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空间结构论文-周莹,彭鹏

旅游地空间结构论文-周莹,彭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旅游地空间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康养旅游地,空间结构,影响因素,最邻近分析法

旅游地空间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周莹,彭鹏[1](2019)在《昆明市康养旅游地空间结构及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养旅游作为旅游新业态受到了学者的关注和大众的青睐,成为研究的新热点.文章以昆明市148个康养旅游地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分析法、Voronoi图分析法、核密度估计法以及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其空间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昆明市康养旅游地趋于凝聚型,同时具有"一核、两带、多片区"的分布特征; 2)昆明市康养旅游地对主要交通干线和地面水环境具有一定依附性; 3)昆明市康养旅游地在空间结构上受经济条件、人口分布、资源禀赋和交通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北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唐健雄,陈宁,马梦瑶,李莜蓓[2](2019)在《长株潭城市群康养旅游地空间结构及其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株潭城市群156家康养旅游地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Ripley′s K(d)函数、核密度估计以及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康养旅游地的空间结构及差异性,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长株潭康养旅游地资源种类丰富,可划分为森林康养、水域康养、田园康养、养老康养以及中医药康养等5种基本类型;长株潭康养旅游地具有显着的集聚特性,整体上北密南疏,呈"V"字形圈层结构分布;康疗养老和田园康养旅游地集聚程度高且数量多,森林康养和中医药康养旅游地离散分布,地域尺度跨度大;自然资源的差异性是影响康养旅游地空间结构的内驱动力,交通区位、经济基础和人口密度是重要的外在推力。(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陈微微[3](2019)在《基于高速公路网的河南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利用离散度分析、缓冲区分析和通达指数分析等具体分析方法,探讨高速公路对河南旅游地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南主要旅游资源趋于凝聚分布,与网络化分布的高速公路紧密结合,通达度良好。在高速公路的作用下河南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表现出旅游板块地域集中性、旅游景区线性集中性和城市旅游节点集中性叁大特点。河南旅游地空间结构呈现"中心节点城市+高速公路+主景区"的网络特点,初步形成"点-轴-面"系统的高速公路旅游地空间结构模式。高速公路的网络化发育强化了"点-轴"在空间上的扩散效应,促使河南旅游地空间结构突破区域差距式的发展模式,呈现均衡化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闻虹,曲晓范[4](2019)在《民国时期铁路旅行指南与旅游地空间结构的嬗变——以环渤海区域为中心(1912—1937)》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旅行指南是民国时期铁路大众化以后大量出现的一种新式资讯类书籍。其内容包罗万象,包括铁路各线运行时刻列表,沿线各站风景名胜推介,商旅、时讯及休闲娱乐设施等内容。以环渤海区域为代表的铁路指南既是施政者发展区域经济、拓展旅游客源的媒介,也是平民百姓行旅生活的指南。铁路指南的文本既展现了近代铁路沿线旅游地空间结构的迁移,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旅游模式的转型。(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2019年01期)

李亚娟,李超然,曾红春,曹慧玲,贾垚焱[5](2018)在《山地民族旅游地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特征研究: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吸引物的空间分布与结构特征直接决定了区域旅游空间的打造,而游客对旅游吸引物的选择和空间流动也直接决定了旅游供需市场是否均衡。本研究以山地民族旅游地为研究对象,选取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有等级的530个旅游吸引物进行研究,综合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供需视角深入分析恩施州旅游吸引物的空间结构特征,并对旅游流网络结构进行空间耦合特征分析。研究表明:恩施州旅游吸引物主要是人文旅游资源,有较为合理的规模结构;旅游吸引物分布比较分散,在恩施市中部、建始县南部、鹤峰县西北部等地区有一定的地理集中性,高级别旅游点主要聚集在中西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交通路网较为密集但发达程度低,旅游吸引物与交通路网的连接度为1.32,处于中低级水平;旅游吸引物中心结构较为完整,但部分地区均衡程度较低;旅游流网络空间结构呈现出与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不同的特征,旅游产品的供给和游客需求间的匹配程度较低,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邓良凯,张美乐,李林,宋洋洋[6](2018)在《川西区域旅游地空间结构与发展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在自助旅游流下,区域旅游地空间结构的合理性与空间发展定位,以游客旅游轨迹为依托,构建旅游地的空间复杂网络模型,建立复杂网络拓扑结构的网络密度、模块分析、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等分析指标体系,对旅游地的空间区划和空间职能进行研究,并在川西地区完成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川西旅游地的空间存在"一轴叁心"的空间发展结构,并且对旅游地存在核心旅游地、次级旅游地、中间旅游地、边缘旅游地四种类型。(本文来源于《2018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期刊2018-07-26)

