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压力论文-冯永安,白茂鹏

胆道压力论文-冯永安,白茂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胆道压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胆结石,碎石术,激光,外科手术,微创性,剖腹术

胆道压力论文文献综述

冯永安,白茂鹏[1](2019)在《两种术式对于胆道结石患者术后胆道压力与胃肠道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胆道压力和胃肠道功能的影响,分析胆道压力与胃肠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4例胆道结石患者。开腹组60例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微创组64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道镜内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采用SPSS18. 00统计软件分析,术中术后指标、炎性因子检测、术后胆道压测定和胃肠动力指标检测,以均数(x珋±s)形式录入,采用独立t检验;净石率、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胆道压力与胃肠动力指标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P <0. 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净石率、并发症率均优于开腹组(P <0. 05);微创组术后3 d、5 d血清IL-6、IL-8、TNF-α浓度、MTL、CCK、VIP水平和胆道压力和均显着低于开腹组(P <0. 05);患者术后胆道压力与胃肠动力指标MTL、CCK程负相关(r=-0. 632,-0. 678; P均<0. 05); VIP水平与胆道压力程正相关(r=0. 712; P <0. 05)。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内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胆道结石临床效果明显,术后机体炎症反、胆道压力、胃肠动力指标更优,且胆道压力与胃肠动力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1期)

张煜程,袁玉青,吴显光,张益明,朱仁武[2](2018)在《区域用药对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中术后胆道压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区域用药对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中Oddi括约肌的影响,来探讨区域用药对Oddi括约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我院普外科2013年1月~2016年12月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病例,随机分为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阿托品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术中经胆道镜测压,记录每组用药前后Oddi括约肌基础压(SOBP),胆总管内压(CBDP)。术后3 d每天区域用药后再测量胆道压力并记录。结果共9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通过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Kramer法分析,结果显示N组和A组用药前后SO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之间SOBP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与C组之间、A组与C组之间用药后5 min的SOBP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两组之间的SOBP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术后胆道压力的测定提示,N组和A组胆道压力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胆总管灌洗阿托品或去甲肾上腺素能有效降低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中SO的压力,也能降低术后胆道压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8年11期)

宋瑞,郭兰栓,陈学谦[3](2018)在《胆道压力与胆道探查术后T管引流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胆道探查术胆道压力与术后T管胆汁引流量的关系,指导拔管时间。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57例行胆总管T管引流术患者。其中术中胆道镜观察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有炎症水肿、结石嵌顿、狭窄等的22例患者为实验组;乳头开闭正常,无狭窄及炎症水肿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术中、术后3d、术后6d及拔除T管前的胆道压力;记录术后3、6d患者胆汁引流量。比较胆道压力与胆汁引流量的关系。术中胆道压力实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术后3d胆道压力实验组仍显着高于对照组,胆汁引流量亦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6d两组胆道压力及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末端结石反复刺激,十二指肠乳头水肿、狭窄等因素导致胆道探查术中及术后早期胆道压力升高,胆汁引流量增多,应推迟夹闭T型管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期刊2018年02期)

刘楠,刘奇,崔伟,董加纯,朱绍凤[4](2017)在《经胆囊管细管引流测胆道压力对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的指导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经胆囊管细管引流测量术后不同时间患者的胆道压力,观察是否存在术后压力持续增高。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6月对5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行胆道压力测定。采用经胆囊管留置细管进入胆道进行测压,通过中心静脉压的装置测量,分别测定术后第3、7、11天胆道压力。结果 3例术后第3天出现胆漏,第6天消失。所有患者顺利出院,无并发症。术后第3、7、11天胆道压力分别为(20.49±1.44)、(16.09±1.48)、(11.29±1.74)cm H2O,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0)。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后胆道压力逐渐降低,胆漏最可能在术后3 d左右发生,术后第7、11天后胆漏的机会明显减少。一期缝合的病人出院时并不增加胆道压力,不增加出院后胆漏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期刊2017年10期)

