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溶性型补体受体论文-周明武,刘亚利,徐立博,李琛琪,罗彦平

人可溶性型补体受体论文-周明武,刘亚利,徐立博,李琛琪,罗彦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可溶性型补体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

人可溶性型补体受体论文文献综述

周明武,刘亚利,徐立博,李琛琪,罗彦平[1](2013)在《人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双抗体夹心ELISA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定量检测人血清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双抗体ELISA夹心法。方法用鼠抗人CD35单克隆抗体(mAb)包被反应板,以兔抗人sCR1抗体(PcAb)为夹心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山羊抗兔IgG为检测抗体,纯化后的人sCR1蛋白为标准品,建立定量检测人血清sCR1双抗体夹心ELISA法,并检测50例体检健康者和32例肝硬化患者血清样本中sCR1水平。结果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人血清sCR1的线性范围为15.6~250 ng/mL。低、高浓度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9.3%、7.1%;批间CV分别为11.2%和9.82%;回收率分别为89.5%和92.5%。50例健康人和32例肝硬化患者血清sCR1水平分别为(33.82±5.88)ng/mL和(152.99±9.51)ng/mL,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70.18,P<0.001)。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人血清sCR1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重复性和准确性较好。初步发现肝硬化患者血清sCR1水平显着升高。(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期刊2013年09期)

谭兵,兰阳军,张德纯,汪正清[2](2007)在《重组人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5-18片段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组人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 SCR15-18片段(sCR1-SCR15-18)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 sCR1-SCR15-18(sCR1)保护组。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冠状动脉前立即注射磷酸盐缓冲液(0.1 ml/100 g)或 sCR1-SCR15-18蛋白(15 mg/kg)。测定心肌梗塞面积,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HE 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C3c。结果(1)心肌梗死面积:I/R 组为(22.9±3.0)%,sCR1保护组为(16.1±3.3)%(P<0.05)。(2)血清心肌酶 CK(U/L):I/R 组为3400.9±534.9,sCR1保护组为2532.5±597.1(P<0.05)。LDH(U/L):I/R 组为6572.0±476.3,sCR1保护组为5436.2±611.3(P<0.05)。(3)心肌组织 MPO 活性(U/g):I/R 组为1.12±0.13,sCR1保护组为0.81±0.14(P<0.05)。(4)心肌病理改变:I/R 组心肌有断裂、坏死,间质肿胀,出血及中性粒细胞浸润,sCR1保护组心肌的以上病理变化明显较 I/R 组减轻。(5)与 VR 组比 sCR1保护组梗死区心肌组织 C3c 的沉积减少。结论 sCR1-SCR15-18蛋白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07年11期)

谭兵,张德纯,汪正清[3](2007)在《重组人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5-18片段表达纯化及生物活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得高表达、高纯度和高活性的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5-18(sCR1-SCR15-18)蛋白。方法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sCR1-SCR15-18在大肠杆菌BL21中经不同IPTG浓度、诱导时间和温度诱导表达,超声破菌,提取包含体,经Ni2+-NTA亲和层析后,选择不同氧化还原条件进行复性,进而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得到了有较高表达量、较高纯度和较好生物学活性的sCR1-SCR-15-18蛋白。结论优化了sCR1-SCR15-18蛋白的表达、纯化和复性的参数,所获结果为进一步动物体内保护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10期)

汪正清,谭兵,张德纯,罗雪[4](2006)在《重组人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5-18片段表达、纯化及生物活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得高表达、高纯度和高活性的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5-18(sCR1-SCR-15-18) 蛋白。方法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sCR1-SCR15-18在大肠杆菌BL21中经不同IPTG浓度、诱导时间和温度诱导表达,超声破菌,提取包涵体,经Ni2+-NTA亲和层析后,选择不同氧化还原条件进行复性,最后经补体溶血抑制试验观察纯化蛋白的活性;结果① SDS-PAGE分析显示,IPTG浓度、诱导时间相同而诱导温度不同时,在37℃诱导时重组蛋白(本文来源于《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10-01)

