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分裂论文-王欣桐

朝鲜半岛分裂论文-王欣桐

导读:本文包含了朝鲜半岛分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林哲佑,朝鲜半岛,人性创伤,克服意识

朝鲜半岛分裂论文文献综述

王欣桐[1](2016)在《林哲佑小说中关于朝鲜半岛分裂现实认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韩国作家、诗人林哲佑先生的短篇小说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作家关于韩半岛南北分裂的认识的方向进行考察。分段文学(即50年代开始的韩半岛南北分裂文学,以下称分段文学)是关于二战胜利之后,朝鲜半岛南部、北部分裂现实的文学称谓。分裂现实、与其相关的现象,以及分裂造成的生活思考方式和社会理念意识的变化等内容也同样包括在内。林哲佑活跃于80年代文坛,致力于创作分段小说,并创作出不少的优秀作品。与战争的直接体验者不同,作家作为战争的间接体验者和分裂现实的直接体验者的代言人,其创作意识值得我们探究和考察。本论分为两大部分,四个小部分,分别是对林哲佑在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层面创作意识的考察。第一部分,分析了作家对于分裂和分裂理念的认识。以无意义的分裂和虚无的分裂理念两方面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作品《幻影运动会》的分析,得出了作家对于政治二分理念和思考方式的质疑和否定的结论。作品《父亲的土地》中,通过儿子对父亲形象的一步步接近,作家用青年的视角表达出对战争和分裂现实的思考。第二,本文分析了作家对于朝鲜半岛分裂现实造成人性的破坏、丧失的批判。作品《后院的风声》中主人公不得已放弃了对同伴兄弟的营救而承受着巨大的创伤;通过对《幻影运动会》中,经历了“奇袭扫荡”的村民们群体性心理创伤的描述,表达了他反战、反分裂的思想和人道主义情怀。第叁,作家在几部作品中为我们展示了叁种克服分裂创痛的类型,分别是作品《幻影运动会》中出现的被动接受;作品《父亲的土地》中出现的和解方式;以及《后院的风声》中出现的未克服的类型。从未成功克服心理创痛的分类中可以分析出作者对于分裂创伤不可治愈的倾向。第四,本文从创作技巧和人物、场景的选定等角度分析了作家对于分裂现状的认识。乡村叙事风格和多次出现在作品中的村民形象是其选取人物、场景的特点,这和作家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不仅如此,这样的方法能够增加作品的真实度,而《幻影运动会》等作品中出现的讽喻形式则是对作品主题的强化。突出了作者对分裂的思考和现实批判。(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6-01)

宋晓芹[2](2015)在《试论苏联与战后朝鲜半岛的分裂》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联对战后朝鲜半岛的分裂负有一定的历史责任。二战末期,斯大林接受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关于苏美英中四国托管朝鲜的建议,促成了托管朝鲜政策的出台。战后随着苏美矛盾的激化,以《莫斯科协定》为依据的托管朝鲜的计划未能实施。美国把朝鲜半岛问题提交联合国的做法,削弱了苏联对朝鲜半岛问题的影响力。联合国通过在朝鲜半岛南部进行选举的决议后,苏联加快了帮助朝鲜北部单独建国的步伐,朝鲜半岛的分裂不可避免。(本文来源于《世界近现代史研究》期刊2015年00期)

胡若愚[3](2014)在《韩朝“传单战”,打了几十年》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与朝鲜15日在板门店举行的军事会谈无果而终。分歧明显的议题中,朝方要求韩方阻止民间团体散发几天前引发北南隔空交火的“反朝传单”,韩方拒绝。 韩朝之间的“传单战”最早可以追溯至朝鲜战争期间。随着韩国经济赶超朝鲜,攻守之势逆转。韩国对朝推行“阳(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14-10-17)

张韶[4](2014)在《意识形态视角下朝鲜半岛分裂的内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半岛的分裂是从地理层面与政治层面开始,进而最终发展为民族层面的分裂。究其内部原因,关键在于朝鲜民族独立运动过程中两种不同意识形态以及在国际势力的操控下未能形成统一的民族独立运动领导核心。这种对立的意识形态影响在朝鲜半岛光复后促使民族内部矛盾爆发,半岛的分裂最终以战争结果的形式被固化至今。(本文来源于《民族论坛》期刊2014年02期)

刘雪莲,邢树君[5](2013)在《“边缘地带”国家的海陆分裂性格与对外战略选择——以朝鲜半岛国家为分析主体》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始终是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地带。它之所以令人瞩目,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朝鲜半岛作为"边缘地带"的独特的地缘政治位置和环境,二是朝鲜半岛国家的对外战略选择,常引起半岛乃至地区的震动性效应。实际上,从历史到现实,朝鲜半岛国家因为处于"边缘地带"使其在对外战略选择方面始终存在着海陆分裂的性格,或依靠陆上强国而生存,或依靠海洋大国而存在,特别是在海陆冲突的环境中,这种状况尤其明显。冷战后,朝鲜半岛国家对外战略选择的自主性增强,但仍然没有改变其海陆分裂的性格,仍然要在海陆大国关系的调整中寻求生存之道。(本文来源于《东北亚论坛》期刊2013年03期)

