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阈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乳酸阈,运动干预,心肺机能,身体成分
阈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齐玉刚,谭思洁,姜岩[1](2019)在《乳酸阈强度运动对超重女大学生心肺机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旨在观察乳酸阈强度训练提升超重女大学生心肺机能和改善身体成分的效果。方法:通过递增负荷实验测定超重女大学生个体乳酸阈,绘制血乳酸-走跑强度动力曲线,依此确定运动干预强度及设计运动方案;受试者进行12周乳酸阈强度运动训练;测定实验前后身体成分、肺活量、最大摄氧量、超声心动等指标进行与对照组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超重女大学生个体乳酸阈为3.75±0.91mmol/L,乳酸阈强度为6.91±0.88km/h,乳酸阈强度训练靶心率为137±12.2次/min;实验组训练后,体脂%、腹部脂肪含量等非常显着的下降,最大摄氧量、肺活量、每博输出量、射血分数显着性提升;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12周乳酸阈强度运动锻炼可显着改善超重女大学生的心肺机能和身体成分;本研究得出的乳酸阈强度可作为超重女大学生有氧健身的参考强度。(本文来源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周长青[2](2018)在《无氧阈强度运动对青年教师身体成分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教师由于其面对的多重压力,身体成分的改变明显,这加大了出现健康问题的风险。保持合理的运动可以减缓出现健康问题的概率和症状。而无氧阈强度运动以其对机体的深度刺激,可以取得比其他强度运动更好的锻炼效果,因此本文拟通过探讨高校教师的体成分现状和无氧阈强度运动的作用原理,来为改善高校教师身体素质现状提供建议。(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8年07期)
陆一帆,宋小波[3](2017)在《高原乳酸阈强度游泳训练对儿童青少年心脏功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高原乳酸阈强度游泳训练对儿童青少年心脏功能以及血清cTnI、NT-.proBNP含量的影响,探讨儿童青少年在游泳基础训练阶段进行高原训练的可行性。方法:以1 1周岁基础训练阶段的低年龄组儿童运动员和14周岁高年龄组运动员各9名为研究对象,在青海多巴进行2周高原游泳训练。在高原训练第11天安排乳酸阈强度训练,分别于训练前以及训练后即刻、6小时进行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测试。于训练前以及训练后即刻、4小时和24小时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清cTnI和NT-proBNP测试,评估高原乳酸阈强度游泳训练对儿童青少年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1)乳酸阈强度训练前,两组运动员HR、PASP、CO、EF和E/A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训练后即刻,运动员HR和PASP显着升高,低年龄组显着高于高年龄组,于训练后6小时恢复训练前水平。训练后即刻,运动员CO显着增加,而EF和E/A显着降低,各指标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均于训练后6小时恢复训练前水平。训练前后运动员RV-Tei指数未发生显着变化。(2)训练后4小时运动员血清cTnI显着高于训练前水平(低年龄组:0.03 1(0.023-0.077)vs 0.01 1(0.007-0.016),P<0.05;高年龄组:0.028(0.019-0.051)vs0.009(0.0075-0.0145),P<0.05)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两组运动员各有2名,共4名(22%)运动员训练后cTnI峰值>0.04ng/rmL。除1名低年龄组运动员外,所有运动员血清cTnI于训练后24小时恢复到训练前水平。训练后即刻运动员血清cTnI同心脏功能参数EF相关性不显着(R=-0.051,P>0.05)。(3)训练后即刻运动员血清NT-proBNP显着高于高原前水平(低年龄组:55.2(29.65-78.1)vs 20.3(11.55-33.85),P<0.05;高年龄组:43.4(26.95-52.8)vs15.9(10.6-25.45),P<0.05),直至训练后24小时仍未恢复训练前水平。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训练后运动员血清NT-proBNP同PASP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49,P<0.05)。结论:高原进行乳酸阈强度游泳训练并未对基础训练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心脏功能造成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2017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学生体质健康与运动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9-22)
贾潇[4](2017)在《20~59岁成年人无氧阈强度简易推测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无氧阈作为评价心肺耐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大众科学健身指导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将探索用20米折返跑和6分钟步行试验两种场地测试方法分别推测我国20~39岁和40~59岁成年人无氧阈强度的可行性,建立相应的回归模型并进行科学性验证。开发可用于指导大众科学健身的新指标,丰富场地测试的评价指标和应用前景,为确定个性化的运动强度提供科学指导依据,便于无氧阈指标在全民健身中的推广与应用,提升大众科学健身指导水平。研究方法:受试者共计631人。其中20~39岁受试者285人用于建立20米折返跑推测无氧阈强度的回归模型,另选30人用于回代检验;40~59岁受试者286人用于建立6分钟步行试验推测无氧阈强度的回归模型,另选30人用于回代检验。