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组合过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SBR,微絮凝过滤,脱氮除磷,再生水厂
组合过滤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明,宋凤鸣,尹振文,左锋,郭建德[1](2019)在《MSBR+微絮凝过滤组合工艺在城市再生水厂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洋湖再生水厂(二期)工程设计规模为8×10~4m~3/d,出水主要作为洋湖湿地景观水体补水,其主要指标需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准Ⅳ类水质(TN≤10 mg/L)。主工艺采用MSBR+微絮凝过滤组合工艺。主要介绍工艺流程、设计参数、运行过程及实际运行情况。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进水碳源利用率高、脱氮除磷效果好和节能节药等优点,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是一种可广泛用于城市再生水厂的先进技术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18期)
王巧茹[2](2019)在《好氧颗粒污泥-精密过滤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好氧颗粒污泥(AGS)具有对碳氮磷等污染物去除效率高、污泥沉降速度快,节省占地面积等优点,在污水处理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是,AGS工艺运行过程中出水悬浮物浓度(SS)高,且会导致出水磷浓度升高。本课题通过小试,分析AGS单元出水水质特性,研究了叁种工艺单元对AGS出水SS和TP的处理效能,优选AGS-精密过滤组合工艺针对实际生活污水开展中试研究,提出了组合工艺的优化参数。搭建序批式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逐步缩短污泥沉降时间,约25 d出现污泥颗粒化,成熟时间为45~50 d,污泥呈浅黄色类球状,平均粒径1.25 mm,SVI为33.9 mL/g。进水有机负荷率为2.94 kg/m~3·d,当曝气量为4 L/min、HRT为4h时,对COD、氨氮、总氮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4.1%、98.4%和74.1%。出水平均SS为68 mg/L,且出水TP和SS正相关,平均浓度为1.34 mg/L。针对AGS单元出水SS问题,在AGS系统后分别增设沉淀,接触氧化和精密过滤叁种处理单元进行组合,对比考察运行效果。后置沉淀单元出水约需40min才可使SS浓度低于10 mg/L,沉淀过程伴随释磷现象,出水TP先降低后升高,最低约为0.83 mg/L;高填充度的接触氧化单元在气水比为10:1,HRT为1 h条件下,填料对SS具有截留、粘附作用,出水SS为7~11 mg/L,通过定期排泥可去除部分总磷,但出水TP仍偏高,平均浓度为0.6 mg/L;后置精密过滤单元优选孔径为30μm(500目)滤网,当过网流速在1.70 cm/s以下时,可有效控制出水SS<10 mg/L,因滤网可及时实现污泥清洗,出水TP<0.5 mg/L;当滤网清洗强度在0.38 L/(s·m~2)以上时,能够延长滤网堵塞的时间。通过上述叁种工艺的比较,可以看出AGS-精密过滤工艺可以在不影响AGS出水水质的前提下,降低出水SS和TP浓度,操作方便,适于与AGS形成组合工艺。采用AGS-精密过滤组合工艺,针对生活污水开展中试研究。60 d左右实现AGS的启动,颗粒平均粒径为0.82 mm,SVI为39.1 mL/g;组合工艺出水SS<9.6 mg/L,TP稳定在0.45 mg/L以下,对于COD、氨氮去除均能达到一级A标,但出水TN偏高(平均出水20.27 mg/L),通过增设缺氧段能够有效控制出水TN浓度低于15 mg/L。随着滤网孔堵塞程度的增加,出水量逐渐降低,但SS也越来越低,为克服水量问题,一般运行40 d左右需对滤网进行进一步处理。(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于忠臣[3](2019)在《基于油田组合滤料过滤器复合场反冲洗与过滤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桃壳深床过滤工艺因其具有滤速高和滤床截油能力强的特点,而被油田广泛应用。但随着注聚开发在油田的推广应用,致使油田污水中聚合物浓度大幅度提高,这对核桃壳滤料的反冲洗再生带来极大地影响,主要表现在过滤效率降低、滤料再生不彻底、滤料流失、滤床过度膨胀和反冲洗压力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将旋流场加载于滤床的水力反冲洗过程,构建基于旋流场和重力场耦合的复合场反冲洗体系,提出一种复合场动态反冲洗滤料再生的新方法。研究基于旋流场理论和水力反冲洗理论构建复合场动态反冲洗模型。通过模型实验分析反冲洗强度、复合场作用和反冲洗时间的本构关系,建立复合场动态反冲洗的新方法。