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胱甘肽降解论文-张伟宏,宋圆圆,张燕,赵蕊,何月

谷胱甘肽降解论文-张伟宏,宋圆圆,张燕,赵蕊,何月

导读:本文包含了谷胱甘肽降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亚碲酸盐,谷胱甘肽,生物还原,希瓦氏菌

谷胱甘肽降解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宏,宋圆圆,张燕,赵蕊,何月[1](2019)在《还原型谷胱甘肽调控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降解亚碲酸盐》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生物活性小分子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调控奥奈达湖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MR-1还原亚碲酸盐的特性及机理.结果表明,生物体系中加入0.1,0.4, 1.0mmol/L GSH,与空白对照相比,亚碲酸盐的生物还原效率可分别提高55%、71%和78%,且GSH浓度在0.1~1.0mmol/L范围内与亚碲酸盐的生物还原效率呈正相关.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培养条件,在温度35℃,pH 8.0,GSH浓度为0.4mmol/L的条件下,亚碲酸盐生物还原效率在24h内即可达到97%.采用6种不同呼吸抑制剂实验探讨亚碲酸盐生物还原的电子传递路径,确定GSH在亚碲酸盐生物还原电子传递链上的加速位点为NADH还原酶、甲萘醌和FAD脱氢酶.(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沈宁飞[2](2018)在《谷胱甘肽修饰纳米Fe_3O_4的制备及其催化H_2O_2降解水中2,4-二氯苯酚的效能和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酚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制药、印染、造纸、皮革等行业。而酚类化合物本身又具有毒性强、难降解的特点,是一类对环境危害较大的污染物。近年来,类芬顿高级氧化技术由于具有强氧化性、高效、快速、操作简单等优点常被用于处理酚类污染物。但是,大部分类芬顿反应催化剂在中性pH值条件下催化性能不佳,不能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去除。针对这个缺点,本研究拟开发出一种新型高级氧化催化剂使其在中性pH值条件下具备高效催化H_2O_2的性能。纳米四氧化叁铁(Fe_3O_4)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磁性,具有重复利用率高、对环境危害小、原料来源广、制备方法简单和易于改性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用作高级氧化的催化剂,但Fe_3O_4也存在在中性pH值条件下催化效能不高的缺点。谷胱甘肽是一种叁肽化合物,具有丰富的功能官能团如氨基、羧基和巯基,且能够与金属化合物结合。因此,本文提出用谷胱甘肽去修饰纳米Fe_3O_4,提高其在中性pH条件下的催化性能。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_3O_4,又通过氧化聚合法制备出谷胱甘肽修饰纳米Fe_3O_4(Fe_3O_4@GSH)。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氮气吸附-脱附(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方法,分析修饰前后Fe_3O_4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表征结果表明,用共沉淀法合成的催化剂为Fe_3O_4,谷胱甘肽与Fe_3O_4稳定结合,且粒径为纳米级别,修饰后的Fe_3O_4有更好的分散性,更大的比表面积,表面有丰富的氨基、羧基官能团。选取2,4-二氯苯酚(2,4-DCP)作为酚类特征污染物,构建Fe_3O_4@GSH/H_2O_2类芬顿体系,对比修饰前后Fe_3O_4的催化活性,探究催化剂投加量、氧化剂浓度、pH值、初始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考察Fe_3O_4@GSH的重复利用特性和对2,4-二氯苯酚的矿化度。实验结果表明:氧化剂和催化剂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5 mM和2g/L,反应p H值的降低有利于降解反应的进行;Fe_3O_4@GSH/H_2O_2体系在pH 6.5条件下对100 mg/L的2,4-DCP的降解率达到99%,脱氯率达到70%,而在相同条件下Fe_3O_4/H_2O_2体系对2,4-DCP几乎没有降解效果。另外,Fe_3O_4@GSH经过3次循环反应后对2,4-DCP的降解率仍能达到94%,表现出很好的稳定性和催化性。通过自由基淬灭实验和电子自旋共振(EPR)探究反应产生的主要功能自由基,结果表明羟基自由基(·OH)为Fe_3O_4@GSH/H_2O_2体系产生的主要功能自由基,且自由基强度与2,4-DCP的降解趋势相符。通过测定Fe_3O_4@GSH/H_2O_2体系和Fe_3O_4/H_2O_2体系反应过程中铁离子的溶出量,对比pH 3.0条件下两种体系对2,4-DCP的降解速率、H_2O_2的分解速率和自由基强度,同时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探究反应机理。得出谷胱甘肽的主要作用是加速了Fe_3O_4在中性pH值条件下铁离子的溶出;同时,谷胱甘肽上的氨基、羧基能与H_2O_2结合,起到富集作用,有利催化反应的进行,进而提高Fe_3O_4@GSH/H_2O_2体系的氧化降解能力。