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娘们论文-马思洁

风流娘们论文-马思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风流娘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莎士比亚,《温莎的风流娘们》,不礼貌现象,不礼貌策略

风流娘们论文文献综述

马思洁[1](2017)在《莎士比亚喜剧《温莎的风流娘们》对话中不礼貌现象的语用文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有着珍贵的文学价值与语言学意义,因此众多学者对莎翁作品非常重视、兴趣深厚。然而近些年针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层面,鲜少有学者从语言学的视角进行剖析。即使有少量研究也都颇具局限性。基于戏剧对话阐述礼貌语言功能的研究不胜枚举,然而少有从戏剧对话角度对不礼貌语言的功能进行研究。因此造成了礼貌研究与不礼貌研究的严重失衡。此论文基于Bousfield的不礼貌模型深入分析威廉·莎士比亚的喜剧--《温莎的风流娘们》里人物对话中的不礼貌现象,从而阐释其带来的语用文体功能。此研究致力于从语言学视角来解读一个条理清晰且语言丰富的文学作品。即使有部分文章或作品从理论层面引入了Bousfield的不礼貌模型,此模型还是鲜少被深入应用于莎士比亚喜剧作品的分析。从语言学视角出发的不礼貌研究致力于采用此模型来赏析文学作品,能够带来对文学作品更精确的解读以及对语言的功能有更清楚的认知。在Bousfield的不礼貌框架下的本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不同性格及权势的说话人采取不同的不礼貌策略,并且不同的冲突就是通过这些不同的不礼貌策略反映出来;(2)说话者可以采取不同的直接不礼貌策略、间接不礼貌策略,抑或是单独使用一种或者多种结合来实现面子威胁效应;(3)本研究发现Bousfield的不礼貌模型在叁个维度具有强大解释力,例如话语层面、语篇层面以及话轮转换体系;(4)本研究展示了不礼貌和不礼貌策略在《温莎的风流娘们》中的叁个主要语用文体功能,例如塑造角色并暗示人际关系、制造冲突并推动情节发展以及带来幽默效果。该研究兼具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从理论角度来看,该研究不是对Bousfield的不礼貌模型的简单罗列,而是基此观点细致分析了文本中所出现的各种不礼貌现象,并且将不礼貌研究从微观的单句层面拓展至宏观语篇甚至话轮体系中,这较之之前的不礼貌研究有了创新之处。从实践角度,本研究为戏剧对话的赏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还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日常交际中的不礼貌现象,这样才能有效处理冲突,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5-28)

王钢[2](2015)在《转换性创造:在吉剧与莎剧之间——评改编版吉剧轻喜剧《温莎的风流娘们》》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1564-1616)诞辰450周年之际,由吉林省四平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组织排演的根据莎士比亚经典剧作改编的同名吉剧轻喜剧《温莎的风流娘们》于2014年10月在四平成功上演。代表西方戏剧艺术最高成就的莎剧被改编成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吉剧演出,(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2015年01期)

李冬竹[3](2014)在《《温莎的风流娘们》中斯兰德的角色意义(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莎士比亚的喜剧《温莎的风流娘们》中,斯兰德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角色。通过分析斯兰德在该喜剧中的语言特征,可以发现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以及这个角色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及映衬喜剧主题上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4年07期)

程英[4](2011)在《从顺应论视角分析戏剧《温莎的风流娘们》中的对话》一文中研究指出戏剧对话作为戏剧的主要成分在塑造人物,推动情节,表现主题方面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戏剧对话是戏剧人物对语言的具体使用,尽管和真实世界中的对话有一定差别,但二者都依赖于交际语境,都具有交互性,都遵循语用学规律。因此用于研究真实世界中语言使用的语用学理论也可以用来分析戏剧对话。比利时语用学家耶夫·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论作为一个新的创新性语用学理论,主张用语用综观论研究语言的使用。《温莎的风流娘们》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对她的研究却相对不多。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将运用语言顺应论来分析莎士比亚的喜剧《温莎的风流娘们》。希望本文的分析能有助于增进对这部作品的理解。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就是不断地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的选择是和语境相关成分相互适应的。这个适应过程具有动态性。语境相关成分包括交际语境中的全部要素如语言使用者及他们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本文从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动机,社会关系等各种交际语境仔细考察《温莎的风流娘们》中的人物对话。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叁点:第一,《温莎的风流娘们》是一部富于现实性和生活气息的喜剧。人物对话生动活泼,极具个性。人物的言语是与其相关的交际语境如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第二,莎翁戏剧人物对话生动活泼,极富个性的原因之一在于莎翁在其戏剧创造中遵循了语用顺应论的原理,尽管当时维索尔伦还未提出顺应论。戏剧人物的言语均与其语境相互顺应,即剧作家能为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语境选择不同的恰当的语言形式。第叁,顺应论为戏剧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语用学视角。从顺应论视角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对话能帮助读者看到隐藏在人物语言背后的动机,思想,情感,个性,社会关系和文化等相关因素,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言语和欣赏戏剧。(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1-05-01)

