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股骨反转子间骨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关节功能,骨折复位质量
股骨反转子间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于清波[1](2019)在《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复位质量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复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行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及骨折复位质量。结果:术后,观察组Harri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骨折复位质量。(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22期)
李长江,吕欣,张建国,严志亮[2](2019)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制动,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Pattison等~([1])最初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时发现患者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下降程度与术中失血量严重不符的情况,并推测(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张建国,吕欣[3](2019)在《INTERTAN与PFNA治疗Evans-Jensen 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INTERTAN髓内钉治疗Evans-Jensen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进行对比,为Evans-Jensen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建立股骨以及INTERTAN、PFNA叁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为I模型、P模型),分析模型中正常股骨和两组内固定的应力分布,比较正常股骨及内固定模型各区域的应力峰值,分析INTERTAN、PFNA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两组模型股骨的应力模式与正常股骨相同,主要位于股骨近端内侧及股骨中段内侧,但两组模型股骨应力较正常股骨相同部位应力均有不同程度升高。I、P两组模型股骨应力峰值为均位于股骨近端内侧,分别为61.827MPa、66.382MPa;内植物应力峰值均位于主钉与远端锁钉相交处,分别为72.554MPa、75.486MPa;股骨最大应变(ε)均位于股骨中段内侧,分别为1 421×10~(-6)、1 525×10~(-6)。结论 PFNA和INTERTAN均可用于Evans-Jensen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相较于PFNA,INTERTAN具有一定的生物力学优势。(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丁丽丽[4](2019)在《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120例,均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随机对症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由PFNA内固定术治疗,不仅可以加强PFNA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1期)
吴章友,张程,周庭香[5](2019)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护理模式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护理模式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干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患侧髋关节内收和外展的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侧髋关节前屈和伸展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VAS、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VAS、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护理模式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可促进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1期)
刘鸿博,雷雨[6](2019)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以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予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各项手术指标、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引流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小于对照组(P <0.05);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组间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观察组(2.17%)小于对照组(17.78%)(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优于动力髋螺钉,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1期)
郭旭锋,王亚静,佘江,杜斌,刘勇军[7](2019)在《髓内固定术与倒置LISS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髓内固定术与倒置微创内固定(LISS)术对不稳定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98例不稳定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9例。A组患者采用髓内固定术,B组患者采用倒置LISS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总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手术总出血量多于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首次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取髓内固定术和倒置LISS术均可达到良好疗效,且安全性较高,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无差异,但髓内固定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且术后完全恢复更迅速。(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石淇允,李无阴,张颖,田涛涛,张来福[8](2019)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因素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系统检索医学常用英文数据库(PubMed,Clinical trials. gov)及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VIP),将文献按照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文献质量评价量表(中文版)进行质量评估,并将高质量文献运用Rev 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初步检索文献877篇,按照标准最终纳入文献15篇(中文文献14篇,英文文献1篇)。影响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因素:骨折类型(OR=0. 10,95%CI:0. 06~0. 18,P<0. 000 1)、合并骨质疏松(OR=4. 37,95%CI:3. 34~5. 72,P<0. 000 01)、骨折复位质量(OR=0. 31,95%CI:0. 17~0. 55,P<0. 000 1)、尖顶距值(TAD)(OR=0. 10,95%CI:0. 06~0. 17,P<0. 000 01)、术后负重时间(OR=5. 32,95%CI:1. 71~16. 57,P=0. 004)、年龄(OR=0. 22,95%CI:0. 10~0. 47,Z=3. 88,P=0. 000 1);致伤原因(OR=2. 38,95%CI:0. 96~5. 91,P=0. 06)、性别(OR=0. 86,95%CI:0. 51~1. 44,P=0. 56)与内固定失败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高龄、不稳定型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术中骨折复位质量欠佳、TAD>25 mm及术后过早负重是股骨转子间骨折DHS治疗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静,姜玮[9](2019)在《早期康复训练对社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康复的干预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用于社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并归纳方法与经验。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6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70例社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遵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与早期康复训练,对比两组训练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76.74%,较低于试验组的95.35%,差异有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A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ROM、Barthel评分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尽早开展康复训练,能更有效的减轻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改善运动能力,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0期)
张秀梅[10](2019)在《综合护理干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清丰县中医院就诊的9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纳入研究,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A组接受常规护理,B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3、7 d VAS评分和出院时SF-36评分;使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B组患者术后3、7 d 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出院时SF-36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4.23±2.75)分]高于A组[(86.37±2.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且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股骨反转子间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制动,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Pattison等~([1])最初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时发现患者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下降程度与术中失血量严重不符的情况,并推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股骨反转子间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1].于清波.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复位质量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2].李长江,吕欣,张建国,严志亮.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研究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9
[3].张建国,吕欣.INTERTAN与PFNA治疗Evans-Jensen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限元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9
[4].丁丽丽.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5].吴章友,张程,周庭香.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护理模式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6].刘鸿博,雷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对比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7].郭旭锋,王亚静,佘江,杜斌,刘勇军.髓内固定术与倒置LISS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河北医学.2019
[8].石淇允,李无阴,张颖,田涛涛,张来福.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因素的Meta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9].王静,姜玮.早期康复训练对社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康复的干预作用分析[J].心理月刊.2019
[10].张秀梅.综合护理干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9
标签:股骨转子间骨折; 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关节功能; 骨折复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