(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于高波[3](2012)在《油菜素内酯促进番茄体内百菌清降解中谷胱甘肽相关解毒途径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药的过量及不合理使用不仅对作物生长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造成了蔬菜和环境中农药残留的超标,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生存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因此,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控制,使其降低至安全标准以下,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已有研究表明,油菜素内酯BRs能够有效地降低植物体内的农药残留,但关于BRs促进植物体内农药降解代谢的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对其机理的清晰了解是建立一条农作物安全生产调控新途径的必要前提,对于保证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Mill.)为材料,以生产中普遍使用的百菌清为目标化合物,利用基因沉默技术,针对谷胱甘肽相关解毒途径在植物体内农药降解代谢中的作用机理,以及在BRs促进植物体内农药降解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研究,并且对BRs通过诱导H2O2信号,启动植物对农药的解毒响应,调控植物体内解毒代谢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以进一步阐述BRs促进植物体内农药降解代谢的相关机制。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建立并优化了基于TRV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体系,获得了谷胱甘肽相关基因沉默的番茄植株材料。本研究利用VIGS技术,构建了目标基因的TRV病毒载体,获得了SIGSH1、SlGSH2、SlGR以及7个SlGST基因有效沉默的植株材料,并利用RT-PCR验证其沉默效率,结果表明,基因沉默对植株目标基因的抑制效率均高于一半以上,说明基于TRV的VIGS技术能有效诱导目标基因在番茄植株中发生系统性沉默。2.研究了谷胱甘肽在植物体内百菌清解毒代谢中的作用机理。利用VIGS技术,对谷胱甘肽合成酶以及谷胱甘肽还原酶的编码基因GSH1, GSH2, GR分别进行沉默,研究发现谷胱甘肽合成与再生相关的基因沉默有效地降低了植株谷胱甘肽含量及GSH/GSSG比值,并且显着地抑制了番茄体内百菌清的降解代谢,尤其是GSH1和GR基因沉默的效果更为显着,降低了解毒反应底物谷胱甘肽的含量,或是改变了氧化还原状态均能显着地抑制了百菌清的降解代谢,同时,也抑制了植物体内农药解毒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以及GST等解毒酶活力。说明谷胱甘肽不仅作为底物直接参与百菌清代谢反应,还能够通过Redox信号作用等诱导解毒基因表达,激活GST等解毒酶活性,促进植物体对农药的谷胱甘肽等解毒代谢反应的进行,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植物体内农药残留量,在植物活体内证实了谷胱甘肽相关途径对体内农药降解代谢是至关重要的。3.研究了谷胱甘肽在油菜素内酯促进番茄体内百菌清降解代谢中的作用。研究发现BRs能够促进植物体内谷胱甘肽等相关物质的合成,启动以谷胱甘肽为底物的轭合反应,BRs可以通过调控谷胱甘肽相关物质代谢而促进植物体内的农药代谢。另外,BRs也能够诱导植物体叁相解毒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GST等解毒酶活力的提高,从而加速植物体谷胱甘肽对百菌清进行的轭合反应等解毒作用,促进百菌清在植物体内的降解代谢。4.研究了H202在油菜素内酯促进番茄体内农药降解中的信号作用。采用外源化学试剂抑制内源H202的爆发,以及基因沉默方法调控内源BRIl及RBOH等基因的表达,对BRs促进植物体内农药代谢的作用机理以及信号调控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证明了H202信号能够响应外源的EBR处理,并参与BRs介导的番茄体内农药的谷胱甘肽解毒代谢途径。BRs通过诱导RBOH基因的表达,调控NADPH氧化酶产生H202信号,以介导解毒反应底物谷胱甘肽的合成,启动相关的生理生化反应参与番茄对体内百菌清的轭合代谢,从而促进番茄体内百菌清的降解代谢。5.研究了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BRs促进番茄体内百菌清降解中的作用。我们利用VIGS技术,针对已报道的番茄体内编码GST酶的7个基因GST1、GST2、 GST3、GST4、GST5、GST6、GST7分别进行沉默,研究发现各目标基因的沉默均显着地抑制了植株中其基因的转录水平,但部分基因的沉默对GST酶活性的抑制效果不明显。其中,GSTl与GST7基因沉默有效地抑制了GST酶活性,同时,对番茄体内百菌清代谢也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证明其编码的GST酶参与了番茄体内百菌清的解毒代谢,但GSTl基因沉默植株仍对EBR处理具有显着的响应。因此,BR能够通过诱导GST7等部分GST酶编码基因的有效表达,提高番茄GST酶活力,加速植物体对百菌清解毒反应,促进植物体内百菌清的降解代谢。(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9-01)

