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染色诊断抗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肺炎,肺炎球菌性,儿童,诊断
染色诊断抗原论文文献综述
张昭勇,杨宏伟,张吉才[1](2017)在《尿抗原检测联合痰革兰染色诊断儿童肺炎链球菌肺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尿肺炎链球菌抗原检测联合痰革兰染色诊断儿童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儿童肺炎链球菌肺炎427例,采集患儿的尿液及痰液标本,以痰培养作为肺炎链球菌肺炎诊断的金标准,对尿肺炎链球菌抗原检测和痰革兰染色镜检进行诊断性功能评价。结果本研究痰培养检出肺炎链球菌119例(27.9%),痰革兰染色镜检阳性168例(39.3%),尿肺炎链球菌抗原阳性112例(26.2%),且痰革兰染色镜检检出率与痰培养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尿肺炎链球菌抗原检测与痰革兰染色镜检诊断儿童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敏感性分别为73.1%、86.5%,特异性分别为91.9%、78.9%,两种方法并联使用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6.6%、72.4%,串联使用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63.0%、98.1%。结论尿肺炎链球菌抗原检测与痰革兰染色镜检并联诊断的敏感性高,适合门诊患者的筛查,而上述检测方法串联特异性高,适合住院患者确诊。(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17年12期)
戴欢子[2](2016)在《血清PLA2R抗体及肾小球PLA2R抗原染色在鉴别诊断特发性和继发性膜性肾病的荟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综合评估血清PLA2R抗体及肾小球PLA2R抗原染色在鉴别诊断原发性和继发性膜性肾病中的价值,同时旨在寻找影响PLA2R抗体诊断效能的潜在因素,为应用血清PLA2R抗体及肾组织PLA2R抗原检测帮助临床诊断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结果:1.初步检索合并后共获得可能相关文献231篇,经筛选后,最终9篇符合标准的(本文来源于《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6-11-10)
李琪毅,王琴,戴迟兵,姜仕柱,李素玉[3](2016)在《双重染色内镜联合MG7抗原检测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重染色内镜联合血清MG7抗原检测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者患者190例,随机分为染色内镜组(Ⅰ)(65例)、MG7抗原检测组(Ⅱ)(65例)及实验组(Ⅲ)(染色内镜联合MG7抗原检测组,60例),Ⅰ组行靛胭脂-美蓝双重染色内镜检查,Ⅱ组检测患者血清MG7抗原含量,Ⅲ组在进行靛胭脂-美蓝双重染色内镜检查的同时检测患者血清MG7抗原含量。结果Ⅰ组早期胃癌检出率为69.23%;Ⅱ组早期胃癌检出率为71.42%;Ⅲ组早期胃癌检出率为93.33%;Ⅰ组癌前病变检出率为65.38%;Ⅱ组癌前病变检出率为60.00%;Ⅲ组癌前病变检出率为83.33%;Ⅲ组较Ⅰ,Ⅱ组的检出率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双重染色内镜联合血清MG7抗原检测,灵敏度高,适用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6年10期)
李琪毅,杨鹏春,戴迟兵[4](2016)在《双重染色内镜联合检测MG7-Ag抗原对胃癌早期诊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重染色内镜联合检测MG7-Ag抗原对胃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因上消化道症状在湖北省宜昌市叁峡大学仁和医院就诊的106例患者,患者均接受普通内镜和双重染色内镜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浅表性胃炎组(35例)、胃溃疡组(33例)、萎缩性胃炎组(20例)和胃癌组(18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清MG7-Ag的水平。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MG7-Ag水平和阳性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胃溃疡组和萎缩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患者血清MG7-Ag水平和阳性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胃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染色内镜联合检测血清MG7-Ag对提高胃癌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期刊2016年10期)
季曙明,吴迪,文吉秋,谢柯楠,程东瑞[5](2012)在《应用SV-40大T抗原免疫组化染色诊断肾移植后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瘤病毒(BKV)感染是导致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和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确诊BKVAN采取有效治疗,可阻止病毒持续感染引起不可逆性的肾损害。【目的】旨在探讨BKVAN的临床特征及其病理学特点,以便及早制定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方法】利用SV240大T抗原免疫组化染色,对确认为BKVAN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本文来源于《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2-10-25)
李美杰[6](2011)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联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结核抗原在结脑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近年来由于多重耐药结核菌的流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及贫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脑的发病率呈日益回升的趋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但结脑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脑脊液(CSF)中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可作为结脑诊断的“金标准”,但涂片抗酸染色和结核菌培养阳性率很低,对临床早期诊断价值有限。目前尚无一种可靠实用的诊断方法能够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机体后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体内首先出现的是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故结核抗原的检测可以作为结核杆菌存在的直接证据。本实验通过对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的ESAT-6和PPD两种结核抗原的检测,比较两者对结核性脑膜脑炎的诊断价值,为结核性脑膜脑炎的诊断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方法:病例组为35例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对照组为35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检查及阿利新兰染色,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法检测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的ESAT-6及PPD抗原,以Shandon Cytospin4离心沉淀仪收集脑脊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采用SP法,置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单核细胞的胞浆内有棕黄色或黄褐色颗粒沉积的为阳性,单核细胞的胞浆无色为阴性结果。