王国军,马国峰,沈华强[5](2017)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对T管引流术后胆道压力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对T管引流术后胆道压力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本院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对照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胆道压力、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补液量、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胆道压力差异不明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胆道压力(14.52±2.26 cm H_2O、12.13±2.34 cm H_2O、11.49±1.52 cm H_2O)显着高于对照组(11.18±2.79 cm H_2O、10.58±2.25 cm H_2O、9.05±2.14cm H_2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差异不显着,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补液量、住院费用(28.28±8.61小时、15.07±4.11小时、3.07±1.17天、6.07±1.31天、5286.07±941.36 ml、13566.87±941.28元)均少于对照组(42.52±12.73小时、29.53±5.21小时、3.93±1.26天、7.33±2.32天、8397.59±982.47 ml、20047.54±832.41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胆漏、胆管狭窄、结石残留、胆道出血术后总并发症率(5.88%)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把控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及术后Ⅰ期缝合适应证的条件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较T管引流更加安全、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7年01期)

乔刚,秦鸣放,张莉[6](2015)在《内镜球囊扩张治疗前后胆道压力临床分析96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球囊扩张(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治疗前后对患者胆道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天津市南开医院微创外科中心2011-09/2014-01成功进行胆道测压和EPBD治疗的9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对内镜前后胆道压力进行比较.结果:9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胆道测压结果相对高于正常值,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较伴胆囊结石患者胆道压力略高,行EPBD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胆道高压.随访1.0-21.0 mo(平均11.8 mo±6.1 mo),除3例患者失访,余患者临床症状均缓解.术后高淀粉酶血症2例,急性胰腺炎2例,轻度胆管炎2例,均经非手术治疗后在24-72 h内恢复正常,并发症发生率为6.3%(6/96),无出血、穿孔、重症胰腺炎等内镜相关并发症发生,无死亡报道.结论:EPBD治疗可以有效解决患者胆道梗阻,减低胆道压力.(本文来源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期刊2015年18期)

陈兆永,王凯,范育珠,刘宜翔,李强[7](2015)在《硫酸镁对胆总管取石术后患者胆道压力和胆汁分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硫酸镁对胆总管取石术后患者胆道压力和胆汁分泌的影响。方法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管引流患者20例均分为两组:实验组予25%硫酸镁1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8d;对照组仅予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治疗期间,每天利用T管测定胆道压力,记录24-h胆汁引流量。结果术后第4-8天,实验组静脉输液后胆道压力低于对照组(P<0.05),且24-h胆汁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总管取石术患者术后静脉应用硫酸镁可降低胆管压力,减少胆汁引流量。(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5年04期)

