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教育刍议

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教育刍议

姜堰市张甸初级中学李文贵

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作为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传承人文思想的主要手段,对学生良好心理品德的形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课堂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技能和情感发展的活动。

一、掌握要领,全面渗透

有效的心理教育应该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准学科个性任务与学生须养成的心理品质间的结合点,使心理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互补。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必须构筑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基础上。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教育的操作要领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整合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水平。传统的教学目标多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今,素质教育已启示并要求我们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新课改要求下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元的主体化体系,涵盖认知、智能、情意三个领域,这为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提供了良好的背景。

(二)创设参与情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任何知识、技能乃至情意因素,只有经过主体内化才能养成,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杜威说过“兴趣是学生成长中才能的信号与象征,显示着最初的能力”,因而,创设情境,引导兴趣,无疑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策略。

(三)进行行为实践

知、情、意、行是一个整体的不同侧面,其中,行为实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强化对事物的认识,深化对事理的理解。比如,结合教学革命历史题材的课文,就可以组织学生瞻仰烈士陵园,诵读烈士诗文,讲述烈士故事,还可以考察本地哪些地方是以烈士英名命名的。所有这些实践活动,都会给学生以震撼,令其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二、把握内容,有机渗透

语文教学历来崇尚“文道统一”,心理教育其实仍可归之于“道”之列,这也就为它在课文课中的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我认为,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教育必须紧紧抓住以下主要内容。

(一)锻炼坚定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有意识提出的目标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所做的持续努力,对个体的学习、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心理教育渗透。例如,分析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一文,可引导学生结合小说中的淘金者在绝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的意志和对生命的热爱,着力锻造学生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

(二)培养活跃的思维

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凭借教材中具体人物的思维实例启迪学生,比如《晏子使楚》中的辩证思维,《两小儿辩日》中的求异思维;另一方面,还应该指导学生抓住课文语言深悟文字所蕴内涵,在具体的智力活动中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陶冶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像《乡愁》中的乡情,《散步》中的亲情,《我的老师》中的师生情,《最后一课》中的爱国情,都是极好的范例。

(四)练就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不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赖于相应心理知识的掌握,更需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修养能力。这样,个体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证心理健康,发挥心理潜能。因而,语文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教材与教学,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比如调控情绪、自塑性格、主动磨练意志等等。

综上所述,心理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的语文教学理应责无旁贷地分担这一重任,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渗透,以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为塑造新世纪的一代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教育刍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