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沉积物论文-史双双,赵强,薄建杰,韩晓飞,张丽

第四纪沉积物论文-史双双,赵强,薄建杰,韩晓飞,张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第四纪沉积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液化变形,地震成因,沉积序列

第四纪沉积物论文文献综述

史双双,赵强,薄建杰,韩晓飞,张丽[1](2019)在《山西平陆黄河北岸第四纪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古地震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山西南部平陆地区黄河北岸一级阶地中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触发机制,对观测剖面中发育的碟状构造、液化卷曲构造和球枕构造等3类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其形成机制,通过总结对比软沉积物变形的地震成因,推测剖面中的变形构造为地震成因,并依此建立山西南部平陆地区的地震成因地层沉积序列。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该变形构造形成年龄为1.9±0.2 ka,通过影响烈度的计算并结合山西及邻近省的地震资料发现,2次历史地震可能与该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相关。(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9年10期)

何俊蓉,谢先军,池泽涌,刘文静,皮坤福[2](2019)在《古气候变化对大同盆地第四纪沉积物中砷富集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古气候变化对大同盆地第四纪含水层中砷(As)富集的影响,对盆地中部的第四系沉积物钻孔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大同盆地第四系沉积物中的铁矿物、黏土矿物以及有机质均为As的重要赋存载体。根据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可将沉积物由深到浅依次划分为4层,分别对应中更新世暖湿期、中更新世干冷期、末次间冰期暖湿期及末次冰期的干冷期。暖湿期沉积物中的As及铁矿物、黏土矿物、有机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干冷期,说明暖湿气候更有利于铁矿物、黏土矿物和有机质在沉积物中埋藏堆积,促进了沉积物中As的富集。(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威,唐倩玉[3](2019)在《他念他翁山中段第四纪冰川沉积物时空分布特征与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他念他翁山中段位于横断山脉西部,保留着良好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论文以该地区第四纪冰川沉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光释光(Object-source lighting, OSL)测年、粒度、磁化率、矿物及化学元素分析等方法,探讨研究区第四纪冰川沉积物在不同时期的沉积学、矿物学、环境磁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相关环境指标分析该区的环境特点。研究表明:①冰川沉积物总体沉积特征是大小混杂、无层理、无分选、风化程度由倒数第二次冰期到新冰期依次减弱。②研究区冰川沉积物细粒部分在粒度频率曲线上主要呈现双峰或多峰,反映出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复杂、形成动力多样。冰碛物的平均粒径在空间上表现出距冰川作用源头越远粒径越小的规律,主要是受冰川作用强度和风化时间长短的影响。③冰川沉积物的磁化率值为8.72×10-8~298.00×10-8m3·kg-1,其中冰水沉积物磁化率的平均值(178.51×10~(-8)m~3·kg~(-1))和波动幅度(17.43×10~(-8)~298.00×10~(-8)m~3·kg~(-1))要大于冰碛物(平均值19.82×10~(-8)m~3·kg~(-1),波动幅度8.72×10-8~42.95×10~(-8)m~3·kg~(-1)),反映出磁铁矿集中分布的粒级与冰水沉积物组成的粒级相似。④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指标反映青古隆地区古气候的总体特征为寒冷干燥,其中在末次冰盛期时气候最为干旱,末次冰期中冰阶时气候较为干旱、降水量相对于末次冰盛期有所增加,倒数第二次冰期降水量相对于末次冰盛期和末次冰期中冰阶较多,但气温较低。(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王照波,王江月,张剑[4](2019)在《山东蒙山第四纪冰川、黄土、水系沉积物与MIS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山东蒙山佛塔谷一带的第四纪冰川、黄土、水系沉积物与MIS的对应关系,对该区冰川遗迹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对冰川、黄土和水系沉积物进行年代学研究。对比研究了蒙山地区各类地层沉积与深海氧同位素演化阶段的对应性,建立了冰川、黄土、水系沉积物与环境演化的内在关系;详细对比了全新世、晚更新世冰川、黄土、水系沉积物与MIS的关系,初步对比了中更新世冰川沉积物与MIS的关系。我国东部各类第四纪沉积物与MIS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从沉积层序与环境演化的角度,确认了蒙山及我国东部地区存在第四纪冰川作用的事实。(本文来源于《华东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汪苗[5](2019)在《雷州半岛玛珥湖区玄武岩年代、特征及与第四纪湖泊沉积物的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南部雷州半岛是亚洲季风影响的核心区,区域内田洋、青桐洋和九斗洋叁个干玛珥湖沉积序列可为揭示低纬地区亚洲季风的轨道尺度变化提供关键证据。为了获得沉积序列的年代控制、揭示沉积物替代指标的古气候意义,查明这些玛珥湖的形成年代、湖泊沉积物的主要物质及来源是基础性工作。在亚洲季风降水的核心区,射气岩浆喷发形成玛珥湖之后,丰沛的地表径流和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物质输移,可能在湖盆形成不久就会发生,因此,湖底玄武岩的年代可代表沉积物的最老年代。此外,湖泊沉积物的组成差异可以用来反映气候旋回及构造事件的发生,在分析沉积物组成及环境代用指标解释的过程中,弄清楚各种矿物的类别和来源显得尤为重要。玛珥湖基底玄武岩的年代一方面可以通过K-Ar测年法获得,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研究与湖底玄武岩同时期形成的地表玄武岩的风化程度,进而对其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限制。通过地表风化玄武岩剖面和湖泊沉积物的元素对比,可以证明湖泊沉积物是否主要来源于地表玄武岩的风化作用。进一步研究地表风化剖面的粘土矿物组成和元素淋失状况等,可以定性或定量揭示地表玄武岩风化物作为湖泊沉积物主要物质来源的贡献。本研究对叁个干玛珥湖基底的玄武岩进行了 K-Ar测年、地球化学成分以及玛珥湖周围风化剖面粘土矿物和主量元素测定,结果表明,田洋玛珥湖湖盆的形成时代为0.87~0.73Ma,首次报道的青桐洋和九斗洋湖盆的形成时代分别为0.82 Ma和1.08~0.81 Ma,它们均属于早更新世晚期到中更新世早期的石峁岭期火山射气喷发形成的。田洋附近典型风化剖面的风化程度分析认为,玄武岩母岩年龄大于0.8 Ma小于1.33 Ma,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 K-Ar年代的可靠性。田洋、青桐洋和九斗洋叁个玛珥湖基底玄武岩均属于石英拉斑玄武岩,同一时期喷发的石英拉斑玄武岩广泛分布在玛珥湖的周围。典型风化剖面的XRD测试结果表明,这些玄武岩风化的产物以高岭石、叁水铝石以及赤铁矿为主,在降水较为充沛的时期,物理或化学风化的产物随地表径流汇入湖盆,是玛珥湖沉积的主要来源。对比田洋沉积物和玛珥湖基底玄武岩的不活动元素(A1203和Ti02)发现,它们具有一致的A1203/TiO2,进一步指示了玛珥湖周边的玄武岩风化产物可以作为湖底沉积的物源。本研究为正在进行的低纬地区更新世轨道尺度季风降水重建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15)