高鹏[6](2011)在《朝鲜半岛分裂的进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半岛自10世纪的高丽王朝以降,便一直是个统一的国家,即使在1910年被日本完全吞并以后,仍以一个没有被分割的整体殖民地的面貌出现。但在二战中后期盟国所召开的关涉朝鲜半岛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中,半岛这块日本的殖民地被笼统空洞地许以战后“相当时期内”的独立地位,但最终却又被强调实行托管制。在打击日本的过程中,美苏两国按照叁八线为界,将朝鲜半岛拦腰切断,使得朝鲜半岛开始出现被分裂的征兆;当美苏分占半岛南北时,双方仍在通过外交途径来运筹解决朝鲜问题,而到1948年叁八线两侧的美占区和苏占区分别建立主权国家时,则使朝鲜半岛形成了初步分裂。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这两个互相敌视的新建国家之间于1950年6月爆发了朝鲜战争,而新中国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也卷入其中,至1953年7月战争结束之时,半岛以实际停火线而非叁八线为界双方停火,并以停火线为军事分界线,在此基础上双方各自后撤20公里,形成非军事区,自此至今这种疆界未有改变,从而使半岛的分裂固定下来。分析朝鲜半岛分裂进程的叁个分裂程度递进的阶段,用“国家利益”尤其是“国家安全利益”、“意识形态”、“冷战”等一系列名词分析皆可。但在国际政治学科内,国际政治结构则可以从理论高度、从整体上将这叁个不同阶段统一起来,也就是说每一个阶段都可以抽象统一于国际政治结构的分析框架中。总起来说,这叁个阶段都能体现出国际政治结构这一结构之手的塑造作用,只不过是经由美苏这两个结构内的主要行为体来直接完成。通过以国际政治结构的视角分析朝鲜半岛分裂的进程,我们不仅从理论层面上知晓国际政治结构对国际事件的塑造,也可以举一反叁从逆向得出:国际事件也有赖于国际政治结构的影响。这对我们形成的启发是,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过程以及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中所应采取的外交政策也应考虑国际政治结构因素。因此作为隐藏在国际行为和事件背后的结构之手,仍值得我们去研究、遵循和发掘。当然这不是说国际政治结构因素是事件的唯一因素,运用国际政治结构分析这种国际事件并不排斥其他的视角或因素对国际问题进行解读。(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1-04-14)

毕伟光,曹永新[7](2010)在《朝鲜半岛的分裂与韩美同盟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半岛地处东亚,地缘上大国林立,成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因其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一旦美国控制了朝鲜半岛,美国的触角就会直接伸向了中国的东北边界,对苏联和中国构成威胁。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参战使美国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的计划落空,北朝鲜和美国的敌对使美国不得不考虑和韩国建立同盟关系,以韩国为远东的重要基地来遏制苏联和中国。(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0年05期)

吴可亮[8](2007)在《朝鲜半岛分裂长期化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分析了导致半岛分裂状态长期化的内外制约因素:朝鲜“生存是第一位的”,韩国“以最小代价实现统一”,朝韩两国间的冲突与摩擦,由于朝鲜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引发的地区性危机;而美日等国对半岛统一所持有的消极态度则是重要外因。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半岛分裂局面长期化对半岛自身的影响:高额的军费开支影响南北方对其它领域的投入;对峙影响了域外资金对半岛的投资,也影响了半岛内部的经济交流;目前半岛上存在的“安全困境”将随着分裂对峙的长期化而进一步加剧。第叁部分主要分析了分裂长期化对美日俄中四大国的影响:朝鲜半岛长期分裂对峙是最符合美国在半岛的战略利益要求的;朝鲜半岛分裂长期化迎合了日本的战略需要;对于俄中两国而言,半岛分裂长期化弊大于利。展望未来,朝鲜半岛统一是大势所趋,但在实现统一前必须经历一段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即在统一前仍必须经历一段相当长的分裂时期,这也是本文的立意所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7-04-20)