黄盛东,崔勇,陆方林,陈和忠,徐静[5](2006)在《腺病毒介导的可溶性Ⅰ型补体受体基因转染对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可溶性Ⅰ型补体受体(solub le comp lem ent receptor type 1,sCR1)基因转染对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开胸阻断小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起始部30 m in后开放,实验组(14只)在开放冠状动脉前5 m in于缺血区注射携带sCR1和LacZ的混合腺病毒液(100μl,1010噬斑形成单位);对照组(13只)注射LacZ腺病毒液(100μl,1010噬斑形成单位)。术后2周时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功能,并于检查后立即取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术后2周时,各项超声指标实验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反映梗死范围大小的梗死范围率,差异非常显着(P<0.01)。病理检查见实验组动物心肌梗死区域小于对照组,H-E染色显示实验组注射sCR1腺病毒的范围内存活心肌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缺血心肌再灌注前注射sCR1腺病毒可以明显减小梗死范围,提高远期心脏功能。(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王建雄[6](2004)在《可溶性Ⅰ型补体受体对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异种心脏移植是为了解决供心来源严重短缺,延长受者生命,提高受者生活质量。而超急性排斥反应阻碍了异种心脏移植的临床应用。多年来心脏移植学家们不断地进行异种心脏移植的基础研究,至今异种心脏移植排斥问题尚无良好的解决办法。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治疗、供体器官灌注、血浆交换、全淋巴组织照射、脾切除、免疫吸附、免疫抑制药物等方面,并已证实它们具有抑制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 ,HAR)的作用。其中有文献报导持续或间断静脉注射可溶性I 型补体受体重组蛋白能够明显抑制 HAR,供心存活时间明显延长。但采用这种全身给药的治疗方法也同时抑制了受体的全身免疫系统,对供心以外的组织器官影响大,蛋白半衰期短,而且代价昂贵。若采用心肌特异性表达重组腺病毒的方法来抑制 HAR,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鉴于上述情况,本课题通过动物实验局部注射 sCR1重组腺病毒转染部分心肌,使目的基因在心脏局部原位表达,考察此种方法能否对 HAR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今后深入研究 sCR1提供初步的依据。目前尚无有关这方面的文献报导。 方法: 1.豚鼠至 SD 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选健康雄性豚鼠和 SD 大鼠为研究对象,体重分别为 200±30g 和 250±30g,0.3%的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建立豚鼠至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豚鼠及 SD 大鼠各80 只,随机配对后分 2 组进行实验:组 I(对照组,n=40)采用 Cuff 技术,组 II(实验组,n=40)采用改良 Cuff 技术。观察心脏移植后两组供心复跳情况,比较其供心存活时间。探索理想的小动物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2. Ad.lacZ、Ad.GFP 及 Ad.sCR1 转染豚鼠心肌及其蛋白表达的检测 选健康雄性豚鼠为研究对象,体重 200±30g,0.3%的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左侧开胸显露心脏,在左室壁注射 SLRI、Ad.lacZ、Ad.GFP 及 Ad.sCR1。40 只豚鼠随机分为 4 组进行实验:检测组 I(对照组,n=10)注射 SLRI,检测组 II(实验组,n=10)注射 Ad.lacZ,检测组 III(实验组,n=10)注射 Ad. GFP,检测组 IV(实验组,n=10)注射 Ad.sCR1。各组以左室前、侧壁为注射点,分别注药 50 微升。注药后 0.5、7、14、21 及 28 天,取心脏标本制作切片,观察重组腺病毒蛋白表达情况。 3.观察 Ad.lacZ、Ad.GFP 及 Ad.sCR1蛋白表达高峰期 2<WP=7>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胸心外科专业 转染后 0.5、7、14、21 及 28 天,在检测组 II、III、IV 中每组随机取一只转染动物,于注射点处行心肌组织切片镜检,每张切片随机取 10 个 200 倍视野进行阳性细胞计数,计算每张切片 10 个视野内转染的阳性心肌细胞平均数,每组共计数均为 50 个视野。比较各组蛋白表达的高峰期。 4. sCR1 对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选雄性健康豚鼠和 SD 大鼠为研究对象,体重分别为 200±30g 和 250±30g。豚鼠及SD 大鼠各 90 只,随机配对后分 3 组用药:移植组 I(对照组,n=30)注射 SLRI,移植组 II(对照组,n=30)注射 Ad.GFP,移植组 III(实验组,n=30)注射 Ad.sCR1。心脏移植术前 10 天左侧开胸,每组以左室前、侧壁为注射点,分别注药 50 微升。10天后,0.3%的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 采用改良 Cuff 技术建立豚鼠至大鼠颈部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模型,比较各组供心存活时间,观察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后供心病理学变化。 结果: 1. 成功建立豚鼠至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组及对照组供心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 51.8 土 6.1 和 16.6 土 6.7min,实验组供心存活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非常显着,P<0.01。 2. Ad.lacZ、Ad.GFP 及 Ad.sCR1转染后都有蛋白表达, SLRI 组未见有蛋白表达。 3. Ad.lacZ、Ad.GFP 及 Ad.sCR1转染后约 12 小时有蛋白表达,1-2 周为表达高峰期,4 周左右表达开始消失。 4. 建立了稳定的小动物异种心脏移植模型。注药后 10 天行心脏移植术,结果显示移植组 I(SLRI)、移植组 II(Ad.GFP)和移植组 III(Ad.sCR1)供心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 51.9±7.3、51.4±7.9 和 60.6±15.7 min,实验组病理检查显示轻度炎症反应,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着(P<0.05),对照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显着(P>0.05),叁组 IgM沉着没有明显差别。 结论: 1. 应用改良 Cuff 技术建立的豚鼠至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简便实用稳定,重复性高。供心存活时间明显延长,说明此模型可作为研究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一个较好的平台。 2. sCR1重组腺病毒能有效转染心肌细胞,注药后 1-2 周为表达高峰期,转染后 10天是进行心脏移植的较好时期。 3<WP=8>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胸心外科专业3. 改良 Cuff 技术建立的豚鼠至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可以用于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Ad.sCR1转染供体心肌后,能够在局部抑制炎症反应,供心存活时间有所延长。本实验证明,心脏局部范围注射重组腺病毒转染心肌,只是部分地延迟了 HAR 的发生,今后尚需进一步研究,探索构建携(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04-04-01)

