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曝光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面曝光,快速成形,拉伸强度,工艺优化
曝光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黄卫明[1](2015)在《面曝光快速成形技术的制件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成形技术(Rapid Prototyping,简称RP)是一种基于离散/堆积原理的先进制造技术,该技术能快速将零件的CAD模型转换为实体原型,是产品研发阶段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面曝光快速成形技术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一种新型快速成形技术,其原理是:零件的CAD模型经专业计算机软件切层之后,切层数据被保存成能够生成层片截面形状的视图文件,由该文件驱动视图发生器在树脂表面生成视图掩模,从而实现对光敏树脂的选择性固化,层层堆积,形成零件原型。面曝光快速成形技术主要用于小尺寸零件的制作,要求零件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应用于工程实际。针对小尺寸零件存在的强度不足问题,通过试验对影响制件强度的主要制作参数和制件的放置方式进行研究。按照国家标准设计了测试件,在不同的制作参数和制件放置方式条件下制作了拉伸测试件,并对其进行了拉伸试验,研究了不同制作参数和制件的放置方式对制件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曝光时间在60-360s范围时,随曝光时间的延长,拉伸强度由2.21MPa逐渐增大到15.94MPa;切层厚度在0.05-0.5 mm范围时,随切层厚度的增大,拉伸强度由17.33MPa逐渐减小到1.90MPa;放置方式对制件的拉伸强度有显着影响,沿长度方向放置制件时的拉伸强度最高;树脂温度在30-70℃范围时,随树脂温度的升高,拉伸强度由3.04MPa逐渐增大到13.35MPa;而液面等待时间对制件拉伸强度影响不明显。在成形过程中,由于层间残余应力所引起的收缩变形会影响到制件的强度,因此,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新型曝光模式对制件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横向交错曝光模式(即栅格长度方向与制件长度方向平行)制作的制件拉伸强度比利用纵向交错曝光模式大;曝光时间在60-360s范围时,随曝光时间的延长,利用横向、纵向、双向交错曝光模式制作的制件的拉伸强度均逐渐增大;而交错间隔、交错时间间隔、液面等待时间对制件拉伸强度影响不明显。为提高制件的强度,利用田口方法对影响制件强度的主要因子(曝光时间、切层厚度、树脂温度、曝光模式、制件的放置方式),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曝光时间、切层厚度、曝光模式及制件的放置方式对制件拉伸强度有显着影响。曝光时间与切层厚度的交互作用、曝光时间与树脂温度的交互作用、曝光时间与曝光模式的交互作用,以及树脂温度对制件的拉伸强度影响不显着。针对面曝光快速成形系统,得出了以制件拉伸强度为优化目标的制作参数的最佳组合为33313EDCBA,显着提高了制件的拉伸强度。最后,为了在制作零件前预测出其强度,采用正交多项式回归建模方法,建立了制件拉伸强度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多项式回归模型,利用该模型能够较准确的预测制件的拉伸强度。(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期刊2015-03-21)
黄卫明,胥光申,薄艳丽,巨孔亮,罗声[2](2015)在《面曝光快速成形制件的拉伸强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面曝光快速成形工艺的制作参数和制件放置方式对制件强度的影响,按照国家标准设计了测试件,在不同的制作参数和制件放置方式条件下,对测试件进行了拉伸实验,研究了不同制作参数和制件的放置方式对制件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曝光时间在60~360s范围时,随曝光时间的延长,拉伸强度由2.21MPa逐渐增大到15.94MPa;切层厚度在0.05~0.5mm范围时,随切层厚度的增大,拉伸强度由17.33MPa逐渐减小到1.90MPa;放置方式对测试件的拉伸强度有显着影响,沿长度方向放置制件时的拉伸强度最高.(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A.E.Papadakis,K.Perisinakis,J.Damilakis,孟珊[3](2014)在《CT自动曝光控制技术:病人体型、解剖区域、指定的调制强度对管电流及影像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研究在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CT检查时,病人体型、身体部位、调制强度对管电流及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了模拟新生儿,1、5、10岁儿童及成人体型的(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贾红莉,余自在[4](2009)在《曝光时间对上行传输光束强度起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上行传输光束的闪烁起伏影响星地激光链路的稳定性,而利用时间平滑效应增加光电探测器曝光时间是克服大气闪烁的有效途径之一。