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油替代论文-曾洪雨,贾高旺

鱼油替代论文-曾洪雨,贾高旺

导读:本文包含了鱼油替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凡纳滨对虾(Litopanaeus,vannamei),脂钙粉,生长性能,免疫指标

鱼油替代论文文献综述

曾洪雨,贾高旺[1](2019)在《脂钙粉替代豆油鱼油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免疫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脂钙粉完全替代大豆油和鱼油对凡纳滨对虾(Litopa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0.43±0.03)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试验分为对照组、脂钙粉替代大豆油组、脂钙粉替代鱼油组、脂钙粉替代大豆油和鱼油组4组,分别记为V_1、V_2、V_3和V_4,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试验为期56 d。试验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特定生长率率、增重率等生长指标都无显着差异(P>0.05);各组肝胰腺中丙二醛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引起酸性磷酸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着差异(P>0.05),V_1、V_2组血淋巴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显着低于V_3、V_4组(P<0.05)。由此可见,在本实验条件下,以脂钙粉2号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大豆油最优。(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9年10期)

何凌云[2](2019)在《大豆油或棕榈油替代鱼油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脂肪酸组成及脂肪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鱼粉、豆粕、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鱼油、豆油和棕榈油作为脂肪源,配制大豆油或棕榈油替代鱼油水平分别0、25%、50%、75%、100%9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对照组、25SO、50SO、75SO、100SO、25PO、50PO、75PO和100PO饲料组),将810尾初始均重约为12.59 g的斜带石斑鱼随机分到27个网箱中,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每天早晚饲喂至表观饱食,试验周期为8周,比较探究大豆油、棕榈油替代鱼油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脂肪酸组成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差异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长性能和体成分:无论大豆油还是棕榈油,随着替代鱼油水平增加,增重率(WGR)及肝脏与肌肉粗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肝脏粗脂肪含量则呈逐渐升高趋势。5SO、100SO和100PO组肝脏粗脂肪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油源不影响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但棕榈油组全鱼和肌肉粗蛋白含量高于大豆油组(P<0.05)。以增重率为测定指标,经过二次回归分析得到大豆油和棕榈油替代鱼油的最佳比例分别为32.9%和47.4%,以上结果表明,大豆油、棕榈油替代鱼油提高了肝脏粗脂肪含量,棕榈油组脂肪沉积高于大豆油组,棕榈油替代鱼油比例高于大豆油。2.血浆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及脂肪代谢酶活:无论大豆油还是棕榈油,随替代鱼油水平增加,血浆T-CHO和HLD-C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肝脏CAT活性和MDA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而肝脏LPL和TL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对照组和25SO组HLD-C、GSH-Px活性和MDA含量均显着高于100SO组(P<0.05),对照组HL活性显着低于100SO组(P<0.05),但50SO组中ACC和HSL活性显着低于100SO(P<0.05)。50PO组中血浆T-CHO和TG含量显着高于100PO组(P<0.05),50PO组TL活性显着低于75PO和100SO组(P<0.05),100PO组中血浆CAT活性和MD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油源不影响肝脏代谢酶活性,但影响血浆TG含量和CAT活性和MDA含量。以上结果表明,25SO和50PO可相对提高机体脂肪代谢机能,100SO和100PO组的抗氧化能力和脂肪分解酶活性降低,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升高。3.脂肪酸组成和肝脏组织形态:无论大豆油还是棕榈油,随替代鱼油水平的增加,肌肉和肝脏C18:1n-9和C18:2n-6含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ARA、DHA、EPA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50SO-100SO组肌肉C18:1n-9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50PO-100PO组肌肉AR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75PO和100PO组肝脏C18:1n-9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50SO-100SO和100PO组肝脏C18:2n-6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DHA均从50SO和50PO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油源明显影响肌肉中C18:1n-9、C18:2n-6、ARA、EPA、DHA含量以及肝脏C18:1n-9和C18:2n-6含量。肝脏组织结构中发现,与对照组比,100SO和100PO组出现细胞核偏移或消失,脂肪滴明显增加,细胞空泡化增加明显。以上结果表明,大豆油、棕榈油替代鱼油降低DHA和EPA含量,饲料脂肪酸含量对鱼体不同组织脂肪酸有不同的影响。4.肝脏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随替代鱼油水平的增加,肝脏FAS、ACC、G6PD、PPARα、LPL、Δ6fad和SREBP-1c基因表达量均呈上升的趋势,但ATGL、FABP和HSL基因表达量呈降低的趋势,而CPT-1、Elovl5、Elovl4基因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CD基因表达无变化。100SO组中FAS、ACC、G6PD和LPL基因表达量和100PO组FAS、ACC、G6PD、HSL、PPARα、LPL、Δ6fad和SREBP-1c基因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但100PO和100SO组ATGL基因表达量和100PO组FABP和Elovl5基因表达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5SO组Elovl5和SREBP-1c基因表达量和25PO组Elovl4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100SO和100PO组上调了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下调了脂肪酸分解相关基因表达。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大豆油或棕榈油大比例甚至完全替代鱼油也不会对斜带石斑鱼生长产生明显影响,但降低了机体营养状况、抗氧化能力、脂肪分解酶活性和肝脏和肌肉DHA和EPA的含量,促进了肝脏脂肪沉积并造成肝脏组织结构损伤。(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期刊2019-05-08)