采集性别、年龄、运动情况等基本信息后对受试者进行身体形态机能测试,测试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场地测试选用20米折返跑(20~39岁)和6分钟步行试验(40~59岁);用功率自行车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GXT)并佩戴气体代谢分析仪采集气体代谢指标,用V-slope法计算无氧阈(VT)。利用SPSS软件,将VT作为因变量,场地测试成绩和其他相关指标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相应的回归模型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1)20米折返跑级别与VT中度相关,r=0.602(P<0.01),20米折返跑推测20~39岁成年人无氧阈强度回归模型为:VT(L/min)=-0.266+0.055*级别+0.009*体重+0.087*运动情况+5.49*10-5*肺活量(R=0.786,调整R2=0.613);(2)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与VT低度相关,r=0.249(P<0.01),所建立的回归模型效度差。研究结论:(1)用20米折返跑推测20~39岁成年人无氧阈强度方法可行且模型预测效果较好;(2)用6分钟步行试验推测40~59岁成年人无氧阈强度方法不可行。(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7-05-11)
孔岳,郭振[5](2017)在《10周乳酸阈强度训练对男大学生身体成分和心肺机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乳酸阈强度-心率法设计身体训练方案,探讨乳酸阈强度训练提升心肺机能和改善身体成分的作用。采用渐增负荷进行乳酸阈运动实验,依据Stegmann和Kinderman等方法绘制个体血乳酸-强度动力变化曲线,标定乳酸阈,并获取所对应的心率值,确定靶心率及训练方案;受试者据此进行10周训练;进行实验前后身体成分、肺活量、最大摄氧量等指标的对比分析。实验组10周训练后,体脂率显着下降,瘦体重和肺活量、最大摄氧量显着提高;对照组无明显变化。10周乳酸阈强度训练可显着改善男青年的身体成分和心肺机能,有利于他们整体体质水平的提升。(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期刊2017年04期)
陈芳,徐予,田甜,张新雨,王忠民[6](2017)在《无氧阈强度运动治疗对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无氧阈强度运动治疗对心脏X综合征(CSX)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4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1例。患者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肺功能运动负荷试验(CPET),并根据无氧阈值(AT)制定个体化有氧运动处方进行干预。3个月后复查CPET,比较干预前后心肺参数〔包括无氧阈值氧耗量(VO_(2AT))、峰值氧耗量(VO_(2峰值))、有氧运动负荷(LAT)、峰值运动负荷(L_(峰值))〕、心绞痛发作频率、舌下含服短效硝酸酯类药物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控制情况(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问卷评价)、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36条目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价〕。结果 20例患者完成最终的运动干预。患者干预后VO_(2AT)、VO_(2峰值)、LAT高于干预前(P<0.05);患者干预前后L_(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干预后心绞痛发作频率、舌下含服短效硝酸酯类药物次数少于干预前,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干预前(P<0.05)。患者干预后体力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度、主观感受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患者干预后躯体功能、心理健康情况、躯体疼痛感、精力、综合健康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患者干预前后角色受限程度、社会功能、角色心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氧阈强度运动治疗可明显改善CSX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及生活质量,提升运动负荷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7年09期)
包大鹏,矫玮,王霄英,张珏,杨旖旎[7](2015)在《无氧阈强度运动至力竭对男性耐力运动员H1-MRS核磁共振体质子波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关注运动性中枢疲劳,但限于研究方法或研究对象的原因一直缺少采用功能核磁共振对运动员疲劳或力竭后脑功能变化的相关研究。本研究试图采用1H-MRS方法比较男性耐力运动员中等强度负荷运动至力竭前后初级运动皮层区(Primary Motor Cortex Area,M1)区与基底节(Basal ganglia,BG)代谢物质变化,探讨运动性力竭时脑内代谢物质的变化特征。(本文来源于《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期刊2015-11-05)