探讨反冲洗强度、反冲洗时间、聚合物浓度、水质冲击和溶液粘度等因素对复合场动态反冲洗滤料再生性能的影响规律;构建双滤床批次过滤作用函数,求解双滤床动态反冲洗的控制面;分析滤料反冲洗再生机制;确定理论反冲洗时间。同时,提出颗粒滤床过滤精度的概念,并建立不同机制作用的颗粒理论精度函数。结果表明,复合场动态反冲洗模式对滤料反洗再生程度影响最大,反冲洗强度影响次之。复合场动态反冲洗模式条件下,提高反冲洗强度滤床截留油去除率呈上升趋势,当反冲洗强度8.8L/s·m~2和反冲洗时间15min时,单滤床和Φ0.80~1.20mm/Φ0.30~0.50mm核桃壳/石英砂滤床截留油去除率基本稳定,为96.0%以上,滤料表面油去除率98.9%以上,滤床反冲洗再生彻底。同时经水质冲击、现场污染滤料、外加高浓度聚合物、现场老化聚合物、反冲洗水聚合物粘度变化和滤床结构耦合作用等情况综合评价,复合场动态反冲洗模式适应性强。即使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以获得优良反冲洗效果,反洗后滤床截留油去除率为90.0%以上。此外,复合场动态反冲洗模式对污水聚合物浓度具有较好适应性,当聚合物浓度大于400mg/L时,反冲洗强度10.0 L/s·m~2和反冲洗时间20min时,滤床截留油去除率为86.7%以上,滤床仍然可以获得良好的反冲洗效果。假设滤床层依滤料颗粒成层排布,在沉淀机制作用下悬浮颗粒发生多次沉淀分离作用,其最不利条件的过滤精度函数为(?);同时,假设滤料颗粒紧密排列,颗粒间形成多维孔隙,依据编织纤维拦截作用建立滤床颗粒拦截机制作用的过滤精度函数为(?);此外,悬浮颗粒受到范德华力、静电力和毛细力迭加的粘附作用力,以及滤床内水流的剪切力作用,在合力作用下获得捕获悬浮颗粒粒径的极小值,即微观机制的过滤精度为(?)当L/d值1500和过滤速度12.0m/h条件下,沉淀机制、拦截和粘附机制的滤床过滤精度分别为4.08μm、2.57μm和0.84μm;此外,实验表明滤床结构及其耦合作用对滤床过滤效能影响较大,增加核桃壳滤床厚度,有利于提高油过滤效率,同时增加石英砂滤床厚度,有利于提高悬浮物过滤效率。聚合物浓度小于200mg/L时,Φ0.80~1.20mm×950mm/Φ0.30~0.50mm×750mm核桃壳/石英砂复合滤床,油和悬浮物去除率为94.3%和79.7%。聚合物浓度为400mg/L时,油和悬浮物去除率为95.8%和78.3%,聚合物浓度对其过滤效能影响较小。假设非理想实际滤床按滤料粒径线性堆积排列,其最不利条件的批次过滤作用力方程为(?)当滤料颗粒粒径0<d_j<2,批次过滤方程为减函数。因此,非理想实际滤床批次过滤作用力最大层是滤床最上层,则动态反冲洗过程的控制层是滤床最上层,即滤床最上层冲洗干净,整个滤床即可获得良好反洗再生。基于复合场内颗粒间碰撞和水流阻力作用,建立复合场动态反冲洗水力梯度函数为(?),获得复合场动态反冲洗水力梯度为G=2028.6s~(-1),远大于单独水洗和气洗的水力梯度。同时,以反冲洗过程中主反应区污染物为研究对象,建立复合场动态反冲洗理论时间的本构函数为(?)确定复合场理论反冲洗时间为15~18min,经模型实验验证,理论分析正确。同时,工业化试验表明复合场动态反冲洗技术具有较高过滤和滤料再生效能,其油和悬浮物去除率为86.9%以上,反洗后滤料表面油去除率为96.89%以上,取得了较好工业化试验成果。复合场动态反冲洗技术丰富和发展了滤料的水力反冲洗方法,为解决油田聚驱污水滤料反冲洗再生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并为解决其他轻质滤床的滤料反洗再生问题提供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9-05-08)
来庆腾[4](2019)在《组合助滤剂强化低阶煤泥过滤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滤作为固液分离的常用方法之一,发展历史悠久,在矿物分选行业,过滤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煤炭开采机械化程度提高和煤质的下降,细粒煤产量不断增加,入选比例提高,随之而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脱水效果差。立足工业生产,本文从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某选煤厂采集最具代表性的低阶煤煤泥做试验样品。低阶煤煤泥粒度细,表面亲水性含氧官能团多,疏水性差,所以过滤速度慢,滤饼水分高。为充分了解试验样品性质,利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工业分析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接触角测定仪等设备对试验样品进行检测。在文献调研和试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助滤剂的应用现状及不足之处,分析其作用机理,从机理出发,提出了强化低阶煤煤泥脱水的组合助滤剂。通过真空抽滤试验,验证了组合助滤剂在提高过滤速度,降低滤饼水分方面的效果。