张韶[9](2004)在《朝鲜半岛分裂的历史分析——以其民族内部因素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的朝鲜半岛处于南北分裂的状态,其统一问题关系到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作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坚持者,笔者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外因必须通过内因发生作用,内因才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切实有效地解决朝鲜半岛的统一问题,不仅要客观深入地结合半岛分裂的历史背景与大国作用,更应该从分裂的主体的内部因素入手,真正分析出造成朝鲜半岛分裂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弥合历史的裂缝,探明争取和平统一实现的办法和途径。 本论文正是基于以上观点,从历史学角度,首先着手于朝鲜半岛分裂的分析,将此问题的研究年限划分为从20世纪伊始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直至50年代朝鲜战争的结束,深入史实探究外势作用如何与朝鲜民族内因结合最终造成半岛的分裂局势;在分裂过程中,朝鲜民族内部因素的作用、运动是本论文予以探索总结的重要课题。 本论文分绪论、本论和结论叁部分。 绪论部分为第一章,简要论述目前国内外史学界有关朝鲜半岛分裂问题的研究概况和本论文课题目的。 本论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五章,共四部分。第二章为日帝吞并朝鲜与反日斗争的兴起。主要论述日本殖民统治对朝鲜半岛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在严酷的殖民统治下,朝鲜人民以义兵运动为起始,从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日爱国、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反侵略斗争;第叁章,民族主义阵营的主要派别及其纷争、第四章独立运动阵营的左右翼分化和合作运动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这两章节以民族独立运动中两大阵营—共和民族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为主线,同时注重大国因素(中国及美苏)对其的作用,力图在详实史实的论述中阐明朝鲜反日民族独立运动阵营内部的矛盾与分化问题;第五章,冷战时期的朝鲜半岛与南北关系具体论述半岛分裂的形成与固化,由二战末期美苏出兵与“叁八线”的划定、美苏对立意识形态对半岛内部的影响为背景,论述半岛如何分裂为南北两个国家的史实,并尝试对朝鲜半岛分裂的历史教训作以总结。 结论部分在前文的论述基础上,概括朝鲜半岛分裂的内部运动,就半岛分裂的历史原因简单分析目前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及统一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04-06-01)

朴美兰[10](2004)在《冷战时代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对东北亚的影响——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七·四声明对东北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半岛一直是冷战的前沿阵地,被称之为“冷战的活化石”,冷战时期朝鲜半岛局势的任何一种微妙的变化都会程度不同地影响朝鲜半岛的南北乃至整个东北亚局势。“21世纪必将是一个亚太世纪,而亚太地区中最能使国力发生日新月异的重要地区又是东北亚地区”。其中,朝鲜半岛局势的和平与稳定是影响东北亚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朝鲜半岛的和平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机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朝鲜半岛稳定了,才能有助于推动东北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东北亚走向持久和平与稳定也只能靠各类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和地区的安全合作。只有这样,东北亚才能真正从冷战走向和平,从相互猜疑走向共同繁荣,形成本地区各国共同受益的和平环境。为此,本文力求突破昔日国际政治学理论只重视大国对地区乃至世界局势的影响,却忽略小国对地区乃至世界局势影响的片面的理论框架,以朝鲜半岛南北分裂、朝鲜战争、《七·四共同声明》制定的国内外背景、内容、影响为重点进行了较为系统论述,时间段为1945年至1972年为止。全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论叁大部。全文运用历史叙述和文献分析的方法,辅以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着重分析了大国因素对于朝鲜半岛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和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对周边大国的反作用。目的是通过朝鲜半岛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辩证的分析,为准确把握朝鲜半岛形势提供一种思路,并为最终解决半岛问题作出微薄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04-05-26)

朝鲜半岛分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苏联对战后朝鲜半岛的分裂负有一定的历史责任。二战末期,斯大林接受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关于苏美英中四国托管朝鲜的建议,促成了托管朝鲜政策的出台。战后随着苏美矛盾的激化,以《莫斯科协定》为依据的托管朝鲜的计划未能实施。美国把朝鲜半岛问题提交联合国的做法,削弱了苏联对朝鲜半岛问题的影响力。联合国通过在朝鲜半岛南部进行选举的决议后,苏联加快了帮助朝鲜北部单独建国的步伐,朝鲜半岛的分裂不可避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朝鲜半岛分裂论文参考文献

[1].王欣桐.林哲佑小说中关于朝鲜半岛分裂现实认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

[2].宋晓芹.试论苏联与战后朝鲜半岛的分裂[J].世界近现代史研究.2015

[3].胡若愚.韩朝“传单战”,打了几十年[N].新华每日电讯.2014

[4].张韶.意识形态视角下朝鲜半岛分裂的内因分析[J].民族论坛.2014

[5].刘雪莲,邢树君.“边缘地带”国家的海陆分裂性格与对外战略选择——以朝鲜半岛国家为分析主体[J].东北亚论坛.2013

[6].高鹏.朝鲜半岛分裂的进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1

[7].毕伟光,曹永新.朝鲜半岛的分裂与韩美同盟的建立[J].黑龙江史志.2010

[8].吴可亮.朝鲜半岛分裂长期化及其影响[D].吉林大学.2007

[9].张韶.朝鲜半岛分裂的历史分析——以其民族内部因素为中心[D].延边大学.2004

[10].朴美兰.冷战时代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对东北亚的影响——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七·四声明对东北亚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4

标签:;  ;  ;  ;  

朝鲜半岛分裂论文-王欣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