赵凤[4](2012)在《砷—谷胱甘肽复合物的降解及含砷化合物对谷胱甘肽清除自由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机砷化合物如亚砷酸盐(AsIII)和砷酸盐(AsV)是常见的人类致癌物,近年来有研究指出砷-谷胱甘肽复合物(As(GS)3)在水溶液中是不稳定的。本论文首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以乙腈(0.1%甲酸,v/v)和水(0.1%甲酸,v/v)作为流动相,研究了As(GS)3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合物。根据二级(及叁级)质谱信息可推测出其结构,一种化合物是谷胱甘肽(GSH)的同分异构体,是由GSH结构中谷酰基上的α-羧基替代了γ-羧基与氨基缩合而形成的;另一种化合物是由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脱落谷酰基得到的。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利用HPLC-ESI-MS研究纯物质GSH在溶液中反应24h后的情况,未发现m/z=484.5的分子离子峰,在物质GSSG对应的质谱图中也未发现与其保留时间相同GSH的同分异构体。因此,两种新化合物的产生与GSH的不稳定性没有关系,而是由于As与GSH相互作用所导致。两种新化合物的形成将对生物体的遗传和代谢过程造成影响。GSH还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及HPLC-ESI-MS,研究了GSH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含砷化合物(亚砷酸钠—As~Ⅲ,砷酸钠—As~Ⅴ,一甲基砷酸钠—MMA~Ⅴ)对GSH清除DPPH自由基的影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表明,GSH具有明显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及不同配比的GSH/As~Ⅴ、GSH/MMA~Ⅴ、GSH/As~Ⅲ混合溶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得到其回归方程,计算不同配比的GSH/As~Ⅴ、GSH/MMA~Ⅴ、GSH/As~Ⅲ溶液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50,根据IC50值可以得出,适量的As~Ⅲ, As~Ⅴ, MMA~Ⅴ可以提高GSH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加入砷化合物后各混合溶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强弱顺序为:GSH/As~Ⅴ>GSH/MMA~Ⅴ>GSH/As~Ⅲ。利用HPLC-ESI-MS分别测定含有As~Ⅲ, As~Ⅴ, MMA~Ⅴ的GSH和DPPH混合溶液的液质谱图,进一步分析As~Ⅲ, As~Ⅴ, MMA~Ⅴ对GSH清除自由基的影响。HPLC-ESI-MS扫描结果表明,在溶液中砷化合物与GSH发生反应,生成了GSSG,而GSSG对GSH清除DPPH自由基具有协同作用,因此适量的砷化合物能提高GSH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研究砷化合物对谷胱甘肽清除自由基的影响将有助于为砷化合物的体内代谢及毒性机理研究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2-06-01)

