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柏群落论文-崔秋芳

侧柏群落论文-崔秋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侧柏群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侧柏,山毛桃,种间促进作用,保育植物

侧柏群落论文文献综述

崔秋芳[1](2016)在《半干旱裸露山地群落演替初期侧柏—山毛桃种间互作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半干旱石质山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岩石裸露,土壤瘠薄,再加上气候干旱,因此,植被稀少。当务之急就是探求有效可行的技术进行该区域的植被恢复。近年来,种间促进作用在极端环境的植被恢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保育理论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前人的研究通常是以恢复区域现存的乔木、灌木甚至是草本作为保育植物,而以同龄的速生树种作为慢生树种的保育植物还未见报道。另外,随着演替进程,群落种间关系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因此本文以此为契机,选择典型退化石质山区处于演替初期的人工恢复群落,以本地速生树种山毛桃(Prunus davidiana)和慢生树种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同龄侧柏纯林为对照,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10年生不同混植比例对慢生树种侧柏地上部分的植株生长表现和光合生理的影响,以及混交林中两树种地下根系形态特征和分布特征和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并且借鉴树高和胸径模型,对侧柏生长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探明演替过程中种间互作的动态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山毛桃对侧柏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林龄的增长种间关系发生着变化。通过Richards和Gompertz模型分别对侧柏树高和胸径生长模拟,结果表明,25年生以前,群落1、2中侧柏树高和胸径的生长量均显着高于纯林(P<0.05),能够促进侧柏生长;群落1中平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分别在10年和15后出现拐点;群落2中平均树高和胸径的增长量均在6年左右出现拐点;纯林平均树高生长量.在10年左右最大,平均胸径生长量在6年左右最大;25年后,纯林中侧柏树高的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大于群落2。综合考虑林龄和冠层结构的发展,除了对侧柏生长的促进作用,空间竞争可能会成为山毛桃和侧柏生长的主要矛盾。(2)适度的树冠遮蔽更利于侧柏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混交群落2中山毛桃树冠遮蔽程度最大,侧柏叶片的Chla、Chlb和Chl(a+b)含量最高,Chla/b值最低;纯林中的侧柏Chl(a+b)含量最低,Chla/b、Car和Car/Chl(a+b)值最大,表明侧柏在强光照条件下,对光能捕获和利用的能力降低。qP、Y(NO)日均值的大小顺序为:纯林>群落1>群落2;ΦPSⅡ、Fv/Fm、F0、Fv/F0、Y(Ⅱ)日均值的大小顺序为:群落2>群落1>纯林,ETR、Y(NPQ)日均值的大小顺序为:群落1>纯林>群落2,NPQ为:群落1>群落2>纯林。qP、ΦPSⅡ、Fv/Fm、Fv/F0和Y(Ⅱ)的日变化曲线均呈“V”型变化,ETR、NPQ、F0和Y(NPQ)的日变化曲线呈现倒“V”型,Y(NO)的日变化幅度较小,说明侧柏对不同光环境的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3)在侧柏-山毛桃混交群落中,侧柏细根的生物量(RB)、表面积(SA)、根长密度(RLD)等指标显着大于山毛桃,但比根长(SRL)小于山毛桃;侧柏粗根的RB、SA、SRL和RLD都小于山毛桃。2D contour分布,山毛桃细根和粗根的RB、SA、SRL和RLD比侧柏分布深,山毛桃细根水平分布相对较集中,主要分布在距树干30cm以内;而侧柏细根水平分布相对较广泛,在距树干40-50cm处仍有少量;山毛桃粗根分布比侧柏范围稍大,在距树干30-40cm仍有少量粗根分布,侧柏粗根在距树干30cm以外几乎没有分布。水平分布上,侧柏和山毛桃细根的RB、SA、SRL和RLD均表现为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侧柏粗根的SA、SRL和RLD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山毛桃粗根的RB和SRL在距树干10-20cm时,值最大;SA和RLD在距树干0-10cm时最大。垂直分布上,侧柏细根的RB、SA、SRL和RLD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粗根的SA和SRL的最大值出现在中间层;山毛桃细根的RB和SA最大均值出现在中间层,SRL和RLD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粗根的RB和和RLD的最大均值出现在中间层,SA和SRL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侧柏的根系分布符合浅根系植物特点,而山毛桃根系分布具有深根系植物的特点,因而根系分布在生态位上属于互补型,根系整体呈分层分布有效避免了根系间的过度竞争,但在0-20cm 土层中两树种根系分布交叉,可能会产生竞争作用。(4)混植速生树种山毛桃可以改善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对表层土壤理化特性的改善尤为明显。侧柏-山毛桃的混交群落中,林地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显着高于纯林(P<0.05),土壤各层容重、PH值减小而含水量、速效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有机碳(SOC)、有机质(SOM)、阳离子交换量(CEC)、盐基饱和度(BS)、Ca2+、Mg2+和K+有不同程度的增大。(5)对地上部分的各指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山毛桃对侧柏光能的吸收、转化、利用指标(Chlb、Chl(a+b)、qP、ΦPSⅡ)影响更明显,其次是生长指标(H、D和P);对地下部分的指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和速生树种山毛桃混植对林地土壤的理化因子(含水量、容重、PH、AN、AK、CEC、SOC、SOM、K+、Mg2+)的影响更多,其次是根系因子(SA、SRL 和 RLD)。(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12-01)

