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失效识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L_1范数估计,粗差探测,条件方程,影响系数
失效识别论文文献综述
闫广峰,岑敏仪[1](2019)在《L_1范数探测粗差失效的观测量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粗差发生时,L_1范数估计求得的条件方程闭合差较最小二乘估计(LS)的残差更能集中反映粗差,从而有助于粗差的发现与定位。然而,存在一类观测值,虽然其具有粗差发现和定位能力,但在采用L_1范数估计解决粗差探测问题时,无论含有多大量级粗差都不能准确定位,为叙述方便,称其为L_1抗差性失效点(robustness failpoint in L_1-norm estimation,RFP-L_1)。显然,只有判定测量系统不存在RFP-L_1,或存在时能够准确判断其是否含有粗差,才能保证基于L_1的粗差探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此过程中,RFP-L_1的识别是问题解决的基础。本文由条件方程,推导出观测值粗差对条件方程闭合差绝对值和的影响系数计算式,得到了最小影响系数大小与观测值是否为RFP-L_1的判别关系,并探讨了存在RFP-L_1的测量系统设计矩阵数值特点,提出了判断RFP-L_1观测值的方法。仿真试验表明,最小影响系数反映了观测值粗差对L_1范数估计目标函数的影响大小,非RFP-L_1和RFP-L_1的最小影响系数具有分别等于1和小于1的规律性,同时得出,若观测方程中系数矩阵只有±1和0,对应的观测量均不属于RFP-L_1。(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康佩,许军,黄福强,刘颖欣,安胜利[2](2019)在《Adaptive Elastic Net结合加速失效时间模型在亚组识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临床试验中的生存数据,基于加速失效时间模型提出一种亚组识别方法。方法将Adaptive Elastic Net应用于加速失效时间模型(称为惩罚模型),通过检验协变量与治疗组别的交互项来识别亚组相关协变量。采用基于极大似然的change-point算法寻找预测计分的截断点以对患者进行亚组分类。采用二阶段适应性设计,以评价治疗效果是否存在于所识别的获益亚组人群中。对比四种模型(含协变量主效应的惩罚模型、单变量模型,以及不含协变量主效应的惩罚模型、单变量模型)的亚组识别效果。结果模拟结果显示,在样本量较小、删失率较高、获益亚组占比较小以及样本量不超过协变量个数的情况下,含协变量主效应的惩罚模型在获益亚组的识别上有明显的优势;而其他情况下,则是不含主效应的单变量模型较优。在二阶段适应性设计中,这两种模型进行亚组识别的Ⅰ类错误均控制在0.05左右;当潜在获益亚组时,相比于传统设计,适应性设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检验效能。结论含协变量主效应的惩罚模型适用于生存数据的亚组识别;相比于传统设计,二阶段适应性设计更适用于潜在获益亚组的疗效评价。(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陈君,李岩[3](2019)在《免于失效枚举的大规模交通网络关键路段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系统是城市重要的生命线系统之一,各种各样的异常事件导致交通网络性能受损,给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的损失。故而有必要在规划管理阶段识别出交通网络的关键路段,投放更多的资源并加以保护,提高网络抵抗异常事件能力。路径冗余度(即OD对之间有效路径数量)可精细化表征OD对之间的有效连通程度,能够量化异常事件发生后可供出行者选择的替代出行机会。与传统"枚举-再分配"方法不同,本文基于路径冗余度提出一种能应用于大规模交通网络关键路段识别方法,该方法规避了枚举法的组合复杂性难题,克服了基于均衡理论交通分配方法识别关键路段的弊端,能够显着提高大规模交通网络关键路段识别的计算效率。算例网络中验证算法有效性后,应用于大规模交通网络中识别其关键桥梁。(本文来源于《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6)
陈梦云,谢漫,黄琼珊[4](2019)在《基于瑞士奶酪模型的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在患者身份识别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瑞士奶酪模型下的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患者身份识别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方法采用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9月本院临床科室收治的住院患者48 28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身份识别安全管理;选取2017年1月至9月本院临床科室收治的住院患者52 256例作为试验组,运用瑞士奶酪模型理论,采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进行身份识别管理。比较实施前后两组身份识别错误事件发生率、危险指数评分,实施前后5次身份识别执行正确率。结果两组实施前后身份识别错误事件发生率、危险指数评分,实施前与实施后4次身份识别执行正确率比较,均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后试验组患者身份识别错误事件发生率、危险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实施后试验组患者4次身份识别执行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瑞士奶酪模型的HFMEA可降低患者身份识别错误事件发生率,提高身份识别正确率,是一种有效患者身份识别的管理模式。(本文来源于《现代临床护理》期刊2019年08期)