栾霞[5](2011)在《铈配合物对菠菜中毒死蜱降解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缓解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农药虽然在防治蔬菜病虫害、减少蔬菜产量损失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使用不当,使得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严重,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近年来,农药残留作为“技术壁垒”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是我国出口蔬菜的重要品种之一,其食用安全性备受关注。本文以菠菜为试验材料,以毒死蜱为供试农药,研究海藻酸及壳聚糖铈配合物对菠菜中毒死蜱残留降解作用及其对菠菜品质的影响,以及其对毒死蜱胁迫下菠菜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缓解作用,以探讨铈配合物作为降解制剂在菠菜安全生产上的可行性及对毒死蜱胁迫的缓解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气相色谱法(GC-NPD)检测毒死蜱农药残留量,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海藻酸铈配合物及壳聚糖铈配合物对菠菜中毒死蜱残留动态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海藻酸及壳聚糖铈配合物都不同程度地降解菠菜中毒死蜱残留量,其中3.3mL/L海藻酸铈配合物可使菠菜中毒死蜱的降解率达到59.98%,10mL/L壳聚糖铈配合物可使毒死蜱的降解率达45.76%。叶面喷施这两种铈配合物在某种程度上还能改善菠菜品质。试验表明,在菠菜生产中,将海藻酸及壳聚糖的铈配合物作为去除菠菜中毒死蜱残留的降解剂是可行的。2.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研究了适宜浓度的海藻酸及其铈配合物、壳聚糖及其铈配合物对菠菜中毒死蜱残留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海藻酸、壳聚糖及其相同浓度的铈配合物对菠菜中毒死蜱残留都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但当它们与铈形成配合物后可明显提高菠菜中毒死蜱残留的降解率;同时还测定了毒死蜱胁迫下叶面喷施海藻酸、壳聚糖及其铈配合物后菠菜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硝酸盐、草酸含量,结果表明,叶面喷施3.3mL/L海藻酸及10mL/L壳聚糖铈配合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毒死蜱胁迫下菠菜品质。试验表明,在菠菜安全生产中,将海藻酸及壳聚糖与稀土铈形成的配合物作为降解制剂应用于去除叶菜类蔬菜中毒死蜱残留方面是可行的。3.以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为材料,测定了毒死蜱胁迫条件下第0d到第14d期间非酶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H_2O_2的含量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的等抗氧化酶活性,研究了毒死蜱胁迫下海藻酸铈配合物对菠菜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抗循环的影响。本研究表明,与对照相比菠菜在受到毒死蜱胁迫后,叶片中H_2O_2大量积累,此时非酶促抗氧化物质—AsA和GSH含量降低,APX、GR、DHAR和MDAR的活性升高;喷施海藻酸铈配合物处理组与单喷毒死蜱处理组相比,H_2O_2积累量减少, AsA和GSH含量升高,而相关的抗氧化酶活性也提高以此来缓解毒死蜱胁迫。适宜浓度的海藻酸铈配合物处理可提高菠菜叶片的抗坏血酸-谷胱甘肽抗氧化酶循环系统的酶活性及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减轻活性氧伤害,对毒死蜱胁迫有一定的缓解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1-05-30)