黄盛东,赵仙先,张宝仁,朱家麟,李白翎[7](1999)在《可溶性Ⅰ型补体受体活性区基因的突变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修正可溶性型补体受体(sCR1)PCR过程中造成的碱基突变,保证基因序列氨基酸编码的准确性,为蛋白表达和基因转染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掺尿苷寡聚核苷酸介导的定点突变法,对sCR1活性区基因中错配的碱基加以修正,用点杂交方法筛选突变子阳性克隆,测序鉴定。结果:40℃洗膜,放射自显影示除阴性对照和1个样品外,阳性对照和其余19个克隆均显阳性黑斑;56℃洗膜,放射自显影示5个样品为阳性。阳性克隆测序结果正确。结论:掺尿苷寡聚核苷酸介导的定点突变法是一种快速而可靠的DNA突变修正方法,但仍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点杂交有助于阳性克隆的筛选。(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12期)

人可溶性型补体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重组人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 SCR15-18片段(sCR1-SCR15-18)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 sCR1-SCR15-18(sCR1)保护组。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冠状动脉前立即注射磷酸盐缓冲液(0.1 ml/100 g)或 sCR1-SCR15-18蛋白(15 mg/kg)。测定心肌梗塞面积,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HE 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C3c。结果(1)心肌梗死面积:I/R 组为(22.9±3.0)%,sCR1保护组为(16.1±3.3)%(P<0.05)。(2)血清心肌酶 CK(U/L):I/R 组为3400.9±534.9,sCR1保护组为2532.5±597.1(P<0.05)。LDH(U/L):I/R 组为6572.0±476.3,sCR1保护组为5436.2±611.3(P<0.05)。(3)心肌组织 MPO 活性(U/g):I/R 组为1.12±0.13,sCR1保护组为0.81±0.14(P<0.05)。(4)心肌病理改变:I/R 组心肌有断裂、坏死,间质肿胀,出血及中性粒细胞浸润,sCR1保护组心肌的以上病理变化明显较 I/R 组减轻。(5)与 VR 组比 sCR1保护组梗死区心肌组织 C3c 的沉积减少。结论 sCR1-SCR15-18蛋白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可溶性型补体受体论文参考文献

[1].周明武,刘亚利,徐立博,李琛琪,罗彦平.人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双抗体夹心ELISA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13

[2].谭兵,兰阳军,张德纯,汪正清.重组人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5-18片段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

[3].谭兵,张德纯,汪正清.重组人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5-18片段表达纯化及生物活性鉴定[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07

[4].汪正清,谭兵,张德纯,罗雪.重组人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5-18片段表达、纯化及生物活性鉴定[C].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6

[5].黄盛东,崔勇,陆方林,陈和忠,徐静.腺病毒介导的可溶性Ⅰ型补体受体基因转染对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

[6].王建雄.可溶性Ⅰ型补体受体对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作用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

[7].黄盛东,赵仙先,张宝仁,朱家麟,李白翎.可溶性Ⅰ型补体受体活性区基因的突变修正[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

标签:;  ;  ;  

人可溶性型补体受体论文-周明武,刘亚利,徐立博,李琛琪,罗彦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