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悖论论文-赵奇伟,许长丰

信用悖论论文-赵奇伟,许长丰

导读:本文包含了信用悖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正式制度,商业信用,金融发展水平,企业成长

信用悖论论文文献综述

赵奇伟,许长丰[1](2017)在《金融发展中的商业信用与中国企业成长——对Allen金融发展悖论的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Allen金融发展悖论"的思考,本文以商业信用和金融发展水平为切入点来分析在正式制度不完善时非正式制度对中国企业成长的影响。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经验分析发现:(1)在控制金融发展的正向效应下,商业信用仍对企业成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种效应在民营企业和外资样本中显着存在,而对国有企业并不明显;(2)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时,商业信用主要发挥降低交易成本等非融资功能,与金融发展水平彼此强化双方对企业成长的正向影响,而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商业信用可以替代正规融资渠道发挥作用,主要通过发挥融资功能解决企业融资约束问题来促进其成长。(本文来源于《南大商学评论》期刊2017年01期)

吴春贤,杨兴全,吴昊旻[2](2017)在《商业信用能抑制半强制分红政策的监管悖论吗》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08年证监会颁布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为背景,考察企业获得商业信用对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与现金股利存在替代关系,这种关系在民营企业中更加显着;进一步,以2008年作为衡量半强制分红政策的界点,发现有再融资需求的高成长、高竞争行业企业迫于再融资需求,2008年后会显着提升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和水平,但在获得商业信用后,这种趋势将显着弱化。研究结论对现阶段缓解由半强制分红政策引发的"监管悖论"具有现实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财贸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黄子健,王龑[3](2015)在《大数据、互联网金融与信用资本:破解小微企业融资悖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构建互联网金融叁部门信贷模型体系,分析得到互联网金融模式凭借大数据创造的"信用资本"和"信用抵押",可以破解融资悖论,消除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的共赢局面。为保障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有效应用,进一步分析了其风险控制问题,指出可以采取"集约投保+集团承保"的信贷保险模式。最后,结合上海公共信息平台的启示,提出搭建一个"信用信息信贷平台"的设想。(本文来源于《金融经济学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李松,窦晓旭[4](2014)在《艺术品贷款质押与信用悖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品质押贷款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积极的事情,可惜在国内市场上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在实际操作中,相关贷款机构面临着种种困难。艺术品质押贷款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积极的事情,可惜在国内市场上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在实际操作中,相关贷款机构面临着种种困难。一、艺术品难以鉴定真伪。目前没有任何机构可以100%鉴定艺术品真伪。以投资书画作品为例:目前艺术品市场中大名家书画赝品率竟高达80%。(本文来源于《东方藏品》期刊2014年03期)

殷林森,马欣[5](2013)在《从“信贷悖论”谈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引发的"信贷悖论"出发,基于信用风险抑制论和信用风险转移论的视角,比较、分析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与工具,阐述信贷资产转让交易、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叁种交易模式,并从信用风险转移视角,说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发展情况并提出有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征信》期刊2013年05期)

艾春荣,张奕[6](2012)在《中国A股市场存在“信用风险悖论”吗?》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外文献对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的研究发现,低风险公司股票的收益率高于高风险公司股票,即所谓的"信用风险悖论"。文章对我国A股市场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该悖论在当前中国股票市场不存在,且此结论具有相当的稳健性,不随金融危机发生和货币政策变化而改变,亦不依赖模型设置和统计方法。关注这种现象,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不太成熟的金融市场,对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控制风险十分重要。(本文来源于《财经研究》期刊2012年09期)

梁涛[7](2012)在《后危机时代破解“信用评级悖论”的博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构建有限理性进化博弈模型,分析评级市场上发行人、评级机构以及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模型表明,在声誉驱动机制作用下的评级市场,无论发行人"真实"申报成功的概率大于或者小于"不真实"申报成功概率,监管者都可以通过实施惩罚促使发行人群体进化,最终全部趋向于"真实"申报。模型启示我们:改革现有的信用评级体系重在建立激励机制,确保评级机构具有持续动力积累声誉资本,同时对发行人虚假评级行为实施惩罚可以有效破解"信用评级悖论"。(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04期)

王一鸣,任秋潇[8](2011)在《信用悖论及其破解的理论分析与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过去的记录"监控"未来的偿付"的信用,本文提出期限的错配在逻辑上导致信用的内在脆弱性,给出破解悖论的理论方法,包括施加外部约束、延长博弈过程、风险冲击预期,同时对不同社会形态下进行信用悖论破解方法的验证,以及针对我国实际状况给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本文来源于《金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1年07期)

秦凤鸣[9](2011)在《信用评级悖论与利益博弈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美国金融市场蔓延开来的全球信用危机再度激起了经济学家、法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决策者对信用评级及其信息价值的争议。由于信息评级牵连广泛,涉及到理论、实践和政策,随着金融创新成为金融市场基本的和持久的趋势,围绕信用评级的矛盾将越来越尖锐,值得学术界、实业界和决策者予以更多的关注。本文对学术界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进行了梳理,包括信用评级悖论的理论分析、信用评级中的利益攸关者各方的博弈和信用驱动机制的异化,以及破解信用评级悖论的相关提议。(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动态》期刊2011年04期)

许娟[10](2010)在《公司资本信用悖论命题下的解读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当目前公司法学理与立法在频频质疑坚持"公司以资本为信"的观念成为主流的立法指引时,傅穹教授首次提出了公司资本信用悖论这一命题。通过对这一命题的解读,不难发现具有合理性。这一命题对传统的法定资本制和资本叁原则的正当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质疑,也迫使学者对公司资本制的制度成因和理论假定进行反思和检验。(本文来源于《湖北警官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信用悖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2008年证监会颁布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为背景,考察企业获得商业信用对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与现金股利存在替代关系,这种关系在民营企业中更加显着;进一步,以2008年作为衡量半强制分红政策的界点,发现有再融资需求的高成长、高竞争行业企业迫于再融资需求,2008年后会显着提升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和水平,但在获得商业信用后,这种趋势将显着弱化。研究结论对现阶段缓解由半强制分红政策引发的"监管悖论"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用悖论论文参考文献

[1].赵奇伟,许长丰.金融发展中的商业信用与中国企业成长——对Allen金融发展悖论的再思考[J].南大商学评论.2017

[2].吴春贤,杨兴全,吴昊旻.商业信用能抑制半强制分红政策的监管悖论吗[J].财贸研究.2017

[3].黄子健,王龑.大数据、互联网金融与信用资本:破解小微企业融资悖论[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5

[4].李松,窦晓旭.艺术品贷款质押与信用悖论[J].东方藏品.2014

[5].殷林森,马欣.从“信贷悖论”谈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管理[J].征信.2013

[6].艾春荣,张奕.中国A股市场存在“信用风险悖论”吗?[J].财经研究.2012

[7].梁涛.后危机时代破解“信用评级悖论”的博弈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2

[8].王一鸣,任秋潇.信用悖论及其破解的理论分析与检验[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

[9].秦凤鸣.信用评级悖论与利益博弈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11

[10].许娟.公司资本信用悖论命题下的解读与思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0

标签:;  ;  ;  ;  

信用悖论论文-赵奇伟,许长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