唐倩玉[6](2019)在《他念他翁山中段第四纪冰川沉积物时空分布特征与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四纪冰川沉积物蕴含一定量的环境变化信息,对研究该地区不同时期气候环境的演变特点具有重要意义。他念他翁山中段位于横断山脉西部保留着良好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本文以他念他翁山中段冰川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实地地貌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光释光(OSL)和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手段,对冰期系列进行初步划分,通过粒径、地球化学元素、矿物解析、磁化率以及烧失量等环境变化替代指标,对研究区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第四纪冰川沉积物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OSL测年结合该区域冰川沉积物的ESR测年结果,研究区海拔4200m以上第四纪期间至少发生了四次冰川作用,依次是全新世/小冰期冰进对应深海氧同位素(MIS=marine oxygen isotope stages)1阶段,末次冰盛期(LGM/MIS2),末次冰期中期(MIS3),倒数第二次冰期(MIS6)。(2)冰川沉积物总体沉积特征是大小混杂,无层理,无分选,风化程度由倒数第二次冰期到全新世/小冰期依次减弱。(3)研究区≤2mm的冰川沉积物粒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平均粒径(Mz)为176.78μm,粒级组成以砂级为主(72.72%),其次是粉砂(25.29%)和粘土(1.98%),冰碛物的平均粒径为145.11μm,砂级含量为67.02%,粉砂为30.35%,粘土为2.63%;冰水沉积物的平均粒径为224.29μm,砂级为81.28%,粉砂为17.71%,粘土为1.01%。细粒部分在粒度频率曲线上主要呈现双峰或多峰,反映出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复杂、形成动力多样。冰碛物的平均粒径在空间上表现出距冰川作用源头越远粒径越小的规律,主要是受冰川作用强度和风化时间长短的影响。(4)冰川沉积物的磁化率值为8.72×10~(-8)m~3·kg~(-1)~298.00×10~(-8)m~3·kg~(-1),其中冰水沉积物磁化率的平均值和波动幅度要大于冰碛物,反应出磁铁矿集中分布的粒级与冰水沉积物组成的粒级相似。(5)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指标反应研究区古气候的总体特征是寒冷干燥,在末次冰盛期时气候最为干旱,末次冰期中期时气候较为干旱、降水量相对于末次冰盛期有所增加,觉曲槽谷末次冰期中期的冰水沉积物剖面又可划分为3个阶段,阶段1风化作用较强,气候相对于2、3阶段的总体特征较为温暖湿润;阶段2风化作用和温湿条件一般;阶段3风化作用最弱,气候相对于阶段1、2更寒冷干旱。倒数第二次冰期降水量相对于末次冰盛期和末次冰期中期较多,但气温较低。(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陈宗良,叶振南,王志宏,王高峰,高幼龙[7](2019)在《白龙江流域中上游第四纪沉积物的发育特征及其灾害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龙江流域是我国四大地质灾害高发区之一,也是全国17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之一。第四纪沉积物的广泛分布为地质灾害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本文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结合影像特征和野外实际调查,建立了研究区第四纪成因类型(5大类11亚类)的解译标志;运用所建立的解译标志,对研究区进行了精细解译,新增第四纪残积物、坡积物、泥石流堆积和人工堆积等8个沉积亚类,补充和完善了滑坡堆积体和崩积物的面域数据,共解译第四纪沉积物面积444.7 km~2,较前人研究资料扩展了380.4 km~2;研究区上游段主要受地形地貌因素影响,第四纪沉积物沿白龙江主河道及其支流分布,中游段主要受地质构造控制,第四纪沉积物沿活动断层呈条带状分布,下游段主要受地层岩性影响,第四纪沉积物呈片状分布;第四纪沉积物灾害效应主要表现为崩滑效应和对泥石流的补给效应。本文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张克旗,吴中海,周春景,吴坤罡[8](2018)在《江苏扬州西部岗地晚第四纪沉积物的细颗粒(4—11μm)石英光释光测年及其气候地层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苏省扬州地区西部的岗地地貌受控于区域内的NW向走滑并正断的无锡-宿迁断裂的长期活动,同时该断层的活动性也是一个关系到长叁角地区地壳稳定性的重要地质问题,而研究该问题的一个关键是对该断层两侧晚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及绝对年代的确定。本文对17个采自岗地的样品使用光释光(OSL)测年法中的细颗粒(4—11μm)石英测试技术,采用SMAR法和TT-OSL法进行De值的测试及年龄对比,较系统地对江苏扬州西部岗地晚第四纪沉积物年代和地层层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SMAR法较适用于De <300 Gy的样品;TT-OSL法对于较"低"剂量的样品效果差,而对De>200 Gy的样品测试更适宜,误差相对SMAR法结果更小,与地层的沉积层序符合的更好。17个样品的OSL年龄结果表明:本区岗地主要为晚更新世沉积物,沉积速率约0.1 mm?a-1;在水系及湖岸的附近有少量全新世沉积发育。根据所有样品的宏观岩性和年龄分布,本文初步认为晚更新世沉积物主要形成于MIS5—MIS4阶段、MIS2阶段,沉积物主要为风成,对应区域上的下蜀土,堆积期间本区地壳相对稳定,无锡-宿迁断裂无明显活动。在冰后期—全新世随着气候的变暖,海平面上升,河湖泛滥,水系边缘发育少量湖沼相沉积。总体而言,本区的晚更新世—全新世沉积形成主要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构造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地球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沈小晓[9](2018)在《我国第四纪风成沉积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中国第四纪风成沉积物分布广泛,现在已经被广泛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主要有北方黄土高原黄土、长江中下游下蜀黄土、成都平原的成都黏土、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土壤等。综述了学者对其物源、成因、形成年代等特征进行的广泛研究并取得的丰硕成果。(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16期)