孙宝丹,姜珍,程维明,郭兴杰[6](2011)在《HPLC法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降解产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在不同破坏条件下的降解产物;在此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杂质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enturySIL AQ C18色谱柱(4.6 mm×200 mm,5μm),50 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含10 mmol.L-1庚烷磺酸钠,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甲醇(体积比97∶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通过对比HPLC保留时间,确定破坏样品中主要降解产物为GSSG、二肽半胱氨酰甘氨酸、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和胱氨酸。按外标法计算GSH原料中GSSG的含量为0.32%。结论建立的GSSG测定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GSH原料中GSSG的控制。(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黄琰[7](2008)在《谷胱甘肽转移酶PcpF对Sphingobium chlorophenolicum ATCC 39723中五氯苯酚(PCP)降解途径的修护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五氯苯酚(PCP)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多氯化芳香化合物,作为木材防腐剂的一种主要成分,它是世界上最为通用的一种杀虫剂和杀真菌剂,自二十世纪叁十年代开始被大规模的投入商业生产与使用。现在自然界的水体,大气与土壤中都可以检测到PCP的存在,因此,PCP已成为一种主要的环境污染物质。PCP可与细胞膜相结合,从而破坏细胞正常生长所需物质的跨膜转运,同时也会阻碍能量的生成。短时间大剂量的接触PCP,可引起人体高烧,大量出汗,行动失调,肌肉抽搐,以至昏迷;长时间的接触PCP,其毒性可造成对肝脏,肾脏,皮肤,血液,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胃肠道的损害,甚至导致速死。已报道的可降解五氯苯酚的微生物都是通过对PCP污染土质的菌种筛选获得,其中S.Chlorophenolicum ATCC 39723是1985年由美国明尼苏达州被PCP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发现的。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参与S.ChlorophenolicumATCC 39723降解PCP代谢途径的酶主要包括PcpA,PcpB,PcpC,PcpE.另外一个调节蛋白PcpR参与相关编码基因簇的转录调控。2,3,5,6-四氯对羟基苯酚还原去卤化酶(PcpC)是一种zeta型谷胱甘肽转移酶。在PCP降解过程中,PcpC可将2,3,5,6-四氯对羟基苯酚(TeCH)降解为2,3,6-叁氯-对羟基苯酚(TriCH),进而进一步降解为2,6-二氯-对羟基苯酚(DiCH)。研究发现PcpC在纯化过程中极易被氧化失活,同时在催化TeCH和TriCH转化过程中生成谷胱甘肽-2,3,6-叁氯-对羟基苯酚(GS-TriCH)和谷胱甘肽-2,6-二氯-对羟基苯酚(GS-DiCH)复合物,而GS-TriCH与GS-DiCH的转化过程还不清楚。通过对Sphingobium Chlorophenolicum ATCC 39723中PCP降解基因簇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在PCP下游紧邻的开放阅读框19(orf19)也编码一个谷胱甘肽转移酶,将其命名为PcpF。本论文通过对PcpF的克隆、表达、纯化和性质研究,分析了PcpF在PCP降解途径中对PcpC功能所起到的维护和补充作用,进一步明确完善了S.Chlorophenolieum ATCC 39723对PCP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本论文首先将PcpF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诱导过量表达,表达的PcpF经过细胞破碎、硫酸铵沉淀,苯基-琼脂糖分子筛柱层析和DEAE-琼脂糖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等4个分离纯化步骤,达到电泳纯。通过对PcpF的活性测定发现,PcpF可将氧化态PcpC降解TeCH产生的GS-TriCH复合物进一步降解为DiCH。在氧化态PcpC和PcpF的联合反应中,两种酶的混合物可以将TeCH完全降解为DiCH,PcpF对GS-TriCH的专一性酶活为288±46 nmol min~(-1)mg~(-1)。对PepF进行的底物专一性试验结果表明,PcpF在有还原力NADPH存在时,可作用于脱氢抗坏血酸和β-羟已基-二硫代(β-hydroxyethyl disulfide),其比活分别为440±90 nmol min~(-1)mg~(-1),353±14 nmol min~(-1) mg~(-1)。以脱氢抗坏血酸为底物,测得PcpF的最适作用pH值为pH 7.2-8.0,最适作用温度为40℃,最适作用离子强度为20 mM。PcpC和PcpF序列中各自都有两个半胱氨酸基团。前期研究结果显示PepC的N-末端半胱氨酸Cys14位于其活性位点内,一旦将Cys14突变,突变体PcpC将丧失部分活性,只能将TeCH转化为GS-DiCH和GS-TriCH复合物。对PcpF中相应的两个半胱氨酸分别进行点突变,结果表明,N-末端半胱氨酸Cys53突变后,PcpF完全丧失活性,而Cys248的突变对PcpF活性无明显影响。半胱氨酸突变的实验结果表明,PcpC和PepF都可以被氧化破坏而丧失活性。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H_2O_2)分别处理PcpC和PcpF,将部分氧化失活的PcpC单独作用于TeCH,同时将部分氧化失活的PcpF的与过量的完全氧化失活的PcpC混合后共同作用于TeCH,结果显示,PcpC在6.4mM H_2O_2处理后丧失95%的活力,而PcpF在相同处理条件下仍保持40%的活力。实验结果表明,在处于细胞内相同氧化能力的情况下,PcpC氧化后,PcpF仍可以将氧化态PcpC降解转化TeCH产生的GS-DiCH和GS-TriCH复合物进一步降解为DiCH。在S.Chlorophenolicum ATCC 39723中,通过插入失活的方法将pcpF敲除。对敲除后的突变株与野生型S.Chlorophenolicum ATCC 39723降解PCP的能力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在液体培养状态下,当有其他碳源存在时,野生株与突变株都可在40 min作用完全降解100μM PCP;而当以PCP作为唯一碳源时,野生株S.Chlorophenolicum ATCC 39723完全降解100μM PCP需要两个小时,而突变株在完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降解100μM PCP需要四个小时。其中可能的原因在于碳源充足的情况下,细胞生长旺盛,细胞内有大量还原力存在,PcpC不易被氧化,因此低浓度的PCP(100μM)在野生株和突变株中的降解差别不大;而当碳源缺乏、细胞生长停滞的时候,细胞内积累的氧自由基增多,PcpC在细胞中极易被氧化,因此野生株和pcpF-缺失突变株对100μM PCP的降解能力相差一倍。在固体平板培养状态下,野生株在含有400μM PCP的平板上仍显示旺盛生长,而pcpF-突变株只在100μM PCP的平板上显示微弱生长。这些数据表明,一旦pcpF被敲除,氧化后的PcpC降解TeCH生成的GS-DiCH和GS-TriCH复合物在细胞内累积,从而对细胞产生毒性,抑制细胞生长。本论文还对来自Mesorhizobium sp.BNC1,Cupriavidus.necator JMP134的两个与PcpF序列相似性超过50%的谷胱甘肽转移酶进行了克隆表达、纯化和活性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来自Mesorhizobium sp.BNC1和Cupriavidus.necalorJMP134的两个谷胱甘肽转移酶也都具有转化GS-DiCH和GS-TriCH复合物的能力。同时还发现,大肠杆菌的细胞破碎液也可以作用于TeCH,生成GS-DiCH和GS-TriCH复合物。对来自大肠杆菌MG1655的一个谷胱甘肽转移酶和8个推测的谷胱甘肽转移酶也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其中六个基因gst,yliJ,yibF,yqjG,yfcF,sspA的克隆和产物表达,以及对其中七个基因突变株gst-,yliJ-,yqjG-,yfcF-,sspA-,yghU-,yfcG-细胞破碎液的活性研究并没有发现其降解转化TeCH的活力相对于野生菌株有明显的升高或者降低。但这些实验数据表明,微生物中存在的谷胱甘肽转移酶普遍具有通过转移谷胱甘肽基团降解多氯化芳香化合物的作用,可由此进行对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功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8-04-15)