借助叁维X射线成像系统、在线粒度检测系统、表面张力仪和流体模拟等手段,分析过滤效果的改善机理,为工业现场煤泥过滤的改进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1)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助滤效果优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脱水效果优于阴离子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但助滤用絮凝剂的分子量及离子度不宜过高。2)组合助滤剂在降低滤饼水分,提高过滤速度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型助滤剂和絮凝剂型助滤剂。3)叁维X射线成像系统的检测结果表明,滤饼内部孔隙并非均匀分布,上部孔隙率高,平均孔径小,分形维数大;滤饼下部平均孔径大,分形维数小,但是孔隙率低。组合助滤剂可以降低滤饼某些位置的孔隙分形维数和增大孔隙率,从而达到改善过滤效果的目的。4)流体模拟发现,滤饼内部流场复杂,随着颗粒表面水化作用增强及孔径减小,滤液平均流速降低,动压下降速率增大,导致脱水速度降低。组合助滤剂可以改善颗粒表面疏水性,削弱水化作用,减小孔隙边壁对滤液的流动阻力,还可以拓宽毛细孔径,进而提高过滤速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马维群[5](2018)在《小规模水厂铁锰曝气氧化-沉淀-过滤净化消毒组合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很多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中存在铁锰元素含量超标以及微生物含量超标等问题。如果将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就需要对其采取有效的消毒和净化措施。但农村地区的小规模水厂受设备水平和技术能力的限制,在处理技术方面难以达到饮用水标准,因此,需要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处理能力。文章所介绍的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射流曝气、紫外线消毒、反冲洗以及多级过滤等多种技术的集成来消除地下水中的各种污染负荷元素,该技术对于保障乡镇地区的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8年24期)
徐超,项薇,季孟忠,谢勇[6](2018)在《基于ARIMA与自适应过滤法的组合预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间序列预测是根据已有的历史数据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的发展,广泛应用于经济、环境、医疗等领域的预测。为了能有效提高时间序列预测的精度,提出一种集成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ARIMA)模型与自适应过滤法的组合预测模型。该组合强调ARIMA模型对时间序列数据特征识别与参数估计的优势,同时引入自适应过滤法的"权数"调整思想,对ARIMA模型的参数进行调整,以减少预测误差,提高预测精度。从时间序列数据库(TSDL)中选取13组不同规模涵盖四类典型时间序列类型的算例分别对组合预测和传统的ARIMA预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所有算例的短期预测,组合预测的预测精度较ARIMA模型提高了80%~99%,预测相对误差(PE)的标准差减小了60%~90%,预测趋势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当预测步长加长时,ARIMA模型预测误差呈线性增加,而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的变化率基本维持不变,验证了组合模型长期预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8年11期)
黄乔津[7](2018)在《外循环连续过滤—超滤组合工艺处理松花江水的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水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和饮用水标准的不断提升,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难以满足现代饮用水的安全需求,以超滤为核心的第叁代饮用水处理工艺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对超滤的应用多数只是与传统工艺的简单结合,工艺流程复杂繁琐,过于依赖化学药剂,尚未充分利用超滤技术的优势。本论文以松花江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新型的外循环连续过滤装置作为膜前预处理工艺,开展外循环连续过滤-超滤组合工艺的中试研究,为以超滤为核心的短流程、低药剂的绿色净水工艺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和支持。