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补气活血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药补气活血方,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神经功能
补气活血方论文文献综述
陈淑娟[1](2019)在《中药补气活血方联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药补气活血方联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对照组口服中药补气活血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区域分布情况及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MA、 MBI、 SF-36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 MBI、 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FMA、 MBI、 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的运动、感觉、语言、认知、情感、视觉缺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运动、感觉、语言、认知、情感、视觉缺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补气活血方联合针刺治疗可显着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其语言、运动、感觉等神经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梅寒[2](2019)在《补气活血方加减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补气活血方加减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80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补气活血方加减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下肢周径的差值,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髌骨上缘和下缘的周径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髌骨上缘和下缘的周径差比治疗前低,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疗效(92.5%)显着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活血方加减可有效缓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并且具有在临床推广以及应用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9年12期)
李树华[3](2019)在《自拟补气活血方联合腹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拟补气活血方联合腹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成药物组、针灸组、针灸加药物组叁组,各40例,比较疗效。结果针灸加药物组治疗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药物组(72.50%)和针灸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和针灸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补气活血方联合腹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薛丽莉,薛金,甄活龙,刘洁[4](2019)在《补气活血方联合针刺治疗脑中风后偏瘫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分析补气活血方联合针刺治疗脑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脑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给予补气活血方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补气活血方治疗,15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ADL、Fugl-Meyer评分,血清IL-6、LP、及BG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4%,较对照组78.72%显着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IL-6、LP水平均显着下降,ADL、Fugl-Meyer评分、BgP水平均显着上升,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IHSS、ADL、Fugl-Meyer评分、血清IL-6、LP、及BGP改善更显着,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活血方联合针刺治疗脑中风后偏瘫较单一使用补气活血方治疗临床疗效更好。(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期刊2019年02期)
代满荣,李军[5](2019)在《补气活血方保留灌肠配合超声介入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浅析盆腔炎治疗中补气活血方保留灌肠配合超声介入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58例研究对象均是2017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1:1分组时利用掷骰子法,对照组单纯采用超声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中利用补气活血方保留灌肠配合超声介入方式,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而对照组仅为72.41%;同时,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症状评分、体征评分、白介素6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较降幅更明显。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盆腔炎患者通过补气活血方保留灌肠配合超声介入治疗,有助于病情恢复,快速缓解炎症,减少复发,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04期)
魏星星[6](2019)在《补气活血方加减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白介素-6、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补气活血方加减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西医基础治疗联合补气活血方加减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L-6、CRP和FIB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周径差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6、CRP、FIB浓度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6、CRP、FIB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髌骨上缘及髌骨下缘15 cm周径差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髌骨上缘及髌骨下缘15 cm周径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活血方加减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有明显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IL-6、CRP、FIB浓度,有效消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02期)
郝连付,王海燕,李红英,王晓强[7](2018)在《补气活血方辅助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补气活血方辅助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7年1—12月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50例加以补气活血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血脂相关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00%)显着高于对照组(70.00%)(P<0.05)。研究组心电图总有效率(90.00%)显着高于对照组(66.00%)(P<0.05)。干预前研究组TC(8.34±1.45)mmol/L、TG(3.92±0.57)mmol/L、LDL-C(4.94±1.46)mmol/L、LDL-C(0.75±0.22)mmol/L与对照组(8.35±1.48)mmol/L、(3.91±0.67)mmol/L、(4.93±1.79)mmol/L、(0.76±0.46)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TC(3.17±0.93)mmol/L、TG(1.94±0.25)mmol/L、LDL-C(2.07±0.68)mmol/L、LDL-C(1.63±0.57)mmol/L与对照组TC(6.43±0.49)mmol/L、TG(2.54±0.64)mmol/L、LDL-C(2.73±1.46)mmol/L、LDL-C(1.21±0.46)mmol/L均显着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变明显(P<0.05)。干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活血方辅助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显着改善患者血脂代谢情况,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8年18期)