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法以Cy5和FITC荧光二抗及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分别标记抗ESAT-6单抗、抗PPD多抗及所有细胞核DNA,置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下观察,ESAT-6阳性的单核细胞呈胞核蓝色、胞浆红色;PPD阳性的单核细胞呈现出胞核蓝色、胞浆绿色的完整结构;阴性细胞只出现蓝色的胞核结构。结果:1临床资料结脑患者可表现为发热、头疼、脑膜刺激征阳性、脑局灶体征、意识障碍等,但却乏特异性,不易于其它神经系统疾病相鉴别,合并颅外结核支持结脑的诊断。2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结果结脑组,总细胞数平均502.60±457.67×106 /L;白细胞数平均为310.37±292.20×106 /L;葡萄糖平均为1.87±0.87mmol/L;蛋白平均为1.62±0.65g/L;氯化物平均为109.68±9.25mmol/L;腰穿压力平均为277.19±93.56 mmH2O。对照组,总细胞数平均473.63±1545.95×106 /L;白细胞数平均为132.37±293.46×106 /L;葡萄糖平均为2.91±0.95mmol/L;蛋白含量平均为0.76±0.79g/L;氯化物平均为119.25±6.76mmol/L;腰穿压力平均为225.56±122.38 mmH2O。结脑组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脑组葡萄糖、氯化物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脊液总细胞数和腰穿压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脑脊液细胞学表现结脑组,35例患者中有25例为混合细胞学反应,8例以嗜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2例是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对照组,35例患者中有5例为混合细胞学反应,5例以嗜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18例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4例呈激活单核样细胞学反应,3例脑脊液细胞学正常。结脑组混合细胞学反应约占71.43% ,明显高于对照组14.29%,混合细胞学反应对诊断结脑有重要的意义,动态观察脑脊液细胞学的变化,对结脑的治疗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应用价值。4脑脊液单核细胞内ESAT-6抗原的检测3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有29例阳性,对照组中有2例阳性, ESAT-6抗原的敏感性为82.86%,特异性为94.29%,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病例组中28例阳性,对照组中有1例阳性, ESAT-6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97.14%,病例组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联合检测ESAT-6抗原,病例组中有30例阳性,对照组中有2例阳性,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94.26%。5脑脊液单核细胞内PPD抗原的检测病例组中,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有30例阳性,对照组中有6例阳性,PPD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82.86%,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中有29例阳性,对照组中有5例阳性,PPD的敏感性为82.86%,特异性为85.71%,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联合检测PPD抗原,病例组中有31例阳性,对照组中有8例阳性,敏感性为88.57%,特异性为77.14%。6 ESAT-6及PPD抗原诊断TBM优劣比较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联合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检测ESAT-6和PPD抗原,将两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进行X2检验,敏感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异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两种方法联合检测ESAT-6抗原的特异性大于PPD抗原。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单核细胞内存在结核抗原,结核抗原的检测可为结脑的早期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联合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法可提高检出率,其检测ESAT-6抗原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94.26%;检测PPD抗原的敏感性为88.57%,特异性为77.14%,经统计分析两种方法联合检测ESAT-6和PPD的敏感性无统计学差异,但ESAT-6抗原的特异性大于PPD抗原。最早在发病3天,最晚在发病180可检测出结核抗原。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可将脑脊液细胞进行断层扫描及叁维立体重建,把细胞学研究从表面、单层、静态描述提高到了立体、断层、动态观察的新阶段。(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1-03-01)
何俊瑛,陈倩,刘科,王丽靖,杨小彬[7](2008)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联合癌胚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在脑膜癌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联合癌胚抗原(CEA)免疫组化染色在脑膜癌病(Meningeal Carcinomatosis,M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采用Shandon Cytospin4离心沉淀仪玻片离心法,CEA免疫细胞化学采用SP法。结果:33例经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均发现异常细胞,其中首次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87.88%(29/33),22例结合CEA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为81.82%(18/22);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是诊断脑膜癌的重要手段,且两者互为补充。(本文来源于《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08年04期)