唐小牛,周萍萍,高锡银,汪学龙[8](2007)在《重组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可生物降解微球单剂免疫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重组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可生物降解微球疫苗免疫小鼠的血清学指标动态变化。方法利用已构建的表达质粒pET28a(+)-SjGST在E.coli BL21内表达的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蛋白,经纯化后的蛋白质以聚乳酸/乙醇酸(PLGA75/25)为包裹材料,制备rSjGST可生物降解微球。按一定剂量,将其单针皮下注射免疫6周龄BALB/c雌性小鼠,分别于免疫后6、9、12、15、18、21周眼眶采血,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IL-2及IFN-γ的动态水平,观察其免疫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免疫组血清特异性IgG水平在6、9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弗氏完全佐剂(FCA)组、铝佐剂组均在免疫后9周达峰值,后逐渐下降,而微球组在21周时仍呈上升趋势(P<0.01);微球组、FCA组及铝佐剂组IL-2、IFN-γ水平在6、9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0.01、0.01),但微球组在12~21周时仍呈上升趋势(P<0.01),FCA组、铝佐剂组则在12周后逐渐下降。微球组分别与FCA组和铝佐剂组间比较,微球组血清特异性IgG水平在12周后、IL-2在18周后及IFN-γ在15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重组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可生物降解微球免疫小鼠,具有明显长效和高效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07年02期)