吴仁福,龙晓文,侯文杰,潘桂平,董志国[3](2019)在《育肥饲料中混合植物油替代鱼油对叁疣梭子蟹育肥性能、生理代谢指标和生化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叁疣梭子蟹育肥性能、生理代谢和生化组成的影响,采用混合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1∶1)分别替代饲料中0%、25%、50%、75%和100%的鱼油,制成5种等氮等脂育肥饲料(分别记为饲料Diet 1~Diet 5)对生殖蜕壳后的叁疣梭子蟹雌体[初始体质量为(150±25) g]进行45 d的育肥养殖。结果显示:(1)饲料中鱼油替代对雌体成活率(SR)、增重率(WGR)、性腺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出肉率(MY)和总可食率(TEY)均无显着影响。(2)各组雌蟹肝胰腺中的甘油叁酯(TG)含量,苹果酸脱氢酶(MDH)、脂肪酶(LPS)和脂蛋白酯酶(LPL)活性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TG和LPS水平均在Diet 5最高,MDH活性在Diet 1组最高,而LPL活性在Diet 2组最高;血清中甘油叁酯(TG)和总胆固醇(TC)分别在Diet 3和Diet 4组最高。(3)Diet 1组肝胰腺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着高于Diet 2和Diet 3组,而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ALP)和酸性磷酸酶(ACP)均在Diet 4组最高;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在Diet 1组最低,Diet 2组最高,而ALP活性在Diet 1组最高。(4)不同饲料组肌肉中粗蛋白和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显着,均以Diet 3组最高;Diet 3和Diet 4组肝胰腺中的粗脂肪和总碳水化合物均相对较高;此外,卵巢中的粗蛋白含量在Diet 3组最高。(5)饲料中鱼油替代水平对叁疣梭子蟹肌肉、卵巢和肝胰腺的脂肪酸组成产生显着影响,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随鱼油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n-3 PUFA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随饲料鱼油替代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研究表明,育肥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叁疣梭子蟹雌体成活和卵巢发育等无显着影响,但可提高肝胰腺中甘油叁酯、粗脂肪、n-6 PUFA含量、部分抗氧化和免疫指标;50%的鱼油替代水平可提高卵巢和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因此,混合植物油可以替代叁疣梭子蟹育肥中50%的鱼油。(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何凌云,王彦飞,冯翰墨,牛行健,叶继丹[4](2018)在《豆油替代鱼油对斜带石斑鱼生长、肝脏代谢酶活性及肌肉脂肪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鱼油为对照料,用豆油替代对照料中25%、50%、75%和100%的鱼油配制5组等氮等脂的饲料,分别饲喂斜带石斑鱼(初均重12.59±0.01g)8周。结果表明,WGR、FCR、SR、HSI及全鱼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均不受豆油替代鱼油水平的影响。随豆油替代水平增加,肝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肝脂蛋白脂酶和总脂酶活性则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75%替代组达到最大值;激素敏感脂酶和肝脂酶活性不受豆油替代水平的影响。肌肉中亚油酸含量与豆油替代水平呈显着正相关,而肌肉中ARA、EPA和DHA含量与豆油替代水平呈显着负相关。综上可知,豆油完全替代鱼油不会影响石斑鱼生长,但替代水平在75%以上时会降低鱼的肌肉品质。(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15)

