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重庆国民政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隧道惨案,国民政府,应对措施
重庆国民政府论文文献综述
林辉锋,刘东庆[1](2018)在《重庆大隧道惨案与国民政府的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野蛮的无差别轰炸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的法西斯暴行之一。1941年6月5日发生的重庆大隧道窒息惨案是日军无差别轰炸引发的一次严重的民事灾难,遇难者的准确数字至今仍然成谜。惨案发生后,国民政府为稳定社会秩序,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包括管控舆论、安抚民心、追查事故原因,以及进行灾后赈济等。通过对该事件细致入微的考察,可以管窥战时国民政府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思路,同时亦可由此展现战时大后方特别是陪都地区的政治生态。(本文来源于《抗战史料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唐润明[2](2017)在《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始末(六)》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在这里,中国人民不仅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反对外敌入侵的第一次伟大胜利,而且实现了台湾、澎湖等中国被割让土地的完全回归祖国;在这里,中华民族依靠自己的努力,取消了自1840年以来外国帝国主义迫使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的中国,(本文来源于《红岩春秋》期刊2017年12期)
魏宏运[3](2016)在《关于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迁都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影响巨大的事件,其与抗战的整体战略具有重要的关联性。重庆是正面战场的支柱,也是战时的一座国际城市。在迁移过程中,国民政府部分官员管理无能、贪污腐化;迁都重庆后,蒋介石集大权于一身,诸多政策失误,渐失民心。国民党坚持政府抗战方针,持续限制全民抗战特别是中共力量的发展,削弱了抗战实力。对战时蒋介石的地位与作用,须置于时代背景下思考,不能简单论处。(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16年09期)
朱海嘉[4](2015)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民营电力的资本介入——以重庆电力公司融资为例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如何加强金融监管、主导企业融资的问题,近年来学界取得了相关研究成果~①。笔者以为,已有研究成果的关注点,一是从经济政策、经济思想演变的视角探讨国民政府逐步构建金融统制体系、强化国家资本发展的内在逻辑。二是以公司制度变迁为对象,探讨不同类型企业资本发展的总体趋势,但缺乏对战时后方国民政府向工矿企业融资活动情形及企业资本发展演(本文来源于《近代中国》期刊2015年00期)
刘师言[5](2016)在《抗战时期重庆国民政府多边外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研究范围划定在1937年-1945年的抗战时期,重点研究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国民政府多边外交及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关系问题,论述战争、外交与秩序间的相互关系,总结宝贵经验,并阐述历史启示。迄今为止,已有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战时外交活动、战时外交政策分析、战时国际秩序的演变等层面,学术界将抗战、外交与国际秩序放在一个大框架下作为一种关系进行专门研究的较少。因此,此项研究具有突破点和创新意义。抗战时期重庆国民政府在外交层面上不乏主动作为,推进了战时中国迈向政治大国的进程,也推动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可以说,战时重庆国民政府的外交抓住了扭转国内战局和国际对中国认知的历史机遇。虽然战时外交仍存有若干稚嫩及不够圆满之处,但其积极的进步意义是值得肯定的。研究战时重庆国民政府多边外交,一方面旨在还原抗战时期重庆外交全貌,丰富重庆城市史,另一方面为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提供新的想法和出发点。(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6-04-01)
倪蛟[6](2015)在《国民政府战时大学生救助制度及其绩效研究——以重庆时期中央大学为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制定了战时大学生救助制度,主要救济对象为来自战区或沦陷区的大学生。本文以内迁重庆的中央大学为个案,考察分析该制度的出台背景与实施过程及其成效。虽然战时大学生救助政策难以根本解决大学生的经济困境与生存危机,其实施效果存有局限性,但对保障大学生基本的就学条件仍发挥了一定作用,推动了抗战时期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民国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张伟[7](2015)在《秩序与效率: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的法律表达与司法实践——以战时首都重庆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1927年"宁汉合流"后,南京国民政府为达到其政治统治目的及适应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广泛吸收外国的优秀法制成果,制定并初步实施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在中国法律史上,树立了法制近代化的里程碑。然而,以1937年卢沟桥事变为起点的中国抗日战争之爆发,打乱了国民政府(本文来源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9-02)
藤井元博,姚以丹[8](2015)在《重庆国民政府在广西的强化控制和军事机构——以桂南会战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1938年10月武汉陷落后,中国国民政府(以下简称"重庆政府")迁往重庆,将西南后方作为抗日大本营。要与拥有强大战争动员力的日本进行长期作战,重庆政府必须在西南重整旗鼓,军队建制的统一与控制较开战之前更显重要。问题在于桂系等西南军阀拥兵自重的割据态势。1同时得到日本支援的汪精卫派在西南推行的"和平运动"影响也不容小觑。汪精卫意图拉拢对蒋介石不满的势力为己用,西南军阀是重要一环。而重庆政府对此深为忌惮,2战前及之后政府试图通过各(本文来源于《抗战史料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刘涛[9](2015)在《重庆国民政府对吴佩孚去世的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1939年吴佩孚因牙疾逝世,社会各界表示哀敬。时值抗战,重庆国民政府对吴佩孚的去世比较重视,明令褒扬吴佩孚保持晚节,蒋介石、孔祥熙等国民党大员纷纷发唁电,并在重庆举办追悼会,代表政府喉舌的宣传部门,更是不余遗力的宣传吴佩孚的爱国情怀。重庆国民政府能够抛弃旧怨,优恤曾经的对手,不仅树立了自身的正统地位和宽容形象,而且有力地鼓舞了全民的抗敌信心,震慑了摇摆不定的人。(本文来源于《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徐惊奇,陈林[10](2015)在《重庆版《大公报》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媒体外交关系探究(1941-1943)》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庆版《大公报》因抗战这一特殊历史和陪都这一特殊地位,舆论影响相对较大,1941年荣获密苏里奖章后,在国内外更具威信。在1941-1943这处于抗战相持阶段中具有转折意义的叁年,重庆版《大公报》对中国抗战外交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南传播》期刊2015年06期)
重庆国民政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在这里,中国人民不仅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反对外敌入侵的第一次伟大胜利,而且实现了台湾、澎湖等中国被割让土地的完全回归祖国;在这里,中华民族依靠自己的努力,取消了自1840年以来外国帝国主义迫使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的中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庆国民政府论文参考文献
[1].林辉锋,刘东庆.重庆大隧道惨案与国民政府的应对[J].抗战史料研究.2018
[2].唐润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始末(六)[J].红岩春秋.2017
[3].魏宏运.关于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几个问题[J].史学月刊.2016
[4].朱海嘉.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民营电力的资本介入——以重庆电力公司融资为例的考察[J].近代中国.2015
[5].刘师言.抗战时期重庆国民政府多边外交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
[6].倪蛟.国民政府战时大学生救助制度及其绩效研究——以重庆时期中央大学为个案[J].民国研究.2015
[7].张伟.秩序与效率: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的法律表达与司法实践——以战时首都重庆为中心[C].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8].藤井元博,姚以丹.重庆国民政府在广西的强化控制和军事机构——以桂南会战为中心[J].抗战史料研究.2015
[9].刘涛.重庆国民政府对吴佩孚去世的反应[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
[10].徐惊奇,陈林.重庆版《大公报》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媒体外交关系探究(1941-1943)[J].东南传播.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