王俊,张干,李军,屈伟月[9](2006)在《固定化多环芳烃降解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制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谷胱甘肽S转-移酶,研究了交联剂浓度、酶用量、pH值、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戊二醛浓度0.5%,pH7.0,温度20℃,时间12h以及液态酶与壳聚糖凝胶1∶1配比是谷胱甘肽S转-移酶最佳固定化条件,固定化酶催化菲降解的最佳反应时间是9h.另外,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稳定性和可操作性都有较大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06年05期)

周萍萍,唐小牛,王少圣,陈文魁[10](2006)在《日本血吸虫重组谷胱甘肽转移酶可生物降解微球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转移酶(rSjGST)可生物降解微球。方法将含有表达质粒pET28a(+)-SjGST的E.coliBL21在LB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诱导表达、过柱纯化,测其纯化后蛋白浓度;将纯化后的蛋白质以聚乳酸乙醇酸(PLGA75/25)为包裹材料,用双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rSjGST可生物降解微球,光镜下测定粒径、跨距、分布及微球载蛋白量,冷冻干燥保存。结果测得纯化后蛋白浓度为8.323mg/ml,微球的直径为(7.3±1.2)μm,跨距为0.52,符合正态分布,载药量为7.62%。结论rSjGST可生物降解微球制备成功,为进行小鼠保护性免疫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06年04期)