程英[5](2011)在《从顺应论视角赏析喜剧《温莎的风流娘们》中的人物对话》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运用顺应论来分析莎士比亚的喜剧《温莎的风流娘们》中的人物对话。经研究发现,顺应论能为戏剧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语用学视角。(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1年04期)

王圆圆[6](2009)在《乡村里的“风流娘们”》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十七年红色经典中乡村风流娘们这群异类的女性进行新的审视,如陈登科《风雷》中的羊秀英,柳青《创业史》中的素芳,浩然《艳阳天》中的孙桂英,孙犁《风云初记》中的蒋俗儿,《铁木前传》中的满儿,赵树理的《登记》中的小飞娥等。这类女性区别于传统的反面、落后、放荡等界定,类似于传统文化中狐仙型女性形象,她们具有淫、媚、诱的外在形象特征,但此类女性的生动形象和独有的“世俗”特性,传达出人性更丰富的内容,这些风流娘们不是传统意义上“恶”的化身,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们被认为是悖理于时代主流价值观念的,是不被时代认可的有“罪”的人,这种罪在时代的特殊语境观照下就慢慢地由不被人认可的“罪”变成了一种被时代所摒弃的“恶”。通过对其形象隐喻之义的分析,包括:从人的自然属性层面而言,体现了被压抑的情欲等世俗性;从社会属性层面而言,代表着被规训的落后性;以及作家层面而言,在十七年政治意识形态高扬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作家女性观潜态的曲折表达。用当下的人的解放以及女性主义的视角,风流娘们对道德的背叛,对婚姻的抗争、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以及对命运的体悟,体现出自觉的个体意识和懵懂的女性意识。此类女性形象在新时期以来的部分乡村文学中继续延续和深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杨瑞江[7](2006)在《《温莎的风流娘们》的教学思考——喜悦伴着艰辛》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传媒学院表演专业02班B组学生上演的莎士比亚名剧《温莎的风流娘们》获得了很好的反响。作为叁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开始进入到完整人物塑造阶段,表演教师和学生为此而付出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本文对这一阶段的教学进行了思考总结。(本文来源于《浙江传媒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杨宇全[8](2005)在《高校排名剧 学子扛大旗——观浙江传媒学院排演的莎剧《温莎的风流娘们》》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年伊始 ,在我国传媒界素有“北广南浙”之称的浙江传媒学院02级影视表演班的师生们通力合作 ,推出了一台莎翁名剧《温莎的风流娘们》。这是该校20年校庆以后首排的第一出世界名剧 ,也是该校表演教学结出的新成果。笔者因工作关系 ,受邀观摩了此剧 ,并引发了些(本文来源于《戏文》期刊2005年01期)

汪涛[9](1999)在《温莎的风流娘们》一文中研究指出一0085温莎的风流娘们@汪涛(本文来源于《安徽新戏》期刊1999年04期)

李景尧[10](1995)在《寓庄于谐 鞭辟入里——谈《温莎的风流娘们》的主要人物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温莎的风流娘们》(以下简称{温》)在莎士比亚全部戏剧创作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是从时代的现实生活土壤中直接摄取素材的。全剧充溢的生活气息是其他剧(本文来源于《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期刊1995年04期)

风流娘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1564-1616)诞辰450周年之际,由吉林省四平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组织排演的根据莎士比亚经典剧作改编的同名吉剧轻喜剧《温莎的风流娘们》于2014年10月在四平成功上演。代表西方戏剧艺术最高成就的莎剧被改编成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吉剧演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流娘们论文参考文献

[1].马思洁.莎士比亚喜剧《温莎的风流娘们》对话中不礼貌现象的语用文体研究[D].南昌大学.2017

[2].王钢.转换性创造:在吉剧与莎剧之间——评改编版吉剧轻喜剧《温莎的风流娘们》[J].戏剧文学.2015

[3].李冬竹.《温莎的风流娘们》中斯兰德的角色意义(英文)[J].海外英语.2014

[4].程英.从顺应论视角分析戏剧《温莎的风流娘们》中的对话[D].河北大学.2011

[5].程英.从顺应论视角赏析喜剧《温莎的风流娘们》中的人物对话[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

[6].王圆圆.乡村里的“风流娘们”[D].华中师范大学.2009

[7].杨瑞江.《温莎的风流娘们》的教学思考——喜悦伴着艰辛[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

[8].杨宇全.高校排名剧学子扛大旗——观浙江传媒学院排演的莎剧《温莎的风流娘们》[J].戏文.2005

[9].汪涛.温莎的风流娘们[J].安徽新戏.1999

[10].李景尧.寓庄于谐鞭辟入里——谈《温莎的风流娘们》的主要人物形象[J].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5

标签:;  ;  ;  ;  

风流娘们论文-马思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