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絮凝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解,电絮凝,喷涂废水
电絮凝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崔普伟,苏洲,孙承羲,褚明,杨报军[1](2019)在《新型电絮凝喷涂废水净化除渣技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新型汽车喷涂废水的净化除渣的工艺、材料、设备及日常管理,阐述了电絮凝喷涂废水净化除渣技术零排放和运维费用极低的特点,其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现代涂料与涂装》期刊2019年09期)
叶陶灵,吴淑琰,韩立扬,何淑蕾,陈泽蕃[2](2019)在《电絮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电絮凝技术基本原理,并综述了其在饮用水除氟、雨水净化、天然水净化、采油污水及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电絮凝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改进技术,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6期)
杨振婷[3](2019)在《基于电絮凝的产电—水处理耦合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絮凝技术是一种原位的水处理技术,它涵盖了电解氧化还原、电解絮凝和电浮选等多个物理化学过程,可以处理生物难降解和高盐有毒的废水。而高能耗是电絮凝一直以来的局限性,大大限制了电絮凝技术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本文提出一种产电电絮凝的方法用于处理废水,其首先利用原电池产生电能,为后续电絮凝提供电能,然后利用电絮凝处理污染物。产电电絮凝将原电池产生电能以及电絮凝高效处理水中污染物的优势结合起来,研究两者耦合技术的参数及处理废水的效果。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对于解决目前电絮凝处理废水的高能耗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的电极材料具有不同的电化学特性,对原电池和电絮凝技术均有重要影响。因此从电极材料的选择和电解质的初始pH值角度出发,分别选取多孔镍、多孔铁和多孔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分析比较不同pH值下的电化学曲线。叁种电极材料在不同的pH值下的氧还原能力不同,H~+浓度大,氧还原性能好。由于电极材料不同,电极的过电位有所不同,也会影响样还原性能。同样地,H~+浓度也会影响电极的放电性能,H~+浓度越大,放电性能越好。pH值会改变溶液中离子的存在形式,而不同原电池/电絮凝时间比(FC/EC时间比)会改变溶液pH值,故而影响产电电絮凝过程中絮体的生成量和结构。本文分别采用铁-多孔镍、铁-多孔铁和铁-多孔碳叁种电极组合,研究了不同pH值和FC/EC时间比对絮体量和絮体结构的影响。叁种电极组合在pH=2时,随着FC/EC比值增大,絮体量增加。随着pH值的升高,絮体量先升高再降低。同时,随着FC/EC比值和pH值的升高,α-FeOOH和γ-FeOOH的峰先逐渐增强,而后逐渐转化为Fe_2O_3和Fe_3O_4的峰。通过比较不同电极组合下的絮体结构发现,原电池过程使Fe-多孔碳电极下的絮体结构趋向于稳定,以α-FeOOH为主。对于Fe-多孔铁和Fe-多孔镍电极而言,原电池加速了γ-FeOOH转化为Fe_2O_3和Fe_3O_4的过程。为探究产电电絮凝过程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和能耗问题,本文最后一部分选取MO、Ni~(2+)和F~-废水,探究不同FC/EC时间比对污染物的去除率以及污染物去除过程中能耗的影响。通过探究分析,原电池时间的增加,改变了MO(甲基橙)、Ni~(2+)和F~-的去除率和能耗,也证明了原电池和电絮凝耦合是一种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染物,且可以节省能量的技术。(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9-05-30)
张吉库,李蜜,刘玥彤[4](2019)在《电絮凝结合活性焦技术除磷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含磷工业废水中的磷含量,采用电絮凝结合活性焦曝气技术处理含磷废水。考察通电时间、极板间距、电流密度、活性焦用量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活性焦和曝气环节可使电絮凝除磷效果有较大提高,在通电时间为40 min,极板间距为4 cm,电流密度为20 A/m2,活性焦质量浓度为0.45 g/L,曝气时间为40 min的最优试验条件时,除磷率可达到89.19%。(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9年05期)