谷胱甘肽降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酚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制药、印染、造纸、皮革等行业。而酚类化合物本身又具有毒性强、难降解的特点,是一类对环境危害较大的污染物。近年来,类芬顿高级氧化技术由于具有强氧化性、高效、快速、操作简单等优点常被用于处理酚类污染物。但是,大部分类芬顿反应催化剂在中性pH值条件下催化性能不佳,不能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去除。针对这个缺点,本研究拟开发出一种新型高级氧化催化剂使其在中性pH值条件下具备高效催化H_2O_2的性能。纳米四氧化叁铁(Fe_3O_4)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磁性,具有重复利用率高、对环境危害小、原料来源广、制备方法简单和易于改性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用作高级氧化的催化剂,但Fe_3O_4也存在在中性pH值条件下催化效能不高的缺点。谷胱甘肽是一种叁肽化合物,具有丰富的功能官能团如氨基、羧基和巯基,且能够与金属化合物结合。因此,本文提出用谷胱甘肽去修饰纳米Fe_3O_4,提高其在中性pH条件下的催化性能。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_3O_4,又通过氧化聚合法制备出谷胱甘肽修饰纳米Fe_3O_4(Fe_3O_4@GSH)。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氮气吸附-脱附(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方法,分析修饰前后Fe_3O_4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表征结果表明,用共沉淀法合成的催化剂为Fe_3O_4,谷胱甘肽与Fe_3O_4稳定结合,且粒径为纳米级别,修饰后的Fe_3O_4有更好的分散性,更大的比表面积,表面有丰富的氨基、羧基官能团。选取2,4-二氯苯酚(2,4-DCP)作为酚类特征污染物,构建Fe_3O_4@GSH/H_2O_2类芬顿体系,对比修饰前后Fe_3O_4的催化活性,探究催化剂投加量、氧化剂浓度、pH值、初始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考察Fe_3O_4@GSH的重复利用特性和对2,4-二氯苯酚的矿化度。实验结果表明:氧化剂和催化剂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5 mM和2g/L,反应p H值的降低有利于降解反应的进行;Fe_3O_4@GSH/H_2O_2体系在pH 6.5条件下对100 mg/L的2,4-DCP的降解率达到99%,脱氯率达到70%,而在相同条件下Fe_3O_4/H_2O_2体系对2,4-DCP几乎没有降解效果。另外,Fe_3O_4@GSH经过3次循环反应后对2,4-DCP的降解率仍能达到94%,表现出很好的稳定性和催化性。通过自由基淬灭实验和电子自旋共振(EPR)探究反应产生的主要功能自由基,结果表明羟基自由基(·OH)为Fe_3O_4@GSH/H_2O_2体系产生的主要功能自由基,且自由基强度与2,4-DCP的降解趋势相符。通过测定Fe_3O_4@GSH/H_2O_2体系和Fe_3O_4/H_2O_2体系反应过程中铁离子的溶出量,对比pH 3.0条件下两种体系对2,4-DCP的降解速率、H_2O_2的分解速率和自由基强度,同时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探究反应机理。得出谷胱甘肽的主要作用是加速了Fe_3O_4在中性pH值条件下铁离子的溶出;同时,谷胱甘肽上的氨基、羧基能与H_2O_2结合,起到富集作用,有利催化反应的进行,进而提高Fe_3O_4@GSH/H_2O_2体系的氧化降解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谷胱甘肽降解论文参考文献

[1].张伟宏,宋圆圆,张燕,赵蕊,何月.还原型谷胱甘肽调控shewanellaoneidensisMR-1降解亚碲酸盐[J].中国环境科学.2019

[2].沈宁飞.谷胱甘肽修饰纳米Fe_3O_4的制备及其催化H_2O_2降解水中2,4-二氯苯酚的效能和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8

[3].于高波.油菜素内酯促进番茄体内百菌清降解中谷胱甘肽相关解毒途径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

[4].赵凤.砷—谷胱甘肽复合物的降解及含砷化合物对谷胱甘肽清除自由基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2

[5].栾霞.铈配合物对菠菜中毒死蜱降解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缓解效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1

[6].孙宝丹,姜珍,程维明,郭兴杰.HPLC法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降解产物[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1

[7].黄琰.谷胱甘肽转移酶PcpF对SphingobiumchlorophenolicumATCC39723中五氯苯酚(PCP)降解途径的修护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

[8].唐小牛,周萍萍,高锡银,汪学龙.重组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可生物降解微球单剂免疫效果的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7

[9].王俊,张干,李军,屈伟月.固定化多环芳烃降解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研究[J].环境化学.2006

[10].周萍萍,唐小牛,王少圣,陈文魁.日本血吸虫重组谷胱甘肽转移酶可生物降解微球的制备[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6

标签:;  ;  ;  ;  

谷胱甘肽降解论文-张伟宏,宋圆圆,张燕,赵蕊,何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