顾萍萍[8](2014)在《胆道压力的变化在腹腔高压导致MODS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腹腔高压和腹腔间室综合症是临床严重状况,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腹腔高压时的心、肺、肠道等病理生理改变,但腹腔高压时胆道压力的变化及其意义尚不清楚。临床发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可迅速导致感染性休克及MODS的发生,此时它的胆道压力升高,胆汁中炎症介质升高,而一旦及时降低胆道压力,MODS也迅速得以改善,外引流胆汁可改善失血性休克所致脏器变化。腹腔高压迅速导致MODS,往往合并肝功能损害、胆汁淤积,而积极及时的引流胆道,MODS也可得以改善。这些均提示胆道压力变化可能在腹腔高压导致MODS发生的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本研究观察腹腔高压时胆道压力的变化,及其在MOD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不同腹腔压力对胆道压力,胆汁、血液中炎症介质及重要脏器的影响目的:观察在腹腔高压时胆道压力的变化,以及胆汁、血液中炎症介质及重要脏器的变化。方法:采用氮气气腹法及经十二指肠大乳头逆行胆总管置管法复制腹腔高压+胆道置管家猪模型;随机将猪分为4组,每组各6只,第1组不施加腹腔压力(对照组),其余3组施加不同腹腔压力(实验组),分别为15mmHg(第2组)20mmHg(第3组),30mmHg(第4组),压力施加持续时间都为9小时。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测量胆道压力,并在相应时间点测量血液及胆汁中炎症因子的含量(ELISA),实验终点取肺、肝脏、肠道进行病理检查,。所有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将数据用SPSS 19.0统计软件作多组间单向方差分析(LSD法),各组间两两比较用q检验。结果:胆道压力随着腹腔压力的升高而明显升高,对照组胆道压力明显小于IAP=30 mmHg组15.86+3.52 vs42.30±8.82mmHg,p=0.003,随着腹腔压力的增高,猪的生命体征越来越趋于不稳定,心率与胆道压力呈明显正相关,R=0.739,P<0.001,MAP与胆道压力呈明显负相关,R=0.-779,P<0.001。对照组与第4组在实验9h后胆汁中TNF-α水平相比为7.9±4.1 vs 3178±924,P=0.015;血清中相比为8.5±4.1 vs 1375±336,P=0.002;胆汁中IL-1水平相比为31±15 vs 1168±279,P=0.028;血清中相比为43±18 vs 965+265,P=0.004。各组病理评分发现腹腔压力越高,各器官病理评分越差。结论:随着腹腔压力的升高,胆道压力升高,且胆道压力高于腹腔压力;血清及胆汁中的炎症因子也随之增高,且胆汁中的炎症因子水平高于血清;胆道压力与猪的心率正相关,与MAP负相关。第二部分腹腔高压时,胆道减压对器官功能的影响目的:探讨胆道减压在腹腔高压导致MODS中的作用方法:造模方法同第一部分,随机将家猪分为2组,第1组:IAP=30mmHg组,n=6(同一),第2组:IAP=30mmHg+胆囊减压(胆囊穿刺)组,n=6,压力施加持续时间都为9小时。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测量胆道压力,并在相应时间点测量血液及胆汁中炎症因子的含量(ELISA),实验终点取肺、肝脏、肠道进行病理检查。所有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将数据用SPSS 19.0统计软件作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腹腔压力30mmHg与胆囊穿刺减压组生命体征比较,心率:161.3±11.1 vs167.2±13.5,P=0.697;MAP:72.15+8.63 vs 86.29±±10.36,P=0.018;呼吸:23.06+4.82vs 24.26±3.51,P=0.374。二者在实验9h后血清中TNF-α水平相比为1375±336 vs1236±275,P=0.48;胆汁中相比为3178±924 vs 1948±859,P=0.004;血清中IL-1水平在实验9h后相比为965±265 vs 746±237,P=0.008;胆汁中相比为1168±279vs 965±265,P=0.004。减压组与30mmHg病理评分肺8.50±±0.63 vs 9.6±0.54,P=0.03,肝脏5.50±0.03 vs 6.51+0.59,P=0.49,小肠4.43±±0.21 vs 4.96+0.96,P=0.02,结肠7.644±0.31 vs 9.86±0.81,P<0.01。结论:胆道减压能改善腹腔高压猪的生命体征,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器官功能。全文结论:腹腔压力增高时,猪的胆道压力也随之增高,且胆道压力高于腹腔压力;胆道压力与猪的心率正相关,与MAP负相关;胆汁中的炎症因子水平高于血清中;胆道减压能改善腹腔高压猪的生命体征,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器官功能;胆道压力的变化可能是IAH导致MODS的原因之一,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4-05-01)

