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髁突矢状骨折论文-陈传俊,陈晓阳,陈静

下颌髁突矢状骨折论文-陈传俊,陈晓阳,陈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下颌髁突矢状骨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髁突矢状骨折,坚强内固定,髓内固定,髓外固定

下颌髁突矢状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陈传俊,陈晓阳,陈静[1](2016)在《下颌髁突矢状骨折髓内髓外双重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髓内及髓外双重内固定在下颌髁突矢状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髓内髓外双重内固定术治疗18例24侧髁突矢状骨折,固定方法:单一螺钉或克氏针行髓内固定,配合一块钛板行髓外固定,伴发他处骨折者同期行精确复位固定。术后通过拍摄CT和全景X线片评价钛板固定情况、骨折段复位精准度及稳固性,通过临床检查评价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结果术后X线全景片或CT检查显示,24侧髁突矢状骨折段均未发现术后旋转移位,对位良好;钛板和螺钉无扭曲、折断和松脱。术后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恢复良好。结论髓内髓外双重内固定具有抗骨折段旋转作用,髓内螺钉和髓外钛板在空间上互不干扰,是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固定的良好方法。(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赵志勇,施良文,彭学英,杜平[2](2015)在《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手术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的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患者30例,对于骨折移位严重者给予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手术,移位不明显者给予颌间牵引,观察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下颌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0%,髁突形态改建情优良率为86.7%。结论采用SFMC手术治疗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疗效较好,但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许凯[3](2012)在《微型接骨板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的临床研究及叁维重建辅助术前设计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微型接骨板治疗髁状突矢状骨折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总结手术前后及术中注意点,如骨片的复位方法、微型接骨板的植入部位与方向、翼外肌与关节盘的处理等,为髁状突矢状骨折坚固内固定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方法:①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髁状突矢状骨折病例,通过查阅病历资料、门诊复查等手段获得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临床表现、有无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及手术方案等信息,了解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面形、咬合关系、最大开口度、张口偏斜、髁突术后形态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②利用资料完备患者的术前CT资料,在MIMICS10.01软件中进行叁维重建,然后将骨折片复位,模拟微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手术。结果:①术后3个月平均开口度(33.47mm)及单侧病例平均张口偏斜(1.45mm)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38.38mm,1.22mm)与术后3个月相比较仍有改善(P<0.05)。②术后3个月(平均17.11mm)与术前(平均13.37mm)比较髁突高度有显着差异,术后6个月(平均17.06mm)与术后3个月无显着差异、③单侧髁突骨折12例,与对侧比较,术前髁突高度有显着差异(P<0.05),术后3个月(P=0.738)与术后6个月(P=0.075)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术后髁突未见明显吸收,微型钛板无明显变形。⑤SFMC的叁维重建仿真模拟手术可于术前直观的观察微型接骨板放置数量、类型及位置。结论:微型接骨板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开口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髁突无明显吸收。术前进行下颌髁突矢状骨折的叁维重建仿真模拟手术有助手术治疗。(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期刊2012-03-01)

孟凡文,胡开进,王艳清,壮荣,刘彦普[4](2009)在《绵羊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手术和保守治疗的临床和放射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下颌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mandibular condyle,SFMC)手术和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8只被制备成右侧SFMC的绵羊,被随机分成2组,每组4只,组1保守治疗,组2手术治疗。临床和放射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术前相比,实验结束时,保守治疗组最大开口度、前伸和左侧向运动度显着减少,手术治疗组下颌的运动度无显着性变化。平均放射学评分,手术治疗组显着低于保守治疗组。结论:对于SFMC,在恢复颞颌关节功能和形态方面,手术治疗优于保守治疗。(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09年04期)