李雅君[8](2018)在《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对气虚低凝血瘀状态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纳豆及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对气虚低凝血瘀状态大鼠的影响,以了解在纳豆的基础上,联合补气活血方后对气虚低凝血瘀状态大鼠的改善作用是否提高,并且对其改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为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对气虚低凝血瘀状态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支持,也为改善气虚低凝血瘀状态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与方法:210只健康的雌雄各半的SPF级Wistar大鼠,体重为(200±20)g,将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按照体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20 d、40 d、60 d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高剂量组、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中剂量组、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低剂量组、纳豆组、阳性对照药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常规标准饲料和水进行饮食饮水,其余各组采用饥饿联合低温游泳的造模方法复制气虚低凝血瘀大鼠模型,每日在深度为(40±5cm),温度为(14-16℃)的水中进行一次游泳,并且按照40 g/kg的剂量给予饲料。在造模的同时,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纳豆组、阳性药组给予相对应量的药并以10 mg·kg~(-1)的剂量进行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给予蒸馏水进行灌胃,联合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875+12.500 g生药)·kg~(-1)·d~(-1)、(1.875+6.250 g生药)(1.875+3.125 g生药)·kg~(-1)·d~(-1)的剂量进行灌胃,纳豆予以1.875g·kg~(-1)·d~(-1)的剂量进行灌胃,每天一次,连续20 d、40 d、60 d,在各个时间点将大鼠进行麻醉后,首先对各组大鼠予以表征评分,后采用VMS-LPF1型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大鼠尾部、肝部、肾部血流量,然后进行腹主动脉取血;采用LBY-N6K半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全血以及血浆粘度;采用Sysmex CA-510型全自动凝血仪测定凝血四项指标;采用Bio-Rad-680型酶标仪,ELISA法检测凝血酶原(FⅡ因子)、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γ-谷酰胺羧化酶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1.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对不同时间点气虚低凝血瘀状态大鼠体重的影响:与造模前自身相比,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20 d、40 d、60 d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体重显着下降(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个时间点空白组大鼠体重显着升高(P<0.01),各个时间点造模后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2.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对气虚低凝血瘀状态大鼠游泳时间的影响:与造模第一天相比较,模型组大鼠在20 d、40 d、60 d时,随着造模时间的加长,大鼠游泳时间显着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40 d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高、中剂量有显着性差异(P<0.01),60 d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3.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对不同时间点气虚低凝血瘀状态大鼠表征评分结果的影响:造模20 d时,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表征无显着性差异(P>0.05);造模40 d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表征评分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高剂量组表征评分显着降低(P<0.05);在造模60 d时,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表征评分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高剂量组表征评分显着降低(P<0.05),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中剂量组能够显着降低精神状态评分(P<0.05)。4.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对不同时间点气虚低凝血瘀状态大鼠不同部位组织血流量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尾部血流量在20 d时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40 d、60 d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尾部血流量显着降低(64.53±3.39,49.78±4.94,P<0.05),与模型组比较,20 d、40 d各给药组大鼠尾部血流量无显着性差异,60 d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尾部血流量均显着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20 d模型组肝部血流量无显着性差异,40 d、60 d模型组肝部血流量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40 d时纳豆组显着降低肝部血流量(P<0.01),60 d纳豆组、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低剂量组肝部血流量显着降低(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部血流量在20 d时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40 d、60 d时,模型组肾部血流量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20 d各给药组大鼠肾部血流量无显着性变化,40 d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高、中剂量组,60 d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显着升高肾部血流量(P<0.01)。5.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对不同时间点气虚低凝血瘀状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20 d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无显着性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也无显着性变化;在40 d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高切、中切全血粘度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40 d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高、中剂量组均显着升高高切、中切时全血粘度;60 d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高切、中切全血粘度显着下降(P<0.01),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高、中剂量组均显着升高高切、中切时全血粘度(P<0.01)。6.