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财政社会性支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财政社会性支出,效率评价,主成分分析,超效率DEA
财政社会性支出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阳[1](2018)在《河北省财政社会性支出效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财政社会性支出是财政履行财政社会职能所安排的支出,主要用于提供社会保障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教科文卫社会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了快速增长势头,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积累了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矛盾,产生了许多民生“短板”现象,例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教育资源不均衡,住房难、看病贵等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解决我国社会领域的问题,既需要增加财政投入,更需要提高财政社会性支出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财政社会性支出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功能。本文从全口径预算入手,对四本预算中的财政社会性支出的效率进行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关于财政社会性支出效率的文献进行梳理,在明确了财政社会职能的基础上,认为财政社会性支出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和住房保障七方面的支出。然后,在此基础上,搜集整体全口径的财政社会性支出数据,并运用主成分分析与DEA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财政社会性支出的效率进行研究,发现河北省整体上是非DEA有效的,并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最后针对模型分析结果,从规模报酬和纯技术效率两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健全全口径财政社会性支出的评价体系,调整优化财政社会性支出结构,明确政府支出责任,和强化财政预算监督机制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8-05-01)
乔迁[2](2018)在《社会性公共服务和财政支出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8.2亿。全球城镇化的经验表明,一旦国家城镇化率越过50%的门槛,城市化进程将迈入由量变到质变、由粗放到集约的变革阶段。在我国城镇化的过程当中,忽视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模式的给地区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第一,人口城镇化过快使乡村人口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第二,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城市建设用地不顾后果盲目扩张必然造成低下的土地利用率,间接对城市的空间、规模结构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也造成一些难以挽回的后果。由此可见,仅从人口城镇化角度显然难以衡量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因此本文利用2002-2015年我国各地区的数据,建立社会性公共服务和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研究社会性公共服务和财政支出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国内外相关研究很少将社会性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和新型城镇化纳入同一框架中进行研究,相关的动态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也较少。本文将叁者纳入统一研究框架进行分析,首先,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其次,阐述了社会性公共服务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财政支出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双重作用。再次,本文为测度地区社会性公共服务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建立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赋权,得出社会性公共服务和新型城镇化得分,并进行了叁者的现状分析,发现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结构失衡比较严重,财政支出规模虽然扩大,但社会性公共服务支出相对于发达国家仍然处于落后水平,社会性公共服务的地区间差异较大,珠叁角、长叁角以及沿海地区的得分较高,内陆地区得分较低。最后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实证分析中在建立地理权重矩阵和经济权重矩阵基础上,进行动态SAR模型和动态SDM模型分析得出结论:一、社会性公共服务对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社会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对新型城镇化水平有显着正向影响,说明社会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高将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二、财政支出对新型城镇化的消极作用可能占主导,说明我国财政体制偏向经济建设支出,忽视公共服务支出,并且公共服务和财政支出的交叉项对新型城镇化有负面作用说明我国财政支出会通过公共服务间接影响新型城镇化。(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3-01)
赵为民,李光龙[3](2016)在《财政分权、纵向财政失衡与社会性支出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构建空间门槛计量模型以及空间外溢效应模型,分析了财政分权对中国地方财政社会性支出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发现,支出分权、收入分权有利于社会性支出效率的改善,而纵向财政失衡导致的公共池效应对财政收入分权具有门槛效应。由于中国大多数省份的纵向财政失衡水平超过了门槛值,削弱了收入分权对社会性支出效率的正向影响。因此,财政分权制度安排应通过强调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匹配,减少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使地方政府成为权责一致的利益主体,进而强化对地方政府的良性激励和约束,实现地方民生福利的持续改善。(本文来源于《当代财经》期刊2016年07期)
张戈[4](2016)在《财政社会性支出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财政分权一直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个基本方面,政府打破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为形成各种形式的财政收缩制度(1978-1993)以及后来的税收共享制度(1994年至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另外,我国社会中的城乡二元结构和社会阶层的分化问题由来已久,也一直较为突出和固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收入不平等也成为我们国家重要的经济社会的重要问题。而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公平合理地分配,在追求总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日益严重的收入不平等问题。收入不平等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并引发经济社会多层面的问题。本文基于收入再分配理论和财政支出理论,通过以处于欠发达地区,财政能力较弱,支出事项较多的云南省作为研究案例,分析了社会性支出规模增长与收入不平等变动的关系;同时,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从财政分权、城乡二元结构和社会阶层叁个层面分析了我国财政社会性支出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从而提出了财政社会性支出共享效应的路径优化。我国收入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比例偏低,行业、区域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上,由于社会性支出具有一般明确的受益人,这样在改善收入不平等的状况中能起到显着作用,因此,文章着重研究财政社会性支出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原因。研究发现:第一,本文以处于欠发达地区,财政社会性支出的能力较弱,但支出项目繁多的云南省为例,通过研究云南省基尼系数和社会性支出的关系发现,增大社会性支出规模会改善收入不平等状况;第二,财政分权制度下的财政扭曲、政治激励扭曲,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社会阶层高度分化是导致社会性支出改善收入不平等低效的原因;第叁,鉴于以上的分析,财政社会性支出的共享效应的路径优化可以从改革财政制度和政治激励制度以增加社会性支出规模,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优化农村社会性支出主体结构以及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来打破社会阶层固化等方面着手。(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6-05-01)