郑建明,赵捷杰,陈四清,常青,严俊丽[5](2019)在《豆油替代鱼油对圆斑星鲽幼鱼生长和肌肉脂肪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生长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用豆油分别替代0、25%、50%和75%的鱼油,配制4组等氮、等脂肪的饲料。选择初始体重为(65.47±1.57)g的圆斑星鲽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养殖56 d。结果显示,(1)随着豆油替代水平的升高,增重率(WGR)呈现降低的趋势(P<0.05),饲料系数(FCR)呈现升高的趋势(P<0.05),25%替代组的WGR高于鱼油组(P<0.05)。(2)豆油替代鱼油对圆斑星鲽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着性影响(P>0.05),对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肥满度(CF)无显着性影响(P>0.05),豆油替代组肝脏的脂肪含量显着高于鱼油组(P<0.05)。(3)随着饲料中豆油水平的增加,圆斑星鲽幼鱼肌肉亚油酸(C18:2n-6)和亚麻酸(C18:3n-3)显着升高(P<0.05),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则显着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饲料中高比例的豆油替代鱼油会降低鱼体的生长性能和肌肉脂肪酸营养品质。(本文来源于《渔业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易昌金[6](2018)在《黑水虻油脂替代鱼油对黄颡鱼生长及脂肪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研究了饲料中利用黑水虻油脂替代鱼油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性能、体成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抗氧化指标、血清炎症因子、肌肉和肝脏脂肪酸组成、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及肝脏的组织结构的影响。1、黑水虻油脂替代鱼油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黑水虻油脂替代鱼油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形体指标、体成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鱼油为对照组(T0),分别替代20%(T20)、40%(T40)、60%(T60)、80%(T80)、100%(T100)的鱼油,配置6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选取初始体重为2.12±0.01 g的黄颡鱼8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每种饲料随机投喂1组实验鱼,养殖周期56d。养殖实验结束后,采集样品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黑水虻油脂替代鱼油对黄颡鱼的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存活率、摄食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摄食量均未产生显着性影响(P>0.05);黑水虻油脂替代鱼油对黄颡鱼的肥满度、腹脂指数、脏体比、肝体比均未产生显着性影响(P>0.05);黑水虻油脂替代鱼油对黄颡鱼血清中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叁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血糖、总蛋白也均未产生显着性影响(P>0.05),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则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T60组和T80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各组与对照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黑水虻油脂替代鱼油对黄颡鱼血清中抗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也均未产生显着性影响(P>0.05);黄颡鱼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白素-10、白白素-6及白白素-8浓度随着黄颡鱼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当替代水平超过40%时,血清中白白素-10、白白素-6及白白素-8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黑水虻油脂替代鱼油对于黄颡鱼饲料中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磷及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均未产生显着性影响(P>0.05),饲料中钙的表观消化率T60和T80组显着高于T100组(P<0.05),其它各组间均未出现显着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黑水虻油脂完全替代鱼油对黄颡鱼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灰分、钙、磷含量未产生显着性影响(P>0.05);黑水虻油脂替代鱼油对黄颡鱼肝脏切片脂滴面积比也未产生显着性影响(P>0.05);肝脏切片病理分析结果表明,各组肝脏切片中均出现了肝细胞水肿至空泡变性,中央静脉内可见少量红细胞,肝细胞肿大,胞浆染色不均匀,少量细胞核偏向细胞一侧,组织中均未见大面积坏死。综上,黑水虻油脂完全替代鱼油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形体指标、体成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抗氧化指标及肝脏组织结构均无显着性影响,但提高了血清中抗炎因子浓度,有利于抑制机体炎症产生,提高免疫力。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黑水虻油脂可以100%替代黄颡鱼饲料中的鱼油。2、黑水虻油脂替代鱼油对黄颡鱼脂肪酸组成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黑水虻油脂替代鱼油对黄颡鱼脂肪沉积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饲养实验结束后,同时采集黄颡鱼的肝脏和肌肉样品,测定脂肪酸组成、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肌肉和肝脏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替代量的增加而增加,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在替代量超过40%时达到显着差异(P<0.05),肝脏中饱和脂肪酸在替代量超过80%时达到显着差异(P<0.05);肌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在替代量超过60%时达到显着差异(P<0.05),肝脏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在替代量超过40%时达到显着差异(P<0.05);反之肌肉和肝脏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替代量的增加而降低,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替代量超过60%时显着低于对照组,各替代组肝脏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黑水虻油脂完全替代鱼油对肝脏中FATP、LPL、L-FABP、ACCα、FAS、HL、CAT、PPARα、HSL mRNA的表达水平均未产生显着性影响(P>0.05)。