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分析论文-朱勤贤,周湘明

步行分析论文-朱勤贤,周湘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步行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脑卒中,头针,平衡功能,步行功能

步行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朱勤贤,周湘明[1](2019)在《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及步行障碍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步行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2组患者训练前后评估Fugl-Meyer评定量表运动功能部分(FMA)、Barthel指数(BI)、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功能步行分级(FAC)、站立走计时测试(TUG)。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FMA、BI、BBS、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1),并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2组TUG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时间更少(P<0.01)。结论: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期刊2019年11期)

杨智权,刘爱贤,聂忆秋[2](2019)在《脑梗死患者基于跑台步行的步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脑梗死偏瘫患者跑台步行中足底压力与步行周期的特点。方法 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脑梗死偏瘫患者24例采用FDM-T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分析,比较患侧与健侧的步行周期、足底压力分布与足底时空变化参数的差异。结果患侧较健侧站立相明显缩短(t=-3.343, P <0.01),以站立中期较明显(t=-3.241, P <0.01);迈步相明显延长(t=3.342, P <0.01);中足最大力(t=-2.513, P <0.05)、中足接触时间(t=-2.631, P <0.05)减小;足偏角明显增大(t=3.072, P <0.01)。结论增强患侧站立负重和立位平衡功能训练以延长站立相,加强站立中期膝关节控制能力,纠正患侧踝关节跖屈、内翻和足偏角,有利于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步态。(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俞丹丹,聂莲莲,杨镇源,张玲玲,刘霄玮[3](2019)在《基于运动手环监测初中生步行数及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运动手环评估初中生1周每日不同时段步行数及相关因素,为提高学生身体活动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在上海市金山区招募6所公办中学,抽取六至八年级学生(675名)按要求佩戴手环1周,并记录特定时段步行数及活动内容,上学日分路途(上学和放学)、在校(上午和下午)、居家;周末分上午、下午、晚上。结果每日步数为8 332步,上学日每日步行数高于周末(9 065,6 392步)(t=22.9,P<0.01)。在校期间步行数最多,占61.3%;其次是路途(25.5%)。上学日同时段男生步行数均高于女生,乡村学生均高于城镇,超重与肥胖学生均高于正常学生(P值均<0.05);低活跃组学生在有体育课安排下步行数高于无体育课安排(t_男=1.99,t_女=2.45,P值均<0.05)。结论该研究为在不同时段内增强学生身体活动水平提供依据,有助于实施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9年10期)

张璜炜,黄海英,王克印[4](2019)在《一种伸缩蠕动步行机的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蠕动机器人因其特殊的爬行方式,在医疗卫生、探测救援和特种作业等场合具有较为广泛的运用前景。在模仿蛇类伸缩蠕动步态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凸轮的伸缩蠕动步行机。在对步行机两足进行运动学分析后,利用ADAMS软件对单足的运动轨迹和步行机整体的运动进行仿真分析,利用3D打印技术构建原理样机并进行实测验证。模型仿真与实物实验结果表明,该步行机控制简单、运行精确、动作连贯无顿挫。以该步行机作为伸缩单元,结合转向俯仰装置,能够实现仿蛇蠕动机器人的行进、越障等动作。伸缩蠕动步行机的研究为仿蛇蠕动机器人的研发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10期)

柴红[5](2019)在《步行配合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探讨在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应用步行配合健康教育控制血糖指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步行配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干预前后的血糖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表、血糖指标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以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血糖指标和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对比具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应用步行配合健康教育对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医学食疗与健康》期刊2019年12期)

徐玄玄,宁秀琴,赵雅风,李乐[6](2019)在《骨盆控制训练对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步行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骨盆控制训练对脑瘫(CP)痉挛型偏瘫患儿步行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痉挛型CP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一般康复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加入45 min骨盆控制训练,比较2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步速、步长、步宽均优于治疗前,且训练组各步行参数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GMFM-88D能区及E能区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训练组GMFM-88D能区及E能区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盆控制训练可以增强痉挛型CP患儿步行能力,提高其粗大运动功能。(本文来源于《淮海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刘丽梅[7](2019)在《动态双足步行机器人混沌步态的分析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动态双足步行机器人的大腿和小腿质量比取不同值时,分析了斜坡倾角的变化对运动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斜面倾角的增大,机器人会出现混沌步态。为了将混沌步态控制收敛到稳定步态,本文基于间歇控制和反馈控制思想,提出了间歇反馈混沌控制。既提高了能效,又使机器人保持稳定步态。(本文来源于《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期刊2019年17期)

