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疲劳层论文-高彦芝

抗疲劳层论文-高彦芝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疲劳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疲劳层,AC-10,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抗疲劳层论文文献综述

高彦芝[1](2014)在《AC-10抗疲劳层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路面的疲劳破坏是目前道路的主要破坏形式之一。结合荷关高速公路试验路的铺筑实践,从材料的选择、矿料级配的设计以及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AC-10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试验证明,在道路基层和面层之间设置AC-10结构层,可有效地提高道路的抗疲劳性能,减少路面的反射裂缝。(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与经济》期刊2014年05期)

张剑[2](2010)在《抗疲劳层疲劳性能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灰熵关联理论方法研究了沥青路面抗疲劳层的疲劳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影响抗疲劳层疲劳性能因素的顺序为:最大公称粒径>空隙率>油石比>0.075mm筛孔通过率>软化点>4.75mm筛孔通过率>针入度(25℃)>VMA(矿料间隙率)。为提高抗疲劳层的疲劳性能,建议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过大,同时应增加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减小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另外,0.075mm应作为沥青混合料的关键筛孔孔径。(本文来源于《重庆建筑》期刊2010年01期)

于永刚,刘文同,张慧丽[3](2009)在《长寿命沥青路面抗疲劳层力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长寿命路面的概念出发,分析了长寿命路面的各层功能,并利用正交分析方法分析了抗疲劳层的力学特性,经过计算分析,抗疲劳层的厚度和模量对路面弯沉和抗疲劳层层底拉应变影响不大,但是对沥青稳定基层层底拉应变影响很大,从而论证抗疲劳层的设计对于整个路面的力学特性影响很大。(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9年19期)

贾朝霞,朱海波,李昶[4](2008)在《沥青膜厚度法评价抗疲劳层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FDAC13、FDAC16和FDAC25等3种连续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长寿命沥青路面抗疲劳层,分别通过马歇尔方法、最大粘结力方法以及疲劳寿命方法确定了沥青混合料抗疲劳层的最佳油石比。并依据平均沥青膜厚度的概念,对比分析了上述各种方法确定的油石比,提出了适合抗疲劳层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方法。(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08年07期)

张慧丽,康拥政,张永满[5](2008)在《长寿命沥青混凝土路面抗疲劳层力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长寿命路面的概念出发,分析了长寿命路面的各层功能,并利用正交分析方法分析了抗疲劳层的力学特性,经过计算分析,抗疲劳层的厚度和模量对路面弯沉和抗疲劳层层底拉应变影响不大,但是对沥青稳定基层层底拉应变影响很大。这表明抗疲劳层的设计对于整个路面的力学特性影响很大。(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08年05期)

抗疲劳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灰熵关联理论方法研究了沥青路面抗疲劳层的疲劳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影响抗疲劳层疲劳性能因素的顺序为:最大公称粒径>空隙率>油石比>0.075mm筛孔通过率>软化点>4.75mm筛孔通过率>针入度(25℃)>VMA(矿料间隙率)。为提高抗疲劳层的疲劳性能,建议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过大,同时应增加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减小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另外,0.075mm应作为沥青混合料的关键筛孔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疲劳层论文参考文献

[1].高彦芝.AC-10抗疲劳层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4

[2].张剑.抗疲劳层疲劳性能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建筑.2010

[3].于永刚,刘文同,张慧丽.长寿命沥青路面抗疲劳层力学特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9

[4].贾朝霞,朱海波,李昶.沥青膜厚度法评价抗疲劳层沥青混合料油石比[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

[5].张慧丽,康拥政,张永满.长寿命沥青混凝土路面抗疲劳层力学特性分析[J].公路.2008

标签:;  ;  ;  ;  

抗疲劳层论文-高彦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