郝芳[9](2014)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胆道压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背景和目的临床胆总管结石患者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情况较为常见,随着十二指肠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JPD检出率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外学者在JPD对胆总管结石形成的影响上已达成共识,认为JPD是胆总管结石致病因素之一,同时也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重要因素。对于合并JPD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首选ERCP+EST+取石+ENBD术治疗,在此过程中,采用适当EST切开对于缓解胆道压力、减少内镜术后并发症及结石复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胆道压力主要由肝细胞分泌压、Oddi括约肌张力及呼吸运动等综合性因素来维持,是胆道外科治疗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的患者,胆道压力测定是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的金标准。SO由胆总管括约肌、胰胆管括约肌和壶腹部括约肌叁部分组成,在调节和控制胆汁和胰液向肠道的排泄,并控制肠液向胆道内反流,起着双向的调节作用。目前,国内外利用胆道测压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为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或者药物等对Oddi括约肌压力的影响作用,并且已有少量临床报道ERCP过程中行Oddi括约肌测压是安全可行的,但仍有学者认为测压的主要风险在于增加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概率,而这种风险是否存在,缺乏大量相关性研究。、此外,虽然JPD与胆总管结石形成有关,但对胆道压力的量化影响尚未见报道,其对患者术后短期影响及长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国内外仅有对Oddi括约肌成型术后进行的随访,观察治疗效果,而对伴有JPD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行外科内镜干预治疗后憩室对胆道压力影响及后期继发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照分析,对不同类型的伴有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胆道测压比较,记录EST切开前后胆道压力结果,研究胆道测压引发术后并发症的概率,总结治疗前后压力的变化规律,论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存在改变了胆总管和Oddi括约肌压力,进而促进胆石形成”这一理论,说明胆道高压是胆总管结石形成的致病因素之一,印证EST的治疗价值。此外,随访EST切开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深入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内镜治疗后患者胆道压力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并将中成药制剂应用于缓解胆道压力,改善临床症状之中,为临床提供可靠资料,以期减少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二、材料与方法选择于2011年8月~2014年3月于天津市南开医院微创外科中心成功进行胆道测压和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治疗的9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者52例。年龄在18~70岁,经B超、CT、MRCP等相关影像学检查提示:胆总管直径在1.0~1.5cm,胆总管内结石数目不超过2枚,结石直径不超过1.5cm,无急性胆管炎等急诊症状存在。研究对象分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实验组:伴有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组,共计52例。其中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28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24例。均行EST切开术,并在切开前后分别行胆道测压。实验对照组:不伴有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组,共计45例。其中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23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22例。均行EST切开,并在切开前后分别行胆道测压。取正常生理值:即Oddi括约肌基础压≤35mmHg,胆总管内压≤9mmHg。在胆道测压及十二指肠镜检查与治疗后再次随机将9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中药对照组,对照组单纯予补液等相关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加入中成药制剂治疗,进行胆汁流量、肝功能的比较。(1)观察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患者在临床基本资料之间的差异;(2)记录十二指肠检查及治疗操作前后及术后1个月胆总管结石患者胆道压力情况;(3)记录患者在中药治疗后胆汁引流量、肝功能等各项指标;(4)记录胆总管结石患者胆道测压联合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治疗后并发症及出院情况。叁、结果1、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胆总管结石患者胆道压力结果对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伴或不伴有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患者胆道压力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不论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患者,还是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胆道压力均高于正常值,且伴有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者胆道压力高于不伴有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患者,尤其体现在奥狄氏括约肌基础压方面。2、胆总管结石EST切开术前术后胆道压力结果所有患者EST切开术前术后分别行胆道测压,通过统计学计算,可发现两组患者无论伴或不伴有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者在行EST切开后胆道压力均较术前有明显缓解。并且发现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行EST切开术后,伴JPD组患者胆道压力较不伴JPD组胆道压力高,具有统计学差异。3、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患者与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内镜治疗后胆道压力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胆道压力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说明二者在胆道压力上有明显不同,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治疗后胆道压力高于伴胆囊结石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胆道压力。4、行胆道测压与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关研究术后高淀粉酶血症3例,急性胰腺炎2例,轻度胆管炎2例,均经非手术治疗后在24-72h内恢复正常,并发症发生率为7.22%(7/97),与传统内镜后并发症类似,而并没有发生率增高趋势,且其中无出血、穿孔等内镜相关并发症发生,无死亡报道。患者出院时间无延迟。5、中药在改善临床症状,缓解胆道压力方面的临床疗效对比中药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在内镜治疗后ENBD胆汁引流量及肝功能结果,术后7d实验组患者ENBD胆汁引流量明显增多,肝功能明显好转。6、随访EST切开术后患者胆道压力复查及相关症状复发情况随访1mo,失访16例,对余81例患者再次行胆道压力测定。随访1-23mo(平均12.8mo±5.3mo),21例患者失访,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发现实验组患者在1个月后胆道压力相对高于实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四、结论1、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胆道压力相对高于实验对照组,论证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存在改变了胆总管和奥狄氏括约肌压力,易出现胆汁淤积而促进胆总管结石形成,进而说明JPD继发胆道高压是胆石症形成原因之一2、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患者内镜治疗后胆道压力明显下降,可以认为EST能够缓解胆道压力,改善胆道排空功能障碍,降低结石发生率。而在内镜治疗及术后1个月后复查胆道压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胆道压力相对较高,并且至随访期结束,伴JPD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与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存在使胆道排空功能异常有关,更进一步论证JPD是胆总管结石患者出现相关临床症状的原因之一。3、研究发现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胆道压力高于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患者的胆道压力,考虑胆囊收缩功能良好在维持胆道压力正常方面起着一定作用,结合前述资料进一步说明胆囊与奥狄氏括约肌二者协同对胆道压力起着调节作用。4、胆道测压联合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治疗并不会加重内镜后并发症风险及延长出院时间,并且将胆道测压应用于临床中有相对指导作用。5、比较内镜后中药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应用中药治疗后相关指标改善情况,说明内镜联合辨证的应用中药制剂治疗在保障胆道排空功能正常、肝功能改善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4-05-01)

