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刚柔建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速磁浮车辆,动力学模型,刚柔耦合,振动
刚柔建模论文文献综述
闫一凡,齐洪峰,罗林涛,刘鹏飞,张凯龙[1](2019)在《基于UM的高速磁浮车辆刚柔耦合建模及振动传递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速磁浮车辆刚柔耦合模型的振动传递特性,首先对某型磁浮车辆进行了刚体建模以及刚柔耦合建模,并给出了柔性体悬浮架的自由振动模态,电磁力元的力学模型。然后采用时域和频域两种方法分别分析了刚性体模型和柔性体模型臂爪处、空气弹簧座处和车体的垂向加速度传递特点和横向加速度传递特点。(本文来源于《铁道机车车辆》期刊2019年05期)
王林军,史宝周,张东,丁仕豪,刘建明[2](2019)在《刚柔耦合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及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并联机构在运动过程中存在弹性变形和刚柔耦合效应,对机构的运动及其稳定性具有较大影响。针对上述问题,以3自由度刚柔耦合并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基于线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线性MSTMM)建立了刚柔耦合并联机器人多体系统模型和拓扑结构模型,推导了整体系统的空间转换方程和动力学方程;通过Matlab软件建立了机器人SimMechanics仿真模型,并基于PID控制策略对机器人进行了轨迹跟踪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机器人末端输出的实际运动轨迹与期望轨迹基本吻合,机器人系统运动相对稳定,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对并联机构进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10期)
时辉,史文库,刘国政,张恒海,陈志勇[3](2019)在《驱动桥总成刚柔耦合建模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分析驱动桥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指导驱动桥的减振降噪设计,进行了驱动桥总成的刚柔耦合建模和试验研究。首先,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齿轮、桥壳和主减速器壳体等结构模型;然后,结合用多体连接单元模拟的轴承、花键和传动轴中间支撑等部件,构建了完整的驱动桥刚柔耦合模型;最后,对驱动桥进行自由状态和整车安装状态下的模态试验。结果表明:驱动桥在自由状态的振型不能反映实际约束下模态振型;因此不能单独将驱动桥作为研究对象,而须进行包括与之相连接的传动轴和钢板弹簧等部件在内的整车安装状态下的模态试验;将轴承和花键等部件简化为多体连接单元,可在保证模型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显着提高计算速度;驱动桥模态仿真和试验结果误差在7%以内,说明驱动桥刚柔耦合模型是合理的,对研究驱动桥的振动噪声特性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黄金,万鹏,刘聪,徐培民[4](2019)在《刚柔耦合行星齿轮箱建模及模型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行星齿轮箱刚柔耦合模型以及探究刚柔轮齿间刚度系数、阻尼系数的选取方法,通过ADAMS建立了动力传动故障诊断综合实验台(DDS)中行星齿轮箱的刚柔耦合模型,然后分别对刚柔轮齿间不同刚度系数、不同阻尼系数的模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利用MD图验证了系数选取方法——"转速—传动比相对误差距离法",比较了箱体振动加速度信号频谱图与试验信号频谱图。研究结果表明:系数选取方法可行,刚柔耦合建模方法正确。(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3期)
赵方洲,卢剑伟,栾振,程建羊[5](2019)在《变速器齿轮传动刚柔耦合建模与疲劳寿命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齿轮轴系的疲劳寿命预测是变速器设计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文章考虑变速器总成各零部件之间的动力学关联及其约束特征,在ADAMS中建立了变速器总成的多体动力学模型;结合变速器总成的台架试验工况,应用ANSYS软件进行齿轮副的静力学分析,通过弯曲应力和接触应力对所建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校验;提取变速器齿轮副的模态中性文件,在ADAMS中建立其柔性体模型,进而建立变速器总成的刚柔耦合模型;基于模态迭加法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并与在ANSYS中进行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柔性体模型的有效性;得到变速器一挡齿轮危险点的应力谱,利用名义应力法和Miner损伤累计理论,对其进行疲劳预测,并利用台架试验进行了验证。验证试验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该文方法有效。(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俊文,陈玉莲[6](2019)在《基于ADAMS冲击钻机虚拟样机刚柔体系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冲击钻机是灌注桩基础施工的一种重要钻孔机械,但目前对冲击钻机钻进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缺乏全面认识。以GCD-1500型冲击钻机为研究对象,结合钢丝绳和弹簧柔性体,在ADAMS中建立由刚体和柔体耦合的冲击机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初步分析系统的动力学过程,并在不同约束条件下,利用脉冲激励分析方法研究冲击机构局部多自由度系统的模态振动和识别模态频率,为系统振动控制提供依据,对冲击钻机的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机械》期刊2019年03期)
李一,高亚东,贺建华,付曙光[7](2018)在《四点调平系统刚柔耦合建模及机液联合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调平系统安全性和承载稳定性要求的提高,在提高调平精度的同时,提出了控制各支腿所受载荷不超过一定变化范围的要求。针对四点对称分布的调平系统,分析其数学模型,得出各支腿受力变化的影响因素,通过仿真结果和历史实验数据进行验证。首先利用Motion建立调平系统的叁维动力学模型,然后在AMESim中建立液压控制系统模型,最后再对系统进行联合仿真并分析。结果表明,支腿受力大小与对角支腿高度和的差异以及负载偏心程度有关。采用的刚柔耦合模型的机液联合仿真方法,可为类似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8年12期)