肖建华,黄蕾,肖文军[5](2015)在《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如何影响居民消费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居民消费需求萎靡、民生问题日益突出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两个重大问题,这两个问题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联,能否通过改善民生实现刺激居民消费?鉴于目前大部分研究成果只是把财政支出划分为民生性财政支出与非民生性财政支出,没有进一步对民生财政支出细化,因此我们以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为出发点,在分析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基础上,利用2007—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规模和结构探究社会性基(本文来源于《党政视野》期刊2015年07期)
肖建华,黄蕾,肖文军[6](2015)在《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2007~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规模与结构两方面,实证分析了我国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同时对城乡差异性在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实证发现:2007~2012年间,我国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显着,并具有明显的城乡差异性。从分项来看,教育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果不显着,在城乡差异表现方面,教育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效果不显着,但对农村居民消费却有着一定的挤入效应;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但在城乡差异表现方面,这种影响都不显着;医疗卫生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挤入效应,且挤入作用在城乡之间的差异较小。(本文来源于《财经理论与实践》期刊2015年02期)
罗本德,张皎[7](2013)在《财政社会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义矩法能够有效检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我国30个省市1997-2011年的财政社会性支出与地方经济增长显着正相关,但拉动作用微弱,财政社会性支出各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各异,应当继续增加财政社会性支出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本文来源于《财会研究》期刊2013年11期)
宋美喆[8](2013)在《我国社会性财政支出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财政支出效果的评价是近几年公共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已有大量相关成果问世。但现有研究多数是从总量角度考察财政支出对国民收入和私人部门的影响,忽视了财政支出的结构性影响。财政支出本身是由多种性质的支出构成的,各组成部分的支出目标和支出领域不同,对应的支出效果也必然不同,有必要对财政支出的单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评价。社会性财政支出(简称为社会性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不仅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公正及稳定,是提高社会福利条件和改善民生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前我国政府已意识到强化社会性支出的重要性,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投入,试图扭转公共服务提供不足的现状。但我国社会性支出的支出效果究竟如何,是否实现了政府的财政职能目标,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良性互动,对此问题的研究还几乎是一项空白,至今还没有学者对此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评价,还未形成一个成熟的社会性支出效果评价框架。基于此,本文以社会性支出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政府社会性支出的效果进行评价,以期明确社会性支出的改革方向,形成更加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进而推动我国经济效率的提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评价社会性支出的效果,首先需要建立评价框架体系。本文在对社会性支出及其效果评价标准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根据政府财政支出的职能,将“效率”与“公平”作为社会性支出效果的评价标准和准则,进而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框架体系。效率方面,以其是否能促进社会财富增长,能否提高经济增长水平为依据。公平方面,不同于以往研究简单的将收入差距作为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的指标,仅对社会性支出的结果公平进行评价,本文根据收入分配的环节,将社会性支出的公平标准划分为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两个方面,首次对社会性支出的起点公平性进行了评价。另外,鉴于城乡领域收入分配不公的严重性,以社会性支出调节城乡收入分配的效果为例,说明其是否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其中,将社会性支出起点公平的标准界定为社会性支出所形成的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间的差异,如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呈收敛趋势,就表明社会性支出对城乡收入分配起点公平有着良好的调节效果。社会性支出结果公平的标准为其是否有助于改善城乡间过大的收入差距,如果社会性支出能使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得以缩小,则说明其有助于城乡收入分配结果公平的实现。在社会性支出起点公平性的评价方面,本文以“社会性财政资金投入→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居民收入分配起点公平”的逻辑为出发点,采用产出类指标构建了反映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合成了相应指数,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行了β收敛及δ收敛检验,发现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存在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在控制地区影响后,也存在相对β收敛,收敛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中部及西部。社会性支出有明显成效,起到了为城乡居民创造收入分配起点公平的作用。在社会性支出结果公平性的评价方面,为解决变量内生性问题,本文利用系统GMM方法分别估计了未考虑起点公平和考虑起点公平两种情况下,社会性支出总体规模及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性支出总体规模在调节城乡收入分配结果公平上的效果较明显,可有效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程度,从支出结构来看,社会性支出中的购买性支出能够较好的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有助于实现城乡收入分配的结果公平。但转移性支出未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恶化。在社会性支出的效率评价方面,以往研究都将社会性支出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设定为单调的线性关系,而两者间可能存在着非线性关系,本文基于相关理论基础,首次利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在非线性的框架下考察了社会性支出的效率,并对其中最优的社会性支出规模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社会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双门槛特征,社会性支出占GDP比重的最优规模为5%至17%之间。