考虑曝光时间的平滑效应,分别导出了小天顶角和大天顶角下的时间平滑因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接收终端离地高度和天顶角对时间平滑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大天顶角还是小天顶角下的上行传输光束,通过增加探测器的曝光时间都可以大大减少起伏强度,提高瞄准捕获跟踪链路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还表明,随着接收终端离地高度和天顶角的增大,大气闪烁时间平滑作用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期刊2009年03期)
解超勇,张震东,张新风,丁常领,宋中娥[5](2007)在《牙种植区不同曝光强度RVG骨密度测量结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牙种植区不同曝光强度放射直视影像(RVG)骨密度测量结果比较及在牙种植中对颌骨质量的评估。方法76例患者82个拟种植区域,术前分别在叁种不同曝光强度下拍摄RVG,观察和测量种植区域骨密度值变化,分析不同曝光强度下以及灰度调节后RVG骨密度值的变化。结果不同曝光强度下叁组之间的骨密度测量值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随着曝光强度的增加,骨密度值随之降低。灰度调节对同一种曝光强度下的RVG图像的骨密度测量值没有影响(P>0.05)。结论利用不同曝光强度下RVG骨密度测量结果的变化对牙种植区骨质量评价具有快速、经济、辐射量小、直观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07年33期)
傅广生,刘荣鹃,杨少鹏,江晓利,代秀红[6](2005)在《曝光强度对卤化银微晶中载流子行为及其陷阱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卤化银感光材料潜影形成过程中光作用动力学问题,分析了曝光强度对光生载流子行为和电子陷阱效应的影响,认为伴随着曝光强度的增加,影响光电子衰减的因素由电子陷阱起主要作用演化到电子陷阱和复合中心共同起作用进而演化到复合中心起主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感光科学与光化学》期刊2005年01期)
李雨涤,龚华,王业民,李鹏,严鸿钧[7](2000)在《天津LG-PVC项目6250m~3不等厚球罐大强度铱192源全景曝光》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九九七年,我公司承接了天津乐金大沽化学有限公司LG-PVC项目两台6250m~3不等厚球罐的安装工程。天津LG-PVC项目是天津市重点工程之一,属引进项目,其球罐目前为天津市最大球形储罐,也是全国第一重罐(重量最大,单台达721吨)。(本文来源于《2000年晋冀鲁豫鄂蒙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分册)》期刊2000-08-01)
曝光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面曝光快速成形工艺的制作参数和制件放置方式对制件强度的影响,按照国家标准设计了测试件,在不同的制作参数和制件放置方式条件下,对测试件进行了拉伸实验,研究了不同制作参数和制件的放置方式对制件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曝光时间在60~360s范围时,随曝光时间的延长,拉伸强度由2.21MPa逐渐增大到15.94MPa;切层厚度在0.05~0.5mm范围时,随切层厚度的增大,拉伸强度由17.33MPa逐渐减小到1.90MPa;放置方式对测试件的拉伸强度有显着影响,沿长度方向放置制件时的拉伸强度最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曝光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黄卫明.面曝光快速成形技术的制件强度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
[2].黄卫明,胥光申,薄艳丽,巨孔亮,罗声.面曝光快速成形制件的拉伸强度[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5
[3].A.E.Papadakis,K.Perisinakis,J.Damilakis,孟珊.CT自动曝光控制技术:病人体型、解剖区域、指定的调制强度对管电流及影像质量的影响[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4
[4].贾红莉,余自在.曝光时间对上行传输光束强度起伏的影响[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2009
[5].解超勇,张震东,张新风,丁常领,宋中娥.牙种植区不同曝光强度RVG骨密度测量结果比较[J].山东医药.2007
[6].傅广生,刘荣鹃,杨少鹏,江晓利,代秀红.曝光强度对卤化银微晶中载流子行为及其陷阱效应的影响[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5
[7].李雨涤,龚华,王业民,李鹏,严鸿钧.天津LG-PVC项目6250m~3不等厚球罐大强度铱192源全景曝光[C].2000年晋冀鲁豫鄂蒙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分册).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