黄颡鱼肝脏中PPARα、HSL及LPL mRNA的表达水平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T40组的PPARα及LPL mRNA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T100组(P<0.05),T60组的HSL mRNA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T100组(P<0.05)。综上所述,黄颡鱼肌肉和肝脏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黑水虻油脂替代鱼油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而降低,黑水虻油脂替代鱼油影响了黄颡鱼肝脏中PPARα、HSL及LPL mRNA的表达。因此,为避免对黄颡鱼肌肉品质产生不利影响,建议替代比例不宜超过40%。(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李经奇,李学山,姬仁磊,徐玮,麦康森[7](2018)在《亚麻籽油和豆油替代鱼油对大黄鱼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及Δ6Fad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亚麻籽油(LO)和豆油(SO)完全替代鱼油(FO)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及Δ6Fad(Δ6 Fatty acid desaturase)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用豆油和亚麻籽油替代鱼油制备了3种等氮等脂的精制饲料,在海水浮动网箱中进行了为期10周的养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鱼油组的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着高于亚麻籽油组和豆油组(P<0.05),但对成活率,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没有显着影响(P>0.05);(2)亚麻籽油和豆油完全替代鱼油显着改变了鱼体肝脏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降低了肝脏和肌肉LCPUFA(Long chain-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的相对含量(P<0.05),在亚麻籽油组(LO)和豆油组(SO)中没有显着差异(P>0.05),在各处理组中,肌肉的n-3LC-PUFA的相对含量显着高于肝脏(P<0.05);(3)亚麻籽油和豆油显着上调了肌肉和肝脏中Δ6Fad基因的表达量(P<0.05),其表达量在肝脏中分别升高了7.6和6.5倍,在肌肉中分别上升了2.2和2.8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亚麻籽油和豆油完全替代鱼油对大黄鱼生长具有不利影响,亚麻籽油和豆油替代鱼油降低了肝脏和肌肉中LC-PUFA的含量,提高了Δ6Fad基因的表达量。(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张新党,张曦,陶琳丽,杨秀娟,毕保良[8](2018)在《橡胶籽油替代鱼油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脂蛋白含量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橡胶籽油替代鱼油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脂蛋白含量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择大小均匀、体格健壮的吉富罗非鱼鱼苗600尾,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5组试验鱼分别投喂以橡胶籽油分别替代0(对照)、25%、50%、75%和100%鱼油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分别记为G0、G25、G50、G75、G100。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橡胶籽油替代不同比例鱼油对罗非鱼幼鱼的末重、体增重、日增重系数、摄食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均无显着影响(P>0.05)。2)G25组罗非鱼幼鱼肠道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G25组罗非鱼幼鱼肠道淀粉酶活性显着高于G75组(P<0.05)。橡胶籽油替代不同比例鱼油对罗非鱼幼鱼肝脏胰蛋白酶、淀粉酶和二糖酶活性均无显着影响(P>0.05)。3)随着橡胶籽油替代鱼油比例的提高,罗非鱼幼鱼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大体上呈下降的趋势,肝脏游离胆固醇(FC)含量及FC/TC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以G25组最低。4)G0组罗非鱼幼鱼血浆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G0组罗非鱼幼鱼肝脏GR活性显着高于G50和G100组(P<0.05),G100组罗非鱼幼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可见,橡胶籽油替代25%~75%鱼油对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功能均无明显负面影响。橡胶籽油替代25%鱼油有利于改善罗非鱼幼鱼肠道消化酶活性;橡胶籽油替代100%鱼油时,罗非鱼幼鱼抗氧化功能下降。(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9](2018)在《欧盟对用正己烷萃取法和鱼油替代法去除鱼粉中二恶英和多氯联苯的去污方法进行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2月12日,欧盟发布10.2903/j.efsa.2018.5174号文件。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要求,EFSA食品链污染物小组(CONTAM)就鱼粉净化过程的评估提供了科学意见。该去污过程需要使用溶剂(己烷)从鱼粉中提取鱼油以去除二恶英(多氯二苯并对二恶英(PCDD)和多氯二苯并呋喃(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詹瑰然,王坤,张新党,张曦,李业荣[10](2018)在《橡胶籽油替代鱼油对鲤鱼生长、体成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探讨橡胶籽油替代鱼油对鲤鱼生长、体成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用橡胶籽油替代0%、25%、50%、75%和100%的鱼油,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进行10周养殖试验。【结果】(1)0%和25%组末重、体增重和日增重系数差异不显着,但显着高于其余处理组;75%和100%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着低于其他处理组。