武宇佼[2](2015)在《山西霍山侧柏群落数量生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山西霍山七里峪作为研究样地,采用样方法调查了侧柏群落,运用数量生态学方法,从植物区系组成、分类和排序、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等方面对山西霍山七里峪侧柏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霍山侧柏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82种,隶属于33科,67属。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2科2属3种,被子植物30科64属78种。该地区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科数分别占山西省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科数的33.33%和21.9%;该地区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属数分别占山西省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属数的15.38%和7.97%。山西侧柏群落植物科可以划分为5个分布区类型,其中,世界分布科占优势,其次为北温带和南美洲分布;该地区植物属可以划分为14个分布区类型,其中,北温带分布占优势,其次为世界分布。(2)采用Ward最小方差聚类法对侧柏群落23个样方进行分类,根据《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和系统,结合调查的实际情况和优势物种命名群落类型,将侧柏群落划分为6个群丛,沿着第一排序轴,从左到右样方逐渐由低海拔过渡到高海拔,表明第一排序轴表征了海拔的变化;沿着第二排序轴,从上到下样方的坡度逐渐增大,表明第二排序轴与坡度较为相关,但是前两轴的累计解释量不足50%,所以前两个排序轴与海拔、坡度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不强。(3)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山西霍山侧柏群落进行研究,根据结果可以看出,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先增高再降低,再升高再降低,大致呈现双峰模型,物种丰富度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Pielou指数变化格局与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变化格局相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4)用AIC(赤池信息准则)来比较叁种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用叁次项回归模型拟合的拟合度最好,物种丰富度指数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拟合的拟合度最好。(5)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Levins指数对物种生态位宽度的度量表征了相似的结果,虽然个别物种在排名位置上出现顺序颠倒,但总体趋势一致。重要值大的物种生态位宽度一般也大。13个优势种之间的生态位重迭较大,主要集中在0.4-0.8之间,重迭值在0.6-0.7之间的种对数所占的比例最大,约占所有种对个数的25%。(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5-04-10)