何付兵,徐锡伟,郑桂森,孙永华,张巍[10](2018)在《探索第四纪钻探岩心沉积物颜色测量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提出1种基于数字图像分析法测量第四纪沉积物颜色的新方法,其操作简单快捷,可节省测试成本和时间,提高沉积物颜色研究效率。为论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对其测量成果同传统色度测量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传统沉积物颜色测量方法和数字图像颜色测量方法都受沉积物颗粒粒级制约。细砂及其以细颗粒可开展沉积物颜色研究,中砂、粗砂误差较大。同传统测量方法相比,数字图像法可减小粗碎屑沉积物颜色继承色干扰;2)碎屑沉积物粒级和含水量影响数字图像法沉积物颜色数值。一般来说,数字图像法获得的湿色数值低于使用分光测色仪所获得的干色数值,且颜色数值变化幅度更大,色度/亮度曲线表现出更大波状起伏;3)同传统沉积物颜色测量方法相比,数字图像法颜色测量红度、黄度具有较好一致性,而亮度受光照不均一影响,产生一定误差。采用沉积物数字图像提取沉积物颜色信息一定程度上可替代室内实测方法,用于建立更加复杂的沉积环境下较为完整的沉积物颜色序列,为第四纪地层划分、古气候研究、古土壤识别和古地震事件识别提供数据资料,拓展色度学在地质方向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18年04期)