康少鑫,张彬彬,孙军峰,叶治安[5](2019)在《电絮凝-高效澄清池联合技术在循环水排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轻高分子絮凝剂、助凝剂对膜处理系统的污堵,强化循环水排污水混凝澄清效果,北方某热电厂采用了电絮凝-高效澄清池联用技术对其循环水排污水进行预处理。通过系统调试,考察了不同电流密度、凝聚池pH值及碳酸钠加药量下,澄清池出水浊度、总硬度及总碱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5.96 A/m2,凝聚池pH值约为11.0,碳酸钠加药量为170 mg/L时,电絮凝-高效澄清池对浊度、总硬度和总碱度去除率分别约为90%、60%和66%,平均出水浊度为0.9 NTU,总硬度为9.7 mmol/L,总碱度为1.2 mmol/L,出水水质稳定,满足后续膜处理工艺进水水质要求,并降低了后续膜系统污堵的风险。(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19年04期)
王永祺[6](2019)在《电催化-电絮凝技术高效处理船舶生活污水的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船舶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船舶生活污水排放量逐渐升高,水体污染进一步加重。国际海事组织(IMO)发布了最新规范,氮磷排放标准进一步提高,船舶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面临新的挑战。本研究提出将电催化氧化与电絮凝/电催化还原两级电解联用(EO-EC/ER)的方法,利用电催化氧化工艺达到脱碳、硝化的效果,进一步利用电絮凝/电催化还原达到反硝化、除磷的效果,最终实现同步高效去除污水中碳氮磷的目的。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耦联装置处理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佳运行工况,分析其反应机理,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一级电解为电催化氧化,采用DSA电极(Ti/Sb-SnO_2/α-PbO_2/β-PbO_2),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电流密度、氯离子浓度、pH值、极板间距等运行参数对其去除COD和氨氮的影响。在最优工况下,COD和氨氮的去除率高达95.6%和98.78%,副产物氯胺的生成量也达到最低。发现随着氯离子浓度的升高,氨氮的降解效果升高,而COD的降解效果降低,并且氨氮优先于COD被降解,通过机理分析可知,ClO~-优先于·OH生成,并且ClO~-对COD的氧化效果较差,当氯离子降低到一定浓度时·OH才开始大量生成,此时COD迅速被降解。二级电解为电絮凝/电催化还原耦合,为探究耦合机理、优化耦合效果,首先研究了电催化还原单独运行时,不同阴极材料和配比以及不同影响因素对反硝化效果及氮气选择率的影响,最终选择双层TiO_2-Pd/Sn(2:1)为电催化还原阴极,得知Sn和Cu是NO_3~-→NO_2~-的活性金属,Pd是NO_2~-→N_2的活性金属,并发现过高的电流密度虽然会提高反硝化效果,但是会降低氮气选择率,并且阴离子中HCO_3~-对反硝化影响最大。电絮凝/电催化还原耦合采用Al板为阳极,双层TiO_2-Pd/Sn(2:1)为阴极,研究了电流密度、pH值、极板间距等运行参数对其同步去除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影响。在最佳运行工况下,硝酸盐和磷酸盐去除率高达99.5%和98.8%。对比耦合前后的效果发现,耦合后硝酸盐的去除速率较电催化还原单独运行提高了1.77倍,并且气浮效果较电絮凝单独运行明显减弱,缩短了絮体的沉降时间。最后考察两级电解试验装置连续运行对实际生活污水碳氮磷污染物不同负荷的处理效果,出水COD、TN、氨氮和TP均能满足国际排放标准,表明该处理装置效果稳定,有一定的抗负荷能力。(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9-03-12)
信帅帅,孙彤,江波[7](2019)在《整流电絮凝技术对缺氧地下水中As(Ⅲ)的原位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中砷污染的原位修复治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发了一种新型整流电絮凝反应体系,可实现对缺氧地下水As(Ⅲ)的原位修复.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操作条件为:电流密度为4.4 m A·cm~(-2),铁棒和MMO的阳极工作时间比值(TFe-anode/TMMO-anode)为1∶2,反应周期为24 s.在最优条件下,含有500μg·L~(-1)As(Ⅲ)的模拟地下水经过30 min电絮凝处理后砷的固定脱除效率达92%,总能耗为0.11 kW·hm~(-3).此外,水体中的HCO_3~-和PO_4~(3-)等无机阴离子对砷的固定具有抑制作用.在该反应体系内,电解生成的Fe(Ⅱ)与O2之间的氧化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Fe(Ⅳ)可有效将As(Ⅲ)氧化成毒性较小且更易于固定脱除的As(Ⅴ),进而显着促进了砷在Fe(Ⅲ)絮凝沉淀作用下的固定脱除.(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01期)