陈思,邓晓臻[5](2019)在《自然灾害下节点失效的运输网络关键节点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自然灾害下运输网络应急救援组织安排运作效率,需对运输网络中关键节点进行识别。利用PageRank与Warshall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基于节点随机失效下的各阶段关键节点识别算法,同时以自然灾害破坏最大为前提,基于贪婪策略预判自然灾害下运输网络关键节点;以汶川地震关键运输网络为算例,验证所提算法。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兼顾自然灾害发生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对网络连接通达性节点以及孤立节点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可实时动态识别运输网络关键节点,为救援过程中的物资运输及人员疏散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吴路路[6](2019)在《潜在工艺失效模式的机器识别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准确且高效率地识别潜在工艺失效模式是进行工艺失效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在大批量稳定生产模式下,失效分析人员可基于以往的失效数据和知识经验,通过头脑风暴等方法进行工艺失效模式的识别。而对于小批量定制生产模式,其可借鉴的失效数据和经验较少,传统的失效模式识别方法不再适用。针对此问题,有学者提出基于工艺过程构成要素一般模型的潜在工艺失效模式识别方法,避开了生产模式的影响,具有普遍适用性。但是,工艺过程的构成要素内容繁杂,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工艺过程,单纯依靠人力来实现工艺失效模式的识别,存在识别速度慢,识别质量不稳定等不足。而机器识别具有识别效率高,识别过程稳定的优点,可有效提高工艺失效模式识别的效率和质量。为此,论文较为系统地开展如下探索性工作:首先,应用过程理论对简单工艺过程进行分析,描述工步及其各构成要素之间一对一的关系,并利用BP神经网络拟合该关系,建立简单工艺过程构成要素生成模型;其次,利用过程理论进一步对复杂工艺过程进行分析,描述工序与工步、工步与各构成要素之间一对多的关系,并引入自然语言生成经典管道理论中的内容规划概念,指导训练seq2seq模型,建立基于规划的工步及其构成要素生成模型;然后,分析工步构成要素与13条失效判定准则间的语义关系,建立融合语义关联的工艺失效模式机器识别模型;最后,进行应用分析。简单工艺过程构成要素生成模型应用结果显示,各构成要素生成结果的准确率均在87%以上,并指出词向量维度增加使结果相对误差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将工步及其构成要素生成模型、工艺失效模式机器识别模型应用于某型飞机方向舵舵机装配和活动舱盖装配的工艺失效模式识别,结果显示规范化后的要素生成效果优于未规范化的生成效果,在学习率为0.01时,训练次数的增加对工艺失效模式机器识别也是呈现由正向影响到负向影响的趋势,同时对于训练集中已存在的构成要素,其失效模式识别效果相对较好。论文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神经网络等智能算法相融合,提出一种工艺失效模式的机器识别技术,对该技术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为后续进一步实现工艺失效模式机器识别、提升识别准确率和质量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9-06-01)
杜永峰,杨晨晓,黄小宁[7](2019)在《支座失效下基础隔震结构的损伤路径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支座意外失效后,剩余结构在叁维地震动作用下构件的损伤指数和结构的损伤路径变化,利用叁维整体结构弹塑性分析与抗震性能评估软件Perform-3D对隔震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对支座未失效和支座失效时的隔震结构的构件损伤进行损伤指标评价,比较构件损伤指标的大小以此来确定结构损伤路径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对一个6层的基础隔震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角部隔震支座的失效会引起构件的损伤指标的剧烈变化,使得隔震结构支座失效位置上部构件的破坏路径成为主要的损伤路径.(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杨辉,王富祥,王婷,玄文博,曹京刚[8](2019)在《基于漏磁内检测的管道补口失效识别与判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管道补口一旦发生失效,腐蚀介质自破损处渗入,将会严重影响管道完整性。基于漏磁内检测原理和管道补口失效形式,提出了补口防腐失效的识别与判定流程:通过分析管道补口结构特点、失效形式、可能产生腐蚀缺陷的位置与形貌特征,明确管道补口失效导致外腐蚀特征及其与漏磁内检测信号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识别可能已经失效的管道补口。通过对多条管道的开挖验证,得出采用漏磁内检测技术识别与判定补口失效准确率,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为基于漏磁内检测的补口失效识别与判定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图7,表1,参20)(本文来源于《油气储运》期刊2019年05期)