首先,研究不同运行参数对连续过滤工艺运行效能的影响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增大滤层厚度,降低滤速和延长洗砂周期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连续过滤的处理效果;滤层水头损失的增长随滤速的提高而加快,但过高的滤速又会使水头损失出现下降现象;洗砂周期对水头损失无明显影响,6h以内的洗砂周期均能有效控制滤层污染;洗砂强度为16和20L/(m2·s)时的反冲洗效果相当,在第8min基本完成脏砂的清洗;连续过滤的运行工况确定为:滤层厚度1.0m,滤速4m/h,洗砂周期6h,洗砂强度16L/(m2·s),洗砂持续时间8min。然后,利用超滤小试系统研究不同运行参数对超滤工艺运行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膜通量,增加反冲洗水头,延长反冲洗时间和缩短过滤时间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膜污染速率;而运行参数的改变对超滤的处理效果没有或仅有轻微影响;参考超滤小试实验结果,超滤中试系统的运行工况确定为:膜通量20 L/(m2·h),反冲洗水头3.5m,反冲洗时间2min,过滤时间120min。此外,利用超滤小试系统进行组合工艺与直接超滤的运行对比发现,组合工艺对CODMn、UV254和氨氮的去除率比直接过滤分别高出9.97%、7.02%和33.84%,且超滤膜污染速率远低于直接超滤。连续过滤预处理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并有效缓解超滤膜污染。最后,考察组合工艺在最佳工况下长期运行的处理效能和膜污染特性。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浊度、CODMn、UV254、DOC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9.75%、32.21%、17.12%、15.27%和70.77%;针对以中小分子有机物为主的松花江原水,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的截留效果较差;而由于连续过滤和超滤在长期运行下均形成一定的微生物降解作用,组合工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稳定优异;虽然组合工艺对微生物的去除效果显着,但出水微生物指标尚未满足饮用水标准;组合工艺对以胶体或颗粒态为主的Al、Fe、Mn去除效果优异,而对以离子态为主的Mg、Ca无明显去除效果;运行期间,超滤膜前期污染较缓慢,15天后污染速率加快,最终在第50天跨膜压差增长至50.3k Pa,达到膜污染上限;故在本实验条件下,组合工艺的超滤膜化学清洗周期约为50天;叁维荧光分析表明,腐殖酸类有机物和色氨酸类蛋白质是超滤膜处理松花江水主要的不可逆污染物;连续过滤预处理主要通过去除松花江原水中的较大颗粒物、大分子有机物和色氨酸类蛋白质,从而有效缓解超滤膜污染。针对松花江原水,外循环连续过滤-超滤组合工艺在最佳工况下的长期运行效能较为良好,出水水质大部分能满足饮用水标准,超滤运行稳定且污染速率较低。比起直接超滤,以连续过滤作为膜前预处理的短流程超滤组合工艺在处理效能和膜污染控制上更具明显优势,对以超滤为核心的短流程、低药剂绿色净水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张顺乐[8](2018)在《组合过滤技术在海上平台燃气轮机润滑油漆膜预防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润滑油漆膜形成机制和危害,介绍电荷吸附过滤与交换树脂相结合的漆膜清除方法及其原理,并介绍采用该原理的滤油机在海上平台燃气轮机润滑油漆膜预防中的应用。应用结果表明,电荷吸附过滤与交换树脂相结合的清除漆膜方法及其滤油设备,可将漆膜倾向指标检测不合格的润滑油恢复到合格范围内,并能改善和消除因漆膜造成的润滑油系统不稳定现象;该方法及设备对提高油液清洁度及去除细小污染物亦有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8年04期)
马宏琛[9](2018)在《多级A/O生物滤池与微絮凝过滤组合工艺处理二级生化尾水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污水厂二级尾水具有排放量大、氮、磷浓度较高的特点,将此类尾水排放到受纳水或地表水,极易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造成地表水或受纳水体的富营养化。西北地区寒旱的特殊气候条件使得一部分污水厂出水部分指标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以下简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B标准。我国水资源具有人均占有量少和废水排放量大的特点,污水深度处理可以极大的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能性,提高二级尾水的资源化利用,缓解用水压力。