析 ,同源性为 99.1%。结论 :根据同源性分析的结果 ,可确定该克隆片段为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及其两侧同源区序列(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04年01期)

赵修竹[8](1988)在《具有重复同源区的补体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补体系统简介 补体是一个由20余种糖蛋白组成的一个级联反应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13种是补体的固有成分,它们是Clq、Clr、Cls、C4、C2、C3、C5、C6、C7、C8、C9、B因子(Bf)及D因子(Df),此外还有同等数目的补体调节蛋白,它们是Clq抑制剂,Cl抑制剂(Cl-In)、因子(I)、C4结合蛋白(C4bp)、蛋白S(PS)、补体第一型受体(CRI)、衰变加速因子(DAF),H因子(H)、备解素(P)、C3肾炎因子(C3NeF)、S蛋白(SP)、血清羧肽酶B(SCPB)及膜辅因子蛋白(MCP、gp45-70)。(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1988年01期)

赵寿元[9](1987)在《同源区DNA顺序的结构和功能——发育遗传学研究的一个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等级式的组织结构,由已知的最小的亚原子粒子开始,逐级构成了原子、分子、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最后成为完整的机体。拿我们自身来说,一个人体有神经、肌肉、骨胳、呼吸、消化、内分泌、血液循环、泌尿、生殖和感觉等器官或器官系统;每一器官行使一定的功能,分别由许多种特定的组织和细胞所构成,一个成年人体(本文来源于《自然杂志》期刊1987年09期)

同源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细胞因子可诱导的SRC同源区2结构域蛋白(CISH)基因rs414171位点与慢性乙型肝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利用Sequenom MassArray-IPLEX SNP分型技术,对23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48例健康对照者CISH基因的rs414171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χ2检验方法统计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差异。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rs414171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该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ISH基因rs414171位点的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慢性乙型肝炎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源区论文参考文献

[1].龚军辉.XY同源区基因遗传平衡数学模型的建构[J].中学生物教学.2019

[2].张鑫,孙学华,周振华,李曼,高月求.SRC同源区2结构域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易感性的关系[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

[3]..男性患病率等于女性患病率吗?——对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讨论[J].中学生物教学.2010

[4].张胜利.稻属分蘖控制基因(MOC1)直向同源区的比较序列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5].仇雪梅,李宁,吴常信,王秀利.用放射杂交板定位鸡的MC4R基因以及其在鸡和人染色体上同源区的比较分析[J].遗传学报.2004

[6].周春华.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基因及同源区的克隆和序列分析[D].吉林大学.2004

[7].周春华,黄洋,张颖丽,李博,欧阳红生.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基因及同源区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04

[8].赵修竹.具有重复同源区的补体蛋白[J].免疫学杂志.1988

[9].赵寿元.同源区DNA顺序的结构和功能——发育遗传学研究的一个新进展[J].自然杂志.1987

标签:;  ;  ;  

同源区论文-龚军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