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全厚度车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厚度车辙试验,足尺加速加载试验,尺寸效应,车辙
全厚度车辙论文文献综述
冉隆举,陈斯宁,罗辉,房慧明[1](2015)在《全厚度车辙试验与足尺加速加载试验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全厚度车辙试验和足尺加速加载试验的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全厚度车辙试验与足尺加速加载试验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相同荷载大小、作用时间时,足尺加速加载试验的路面路结构车辙与全厚度车辙试验仿真结果的曲线趋势基本一致;(2)足尺加速加载试验路面结构竖向位移比全厚度车辙试验的竖向位移偏大,两者比值接近一条水平直线,表明足尺加速加载试验与全厚度车辙试验结果之间具有线性相关性;(3)基于全厚度车辙试验与足尺加速加载试验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可望利用全厚度车辙试验建立高精度的车辙预估模型。(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5年12期)
王萍[2](2015)在《全厚度长时程车辙试验及有限元仿真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辙病害极大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已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形式。目前评价混凝土高温稳定性的标准单层车辙试验不能完全体现沥青面层整体抗车辙能力,研究了全厚度长时程车辙试验对解决沥青面层组合抗车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概要介绍以华中科技大学道路实验室改进的ZCZ-7自动车辙仪为基本试验设备提出的全厚度长时程车辙试验方法及技术要点,以及根据该方法对武黄高速公路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层进行的60℃、65℃标准荷载下全厚度长时程车辙试验结果。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全厚度长时程车辙试验进行数字仿真,运用软件自带的时间硬化粘弹性模型,计算了轮载接触面积,并将动荷载简化为半正弦间歇周期荷载,模拟真实路面车辆荷载效应。考虑实际路面叁维特性,特别比较了60℃时车辙试验数据的二维、叁维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二维模型能满足精度要求,因此推荐采用二维仿真。最后,利用二维模型分析了全厚度车辙尺寸效应,包括荷载几何尺寸、实际路面尺寸等,提出以试验曲线斜率和最终变形值作为试验评价指标,以便进行全厚度车辙试验下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石立万,王端宜,吴瑞麟[3](2013)在《温度荷载联合作用下沥青路面全厚度车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改进的车辙试验机进行沥青路面结构全厚度车辙试验.根据不同温度、荷载及其组合试验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分析车辙发展的规律,探讨全厚度车辙试验适宜的评价指标,并建立车辙评价指标与试验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与重载联合效应导致沥青路面车辙急剧发展;全厚度车辙试验可作为常规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补充,对沥青路面结构的整体抗车辙性能进行检验,其评价指标可沿用单层沥青混合料车辙控制的指标,即以车辙试验45~60min时的车辙变形计算全厚度车辙动稳定度;半对数回归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全厚度车辙评价指标与试验温度、试验荷载及试件厚度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11期)
林天源[4](2013)在《全厚度车辙试验动稳定度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辙实验是评价沥青混合料在规定温度下抵抗塑性流动变形能力的方法。本文对全厚度车辙试验动稳定度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进行了不同温度和荷载作用下的全厚度车辙试验,并根据试验所得数据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对动稳定度值进行计算。对比计算结果发现,采用曲线回归方程方法计算动稳定度精度要高,受部分错误数据或者仪器精度的影响较小。根据车辙实验2~3 h的实验数据能够有效的预估车辙深度。(本文来源于《南阳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吴瑞麟,马光华,李向东,黄海燕,刘意恒[5](2009)在《冻融循环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全厚度车辙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全球气候异常,全国许多地区冻融现象明显。为研究冻融循环对武汉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影响程度,分别对经历过0、10、20、40次冻融循环的沥青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冻融循环试验研究,主要测定了试件的动弹性模量和质量损失等技术指标。同时对经历过0、10、20、40次冻融循环次数的试件进行全厚度车辙试验,得出动稳定度DS和车辙深度RD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09年02期)
吴瑞麟,马光华,黄海燕,李向东,刘意恒[6](2008)在《冻融循环对沥青路面全厚度车辙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冻融循环对武汉地区沥青路面的影响程度,分别对经历过0、10、20、40次冻融循环的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了冻融循环试验研究,主要测定试件的动弹性模量和质量损失等技术指标。同时对经历过上述不同次冻融循环次数的试件进行全厚度车辙试验,得出动稳定度DS和车辙深度RD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并对上述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来源于《中国市政工程》期刊2008年06期)
马光华,吴瑞麟,李向东,黄海燕,刘意恒[7](2008)在《冻融循环对沥青路面全厚度车辙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全球气候异常,全国许多地区冻融现象明显。为研究冻融循环对武汉地区沥青路面的影响程度,分别对经历过0、10、20、40次冻融循环的沥青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冻融循环试验研究,主要测定了试件的动弹性模量和质量损失等技术指标。同时对经历过0、10、20、40次冻融循环次数的试件进行全厚度车辙试验,得出动稳定度DS和车辙深度RD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的变化规律。并对上述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期刊2008-09-01)