纵翠丽[7](2018)在《高铁效应下国内中小城市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铁开通极大提高了中小城市的交通可达性和旅游吸引力,对其快速发展旅游业意义重大。以宁安高铁线的芜湖为例,实证研究高铁效应下中小城市旅游地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和趋势。研究发现:高铁开通使芜湖方特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格局发生变化,客源市场半径明显扩大,客源地数量增加;高铁开通前后芜湖方特客源市场空间使用曲线基本相似,近中程客源份额有下降趋势,远程市场份额增长显着,旅游地60%~80%的客源市场空间范围有一定幅度的向外拓展,90%的客源市场空间范围向外扩散现象显着;高铁提升了方特旅游地对客源地空间吸引力。从政策引导、旅游服务组织、旅游景区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高苹,席建超[8](2018)在《旅游目的地网络空间结构及其复杂性研究——野叁坡旅游地案例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性是旅游目的地网络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认识旅游地网络空间结构与组织特征的重要研究手段。论文以河北省野叁坡旅游地为例,通过构建旅游联系强度模型,建立旅游地空间网络,并运用TOP网络空间分析以及复杂网络理论,揭示旅游地网络空间结构与组织的复杂性特征。研究发现:1)旅游地网络具有空间集聚性,形成了以核心景区为中心,由中心城镇、乡村社区和特色园区共同构成的空间集聚单元,并体现出"邻近连接"与"择优连接"的双重特性;2)旅游地网络服从幂律分布,具有无标度网络特性;3)每个节点的前叁名和前五名旅游联系强度网络(Top3和Top5网络)具有较小的平均路径长度、较大的集聚系数,呈现出典型的"小世界网络"特征;4)旅游地网络是典型的异配型网络,度-度呈负相关,而网络节点的集聚系数与其度值之间存在近似的倒数关系,因此具有层次性。(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高艳,赵振斌[9](2016)在《宗教旅游地多群体感知空间结构——基于地方理论的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郎木寺为调研区域,选取当地藏族居民、回族居民、旅游者和外来经营者4类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相片引导的半结构化访谈法,回收访谈资料共计396份,其中藏族居民102份,回族居民96份,旅游者99份,外来经营者99份.借助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采用共现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出4类群体感知意象的空间结构.结果显示:受访的4类群体形成了一系列相同的意象热点,且同一意象热点承载的地方感知是多样化的;同时4类群体受各自文化背景以及认知限度的影响,对同一地方呈现出不同的感知,并形成了4类不同的感知意象结构;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共现联系主要体现在同一地理界限内、性质互补、性质相似3个方面;当地居民与外来人口对于文化认同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旅游发展对当地文化的宣传并没有达到居民所认同的高度.(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窦银娣,杨家蕊,彭姗姗,李伯华[10](2015)在《大南岳旅游圈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南岳旅游圈30个星级乡村旅游地为研究样本,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平均中心距离、旅游地离散指数、等距离线法、拓扑关系等方法,分析了大南岳旅游圈内乡村旅游地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从距离角度来看,大南岳旅游圈乡村旅游地的平均中心距离在28.15km-46.29km之间,旅游地的等级越高越接近中心地。(2)从分散程度来看,大南岳旅游圈乡村旅游地的空间离散指数在0.2795-0.8393之间,分散程度变化幅度大,且旅游地的等级越高布局越分散。(3)从布局角度来看,大南岳旅游圈乡村旅游地分布不均衡,出现了"一高两次高"的带状分布区。最密集分布区在距离中心45km-50km区域内,两次高分别分布在距离中心15km-20km和55-60km之间,整体分布曲线大致呈"W"状。(4)从交通可达性来看,大南岳旅游圈交通网络连接度处于中下水平,区域内交通可达性较低。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为优化大南岳旅游圈乡村旅游地空间布局,提出可行性措施。(本文来源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旅游地空间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长株潭城市群156家康养旅游地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Ripley′s K(d)函数、核密度估计以及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康养旅游地的空间结构及差异性,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长株潭康养旅游地资源种类丰富,可划分为森林康养、水域康养、田园康养、养老康养以及中医药康养等5种基本类型;长株潭康养旅游地具有显着的集聚特性,整体上北密南疏,呈"V"字形圈层结构分布;康疗养老和田园康养旅游地集聚程度高且数量多,森林康养和中医药康养旅游地离散分布,地域尺度跨度大;自然资源的差异性是影响康养旅游地空间结构的内驱动力,交通区位、经济基础和人口密度是重要的外在推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旅游地空间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周莹,彭鹏.昆明市康养旅游地空间结构及差异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9

[2].唐健雄,陈宁,马梦瑶,李莜蓓.长株潭城市群康养旅游地空间结构及其差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陈微微.基于高速公路网的河南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4].闻虹,曲晓范.民国时期铁路旅行指南与旅游地空间结构的嬗变——以环渤海区域为中心(1912—1937)[J].历史教学问题.2019

[5].李亚娟,李超然,曾红春,曹慧玲,贾垚焱.山地民族旅游地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特征研究: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邓良凯,张美乐,李林,宋洋洋.川西区域旅游地空间结构与发展模式研究[C].2018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18

[7].纵翠丽.高铁效应下国内中小城市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高苹,席建超.旅游目的地网络空间结构及其复杂性研究——野叁坡旅游地案例实证[J].自然资源学报.2018

[9].高艳,赵振斌.宗教旅游地多群体感知空间结构——基于地方理论的解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6

[10].窦银娣,杨家蕊,彭姗姗,李伯华.大南岳旅游圈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特征分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

标签:;  ;  ;  ;  

旅游地空间结构论文-周莹,彭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