杨喜田,张盼盼,耿建伟,崔秋芳[3](2014)在《春秋季节侧柏-山毛桃群落演替初期的小气候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森林小气候研究,对于协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实现森林的可持续高效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选择5月和10月典型的晴朗无风天气条件,以侧柏纯林为对照,研究了郁闭度为0.25、0.54和0.87的侧柏-山毛桃群落演替初期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侧柏-山毛桃混交林对春季和秋季林内空气温度的早间增温效应和午间降温效应,随着郁闭度增加而增大。春季的高温峰值出现在15时,晚于秋季的高温峰值13时。春季和秋季林内10 cm处地温日间呈持续增加趋势,春季以郁闭度为0.25的B点为最高,秋季侧柏纯林在12时前为最低,14时后为最高。春季林内空气相对湿度从07时到11时呈快速降低的趋势,然后逐渐缓慢回升;而秋季林内的相对湿度,随着郁闭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日间变化幅度比较小。无论春季还是秋季,侧柏和山毛桃的叶片温度日间变化均呈先升高后缓慢降低的趋势。春季郁闭度对侧柏和山毛桃的叶片温度影响不显着,但秋季11-15时,随着郁闭度的增加,叶片温度有降低的趋势。在太行山区,以山毛桃为保护树种,快速提高侧柏-山毛桃混交林的郁闭度,对有效地改善林内小气候,促进森林更新和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来源于《气象与环境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范宗骥,董大颖,郑然,王敏增,王奇峰[4](2013)在《北京静福寺侧柏古树林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采用固定样带法对北京静福寺侧柏古树林区的侧柏古树林、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3种林型进行鸟类群落调查。共记录到鸟类65种,隶属8目27科,留鸟28种,夏候鸟23种,冬候鸟5种,旅鸟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鸟类区系组成以古北界种类为主,共44种(占67.69%),东洋界鸟类9种(占13.85%),广布种12种(占18.46%);优势种为大山雀、喜鹊、灰喜鹊、大嘴乌鸦和红嘴蓝鹊。调查结果显示:3种林型鸟类种类、数量与多样性指数变化不一致,其中侧柏古树林的鸟类种类和数量最少,落叶阔叶林鸟类种类和数量最多;而侧柏古树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低,但优势度指数最大;落叶阔叶林的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针阔混交林的均匀度指数最高。调查结果反映出侧柏古树林鸟类分布最均匀,鸟类优势现象最明显。不同林型鸟类食物功能团组成不一致,其中侧柏古树林鸟类包括4种食物功能团,针阔混交林鸟类包括5种食物功能团,落叶阔叶林包括6种食物功能团,反映出鸟类对不同林型生境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尤海梅,藤原一绘[5](2011)在《徐州低山丘陵区侧柏人工林群落的复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徐州低山丘陵区侧柏人工林群落及其环境因子的取样调查数据,运用Huffman编码的平均码长、12阶Rényi熵和两者之差分别测度群落及各层的总复杂性、无序复杂性和结构复杂性,分析了复杂性与物种组成及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侧柏人工林的复杂性已发生分化;群落复杂性主要受物种组成因子的影响,群落及各层的总复杂性和结构复杂性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它们主要受非优势种组成比例的影响,而无序复杂性则主要受物种重要值变异系数的制约;环境因子通过物种组成因子而对复杂性产生影响。因此,可通过疏伐、引种、补植等方式改善林分结构,提高人工林的复杂性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尤海梅,阎传海,王仲宇[6](2011)在《徐州市侧柏人工林的群落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群落学的调查资料,利用TWINSPAN分类法对徐州市近50年生的34个侧柏人工林群落进行了分类;并运用频度、重要值和径级分析法,分析群落的树种组成和径级结构,探讨人工林的自然化发展趋势和近自然化改造途径。结果表明:现有侧柏人工林内已不同程度地侵入了一些阔叶树种,表现出了自然化的发展趋势;不同的立地条件下侧柏人工林的自然化发展速度不同;现有人工林内各树种的径级分布均有间断,树种自身的天然更新困难。侧柏人工林的近自然化改造应重视对林冠下侧柏及其它阔叶树种的培育,按照"侧柏人工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的模式,因地制宜地分阶段进行。(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11年02期)