吴永胜,王刚,马凯[8](2018)在《带有柔性附件的叁轴稳定航天器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航天器广泛采用叁轴稳定的姿态控制方式,其结构日趋复杂,而控制精度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航天器上柔性附件的数目越来越多、尺寸越来越大、对系统动力学特性和姿态控制精度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轨状态下,柔性附件的尺寸远远超过了航天器本体的尺寸,这些柔性附件的弹性变形以及柔性附件与航天器本体之间的动力学耦合作用对于整个系统的影响已经不能够再被忽略。因此,对该类航天器系统进行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研究是有必要的,同时也是进行高精度姿态控制的前提条件。本文采用欧拉角法建立叁轴稳定航天器的姿态运动学方程,基于混合坐标法和真-伪混合坐标形式的第二类Lagrange方程推导系统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系统级模态分析对航天器本体的刚性运动与柔性附件的弹性振动进行解耦,将解耦后的动力学模型表示成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形式,为后续动力学响应分析、模型降阶和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模型。(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李韶华,张兵,黄玉亭[9](2018)在《刚柔耦合重型汽车建模及通过连续减速带的平顺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考虑车架柔性的刚柔耦合重型汽车整车模型,通过与刚性车对比,验证了所建刚柔耦合车辆模型的正确性.依据实际需求建立了叁组连续减速带模型,以车身垂向加速度和各轮垂向轮胎力为评价指标,分析车辆行驶速度、减速带高度和宽度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减速带的高度与车身垂向加速度和垂向轮胎力成正比,减速带宽度与车身垂向加速度和垂向轮胎力成反比,对于限速60 km/h的道路,宽度为600 mm,高度为8 mm的减速带能起到良好的限速效果,同时还能保证车辆行驶的平顺性.(本文来源于《动力学与控制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尧,孟文俊,Dan,B,Marghitu,李淑君[10](2018)在《考虑振动响应的刚柔耦合悬臂梁动力学建模与数值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合理的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是实现碰撞冲击动态响应分析的基础。利用假设模态法描述了悬臂梁的振动位移响应,在此基础上基于广义坐标建立了系统的运动链。同时考虑悬臂梁的横向振动与纵向振动响应,在计入柔性杆横向弯曲变形引起轴向拉伸变形的2阶耦合量的条件下,分别基于Kane方法和Lagrange方法推导了刚柔耦合悬臂梁系统动力学方程,通过数值仿真揭示了系统广义坐标或速度的时变规律。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下具有相同意义广义坐标的时变规律完全吻合。采用3D高速摄像机用于捕获悬臂梁的运动以验证构建模型的有效性。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试验测试值与仿真模拟值的误差值均小于5%,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相符,说明动力学模型与计算方法均有效可行。研究结果可为接触面碰撞冲击理论计算及试验验证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8年09期)
刚柔建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并联机构在运动过程中存在弹性变形和刚柔耦合效应,对机构的运动及其稳定性具有较大影响。针对上述问题,以3自由度刚柔耦合并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基于线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线性MSTMM)建立了刚柔耦合并联机器人多体系统模型和拓扑结构模型,推导了整体系统的空间转换方程和动力学方程;通过Matlab软件建立了机器人SimMechanics仿真模型,并基于PID控制策略对机器人进行了轨迹跟踪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机器人末端输出的实际运动轨迹与期望轨迹基本吻合,机器人系统运动相对稳定,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对并联机构进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刚柔建模论文参考文献
[1].闫一凡,齐洪峰,罗林涛,刘鹏飞,张凯龙.基于UM的高速磁浮车辆刚柔耦合建模及振动传递规律研究[J].铁道机车车辆.2019
[2].王林军,史宝周,张东,丁仕豪,刘建明.刚柔耦合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及仿真研究[J].机械传动.2019
[3].时辉,史文库,刘国政,张恒海,陈志勇.驱动桥总成刚柔耦合建模与试验研究[J].汽车工程.2019
[4].黄金,万鹏,刘聪,徐培民.刚柔耦合行星齿轮箱建模及模型验证[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9
[5].赵方洲,卢剑伟,栾振,程建羊.变速器齿轮传动刚柔耦合建模与疲劳寿命预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李俊文,陈玉莲.基于ADAMS冲击钻机虚拟样机刚柔体系建模与仿真[J].机械.2019
[7].李一,高亚东,贺建华,付曙光.四点调平系统刚柔耦合建模及机液联合仿真[J].液压与气动.2018
[8].吴永胜,王刚,马凯.带有柔性附件的叁轴稳定航天器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研究[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9].李韶华,张兵,黄玉亭.刚柔耦合重型汽车建模及通过连续减速带的平顺性分析[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8
[10].王尧,孟文俊,Dan,B,Marghitu,李淑君.考虑振动响应的刚柔耦合悬臂梁动力学建模与数值仿真[J].机械设计.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