针对西北地区部分城镇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有机物浓度较低,总氮(TN)、总磷(TP)浓度较高的特点,本实验采用结合了曝气生物滤池和活性污泥法分段进水A/O工艺优点的装置——多级A/O生物滤池与微絮凝过滤组合工艺处理二级生化尾水。研究了多级A/O生物滤池的启动阶段对COD、NH4+-N的去除效果、微生物和扫描电镜情况;进行了分段进水多级A/O生物滤池影响因素的研究,确定了最佳运行参数;确定了微絮凝过滤的混凝剂、相应投加量和滤速;最后,对组合工艺对二级生化尾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多级A/O生物滤池采用接种挂膜法、有机负荷递减法与预挂好氧膜法相结合进行启动,在系统流量分配比,水力负荷,好氧柱溶解氧分别为50%:50%,0.7m3·(m2·h)-1,4mg/L的情况下,系统需要57天可以成功启动。生物镜检可发现种类较多的微生物,扫描电镜也出现白色条带和斑点,COD的去除率达到57%,NH4+-N去除率可以达到85%。(2)在多级A/O生物滤池稳定运行期间,通过研究溶解氧、流量分配比、水力负荷参数对其出水COD、NH4+-N、TN的去除情况,选择滤池的最佳条件参数:溶解氧为4mg/L,流量分配比为70%:30%,水力负荷为1.2m3·(m2·h)-1,此时多级A/O生物滤池对COD、NH4+-N、TN的去除率分别为68.89%、90.6%、32.53%。出水COD和NH4+-N均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以下简称《地表水标准》)中的Ⅲ类标准,TP的去除率均在10%以下,基本达不到《地表水标准》中的Ⅳ类标准,TN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B标准。(3)采用烧杯实验来确定微絮凝过滤投加混凝剂的种类以及投加量,确定PAC为最佳混凝剂,以6mg/L为最佳投加量。通过在不同滤速下,微絮凝过滤处理效果研究,选择8m/h为微絮凝过滤滤速,此时TP去除率可以达到70%以上的水平,COD去除率可以达到30%,微絮凝过滤对TP的去除效果较好,其对COD也有一定去除效果。(4)在投加碳源后,多级A/O生物滤池的COD去除率达到76.28%,出水达到《地表水标准》中的Ⅳ类标准;NH4+-N的去除率达到90.44%,出水达到《地表水标准》中的Ⅲ类标准。TN的去除率达到68%,较未投加碳源时,有了明显提高,出水均在10mg/L以下,虽未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但远低于《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5)多级A/O生物滤池与微絮凝过滤组合工艺对二级生化尾水,COD去除率达到82.42%,出水达到《地表水标准》中的Ⅲ类标准,NH4+-N去除率93.65%,出水达到《地表水标准》中的Ⅲ类标准;TN去除率达到70.39%,出水浓度均在9mg/L以下,远低于《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TP的去除率为73.17%,出水达到《地表水标准》中的Ⅳ类标准。组合工艺出水COD、NH4+-N、TN和TP均满足城市再生水利用工业用水、城市景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水质指标。(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8-04-01)
柳青青[10](2018)在《混凝过滤环节及其组合工艺对腐殖酸去除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腐殖酸是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的一类天然有机物,腐殖酸的存在对饮用水水质及处理工艺会产生诸多影响。例如:腐殖酸在水体中呈现出黑褐色,严重影响水的色度;腐殖酸经氯消毒后会生成氯代烃,是产生氯化消毒副产物的主要前体物。本论文以腐殖酸为研究对象,分别选用聚合氯化铝,硫酸铝,聚合硫酸铁和叁氯化铁四种混凝剂,石英砂和活性炭两种滤料,采用小试+中试模拟的方法,研究常规水处理工艺的环节及其组合工艺对腐殖酸的去除效果,其结果表明:混凝沉淀是去除水中腐殖酸的最有效的方式。通过选取合适的混凝剂,控制好投加量及p H值等因素,可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腐殖酸。试验表明,当控制PH为6.0-8.0,采用四种常规无机混凝剂,在各自最佳其投药量下,HA去除率可达82%-87%。四种常规无机混凝剂去除HA的机理主要是压缩双电层和电性中和。四种混凝剂溶于水均产生正电荷,但其Zeta电位差别较大,因此电中和水中HA所需混凝剂最佳投加量不同。过滤对腐殖酸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影响过滤去除效果的因素主要是滤料种类和过滤速度。砂滤对腐殖酸去除效果不佳,而炭滤可去除水体中30%-40%的腐殖酸。因此,炭滤是接混凝沉淀之后,进一步去除HA、降低消毒副产物前质物、保证供水安全的最后一道有效屏障。混凝沉淀→砂滤→炭滤组合工艺可将水体中腐殖酸基本去除,其HA总去除率可达98.2%。其中混凝沉淀是去除水中腐殖酸的主要环节,过滤尤其是炭滤可进一步提高HA去除。组合工艺可使处理出水色度、浊度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保障由腐殖酸引起的饮用水化学安全性。中试运行结果与小试相一致,且中试试验中腐殖酸的去除率更高一些,表明该研究结果可靠且可为实际生产中腐殖酸类有机物的去除提供可靠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3-25)