高平,张贵平,吴琼,连俊强,张峰[7](2010)在《山西崦山自然保护区侧柏群落优势种群种间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方差比率法、Fisher精确检验、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研究了山西阳城崦山自然保护区侧柏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1)群落优势种总体呈正关联,但关联性较弱,种的分布具有相对独立性。(2)F isher精确检验与Jaccard指数结合使用可以取得较好的研究结果。(3)Jaccard指数结果表明在乔、灌、草各层中占据明显优势地位的种群其种间联结程度较大。(4)根据研究结果把侧柏群落的优势种群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白皮松生态种组、侧柏生态种组和白莲蒿生态种组。(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0年06期)

汪平,贾黎明,李效文,李江婧[8](2010)在《北京西山地区侧柏游憩林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为了从群落生态学角度科学经营北京西山地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游憩林,采用区系成分分析法、系统聚类法、方差均值比率法及物种丰富度指数(R,Dgl,Dma),多样性指数(Dsi,Dsh,Dmc),均匀度指数(Jsi,Jsh,Ea),群落总体多样性指数分别对其植物组成与区系、群落垂直结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侧柏游憩林群落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包括32科59属63种高等维管束植物,且反映出以温带成分为主的植物区系特点。群落垂直层次分化明显,理论上可定量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且各层优势种群突出。建群种侧柏趋于随机分布(C<1,t<t0.05),而林下植被(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孩儿拳头Grewia biloba,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等)则呈不同程度的聚集分布(C>1,t>t0.01)。不同生长型间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大小规律为:灌木>乔木>草本(P<0.05),乔木和灌木均匀度均大于草本(P<0.05)。不同生长型对群落总体多样性的贡献率分别为乔木0.696,灌木0.204和草本0.100。低山阴坡厚土可作为营建侧柏游憩林的优先选择立地类型,同时建议营建相对低密度的群落以满足游客对游憩空间及生物多样性的需求。(本文来源于《浙江林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张贵平[9](2009)在《侧柏群落数量生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山西阳城崦山自然保护区的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数量生态学的方法,对侧柏群落进行较为系统地研究,包括侧柏群落的分类排序、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和分布格局等,同时分析侧柏群落中物种与环境的生态关系,为侧柏群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应用TWINSPAN、DCA、CCA和DCCA相结合的方法对侧柏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以了解侧柏群落的结构、物种组成及其与环境梯度的数量关系,以揭示群落的性质和分布规律。根据TWINSPAN分类结果结合野外调查情况可将侧柏群落划分为12个群丛。DCA排序结果表明制约侧柏群落不同群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坡度和坡向。种和样方的排序结果表明,植物群落优势种的DCA排序格局图与植物群落类型的排序图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且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植物群落类型的分布格局。CCA和DCCA与DCA结果基本一致,但DCCA大大提高了种与环境的相关性,更有利于排序轴生态意义的解释。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etraitis生态位重迭指数测定了侧柏群落36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迭。结果表明:侧柏、白皮松、荆条、黄刺玫、多花胡枝子、披针苔草和山蒿等物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对资源具有较强的利用能力,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因而具有较宽的生态位;黄连木、陕西荚蒾、小叶鼠李、黄背草、鼠麴草和狗尾草等在群落中分布范围较小、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对资源的利用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其生态位较窄。36个优势种群并不存在完全普遍重迭,其构成的1260个种对中,有1099个种对表现出生态位重迭,占总种对数的87.22%,这表明各种群对资源具有较为明显的共享趋势。侧柏与大多数物种的生态位发生重迭,但重迭值并不大,表明侧柏对群落环境具有较为明显的控制作用,整个群落处于稳定的状态。生态位重迭与物种的生活型和种间竞争之间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应用方差/均值法(扩散系数)及其t检验、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Green指数、聚集强度、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χ~2拟合检验等方法研究了侧柏群落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3个主要优势种的分布格局皆属于聚集分布,但它们的聚集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方差/均值法及其t检验是一种较好的研究分布格局的方法,能很好地反映侧柏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用平均拥挤度来研究种群分布格局的聚集强度,能取得较好地结果。(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9-03-01)