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对不同时间点气虚低凝血瘀状态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20 d时,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PT显着延长(14.71±0.81,P<0.05);40 d时,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PT显着延长(17.15±0.74,P<0.05),APTT显着缩短(15.96±1.20,P<0.01),Fib含量显着降低(1.53±0.10,P<0.01),与模型组相比,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高剂量组显着升高Fib的含量;60 d时,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PT显着延长(17.57±0.84,P<0.01),APTT显着缩短(15.07±1.21,P<0.01),Fib含量显着降低(1.56±0.15,P<0.01),与模型组相比,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高、中剂量组显着降低PT时间,升高Fib含量(P<0.05)。7.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对不同时间点气虚低凝血瘀状态大鼠凝血酶原(FII因子)及相关酶含量的影响(1)凝血酶原(FⅡ):与空白组相比,40 d、60 d时模型组凝血酶原含量显着下降(6.07±1.10,5.53±0.85,P<0.01),与模型组相比,40 d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高剂量组、60 d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高、中剂量组凝血酶原含量显着升高(P<0.01)。(2)凝血酶原前体蛋白: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40 d、60 d时,凝血酶原前体蛋白含量显着升高(4.83±0.41,10.76±1.87,P<0.01),与模型组相比,40 d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高剂量组、60 d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高、中剂量组凝血酶原前体蛋白含量显着下降(P<0.01)。(3)γ-谷酰胺羧化酶: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40 d、60 d时,γ-谷酰胺羧化酶含量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40 d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高剂量组、60 d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高、中剂量组γ-谷酰胺羧化酶含量显着升高(P<0.01)。结论:1.本研究采用饥饿、惊恐以及低温游泳的方法建立了气虚低凝血瘀状态大鼠模型,其主要的药效学指标变化表现为血液流变学高切、中切血粘下降,凝血四项中外源性凝血时间PT延长,纤维蛋白原Fib含量降低,这可能与凝血功能障碍有关;血流量降低,可能与心功能低下有关。2.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可以显着改善气虚低凝血瘀状态大鼠上述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血流量异常的情况。3.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对气虚低凝血瘀状态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凝血四项的部分指标异常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γ-谷酰胺羧化酶的含量,促进凝血酶原前体蛋白生成凝血酶原,从而增加凝血酶原含量改善气虚低凝血瘀状态。4.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可以显着增强纳豆对气虚低凝血瘀状态大鼠的改善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01)
张芳,赵光恒[9](2018)在《运动针灸联合补气活血方治疗脑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运动针灸联合补气活血方治疗脑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脑中风后偏瘫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采取运动针灸联合补气活血方治疗,对照组采取补气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29%,高于对照组的67.64%(P<0.05);治疗前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患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生活能力评分升高均显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分改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动针灸联合补气活血方治疗脑中风后偏瘫较单独采取补气活血方疗效更高,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郭凤,黄伟,赵莉,王佩红[10](2017)在《中药口服联合补气活血方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口服中药联合补气活血方剂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选定我院收入治疗的106例盆腔炎患者开展调查研究,按照入院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n=53,单纯中药口服治疗),实验组(n=53,中药口服联合补气活血方保留灌肠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临床治疗效果、证候评分、体征评分、血浆炎性因子及神经递质的水平。结果:实验组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为94.34%高于参照组的81.13%;证候积分、体征积分治疗后明显降低,且低于参照组;5-羟色胺、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降低,且低于参照组,β-内啡肽升高,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具有显着差异意义。结论:口服中药联合补气活血方剂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症具有消炎、活血化瘀的功效,显着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缓解炎症和疼痛,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7年12期)
补气活血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补气活血方加减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80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补气活血方加减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下肢周径的差值,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髌骨上缘和下缘的周径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髌骨上缘和下缘的周径差比治疗前低,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疗效(92.5%)显着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活血方加减可有效缓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并且具有在临床推广以及应用的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补气活血方论文参考文献
[1].陈淑娟.中药补气活血方联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9
[2].梅寒.补气活血方加减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9
[3].李树华.自拟补气活血方联合腹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4].薛丽莉,薛金,甄活龙,刘洁.补气活血方联合针刺治疗脑中风后偏瘫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9
[5].代满荣,李军.补气活血方保留灌肠配合超声介入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
[6].魏星星.补气活血方加减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白介素-6、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9
[7].郝连付,王海燕,李红英,王晓强.补气活血方辅助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可行性分析[J].中外医疗.2018
[8].李雅君.纳豆联合补气活血方对气虚低凝血瘀状态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
[9].张芳,赵光恒.运动针灸联合补气活血方治疗脑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8
[10].郭凤,黄伟,赵莉,王佩红.中药口服联合补气活血方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