杨青波,戴文娟,巫志远,王桑龙,熊明[8](2018)在《电絮凝技术处理洗衣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可溶性阳极材料铝通过电絮凝法处理洗衣废水。实验研究了电流密度、废水的pH、电解时间和电解质浓度等因素对表面活性剂(LAS)、废水浊度及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电絮凝法处理洗衣污水的最佳工艺条件:电极板间距10mm、处理时间15min、电流密度1. 5mA/cm~2、原污水pH值不调整,经以上条件处理后洗涤水和漂洗水中的LAS浓度降低至2mg/L,浊度降低至2NTU;洗涤水的LAS、浊度去除率可达99. 5%。pH值对污染物处理效果影响很大,pH6~8范围内处理效果较好,在较强的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处理效果下降。LAS、COD与浊度均随电解时间的增加,处理速度逐渐变慢。电解质NaCl的加入对洗涤水和漂洗水的处理效果的影响差别很大。(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10-30)
杨洪新,胡金玲,马文静[9](2018)在《电絮凝技术除磷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电絮凝技术处理模拟含磷废水,考察反应时间、极板间距、电流密度、废水初始pH值、电导率以及曝气速率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浓度为10mg/L的模拟含磷废水,当反应时间为30min、极板间距为1cm、电流密度为2.54mA/cm~2、废水初始pH值为7、电导率为150us/cm时,磷的去除效果达到最佳,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在此条件下对反应进行曝气,当曝气速率为0.125L/(L·min)时,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4%,说明曝气有利于除磷效果的提升。(本文来源于《精细与专用化学品》期刊2018年10期)
李健[10](2018)在《电絮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电絮凝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污水的处理中,凭借其优越的环保性、节能性,越来越受到青睐,并且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了近些年来技术研究的热点。文章从电絮凝水处理技术的基本理论概述出发,简单论述了该技术在各种不同成分的污水处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分析其未来的研究趋势。(本文来源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2018年27期)
电絮凝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简要介绍了电絮凝技术基本原理,并综述了其在饮用水除氟、雨水净化、天然水净化、采油污水及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电絮凝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改进技术,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絮凝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崔普伟,苏洲,孙承羲,褚明,杨报军.新型电絮凝喷涂废水净化除渣技术的应用[J].现代涂料与涂装.2019
[2].叶陶灵,吴淑琰,韩立扬,何淑蕾,陈泽蕃.电絮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和发展[J].山东化工.2019
[3].杨振婷.基于电絮凝的产电—水处理耦合技术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9
[4].张吉库,李蜜,刘玥彤.电絮凝结合活性焦技术除磷试验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9
[5].康少鑫,张彬彬,孙军峰,叶治安.电絮凝-高效澄清池联合技术在循环水排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热力发电.2019
[6].王永祺.电催化-电絮凝技术高效处理船舶生活污水的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
[7].信帅帅,孙彤,江波.整流电絮凝技术对缺氧地下水中As(Ⅲ)的原位修复[J].环境化学.2019
[8].杨青波,戴文娟,巫志远,王桑龙,熊明.电絮凝技术处理洗衣废水的研究[C].2018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2018
[9].杨洪新,胡金玲,马文静.电絮凝技术除磷的实验研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8
[10].李健.电絮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