当支出规模低于5%或高于17%时,社会性支出的增加会导致经济增长水平的下降,社会性支出不具有效率。而支出规模在5%至17%之间时,社会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在宏观上有效率。目前,我国社会性支出位于最优规模范围内,社会性支出具有效率。进一步,因以往研究都没有考虑到效率与公平间的互动关系,且忽视了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为使评价更加全面,本文将社会性支出、经济效率、社会公平纳入到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在考虑了效率与公平互动关系的背景下对社会性支出的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对以往研究做了有益补充。因结果公平作为收入分配公平与否最直接和最集中的反映,这里的公平我们将其界定为收入分配的结果公平,主要由城乡收入差距来体现。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利用2SLS估计法对参数进行估计后,得出结论,在考虑了效率和公平互动关系后,社会性支出总体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激励轨迹呈U型,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着的缩小作用,社会性支出的支出效果良好,实现了效率与公平的双重目标。从支出结构来看,购买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着非线性的,并呈U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着为负,购买性支出的综合支出效果良好。转移性支出则对经济增长无显着影响,与城乡收入差距正向相关,但不显着,转移性支出未能实现其财政职能。最后,结合实证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本文从加大社会性支出的比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购买性支出规模、调整转移性支出的投入方向这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为我国社会性财政政策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3-09-01)
聂慧,张媛媛[9](2012)在《我国财政社会性支出影响初次分配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收入分配的关注历来都是财政支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财政的社会性支出政策是调节初次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工具。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我国现行的财政社会性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住房和社区设施支出以及医疗支出起到了缩小贫富分化的作用,但教育支出却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2年20期)
宋卫红[10](2012)在《财政社会性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财政社会性支出对居民消费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消费函数理论为基础,通过数理方法推导出财政社会性支出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模型,并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财政社会性支出的长期变化可以改变消费者持久收入水平,并影响消费者的未来收入预期,进而改变其消费决策,即从长期来说财政社会性支出能明显刺激居民消费。(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12年18期)
财政社会性支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7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8.2亿。全球城镇化的经验表明,一旦国家城镇化率越过50%的门槛,城市化进程将迈入由量变到质变、由粗放到集约的变革阶段。在我国城镇化的过程当中,忽视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模式的给地区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第一,人口城镇化过快使乡村人口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第二,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城市建设用地不顾后果盲目扩张必然造成低下的土地利用率,间接对城市的空间、规模结构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也造成一些难以挽回的后果。由此可见,仅从人口城镇化角度显然难以衡量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因此本文利用2002-2015年我国各地区的数据,建立社会性公共服务和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研究社会性公共服务和财政支出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国内外相关研究很少将社会性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和新型城镇化纳入同一框架中进行研究,相关的动态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也较少。本文将叁者纳入统一研究框架进行分析,首先,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其次,阐述了社会性公共服务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财政支出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双重作用。再次,本文为测度地区社会性公共服务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建立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赋权,得出社会性公共服务和新型城镇化得分,并进行了叁者的现状分析,发现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结构失衡比较严重,财政支出规模虽然扩大,但社会性公共服务支出相对于发达国家仍然处于落后水平,社会性公共服务的地区间差异较大,珠叁角、长叁角以及沿海地区的得分较高,内陆地区得分较低。最后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实证分析中在建立地理权重矩阵和经济权重矩阵基础上,进行动态SAR模型和动态SDM模型分析得出结论:一、社会性公共服务对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社会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对新型城镇化水平有显着正向影响,说明社会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高将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二、财政支出对新型城镇化的消极作用可能占主导,说明我国财政体制偏向经济建设支出,忽视公共服务支出,并且公共服务和财政支出的交叉项对新型城镇化有负面作用说明我国财政支出会通过公共服务间接影响新型城镇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财政社会性支出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阳.河北省财政社会性支出效率分析[D].河北大学.2018
[2].乔迁.社会性公共服务和财政支出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8
[3].赵为民,李光龙.财政分权、纵向财政失衡与社会性支出效率[J].当代财经.2016
[4].张戈.财政社会性支出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D].云南大学.2016
[5].肖建华,黄蕾,肖文军.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如何影响居民消费力[J].党政视野.2015
[6].肖建华,黄蕾,肖文军.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2007~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
[7].罗本德,张皎.财政社会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会研究.2013
[8].宋美喆.我国社会性财政支出的效果评价[D].湖南大学.2013
[9].聂慧,张媛媛.我国财政社会性支出影响初次分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
[10].宋卫红.财政社会性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