王耀光,郭仁勇[8](2010)在《乳酸阈强度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IRS-2蛋白含量及磷酸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察乳酸阈强度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蛋白含量及磷酸化的影响.在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后将SD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10),糖尿病对照组(n=10)和糖尿病运动组(20m/min组(n=10)).运动组每天运动50min,共6周.用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骨骼肌细胞IRS-2蛋白磷酸化程度.结果显示: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运动组IRS-2蛋白含量升高24.4%(P<0.01)、磷酸化提高37.2%(P<0.01).本实验提示,乳酸阈强度运动对IRS-2蛋白含量和磷酸化程度产生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邢国友[9](2010)在《应用无氧阈强度提高女飞行学员有氧耐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无氧阈强度对女飞行员进行训练,并与传统的训练方法进行对照,结果表明:应用无氧阈强度训练可以提高对女飞行员的有氧耐力。(本文来源于《辽宁体育科技》期刊2010年04期)
车琳[10](2010)在《无氧阈强度运动治疗对AMI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无氧阈强度运动治疗对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经介入治疗的147例AMI患者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实施了心肺运动负荷试验(CPET)和3个月的心脏康复观察,其中运动组患者根据无氧阈运动处方,进行有氧运动治疗;对照组患者不给予运动处方,按自行需要活动。3个月后复查CPET,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无氧阈运动强度心率[(92±10beat·min~(-1))]远远小于传统负荷试验的最小运动强度心率[(105±6beat·min~(-1))];AMI患者运动中心输出量(CO)随运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无氧阈附近的功率下运动时CO达到最大,一旦明显超出此负荷运动时,38.7%的AMI患者CO出现转折下降;运动组3个月后无氧阈氧耗量[(10.1±2.4)ml·min~(-1)·kg~(-1)和(12.6±2.9)ml·min~(-1)·kg~(-1)],无氧阈运动负荷能力[(35±18)J·s~(-1)和(43±17)J·s~(-1)],峰值氧耗量[(14.0±4.0)ml·min~(-1)·kg~(-1)和(20.0±4.0)ml·min~(-1)·kg~(-1)]及峰值运动负荷能力[(64±20)J·s~(-1)和(91±15)J·s~(-1)]均明显增加,对照组3个月后的无氧阈氧耗量[(10.7±2.4)ml·min~(-1)·kg~(-1)和(11.0±2.3)ml·min~(-1)·kg~(-1)]和运动负荷能力[(37±21)J·s-1和(38±21)J·s~(-1)]增加不明显,但峰值氧耗量[(15.0±3.1)ml·min~(-1)·kg~(-1)和(18.3±2.0)ml·min~(-1)·kg~(-1)]和峰值运动负荷能力[(65±23)J·s~(-1)和(79±16)J·s~(-1)]增加。3个月运动治疗对两组患者运动CO恢复为正常反应(运动组17位CO下降的患者有12位恢复正常,对照组14人仅有2位恢复正常)有显着意义(P=0.002)。结论无氧阈强度作为介入治疗后AMI运动的指导强度,能科学有效地指导有氧运动处方的制定;按无氧阈运动方案执行运动治疗能从血流动力学角度保障运动的安全性,并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氧代谢水平和运动耐受力,改善AMI患者异常的运动CO反应,预防运动中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第1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期刊2010-04-08)
阈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校教师由于其面对的多重压力,身体成分的改变明显,这加大了出现健康问题的风险。保持合理的运动可以减缓出现健康问题的概率和症状。而无氧阈强度运动以其对机体的深度刺激,可以取得比其他强度运动更好的锻炼效果,因此本文拟通过探讨高校教师的体成分现状和无氧阈强度运动的作用原理,来为改善高校教师身体素质现状提供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阈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齐玉刚,谭思洁,姜岩.乳酸阈强度运动对超重女大学生心肺机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
[2].周长青.无氧阈强度运动对青年教师身体成分的影响研究[J].智富时代.2018
[3].陆一帆,宋小波.高原乳酸阈强度游泳训练对儿童青少年心脏功能影响研究[C].2017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学生体质健康与运动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4].贾潇.20~59岁成年人无氧阈强度简易推测方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
[5].孔岳,郭振.10周乳酸阈强度训练对男大学生身体成分和心肺机能的影响[J].天津科技.2017
[6].陈芳,徐予,田甜,张新雨,王忠民.无氧阈强度运动治疗对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
[7].包大鹏,矫玮,王霄英,张珏,杨旖旎.无氧阈强度运动至力竭对男性耐力运动员H1-MRS核磁共振体质子波谱的影响[C].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2015
[8].王耀光,郭仁勇.乳酸阈强度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IRS-2蛋白含量及磷酸化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9].邢国友.应用无氧阈强度提高女飞行学员有氧耐力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0
[10].车琳.无氧阈强度运动治疗对AMI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C].第1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