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貌标记论文-刘少聪

体貌标记论文-刘少聪

导读:本文包含了体貌标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建始方言,“哒”,体貌标记,“了”

体貌标记论文文献综述

刘少聪[1](2019)在《建始方言中的体貌标记词“哒”的用法举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了建始方言中"哒"作为体貌标记词的一些用法并举例,以它构成的不同句法结构为类别,简单陈述了其表达的语法功能,主要有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实现或即将实现,也可表示一种持续的状态,有时还表示一种语气。另外还简单描述了"哒"与普通话中的"了""过"的联系。(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11期)

雍茜[2](2019)在《违实句中的时制、体貌和语气——兼论语言标记系统的形成、类推和强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违实标记的历时形成轨迹。基于由155种语言~①组成的大规模语种库的实例研究,我们发现违实标记常常以复杂形式出现。最常用的组合形式就是过去时与完成体的组合。Dahl(1997:97-114)认为这些组合的违实标记都各自有其历史发展轨迹。这些启发了我们对语言中各种常用的堆积违实标记进行历时层级研究,包括过去时,完成(整)/非完成(整)体,非现实语气等。我们认为违实标记的发展延续着统一的循环轨迹:始于过去时,演变成虚过去时,进化成可以出现在未来时制中的成熟的违实标记。(本文来源于《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冯柱,赵静[3](2016)在《体貌语义标记视角下的有界宾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鉴俄语体貌语义研究相应成果,从体貌语义标记的视角研究谓词的有界宾语,揭示有界宾语作为体貌标记的语义功能,为汉语体貌语义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6年21期)

刘利新[4](2008)在《耒阳方言的体貌标记词“过_1“”过_2”“哒”——兼与普通话的“了“”过”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察湖南耒阳方言的体貌标记"过1"、"过2"、"哒"的句法分布及所表示的体貌功能,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也对"普-方"之间的差异作了比较。(本文来源于《遵义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朱涛[5](2008)在《湖南汝城话的体貌标记》一文中研究指出汝城县位于湘、粤、赣叁省交界之地,是客家话、湘语、赣语、粤语和土话的过渡区域。从语音上看,汝城话具有很强的混合性,而本文所做的语法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本文选择从体貌标记入手来研究汝城话的语法,既能弥补汝城话语法研究中的不足,又能为研究现代汉语体貌增加新的素材。全文依据先哲时贤们比较一致的观点,严格区分了“体”和“貌”,指出“体”是“对时间进程中事件构成方式的客观表达”,“貌”则是“对时间进程中事件构成方式的略带主体情绪的表达”。文中描述了汝城话的六类体标记和六类貌标记。体标记包括“喥”、“适喥”、“起”、“咑_1”、“咑_1喥”、“过_1”。“喥”是实现体标记,根据其所在句法结构的不同其语法意义又可以细分为“实现-结束”、“实现-状态延续”、“实现-行为延续”叁类。“适喥”和“起”都是起始体标记,其中“适喥”相当于普通话的句尾“了”,按其意义可分成“现在起始”、“将来起始”和“过去起始”,而且叁类起始意义都必须与现时相关。“咑_1”、“咑_1喥”作为体标记都有持续义和进行义之分,持续是一个静态过程,进行则是一个动态过程。“过_1”是经历体标记,表达经验历程上的完整事件。貌标记包括“呷”、“咑_2”、“翻”、“过_2”、“得”、“下”。“呷”和“咑_2”同为实现貌标记,前者往往含有主观量多之义,后者则常带主观量少之义。“翻”可兼做回复貌、再行貌和继行貌的标记,这一标记常寄寓着主体的愿望或要求。而重行貌标记“过_2”往往用在主体希望动作重新进行的时候,可能貌标记“得”是对动作施事具备某种能力的猜想,短时貌标记“下”也带有主体的情绪,认为动作量小、花时少。文中在介绍汝城话的体貌标记时,分别与湘语的“哒”和“咖”、客家话的“倒”、广州话的“翻”作了比较,从语法上证实了汝城话的混合性特征。全文共四章,由绪论、体标记、貌标记和结论构成。(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8-05-12)

瞿建慧[6](2006)在《官话方言方位介词和体貌标记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官话方言方位介词与体貌标记的关系有叁种情况:一种是方位介词和体貌标记不同音,如:北京官话、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和冀鲁官话。一种是方位介词和持续貌同音同形,如:中原官话和兰银官话。一种是方位介词和持续貌完成貌同音同形,如:江淮官话、西南官话。方位介词与体貌助词关系的地域性分布与移民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邯郸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周磊[7](2006)在《乌鲁木齐方言的体貌标记“底”的语法功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乌鲁木齐汉语方言的“底”作为一种体貌标记,可作持续体标记和方位介词,在有限制的句子里是完成体标记,还作定语、补语、状语标记的承担者。乌鲁木齐方言的“着”只用做动词。(本文来源于《方言》期刊2006年03期)

杨敬宇[8](2002)在《南宁平话的体貌标记“过”》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宁平话的体貌标记“过”按语法意义不同分为“过1”和“过2”。“过1”紧跟动词,表示动作已经经历过了,是经历体的标记;“过2”也紧跟在动词后面,表示这个动作重新进行,是重行貌的标记。用“过1”的句子的陈述性较强,而用“过2”的句子祈使性较强,它们的区别表明主观和客观之分确实是体貌区别的一条重要标准。(本文来源于《方言》期刊2002年04期)

体貌标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研究违实标记的历时形成轨迹。基于由155种语言~①组成的大规模语种库的实例研究,我们发现违实标记常常以复杂形式出现。最常用的组合形式就是过去时与完成体的组合。Dahl(1997:97-114)认为这些组合的违实标记都各自有其历史发展轨迹。这些启发了我们对语言中各种常用的堆积违实标记进行历时层级研究,包括过去时,完成(整)/非完成(整)体,非现实语气等。我们认为违实标记的发展延续着统一的循环轨迹:始于过去时,演变成虚过去时,进化成可以出现在未来时制中的成熟的违实标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貌标记论文参考文献

[1].刘少聪.建始方言中的体貌标记词“哒”的用法举例[J].长江丛刊.2019

[2].雍茜.违实句中的时制、体貌和语气——兼论语言标记系统的形成、类推和强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

[3].冯柱,赵静.体貌语义标记视角下的有界宾语研究[J].青春岁月.2016

[4].刘利新.耒阳方言的体貌标记词“过_1“”过_2”“哒”——兼与普通话的“了“”过”比较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8

[5].朱涛.湖南汝城话的体貌标记[D].湘潭大学.2008

[6].瞿建慧.官话方言方位介词和体貌标记的关系[J].邯郸学院学报.2006

[7].周磊.乌鲁木齐方言的体貌标记“底”的语法功用[J].方言.2006

[8].杨敬宇.南宁平话的体貌标记“过”[J].方言.2002

标签:;  ;  ;  ;  

体貌标记论文-刘少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