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绣线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粉花绣线菊,总黄酮,显色条件,含量测定
绣线菊论文文献综述
缪艳燕,左康艳[1](2019)在《粉花绣线菊化学成分预实验及总黄酮成分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粉花绣线菊的化学成分类别,并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粉花绣线菊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系统预试验,通过沉淀反应、显色反应对粉花绣线菊的水提取液、95%乙醇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进行研究,初步推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以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溶液为显色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粉花绣线菊中总黄酮的含量和方法学考察。结果:粉花绣线菊中含有生物碱、黄酮、挥发油、糖、苷类及酚类,可能含有香豆素和内酯,不含皂苷、有机酸、氨基酸、蛋白质、蒽醌类、强心苷。总黄酮含量测定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供试品溶液在3 h内稳定性良好,回收率为99.72%(RSD=2.4%)。结论:初步确定了粉花绣线菊含有的化学成分。建立的粉花绣线菊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粉花绣线菊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朱玉涛,张丽丽[2](2019)在《15种绣线菊白粉病抗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绣线菊属(Spiraea)植物在生长发育期间会不同程度的发生白粉病。白粉病的发生不仅阻碍了其正常的生长,而且严重影响了其观赏价值。因此,本研究以15种绣线菊为试材,采用涂抹法、喷雾法和灌根法叁种方法及1.5×1~05个孢子/ml,2×10~5个孢子/ml以及106个孢子/ml叁个浓度研究了其对白粉病的抗感程度。通过试验鉴定结果表明:涂抹法、浓度为2×10~5效果最佳,此种方法见效快,发病明显;试验结果还表明对白粉病抗性最强的是金焰绣线菊,病质为4.4,对白粉病抗性最弱的是毛果绣线菊,病质达88.9,这一结果与自然条件下的发病趋势与状况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葛王送[3](2019)在《绣线菊蚜防治药剂筛选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4%阿维·啶虫脒乳油、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0.5%苦参碱水剂、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种药剂及其6种不同浓度,对绣线菊蚜防治效果有着显着的影响,其中,以4%阿维·啶虫脒乳油900~1000倍液、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200~14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9年18期)
王玮,王胜永,李宝辉,王荣辕,渠慎春[4](2019)在《粘虫板不同挂板方式对苹果绣线菊蚜诱杀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推广普及无公害苹果害虫物理防治技术,针对苹果园中的有翅型绣线菊蚜,进行了2种颜色粘虫板在不同挂板方式下诱杀绣线菊蚜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黄色粘虫板对绣线菊蚜的诱捕效果显着好于蓝色粘虫板;粘虫板的悬挂方向对绣线菊蚜的诱捕效果影响不大,对于黄色粘虫板来说,平行于栽植行挂板方向的诱捕效果略好于垂直于栽植行挂板方向;不同挂板高度对绣线菊蚜的诱捕效果存在较大影响,黄色粘虫板与蓝色粘虫板均在挂板高度达到150 cm时诱捕效果最佳;不同挂板密度对绣线菊蚜的诱捕效果存在一定的影响,2种颜色粘虫板均表现出每667 m~2中高密度挂板处理相对于低密度处理诱捕的绣线菊蚜成虫数量更多,而在挂板后期当每667 m~2挂板密度为40张时,平均每板诱杀绣线菊蚜成虫数量最多。综上,针对高纺锤形苹果园中绣线菊蚜的粘虫板诱杀防治,选择黄色粘虫板,并设置平行于栽植行的挂板方向、150 cm的挂板高度以及每667 m~2挂板密度40张时,能够取得最理想的防治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果树》期刊2019年05期)