孙小玲,陈毓,蔡美燕,张玲莉,徐蕾[9](2018)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辅助生殖患者身份识别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HFMEA)在辅助生殖助孕患者身份识别管理中的风险防范管理效果。方法应用HFMEA对本中心辅助生殖助孕患者诊疗流程中的身份识别进行科学管理,包括(1)成立生殖中心护理HFMEA小组;(2)绘制助孕患者诊疗流程图;(3)使用HFMEA对流程中每一步骤进行分析、评估,列出每一步骤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失效原因与失效后果,对每一失效模式发生的风险优先指数(RPN)进行统计分析和反馈;(4)根据RPN制定并实施改进行动以减低医疗风险。结果实施HFMEA管理、采取一系列改进行动后,RPN明显降低,特别是在指纹采集、指纹识别正确的取卵取精患者及正确的胚胎移植患者时,RPN下降95. 0%;有效杜绝叁起企图实施非法代孕的案例发生,极大保障了辅助生殖患者身份识别安全。结论 HFMEA管理方法可保障辅助生殖助孕患者身份识别安全,运用HFMEA管理方法可持续改进辅助生殖各项管理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生育健康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黄慎江,王凌军[10](2018)在《对PNET中代表失效模式识别方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概率网络估算技术(probabilistic network evaluation technique,PNET)计算结构系统可靠度时,需要对代表模式进行识别,通常的做法是选择适当的相关系数界限值,然后对各失效模式与代表模式的关系进行判断,但是这种"一刀切"的方式忽略了事物固有的模糊属性。文章通过引入代表模式识别过程中的模糊性,采用λ-截集法对识别方法进行改进。通过算例验证得知,采用文中改进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构可靠度更加精确,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隶属函数形式和置信度值会影响计算得到的结果,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隶属函数形式和置信度值。(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9期)
失效识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针对临床试验中的生存数据,基于加速失效时间模型提出一种亚组识别方法。方法将Adaptive Elastic Net应用于加速失效时间模型(称为惩罚模型),通过检验协变量与治疗组别的交互项来识别亚组相关协变量。采用基于极大似然的change-point算法寻找预测计分的截断点以对患者进行亚组分类。采用二阶段适应性设计,以评价治疗效果是否存在于所识别的获益亚组人群中。对比四种模型(含协变量主效应的惩罚模型、单变量模型,以及不含协变量主效应的惩罚模型、单变量模型)的亚组识别效果。结果模拟结果显示,在样本量较小、删失率较高、获益亚组占比较小以及样本量不超过协变量个数的情况下,含协变量主效应的惩罚模型在获益亚组的识别上有明显的优势;而其他情况下,则是不含主效应的单变量模型较优。在二阶段适应性设计中,这两种模型进行亚组识别的Ⅰ类错误均控制在0.05左右;当潜在获益亚组时,相比于传统设计,适应性设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检验效能。结论含协变量主效应的惩罚模型适用于生存数据的亚组识别;相比于传统设计,二阶段适应性设计更适用于潜在获益亚组的疗效评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失效识别论文参考文献
[1].闫广峰,岑敏仪.L_1范数探测粗差失效的观测量识别方法[J].测绘学报.2019
[2].康佩,许军,黄福强,刘颖欣,安胜利.AdaptiveElasticNet结合加速失效时间模型在亚组识别中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9
[3].陈君,李岩.免于失效枚举的大规模交通网络关键路段识别[C].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19
[4].陈梦云,谢漫,黄琼珊.基于瑞士奶酪模型的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在患者身份识别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9
[5].陈思,邓晓臻.自然灾害下节点失效的运输网络关键节点识别[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
[6].吴路路.潜在工艺失效模式的机器识别技术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9
[7].杜永峰,杨晨晓,黄小宁.支座失效下基础隔震结构的损伤路径识别[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9
[8].杨辉,王富祥,王婷,玄文博,曹京刚.基于漏磁内检测的管道补口失效识别与判定方法[J].油气储运.2019
[9].孙小玲,陈毓,蔡美燕,张玲莉,徐蕾.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辅助生殖患者身份识别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8
[10].黄慎江,王凌军.对PNET中代表失效模式识别方法的改进[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