王玉,郭建斌[10](2007)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侧柏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晋西吕梁山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内植物种类进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侧柏林下共有维管束植物39种,隶属于16科33属。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Evenness指数和Richness指数,对不同林分密度级侧柏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探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侧柏人工林林分密度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为:①林分密度的变化对于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数量影响不大,当密度为2250株.hm-2时,草本层物种丰富度达到最大值。②林分密度对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当林分密度为1375株.hm-2和2250株.hm-2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大,群落相对稳定。③除密度为3000株.hm-2的林分外,其余4个林分密度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同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基本一致。④研究区的侧柏人工林造林密度选择2250株.hm-2或1375株.hm-2比较适宜。(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07年04期)

侧柏群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以山西霍山七里峪作为研究样地,采用样方法调查了侧柏群落,运用数量生态学方法,从植物区系组成、分类和排序、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等方面对山西霍山七里峪侧柏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霍山侧柏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82种,隶属于33科,67属。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2科2属3种,被子植物30科64属78种。该地区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科数分别占山西省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科数的33.33%和21.9%;该地区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属数分别占山西省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属数的15.38%和7.97%。山西侧柏群落植物科可以划分为5个分布区类型,其中,世界分布科占优势,其次为北温带和南美洲分布;该地区植物属可以划分为14个分布区类型,其中,北温带分布占优势,其次为世界分布。(2)采用Ward最小方差聚类法对侧柏群落23个样方进行分类,根据《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和系统,结合调查的实际情况和优势物种命名群落类型,将侧柏群落划分为6个群丛,沿着第一排序轴,从左到右样方逐渐由低海拔过渡到高海拔,表明第一排序轴表征了海拔的变化;沿着第二排序轴,从上到下样方的坡度逐渐增大,表明第二排序轴与坡度较为相关,但是前两轴的累计解释量不足50%,所以前两个排序轴与海拔、坡度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不强。(3)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山西霍山侧柏群落进行研究,根据结果可以看出,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先增高再降低,再升高再降低,大致呈现双峰模型,物种丰富度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Pielou指数变化格局与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变化格局相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4)用AIC(赤池信息准则)来比较叁种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用叁次项回归模型拟合的拟合度最好,物种丰富度指数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拟合的拟合度最好。(5)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Levins指数对物种生态位宽度的度量表征了相似的结果,虽然个别物种在排名位置上出现顺序颠倒,但总体趋势一致。重要值大的物种生态位宽度一般也大。13个优势种之间的生态位重迭较大,主要集中在0.4-0.8之间,重迭值在0.6-0.7之间的种对数所占的比例最大,约占所有种对个数的2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侧柏群落论文参考文献

[1].崔秋芳.半干旱裸露山地群落演替初期侧柏—山毛桃种间互作关系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6

[2].武宇佼.山西霍山侧柏群落数量生态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3].杨喜田,张盼盼,耿建伟,崔秋芳.春秋季节侧柏-山毛桃群落演替初期的小气候特征[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4

[4].范宗骥,董大颖,郑然,王敏增,王奇峰.北京静福寺侧柏古树林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

[5].尤海梅,藤原一绘.徐州低山丘陵区侧柏人工林群落的复杂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6].尤海梅,阎传海,王仲宇.徐州市侧柏人工林的群落结构特征[J].福建林业科技.2011

[7].高平,张贵平,吴琼,连俊强,张峰.山西崦山自然保护区侧柏群落优势种群种间关系分析[J].植物研究.2010

[8].汪平,贾黎明,李效文,李江婧.北京西山地区侧柏游憩林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J].浙江林学院学报.2010

[9].张贵平.侧柏群落数量生态研究[D].山西大学.2009

[10].王玉,郭建斌.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侧柏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7

标签:;  ;  ;  ;  

侧柏群落论文-崔秋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