杨洋,李珍,孟美英,杜之平,翁增贤[5](2019)在《蒙药材土庄绣线菊(哈登-切)标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土庄绣线菊(哈登-切)定性方法,以多指标成分综合评价哈登-切质量。方法:采用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理化检查对哈登-切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哈登-切的显微特征明显;供试品溶液茚叁酮反应显色明显;从水分、灰分和浸出物叁个方面对哈登-切的质量进行控制。结论: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哈登-切的定性分析方法,为药材质量检测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朱冠雄[6](2019)在《异色瓢虫对苹果绵蚜和绣线菊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而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m Hausmann和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 Vander Goot两种蚜虫常共同发生并危害着苹果的生产,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是众多害虫的捕食性天敌,也是苹果绵蚜和绣线菊蚜的主要捕食天敌之一。为了明确异色瓢虫对两种蚜虫的综合生态防治效果,本实验研究了:1)异色瓢虫对两种蚜虫在两种不同密度(每种蚜虫均为4或20头每株苹果苗)下的捕食偏好性,2)不同温度下(10±1℃、15±1℃、24±1℃)异色瓢虫对苹果绵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以及3)比较室内与田间异色瓢虫对绣线菊蚜的捕食功能反应。虽然由于客观原因导致了实验未能按原计划进行,但依然可以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在异色瓢虫对两种蚜虫的捕食偏好性实验中发现,在两种蚜虫为低密度(均为4头)的情况下,异色瓢虫对两种蚜虫均未表现出偏好性;而在两种蚜虫均处于高密度(均为20头)时,异色瓢虫对绣线菊蚜表现出偏好性。在不同温度下(10±1℃、15±1℃、24±1℃)异色瓢虫对苹果绵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实验中发现,在10℃时异色瓢虫的捕食量极少,并且无法判断其属于哪种功能反应。过度的低温会影响异色瓢虫的正常捕食行为。在15℃和24℃时均呈现Ⅱ型功能反应,但23℃情况下异色瓢虫的捕食量远大于15℃和10℃。在田间实际操作中应注意温度与季节的影响,要考虑到低温对释放异色瓢虫捕食效率的影响。在异色瓢虫对绣线菊蚜的室内和田间温室捕食功能反应对比试验中,发现无论在2小时还是24小时的时间段,处于室内时异色瓢虫对绣线菊蚜的捕食量均大于在田间。猜测是由于田间温度波动较大,且有其他昆虫如蚂蚁等的干扰,导致田间异色瓢虫的捕食量较低。证明室内环境下的实验有可能会夸大异色瓢虫的捕食能力。本研究中所有能够判断类型的功能反应处理均为II型功能反应,具有II型功能反应的捕食者对高密度的猎物作用能力有限,只有当猎物相对密度较低时才有可能有效控制其种群数量。本研究为进一步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苹果绵蚜等害虫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郝媛媛,张晶晶,尚爱芹[7](2019)在《食用色素对绣线菊染色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丰富绣线菊压花花材的颜色,扩大其应用范围,从染色剂种类(宝石蓝、紫色、桔色、柠檬黄)、染色剂浓度、温度及花枝长短等方面研究食用色素对绣线菊花朵的染色效应。结果表明:4种食用色素均能对绣线菊很好染色,但不同色素之间略有差异,其中食用色素宝石蓝的适应性最佳,其次为紫色,桔色和柠檬黄适应性稍差,染色时间稍长;不同食用色素适宜的染色浓度和染色时间不同,其中宝石蓝为3 g/L染色2~3 h,紫色3 g/L染色3~4 h,桔色5 g/L染色3~4 h,柠檬黄5 g/L染色4~5 h;染色液温度对染色效果也有一定影响,室温(20℃左右)下,染色效果较好,而较低温度抑制绣线菊花朵对色素的吸收,染色时间长,效果较差,但温度太高也会导致花材很快失水,花朵萎蔫甚至脱落;枝条长度对染色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在染色液浓度和温度适宜条件下,均能获得较好的染色效果。(本文来源于《林业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关蕊[8](2018)在《秋色观花观叶树种绣线菊》一文中研究指出绣线菊属于蔷薇科落叶灌木,夏季开花时间长、枝条生长量大、长势旺盛,秋季叶片经霜颜色鲜红,而且能够持续很长时间,是北方地区观花观叶的优良树种。介绍了绣线菊的栽培技术。(本文来源于《山西林业》期刊2018年S1期)