第四纪沉积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揭示古气候变化对大同盆地第四纪含水层中砷(As)富集的影响,对盆地中部的第四系沉积物钻孔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大同盆地第四系沉积物中的铁矿物、黏土矿物以及有机质均为As的重要赋存载体。根据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可将沉积物由深到浅依次划分为4层,分别对应中更新世暖湿期、中更新世干冷期、末次间冰期暖湿期及末次冰期的干冷期。暖湿期沉积物中的As及铁矿物、黏土矿物、有机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干冷期,说明暖湿气候更有利于铁矿物、黏土矿物和有机质在沉积物中埋藏堆积,促进了沉积物中As的富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第四纪沉积物论文参考文献

[1].史双双,赵强,薄建杰,韩晓飞,张丽.山西平陆黄河北岸第四纪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古地震成因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9

[2].何俊蓉,谢先军,池泽涌,刘文静,皮坤福.古气候变化对大同盆地第四纪沉积物中砷富集过程的影响[J].地质科技情报.2019

[3].张威,唐倩玉.他念他翁山中段第四纪冰川沉积物时空分布特征与环境[J].地理科学进展.2019

[4].王照波,王江月,张剑.山东蒙山第四纪冰川、黄土、水系沉积物与MIS对比研究[J].华东地质.2019

[5].汪苗.雷州半岛玛珥湖区玄武岩年代、特征及与第四纪湖泊沉积物的联系[D].南京大学.2019

[6].唐倩玉.他念他翁山中段第四纪冰川沉积物时空分布特征与环境[D].辽宁师范大学.2019

[7].陈宗良,叶振南,王志宏,王高峰,高幼龙.白龙江流域中上游第四纪沉积物的发育特征及其灾害效应[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9

[8].张克旗,吴中海,周春景,吴坤罡.江苏扬州西部岗地晚第四纪沉积物的细颗粒(4—11μm)石英光释光测年及其气候地层意义[J].地球环境学报.2018

[9].沈小晓.我国第四纪风成沉积物研究进展[J].绿色科技.2018

[10].何付兵,徐锡伟,郑桂森,孙永华,张巍.探索第四纪钻探岩心沉积物颜色测量新方法[J].地震地质.2018

标签:;  ;  ;  ;  

第四纪沉积物论文-史双双,赵强,薄建杰,韩晓飞,张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