孟凡文[5](2009)在《复位螺钉、侧向螺钉技术手术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下颌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 SFMC)是下颌髁突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成人下颌髁突骨折的18-31%,对成人SFMC是采用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目前还存在较大的争议,保守治疗无法恢复遭破坏的关节结构,容易发生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功能和形态异常,甚至TMJ强直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治疗也可能导致术中大出血,术后面神经麻痹、耳颞神经功能障碍、Frey综合征、感染、面部疤痕明显等并发症,而且现有的手术术式存在翼外肌-髁突解剖复位困难、骨折固位强度不足、手术操作复杂等缺陷,难以在临床推广应用。本研究拟利用绵羊作为实验动物,比较采用复位螺钉辅助复位、侧向螺钉(1枚拉力螺钉和1枚固位螺钉)内固定技术(简称复位螺钉、侧向螺钉技术)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对SFMC动物模型的治疗结果,评价两种治疗方法对实验动物SFMC的治疗效果,为临床SFMC的治疗提供参考;在复位螺钉、侧向螺钉技术对实验动物SFMC手术治疗切实可行并且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的条件下,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SFMC患者的治疗,并评价治疗效果,为SFMC的手术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简单、经济、微创的手术治疗方法。实验一SFMC动物模型建立:利用8只2岁龄的健康成年绵羊作为实验动物,在全麻下采用截骨术从右侧髁突关节面外1/3斜向髁突颈部的内侧斜行截骨,术前、术后1周行双侧TMJ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和叁维重建,观察骨折线的走向、髁突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结果发现截骨术后1周,右侧髁突骨折线从髁突关节面外1/3斜向髁突颈部的内侧,髁突骨折块向前、下、内侧移位,与临床SFMC的放射影像学特征一致。该动物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SFMC的治疗及评价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提供了平台。实验二绵羊SFMC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将实验一已制备成SFMC的8只绵羊随机分成2组,每组4只,组1动物行保守治疗,组2动物采取复位螺钉、侧向螺钉技术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RIF)手术治疗,12周后,采取临床、放射影像学检查和解剖学观察的方法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2组动物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与髁突截骨术前相比,治疗12周后,保守治疗组动物最大开口度、前伸和向截骨对侧下颌运动度显着减少,ORIF手术治疗组动物最大开口度、前伸和下颌左、右侧向运动度无显着性变化;TMJ形态变化的放射影像学和解剖学评分,手术治疗组显着低于保守治疗组。对于SFMC,动物实验显示,在恢复TMJ功能和形态方面,ORIF手术治疗优于保守治疗,复位螺钉、侧向螺钉技术是治疗SFMC切实可行的ORIF手术治疗方法。实验叁螺旋CT辅助SFMC手术治疗前钉道设计和测量的实验研究:将实验二组2动物截骨术后1周TMJ的螺旋CT数据,导入Mimics8.1软件,设计侧向螺钉钉道在髁突残桩和髁突骨折块上的位置并测量其长度,获得侧向螺钉钉道的预测长度,并与ORIF术中实际制备和测量的钉道长度比较。结果显示,虽然发生SFMC后髁突骨折块出现了移位,利用CT辅助设计和测量,仍然获得了较准确的侧向螺钉钉道长度预测值,与术中实际测量值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利用螺旋CT可以在SFMC ORIF手术治疗前预测侧向螺钉钉道长度,为术前选择侧向螺钉的长度和术中准确制备合适的侧向螺钉钉道以及防止意外损伤提供帮助。实验四离体人下颌骨标本SFMC复位螺钉、侧向螺钉技术模拟实验:将4副8侧干燥成人下颌髁突标本从髁突关节面外1/3斜向髁突颈部的内侧斜行截骨,制备成SFMC模型,并利用复位螺钉、侧向螺钉技术复位和固定治疗。结果显示,骨折块复位良好,侧向螺钉固位稳定,侧向螺钉的顶端到达髁突内侧骨皮质但没有超出骨皮质,在制备钉道和旋入螺钉的过程中,没有发生继发骨折;髁突骨折块后斜面上1/3区域适宜放置复位螺钉,靠近髁突的颈部适宜制备拉力螺钉钉道,拉力螺钉钉道方向与髁突骨折线垂直,髁突高度的中份适宜制备固位螺钉钉道,固位螺钉钉道方向与髁突长轴平行。复位螺钉、侧向螺钉技术治疗离体人下颌骨标本SFMC是切实可行的。实验五正常成人髁突侧向螺钉钉道长度的CT测量:选择30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60侧TMJ,行螺旋CT扫描,按照实验四所确定的拉力螺钉和固位螺钉钉道的位置和方向,以及实验叁螺旋CT辅助定点和测量方法,利用Mimics8.1软件,设计和测量上述志愿者60侧髁突适宜制备拉力螺钉和固位螺钉钉道的长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得特定人群髁突适宜制备侧向螺钉钉道长度的参考数值,为侧向螺钉的加工生产、临床选用提供参考。实验六复位螺钉、侧向螺钉技术治疗SFMC:采用实验叁的方法,术前利用螺旋CT辅助设计侧向螺钉钉道位置并测量其长度,参考实验二和实验四的方法,利用复位螺钉、侧向螺钉技术ORIF手术治疗6例单侧SFMC患者。放射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术后即刻髁突骨折块复位良好,髁突高度恢复,侧向螺钉位置满意,术后3个月,髁突形态恢复良好,髁突骨折块和内固定螺钉没有发生移位,临床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没有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术后6个月,最大张口度、前伸及下颌侧方运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复位螺钉、侧向螺钉技术治疗SFMC是一种有效、简单、经济、微创的手术治疗方法。结论:动物实验显示,对于SFMC,在恢复TMJ功能和形态方面,ORIF手术治疗优于保守功能治疗;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显示,在复位螺钉的辅助下,翼外肌-髁突解剖复位变得简单和切实可行,翼外肌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拉力螺钉和固位螺钉联合应用,可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既简化了手术操作,又提高了骨折内固定效果,复位螺钉、侧向螺钉技术治疗SFMC是一种有效、简单、经济、微创的ORIF手术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09-04-01)

下颌髁突矢状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的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患者30例,对于骨折移位严重者给予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手术,移位不明显者给予颌间牵引,观察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下颌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0%,髁突形态改建情优良率为86.7%。结论采用SFMC手术治疗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疗效较好,但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颌髁突矢状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1].陈传俊,陈晓阳,陈静.下颌髁突矢状骨折髓内髓外双重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6

[2].赵志勇,施良文,彭学英,杜平.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手术的临床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

[3].许凯.微型接骨板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的临床研究及叁维重建辅助术前设计初步探讨[D].宁夏医科大学.2012

[4].孟凡文,胡开进,王艳清,壮荣,刘彦普.绵羊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手术和保守治疗的临床和放射学评价[J].口腔医学研究.2009

[5].孟凡文.复位螺钉、侧向螺钉技术手术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

标签:;  ;  ;  ;  

下颌髁突矢状骨折论文-陈传俊,陈晓阳,陈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