刘立新[9](2018)在《辽西地区叁裂绣线菊的天然分布与生态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裂绣线菊灌丛群落在辽西有大量自然分布,通过对本群落的样线样地调查,掌握其灌丛结构,分析灌丛的生态特征,利用群落的自然生物学特性及群落自然演替规律等,对绣线菊群落开展生态利用和有效保护,发挥最大生态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8年12期)
杨建伟,孙桂芳,赵丹,刘嘉翔,金梦然[10](2018)在《干旱胁迫对麻叶绣线菊光合及荧光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麻叶绣线菊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方法研究土壤水分对麻叶绣线菊光合和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麻叶绣线菊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在轻度干旱胁迫下最高,之后随着干旱加剧而减少,胞间CO_2浓度(Ci)在中度干旱胁迫时下降,在重度干旱胁迫时显着升高,水分利用效率(WUE)在中度干旱胁迫下达到最大,重度干旱胁迫下显着下降。在轻度干旱胁迫下麻叶绣线菊的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暗呼吸速率(Rd)和表观量子效率(AQY)显着增加,之后随着胁迫加剧逐渐减少,光补偿点(LCP)则相反。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麻叶绣线菊的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II的量子效率(Fv/Fo)显着减少,初始荧光(Fo)显着升高,能量分配比率参数φPo、Ψo、φEo逐渐下降,φDo逐渐增加,代表单位反应中心活性的参数ABS/RC、TRo/RC、ETo/RC和DIo/RC逐渐升高。研究表明,麻叶绣线菊生长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在中度干旱胁迫下光合作用降低的主要原因为气孔因素,而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光合作用的下降主要为非气孔因素。(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绣线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绣线菊属(Spiraea)植物在生长发育期间会不同程度的发生白粉病。白粉病的发生不仅阻碍了其正常的生长,而且严重影响了其观赏价值。因此,本研究以15种绣线菊为试材,采用涂抹法、喷雾法和灌根法叁种方法及1.5×1~05个孢子/ml,2×10~5个孢子/ml以及106个孢子/ml叁个浓度研究了其对白粉病的抗感程度。通过试验鉴定结果表明:涂抹法、浓度为2×10~5效果最佳,此种方法见效快,发病明显;试验结果还表明对白粉病抗性最强的是金焰绣线菊,病质为4.4,对白粉病抗性最弱的是毛果绣线菊,病质达88.9,这一结果与自然条件下的发病趋势与状况基本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绣线菊论文参考文献
[1].缪艳燕,左康艳.粉花绣线菊化学成分预实验及总黄酮成分含量测定[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9
[2].朱玉涛,张丽丽.15种绣线菊白粉病抗性鉴定[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9
[3].葛王送.绣线菊蚜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吉林农业.2019
[4].王玮,王胜永,李宝辉,王荣辕,渠慎春.粘虫板不同挂板方式对苹果绣线菊蚜诱杀效果的影响[J].中国果树.2019
[5].杨洋,李珍,孟美英,杜之平,翁增贤.蒙药材土庄绣线菊(哈登-切)标准方法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9
[6].朱冠雄.异色瓢虫对苹果绵蚜和绣线菊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7].郝媛媛,张晶晶,尚爱芹.食用色素对绣线菊染色效应的研究[J].林业与生态科学.2019
[8].关蕊.秋色观花观叶树种绣线菊[J].山西林业.2018
[9].刘立新.辽西地区叁裂绣线菊的天然分布与生态利用[J].江西农业.2018
[10].杨建伟,孙桂芳,赵丹,刘嘉翔,金梦然.干旱胁迫对麻叶绣线菊光合及荧光参数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