(2)0%组血清总胆固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着高于50%、75%和100%组(P<0.05)。各处理组血清甘油叁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随着替代比例的提高,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25%和50%组活性最高。(4)100%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低于0%和25%组,类似地,100%组血浆过氧化氢酶活性显着低于25%和75%组(P<0.05)。25%和50%组肝脏总抗氧化酶显着高于100%组(P<0.05)。75%组肝脏碱性磷酸酶活性显着高于0%、25%和50%组(P<0.05)。【结论】饲料中橡胶籽油替代25%鱼油对鲤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等均无不良影响,但当替代比例超过50%时会影响鲤鱼的生长,对肝脏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鲤鱼饲料中橡胶籽油适宜添加量为1.6%~3.2%。(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鱼油替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以鱼粉、豆粕、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鱼油、豆油和棕榈油作为脂肪源,配制大豆油或棕榈油替代鱼油水平分别0、25%、50%、75%、100%9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对照组、25SO、50SO、75SO、100SO、25PO、50PO、75PO和100PO饲料组),将810尾初始均重约为12.59 g的斜带石斑鱼随机分到27个网箱中,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每天早晚饲喂至表观饱食,试验周期为8周,比较探究大豆油、棕榈油替代鱼油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脂肪酸组成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差异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长性能和体成分:无论大豆油还是棕榈油,随着替代鱼油水平增加,增重率(WGR)及肝脏与肌肉粗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肝脏粗脂肪含量则呈逐渐升高趋势。5SO、100SO和100PO组肝脏粗脂肪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油源不影响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但棕榈油组全鱼和肌肉粗蛋白含量高于大豆油组(P<0.05)。以增重率为测定指标,经过二次回归分析得到大豆油和棕榈油替代鱼油的最佳比例分别为32.9%和47.4%,以上结果表明,大豆油、棕榈油替代鱼油提高了肝脏粗脂肪含量,棕榈油组脂肪沉积高于大豆油组,棕榈油替代鱼油比例高于大豆油。2.血浆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及脂肪代谢酶活:无论大豆油还是棕榈油,随替代鱼油水平增加,血浆T-CHO和HLD-C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肝脏CAT活性和MDA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而肝脏LPL和TL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对照组和25SO组HLD-C、GSH-Px活性和MDA含量均显着高于100SO组(P<0.05),对照组HL活性显着低于100SO组(P<0.05),但50SO组中ACC和HSL活性显着低于100SO(P<0.05)。50PO组中血浆T-CHO和TG含量显着高于100PO组(P<0.05),50PO组TL活性显着低于75PO和100SO组(P<0.05),100PO组中血浆CAT活性和MD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油源不影响肝脏代谢酶活性,但影响血浆TG含量和CAT活性和MDA含量。以上结果表明,25SO和50PO可相对提高机体脂肪代谢机能,100SO和100PO组的抗氧化能力和脂肪分解酶活性降低,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升高。3.脂肪酸组成和肝脏组织形态:无论大豆油还是棕榈油,随替代鱼油水平的增加,肌肉和肝脏C18:1n-9和C18:2n-6含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ARA、DHA、EPA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50SO-100SO组肌肉C18:1n-9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50PO-100PO组肌肉AR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75PO和100PO组肝脏C18:1n-9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50SO-100SO和100PO组肝脏C18:2n-6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DHA均从50SO和50PO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油源明显影响肌肉中C18:1n-9、C18:2n-6、ARA、EPA、DHA含量以及肝脏C18:1n-9和C18:2n-6含量。肝脏组织结构中发现,与对照组比,100SO和100PO组出现细胞核偏移或消失,脂肪滴明显增加,细胞空泡化增加明显。以上结果表明,大豆油、棕榈油替代鱼油降低DHA和EPA含量,饲料脂肪酸含量对鱼体不同组织脂肪酸有不同的影响。4.肝脏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随替代鱼油水平的增加,肝脏FAS、ACC、G6PD、PPARα、LPL、Δ6fad和SREBP-1c基因表达量均呈上升的趋势,但ATGL、FABP和HSL基因表达量呈降低的趋势,而CPT-1、Elovl5、Elovl4基因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CD基因表达无变化。100SO组中FAS、ACC、G6PD和LPL基因表达量和100PO组FAS、ACC、G6PD、HSL、PPARα、LPL、Δ6fad和SREBP-1c基因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但100PO和100SO组ATGL基因表达量和100PO组FABP和Elovl5基因表达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5SO组Elovl5和SREBP-1c基因表达量和25PO组Elovl4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100SO和100PO组上调了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下调了脂肪酸分解相关基因表达。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大豆油或棕榈油大比例甚至完全替代鱼油也不会对斜带石斑鱼生长产生明显影响,但降低了机体营养状况、抗氧化能力、脂肪分解酶活性和肝脏和肌肉DHA和EPA的含量,促进了肝脏脂肪沉积并造成肝脏组织结构损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鱼油替代论文参考文献