组合过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好氧颗粒污泥(AGS)具有对碳氮磷等污染物去除效率高、污泥沉降速度快,节省占地面积等优点,在污水处理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是,AGS工艺运行过程中出水悬浮物浓度(SS)高,且会导致出水磷浓度升高。本课题通过小试,分析AGS单元出水水质特性,研究了叁种工艺单元对AGS出水SS和TP的处理效能,优选AGS-精密过滤组合工艺针对实际生活污水开展中试研究,提出了组合工艺的优化参数。搭建序批式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逐步缩短污泥沉降时间,约25 d出现污泥颗粒化,成熟时间为45~50 d,污泥呈浅黄色类球状,平均粒径1.25 mm,SVI为33.9 mL/g。进水有机负荷率为2.94 kg/m~3·d,当曝气量为4 L/min、HRT为4h时,对COD、氨氮、总氮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4.1%、98.4%和74.1%。出水平均SS为68 mg/L,且出水TP和SS正相关,平均浓度为1.34 mg/L。针对AGS单元出水SS问题,在AGS系统后分别增设沉淀,接触氧化和精密过滤叁种处理单元进行组合,对比考察运行效果。后置沉淀单元出水约需40min才可使SS浓度低于10 mg/L,沉淀过程伴随释磷现象,出水TP先降低后升高,最低约为0.83 mg/L;高填充度的接触氧化单元在气水比为10:1,HRT为1 h条件下,填料对SS具有截留、粘附作用,出水SS为7~11 mg/L,通过定期排泥可去除部分总磷,但出水TP仍偏高,平均浓度为0.6 mg/L;后置精密过滤单元优选孔径为30μm(500目)滤网,当过网流速在1.70 cm/s以下时,可有效控制出水SS<10 mg/L,因滤网可及时实现污泥清洗,出水TP<0.5 mg/L;当滤网清洗强度在0.38 L/(s·m~2)以上时,能够延长滤网堵塞的时间。通过上述叁种工艺的比较,可以看出AGS-精密过滤工艺可以在不影响AGS出水水质的前提下,降低出水SS和TP浓度,操作方便,适于与AGS形成组合工艺。采用AGS-精密过滤组合工艺,针对生活污水开展中试研究。60 d左右实现AGS的启动,颗粒平均粒径为0.82 mm,SVI为39.1 mL/g;组合工艺出水SS<9.6 mg/L,TP稳定在0.45 mg/L以下,对于COD、氨氮去除均能达到一级A标,但出水TN偏高(平均出水20.27 mg/L),通过增设缺氧段能够有效控制出水TN浓度低于15 mg/L。随着滤网孔堵塞程度的增加,出水量逐渐降低,但SS也越来越低,为克服水量问题,一般运行40 d左右需对滤网进行进一步处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合过滤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文明,宋凤鸣,尹振文,左锋,郭建德.MSBR+微絮凝过滤组合工艺在城市再生水厂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9
[2].王巧茹.好氧颗粒污泥-精密过滤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3].于忠臣.基于油田组合滤料过滤器复合场反冲洗与过滤机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
[4].来庆腾.组合助滤剂强化低阶煤泥过滤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5].马维群.小规模水厂铁锰曝气氧化-沉淀-过滤净化消毒组合技术研究[J].智能城市.2018
[6].徐超,项薇,季孟忠,谢勇.基于ARIMA与自适应过滤法的组合预测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8
[7].黄乔津.外循环连续过滤—超滤组合工艺处理松花江水的中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8].张顺乐.组合过滤技术在海上平台燃气轮机润滑油漆膜预防中的应用[J].润滑与密封.2018
[9].马宏琛.多级A/O生物滤池与微絮凝过滤组合工艺处理二级生化尾水的实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
[10].柳青青.混凝过滤环节及其组合工艺对腐殖酸去除效果研究[D].湖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