[8](2019)在《苏州医工所缪鹏课题组在基于DNA步行器的核酸电化学分析中取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基因表达的物质基础,核酸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不仅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的研究重点,也是相关遗传性疾病与传染病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针对核酸的分析方法已在生命科学研究、药物筛选、分子诊断、环境监测等领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传统的凝胶电泳与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技术存在复杂的操作与试剂的高毒性等缺点,因此需要发展新型的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的核酸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高科技与产业化》期刊2019年08期)

陈燕萍,岳圆,张艳,陈帆授,丁智音[9](2019)在《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良好步行接驳设计探讨——基于香港轨道交通站点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香港轨道交通站点为例,从使用者可达性角度对站点周边步行系统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考虑步行路径之后,不同轨道交通站点的实际500m可达范围产生了较大的差异;2、路外步行系统大大扩展了站点的步行等时线范围,提升了站点的可达性;3、步行系统与轨道交通及短途公交支线的多点无缝接驳使得步行系统实际上成为一个"面换乘"系统,进一步便利了居民的使用,提高了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基于上述发现,延伸讨论了国内城市在借鉴TOD开发模式时存在的误区,并对如何实现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良好步行接驳设计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本文来源于《住区》期刊2019年04期)

潘崟,颜勤,罗雪[10](2019)在《安全疏散视角的地下街步行路径自然采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现场调研重庆城市中心区地下街自然采光现状,从地下街安全疏散步行路径体系中的出入口、街道、中庭节点叁方面开展调研,总结实例中影响自然采光条件的原因与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现状问题对于地下街紧急时刻人们安全疏散的影响,提出基于安全疏散视角的自然采光优化改善措施,可利用主动式、被动式或两者相结合的采光法进行改善,包括增加梯段自然采光面积、增设采光天窗、引入自然采光等方面.为地下空间的安全疏散提供具有较强空间感知的自然光标识系统指引,有利于改善地下空间易迷路方向感缺失等问题,探讨总结适宜地下空间安全疏散的自然采光技术.(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步行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脑梗死偏瘫患者跑台步行中足底压力与步行周期的特点。方法 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脑梗死偏瘫患者24例采用FDM-T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分析,比较患侧与健侧的步行周期、足底压力分布与足底时空变化参数的差异。结果患侧较健侧站立相明显缩短(t=-3.343, P <0.01),以站立中期较明显(t=-3.241, P <0.01);迈步相明显延长(t=3.342, P <0.01);中足最大力(t=-2.513, P <0.05)、中足接触时间(t=-2.631, P <0.05)减小;足偏角明显增大(t=3.072, P <0.01)。结论增强患侧站立负重和立位平衡功能训练以延长站立相,加强站立中期膝关节控制能力,纠正患侧踝关节跖屈、内翻和足偏角,有利于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步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步行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朱勤贤,周湘明.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及步行障碍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2019

[2].杨智权,刘爱贤,聂忆秋.脑梗死患者基于跑台步行的步态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

[3].俞丹丹,聂莲莲,杨镇源,张玲玲,刘霄玮.基于运动手环监测初中生步行数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9

[4].张璜炜,黄海英,王克印.一种伸缩蠕动步行机的研究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5].柴红.步行配合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

[6].徐玄玄,宁秀琴,赵雅风,李乐.骨盆控制训练对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步行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J].淮海医药.2019

[7].刘丽梅.动态双足步行机器人混沌步态的分析与控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

[8]..苏州医工所缪鹏课题组在基于DNA步行器的核酸电化学分析中取得进展[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9

[9].陈燕萍,岳圆,张艳,陈帆授,丁智音.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良好步行接驳设计探讨——基于香港轨道交通站点的实证分析[J].住区.2019

[10].潘崟,颜勤,罗雪.安全疏散视角的地下街步行路径自然采光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标签:;  ;  ;  ;  

步行分析论文-朱勤贤,周湘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