[1].曾洪雨,贾高旺.脂钙粉替代豆油鱼油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免疫指标的影响[J].河北渔业.2019

[2].何凌云.大豆油或棕榈油替代鱼油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脂肪酸组成及脂肪代谢的影响[D].集美大学.2019

[3].吴仁福,龙晓文,侯文杰,潘桂平,董志国.育肥饲料中混合植物油替代鱼油对叁疣梭子蟹育肥性能、生理代谢指标和生化组成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9

[4].何凌云,王彦飞,冯翰墨,牛行健,叶继丹.豆油替代鱼油对斜带石斑鱼生长、肝脏代谢酶活性及肌肉脂肪酸的影响[C].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5].郑建明,赵捷杰,陈四清,常青,严俊丽.豆油替代鱼油对圆斑星鲽幼鱼生长和肌肉脂肪酸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19

[6].易昌金.黑水虻油脂替代鱼油对黄颡鱼生长及脂肪代谢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8

[7].李经奇,李学山,姬仁磊,徐玮,麦康森.亚麻籽油和豆油替代鱼油对大黄鱼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及Δ6Fad基因表达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8

[8].张新党,张曦,陶琳丽,杨秀娟,毕保良.橡胶籽油替代鱼油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脂蛋白含量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8

[9]..欧盟对用正己烷萃取法和鱼油替代法去除鱼粉中二恶英和多氯联苯的去污方法进行评估[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8

[10].詹瑰然,王坤,张新党,张曦,李业荣.橡胶籽油替代鱼油对鲤鱼生长、体成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标签:;  ;  ;  ;  ;  

鱼油替代论文-曾洪雨,贾高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