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紧凑城市理念的城市空间设计理论探讨

基于紧凑城市理念的城市空间设计理论探讨

1吉林大学珠海学院519041;2黑龙江科技大学150022

摘要:本研究针对紧凑城市设计理念,以步行适宜原则为理论基础,从街区尺度与道路模式两个方面探讨适宜的城市空间特征,提出我国新城中心区建设在人性化衔区尺度与道路模式方面的展望。

关键词:紧凑城市城市空间人性化街区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这也导致了诸如城市盲目扩张、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等诸多不可持续的现象。而在不断的扩张城市空间的同时忽视了"人性尺度",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空间问题。

1.相关概念阐释

紧凑型城市的发展战略是欧洲国家在二十世纪70年代所提出的,主要通过优化城市的结构布局,减少对机动交通,特别是私家小汽车的依赖,提倡促进步行与公共交通的方式,节约能源等手段以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这种思想是在欧洲国家经历了城市过度郊区化、无序蔓延扩张带来的影响后提出的。

2紧凑型城市特征

2.1更高的城市密度

紧凑城市的定义中,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高密度。城市的密度高,可达性也就相应提高。

要规定城市空间的形象,需要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以及户数等指标来描述。一些学者认为较高的城市密度可减少城市资源的浪费、交通量的需求,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但这种高密度并不是牺牲城市空间环境品质为代价的紧凑,而是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情况条件出发把握适合的密度区分,其以集约的使用止地、保护环境为目标,处理好居民舒适的生活与高密度发展的关系。

2.2复合的土地利用

复合土地使用的提出直接针对的是现代主义城市"功能分区"的主张。"复合使用理论最早是由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提及。在之后的专业会议与学术文献中"复合使用"得到广泛的关注,认为其有以下优点:复合的城市功能可以创造出全天有活力的城市环境,不同于现代主义规划功能分区所带来的"死城""睡城"。同时,基础设施的使用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减少市民对汽车的依赖;是人们居住在能够方便工作、学习、购物的城市范围内、增加了步行与使用公共交通的机会进而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其所提及的复合土地的使用功能,在一个给定功能属性的用地当中,应当鼓励多种形式的混合使用而不是按照不同的功能区分,这样的好处是全局密度可得到提高,更好的是,因为不同功能的复合吸引不同的使用者相互接触交流,这对社会的融合是有利的。

3设计原则

3.1可持续原则

城市建成区不断的向外蔓延导致绿化空间缩减、环境恶化、耕地减少、中必城区投入降低、生活品质下降。实现紧凑的城市发展,首先耍对城市发展规模与范围加控制。紧凑型城市理念提倡理性的开发土地,在城市现有的土地进行多次开发,这样可有效的较少基础设施的初次大规模投入,降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成本。

3.2步行优先原则

紫凑型的城市应该有适宜的步行环境与尺度,提供人们良好的步行空间。为减少对汽车的依赖,城市中村、与社区的中村、应以步行者为主,然后通过公共交通连接城市中必区与城市其他区域,达到紧凑且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但是当前的城市建设却呈现另一种情况,汽车成为了城市交通设计的核屯、。适宜的步行空间为人们提供了安全方便的步行地区,它有足够的吸引力让人们乐意在此王作、生活、学习,并且会等到更多交流的机会。步行优先的原则也是本研究的出发点,探讨怎样才能创造适宜的步行空间。

3.3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原则

城市边界的无序扩张很大程度是因为对小汽车依赖程度的提高,同时,公共交通网络的发展又没有同城市发展的步伐相一致,所以便出现了本应由城市的公共交通承担的交通被化家小汽车所取代,从而带来一些列城市、环境问题。紧凑型城市提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由于其能效高、当用停车面积小、运输量大、可以缓解交通拥堵等优势应该得到不断发展与优化。公共交通的完善使城市的运转效率更高,其有着相对集中的交通源点,对城市形态的发展具有趋向集中的导向作用。

4设计方法

4.1合理的小尺度开发

适宜步行的小尺度街区在优化城市结构、増强城市可达性、提高城市的可识别性等等方面存在优势,进而促进城市的紧凑形态的形成。小尺度的街区建设在历史上以及当今国外大城市的中村、街区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我国的新城中区建设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在新城建设中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衔区策略,才能使城市的发展更加的可持续。小尺度的街区模式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由于相对密集的路网难以满足大尺度功能单位的建设需求。

4.2开放的网络状道路模式

基于"人本主义"的紧凑城市理念为城市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在道路模式方面,开放的网络状的道路组织模式,通过道路层级的拉制可以增强城市的连接性,使在城市中行走的人们可以相对方便快捷的到达目的地。这种网络状的道路模式,是广泛存在与中西方城市的一种模式,同样也是符合城市经济规律的城市结构。历史网络状的城市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如在城市土地划分、城市规模的弹性变动、土地交易的公平性、城市的渗透性、交通的可达性、临街面比例的增加等等方面都有体现。无论从实际还是地域上看,这都是一种普遍且高效的道路组织模式。通过对道路层级的合理组织,在市中村、外围布置快速道路,以连接城市中村、区域与其他城市区域。而在城市中如内部,则需要控制道路层级,尽量的均匀的、较少等级的网络道路进行组织。增强道路的可达性与渗透性,减少由于高层级道路带来的快速机动交通对城市连通性的阻断,以人们采用方便步行的交通方式,从而达到可持续的、紧凑的城市形态。

4.3发展公共交通,鼓励非机动交通

公共交通服务应与城市形态紧密配合才能更高效的发挥其交通优势。本文所论述的城市中的街区尺度与道路模式所呈现的紧凑城市的形态可以很好的配合公共交通体系。如,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通过发达的轨道交通体系将城市中与周围的卫星城镇相连接;新加坡,通过大量公交系统将城市的多个城中村相连;类似的还有哥本哈根、东京等城市。在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不断完善城市非机动交通体系的建立。本文出发点就在此,为了达到适宜步行城市,在街区尺度与道路模式上进行分析探讨。同时,还要完善城市自行车专用道的建立,不断完善城市步行系统,缓解老城区交通效率低下的问题等等,并促进与公交体系的衔接,促进城市可持续、紧凑的发展。适宜步行的城市形态的形成的建立提供丰富的城市体验满足市民生活、休闲的需要,也可以进一步促进衔区人性化尺度的建立。

5结论

本文在紧凑城市理念步行原则下对城市中村、街区尺度与道路模式进行研究,偏向通过对历史的统计总结得出相对适宜的街区尺度与道路模式,从而对街区尺度与道路模式的成因背景、影响因素等方面做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基于紧凑密集型规划理论的城市综合体设计——以深圳大芬村油画广场为例[J].施瑛,潘莹,许自力.规划师.2010(12)

[2]紧凑但不拥挤——对紧凑城市理论在我国应用的思考[J].耿宏兵.城市规划.2008(06)

[3]紧凑城市理论的产生与发展[J].马奕鸣.现代城市研究.2007(04)

[4]紧凑度和多样性——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J].仇保兴.城市规划.2006(11)

[5]紧凑还是分散——对中国城市在加速城市化进程中发展方向的思考[J].陈海燕,贾倍思.城市规划.2006(05)

标签:;  ;  ;  

基于紧凑城市理念的城市空间设计理论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