马光华,吴瑞麟,李向东,黄海燕,刘意恒[8](2008)在《冻融循环对沥青路面全厚度车辙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前言沥青路面车辙是湖北武汉等这类夏季炎热地区公路以及城市道路一种典型而又普遍的路面病害形式。围绕车辙的成因机理及防治措施问题,国内外相关工程技术研究人员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通常都是针对单层材料结构来进行的~([1,2,3])。2002年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结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相关课题组就提出了在路面结构设计中应当控制全厚度车辙的概念~([4,5]),并且在全厚度车辙试验试件控制方法~([6])、全厚度车辙影响因(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卷]》期刊2008-05-16)
吴瑞麟,石立万,余海洋,马光华[9](2008)在《影响沥青路面全厚度车辙关键因素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不同条件下的沥青路面全厚度车辙试验,就中面层沥青类型、静荷载、路面材料和结构组合设计以及温度等因素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叁层沥青路面结构中面层采用改性沥青可以使动稳定度提高50%以上,静荷载引起的车辙变形约占总变形的25%,骨料岩石类别和温度变化对沥青路面车辙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石立万[10](2007)在《影响全厚度车辙RD及DS关键因素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量迅速增大,车辆大型化、超载严重、车辆渠道化等问题接踵而来,使沥青路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破坏形态,特别是由于夏季“高温”情况下,车辆超载引起的车辙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它不仅直接影响路面平整度和使用性能,而且严重危及行车安全。因此沥青路面的车辙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道路实验室研制的全厚度车辙试验机为基本试验设备,针对武汉市叁环线武黄高速公路共线段和武黄高速公路K27+400~K39+500段所采用的沥青加铺结构进行沥青路面结构全厚度车辙试验,提出全厚度车辙试验操作技术规程要点,对影响沥青路面全厚度车辙动稳定度(DS)、车辙深度(RD)的关键因素(如温度、荷载、路面厚度、静荷载以及轻荷载等)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对于高速公路采用得比较多的叁层沥青路面结构,中面层采用改性沥青可以显着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抗车辙能力;车辆自身的荷载(静荷载)对沥青路面车辙有着很大的影响,在0.7MPa的荷载下,由静荷载引起的沥青路面车辙变形约占总变形的25%;温度、荷载和路面厚度对DS和RD影响的显着性顺序为:荷载>温度>路面厚度;当地区温度较高时,原来力学意义上对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不构成影响的轻型车(<30KN),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相当于标准荷载的60%左右。最后,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并对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7-05-01)
全厚度车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车辙病害极大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已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形式。目前评价混凝土高温稳定性的标准单层车辙试验不能完全体现沥青面层整体抗车辙能力,研究了全厚度长时程车辙试验对解决沥青面层组合抗车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概要介绍以华中科技大学道路实验室改进的ZCZ-7自动车辙仪为基本试验设备提出的全厚度长时程车辙试验方法及技术要点,以及根据该方法对武黄高速公路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层进行的60℃、65℃标准荷载下全厚度长时程车辙试验结果。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全厚度长时程车辙试验进行数字仿真,运用软件自带的时间硬化粘弹性模型,计算了轮载接触面积,并将动荷载简化为半正弦间歇周期荷载,模拟真实路面车辆荷载效应。考虑实际路面叁维特性,特别比较了60℃时车辙试验数据的二维、叁维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二维模型能满足精度要求,因此推荐采用二维仿真。最后,利用二维模型分析了全厚度车辙尺寸效应,包括荷载几何尺寸、实际路面尺寸等,提出以试验曲线斜率和最终变形值作为试验评价指标,以便进行全厚度车辙试验下一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厚度车辙论文参考文献
[1].冉隆举,陈斯宁,罗辉,房慧明.全厚度车辙试验与足尺加速加载试验相关性研究[J].公路.2015
[2].王萍.全厚度长时程车辙试验及有限元仿真对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5
[3].石立万,王端宜,吴瑞麟.温度荷载联合作用下沥青路面全厚度车辙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4].林天源.全厚度车辙试验动稳定度计算方法研究[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3
[5].吴瑞麟,马光华,李向东,黄海燕,刘意恒.冻融循环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全厚度车辙影响的试验研究[J].公路.2009
[6].吴瑞麟,马光华,黄海燕,李向东,刘意恒.冻融循环对沥青路面全厚度车辙影响的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08
[7].马光华,吴瑞麟,李向东,黄海燕,刘意恒.冻融循环对沥青路面全厚度车辙影响的试验研究[C].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2008
[8].马光华,吴瑞麟,李向东,黄海燕,刘意恒.冻融循环对沥青路面全厚度车辙影响的试验研究[C].第四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卷].2008
[9].吴瑞麟,石立万,余海洋,马光华.影响沥青路面全厚度车辙关键因素的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
[10].石立万.影响全厚度车辙RD及DS关键因素的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