秦旭[10](2013)在《胆总管急性梗阻时胆道压力胆管扩张黄疸叁者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胆总管发生急性梗阻时,胆管扩张、胆道压力以及黄疸叁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我院选择了20条犬作为研究对象,将自动测压的装置置入到其十二指肠上缘的胆总管内,测压装置为一直径约3.5mm的小管,首先测量胆总管的直径和胆道基础压力。结果在滴入美蓝盐水前,胆总管直径为4.0mm,胆道压力不超过8mmHg,肝脏颜色未见异常。在滴入美蓝盐水后,胆总管直径增宽,约为5.5mm,胆道压力升至15.42mmHg。同时在分别测量滴入美蓝盐水的15min、30min、45min及60min时胆总管直径以及胆道压力。结论胆道压力升高后首先会出现胆管扩张,其次会出现黄疸症状。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黄疸程度和胆道压力、胆管扩张程度呈正比。但胆道压力达到34mmHg时就不会在升高,胆管扩张到7.5mm是便不会扩张,这就说明胆管扩张和胆道压力均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3年04期)

胆道压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区域用药对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中Oddi括约肌的影响,来探讨区域用药对Oddi括约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我院普外科2013年1月~2016年12月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病例,随机分为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阿托品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术中经胆道镜测压,记录每组用药前后Oddi括约肌基础压(SOBP),胆总管内压(CBDP)。术后3 d每天区域用药后再测量胆道压力并记录。结果共9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通过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Kramer法分析,结果显示N组和A组用药前后SO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之间SOBP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与C组之间、A组与C组之间用药后5 min的SOBP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两组之间的SOBP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术后胆道压力的测定提示,N组和A组胆道压力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胆总管灌洗阿托品或去甲肾上腺素能有效降低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中SO的压力,也能降低术后胆道压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胆道压力论文参考文献

[1].冯永安,白茂鹏.两种术式对于胆道结石患者术后胆道压力与胃肠道功能研究[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9

[2].张煜程,袁玉青,吴显光,张益明,朱仁武.区域用药对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中术后胆道压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8

[3].宋瑞,郭兰栓,陈学谦.胆道压力与胆道探查术后T管引流量的关系[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8

[4].刘楠,刘奇,崔伟,董加纯,朱绍凤.经胆囊管细管引流测胆道压力对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的指导意义[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

[5].王国军,马国峰,沈华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对T管引流术后胆道压力及效果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7

[6].乔刚,秦鸣放,张莉.内镜球囊扩张治疗前后胆道压力临床分析96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

[7].陈兆永,王凯,范育珠,刘宜翔,李强.硫酸镁对胆总管取石术后患者胆道压力和胆汁分泌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5

[8].顾萍萍.胆道压力的变化在腹腔高压导致MODS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4

[9].郝芳.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胆道压力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4

[10].秦旭.胆总管急性梗阻时胆道压力胆管扩张黄疸叁者的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2013

标签:;  ;  ;  ;  ;  ;  

胆道压力论文-冯永安,白茂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