邵宇权,胡兴越,朱涛,夏萍[8](2008)在《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结核抗原免疫组化染色对结脑诊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我院212例脑脊液(CS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单核细胞内结核抗原,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1月至2008年3月CS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单核细胞内结核抗原212例,CSF标本经自然沉淀法制片,常规采用迈-格-姬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观察。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诊断标准参考Ahuja的临床诊断标准。结果:56例单核细胞内结核抗原阳性,其中确诊TBM 5例,高度可能TBM11例,很可能TBM27例,可能TBM9例,确定不是TBM4例(2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乙型病毒性脑炎,1例肺癌脑膜转移)。156例单核细胞内结核抗原阴性,其中高度可能TBM4例,很可能TBM7例,可能TBM3例,确定不是TBM142例(其中病毒性脑膜炎34例,病毒性脑炎17例,化脓性脑膜炎和原发性头痛各15例,多发性硬化和脑梗塞各7例,脑膜癌病和横贯性脊髓炎各4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和隐球菌脑膜炎各3例,狼疮脑病2例,其他31例)。敏感度78.8%,特异度97.3%。结论:检测脑脊液中单核细胞内结核抗原有助于TBM诊断。因用于检测的结核抗体为混合抗体,有一定的假阳性,采用单一结核杆菌特异性诊断抗体,可能进一步提高该方法的特异性。(本文来源于《200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8-05-01)
张文夏,李如昌,陈刚,桂律[9](2007)在《血型抗原Lewis X免疫组化染色法与尿液脱落细胞学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案,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尿液Lewis X抗原免疫组化染色法与尿液脱落细胞学(voided urine cytology,VUC)对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的诊断价值。方法:受试对象为258例因怀疑膀胱癌收住入院的患者以及97例膀胱癌保留膀胱手术后随访患者。尿液脱落细胞标本分别行常规细胞学检查和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Lewis X抗原染色,计数每100个脱落细胞所含阳性染色细胞数目。结果:根据ROC曲线得出最佳阈值为5个阳性细胞/100脱落细胞,此时灵敏度单次试验为82.1%~84.2%,特异性为80.3%~78.9%,2次测定作为平行试验灵敏度为86.8%,特异性为77.0%;灵敏度提高,特异性略有下降。以11个阳性细胞/100脱落细胞为阈值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6.0%和95.4%。VUC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47.6%和94.7%。结论:Lewis X抗原灵敏度高于VUC,对低分级、早期肿瘤差别尤其明显。与B型超声结合可以提高灵敏度。(本文来源于《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期刊2007年16期)
陈春莲,叶章群,蓝儒竹,邓仲端[10](2003)在《前列腺特异抗原和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改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和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 (CK3 4βE12 )改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前列腺癌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 对 5 2例疑难病例采用改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查。即在同一切片的一侧贴附可靠的阳性对照组织 ,应用微波处理 ,尽可能保存和修复抗原 ,在显微镜下严格控制显色等方法以达到最佳染色效果。结果 3例前列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3 7例前列腺上皮内瘤 (PIN)高表达PSA与CK3 4βE12 ;3例前列腺导管内癌也表达PSA及CK3 4βE12 ;9例前列腺腺癌仅表达PSA无CK 3 4βE12表达 ;10例膀胱移行上皮癌均不表达PSA与CK3 4βE12。 结论 PSA和CK3 4βE12的改良免疫染色可以作为前列腺癌鉴别诊断的工具之一 ,对指导临床治疗可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实验外科杂志》期刊2003年11期)
染色诊断抗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综合评估血清PLA2R抗体及肾小球PLA2R抗原染色在鉴别诊断原发性和继发性膜性肾病中的价值,同时旨在寻找影响PLA2R抗体诊断效能的潜在因素,为应用血清PLA2R抗体及肾组织PLA2R抗原检测帮助临床诊断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结果:1.初步检索合并后共获得可能相关文献231篇,经筛选后,最终9篇符合标准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染色诊断抗原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昭勇,杨宏伟,张吉才.尿抗原检测联合痰革兰染色诊断儿童肺炎链球菌肺炎[J].临床误诊误治.2017
[2].戴欢子.血清PLA2R抗体及肾小球PLA2R抗原染色在鉴别诊断特发性和继发性膜性肾病的荟萃分析[C].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2016
[3].李琪毅,王琴,戴迟兵,姜仕柱,李素玉.双重染色内镜联合MG7抗原检测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16
[4].李琪毅,杨鹏春,戴迟兵.双重染色内镜联合检测MG7-Ag抗原对胃癌早期诊断的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
[5].季曙明,吴迪,文吉秋,谢柯楠,程东瑞.应用SV-40大T抗原免疫组化染色诊断肾移植后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的临床意义[C].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2012
[6].李美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联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结核抗原在结脑诊断中的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1
[7].何俊瑛,陈倩,刘科,王丽靖,杨小彬.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联合癌胚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在脑膜癌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
[8].邵宇权,胡兴越,朱涛,夏萍.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结核抗原免疫组化染色对结脑诊断的意义[C].200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8
[9].张文夏,李如昌,陈刚,桂律.血型抗原LewisX免疫组化染色法与尿液脱落细胞学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比较[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
[10].陈春莲,叶章群,蓝儒竹,邓仲端.前列腺特异抗原和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改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作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