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纤维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纤维素,丝素蛋白,凝固剂,相形态
纤维相论文文献综述
程筒,姚勇波,元伟,崔世强,张玉梅[1](2019)在《凝固条件对纤维素/丝素蛋白纤维相形态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纤维具有光滑柔顺、透气吸湿等优点,然而天然蛋白纤维产量有限。再生蛋白纤维的制备通常采用与其它成纤高分子接枝或共混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再生蛋白纤维的断裂强度。选用同为天然高分子的纤维素为基体,以共溶剂溶解纤维素与蛋白质,进而纺丝成形制得力学性能满足要求的纤维素/丝素蛋白共混纤维。为了探究凝固剂组成对纤维素/丝素蛋白共混纤维相形态及性能的影响,选用水、乙醇、乙醇/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等作为凝固剂。研究发现:乙醇作为凝固剂时,纤维素与丝素蛋白能很好地同时凝固;而当在乙醇凝固浴中加入适量的[BMIM]Cl径向均匀分散。通过对凝固剂组成的调控能有效提升纤维的力学强度。(本文来源于《合成纤维》期刊2019年04期)
刘凤鸣[2](2017)在《药物和膳食纤维相结合的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膳食纤维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和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健康元素,不仅能够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同时还可以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更值得注意的是,膳食纤维能够提高组织细胞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是维持人体正常胰岛素敏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为2型糖尿病的病因治疗提供了可能。因此在现有的药物治疗为主饮食治疗为辅的糖尿病基本方案中强化膳食纤维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通过长时间的药物和膳食纤维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力求实现部分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恢复至正常水平,以期达到取消药物治疗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黄贵琦,董社英[3](2016)在《纤维相吸附萃取:两种实用的样品预处理技术应用于水中的溴化阻燃剂》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使用纤维布作为基体,制备了叁种不同极性的纤维布吸附剂(聚四氢呋喃,聚乙二醇和聚二甲基二苯基硅氧烷),以此种纤维布吸附剂材料,两种实用的前处理技术,搅拌棒纤维相吸附萃取技术与及磁性搅拌纤维相吸附萃取技术被研究和设计。同时,水样中叁种溴化阻燃剂(四溴双酚A、四溴醚、八溴醚)作为分析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两种萃取技术的萃取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价,此外,优化了萃取时间,解析时间,离子强度等方法的萃取条件。在最佳萃取条件下,两种方法的回收率为93-99%,检测线为0.01-0.05μg L~1,相对标准偏差在1.3-4.3%之间。(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叁分会:复杂样品分离分析》期刊2016-07-01)
刘凤鸣[4](2016)在《药物和膳食纤维相结合的糖尿病综合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膳食纤维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和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健康元素,不仅能够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同时还可以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更值得注意的是,膳食纤维能够提高组织细胞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这为2型糖尿病的病因治疗提供了可能。因此,本文在现有的药物治疗为主、饮食治疗为辅的糖尿病基本方案中强化膳食纤维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通过长时间的药物和膳食纤维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力求实现部分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恢复至正常水平,以期达到取消药物治疗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6年06期)
钱志英[5](2013)在《与沥青基碳纤维相匹配树脂体系及其导热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沥青基碳纤维(pitch-basedcarbonfiber,PCF)是公认的新型高导热碳纤维,用来制备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但树脂基体的导热性能并不十分理想,且由于纤维与基体的相容性问题,限制复合材料性能的发挥。因此,本论文选用碳纳米管(carbonnano-tubes,CNTs)和氧化锌晶须(ZnOw)改性环氧(Epoxy,Ep)及氰酸脂(CyanateEster,CE)两种树脂基体,制备导热性能优越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采用XRD、SEM、AFM、XP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沥青基碳纤维进行表面特点结构分析及表征。针对沥青基碳纤维的表面特点,对与之相匹配的Ep树脂及CE树脂体系进行实验研究。首先选取分散碳纳米管的表面活性剂、对氧化锌晶须进行表面改性、确定CNTs与ZnOw的添加比例。实验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DBS)为表面活性剂对碳纳米管在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效果较好;使用KH560硅烷偶联剂改性氧化锌晶须可以改善树脂基体的导热性能;当碳纳米管与氧化锌晶须的比例为4:1时,树脂体系导热性能最好。然后分别考察CNTs的添加量、CNTs/ZnOw混合填料的添加量对Ep树脂和CE树脂导热性能、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混合添加方式得到的两种树脂基体性能更好;在Ep树脂体系中,当CNTs/ZnOw混合填料含量为6%时,其中导热系数达到0.57W/Km,比未改性Ep树脂基体提高了3.17倍;在CE树脂体系中,当CNTs/ZnOw混合填料含量为8%时,导热系数达到0.62W/Km,相对于未改性CE树脂基体提高了2.38倍;此时,两种树脂体系的导热性能最优,力学性能有所提高,热稳定性有较大的改善。采用以上两种最优改性树脂体系,制备沥青基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对其进行导热性能、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Ep树脂基复合材料在CNTs/ZnOw混合填料含量为6%时,导热系数达到5.63W/Km,弯曲强度达到186MPa,热稳定性也有所提高;CE树脂基复合材料在CNTs/ZnOw混合填料含量为8%时,导热系数达到8.48W/Km,弯曲强度达到209MPa,热稳定性有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3-06-01)
毕莉明,刘平,陈小红,宋鑫,刘新宽[6](2012)在《Zr对Cu-15Cr原位复合材料Cr纤维相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冷轧变形并结合中间退火制备了Cu-15Cr和Cu-15Cr-0.24Zr形变原位纤维复合薄板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伸试验机和电阻率测试仪研究了Zr及退火温度对Cr纤维形貌、合金强度及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纤维随退火温度升高依次发生:边缘球化、晶界开裂和纤维断裂;Zr的加入使Cr纤维球化、断裂行为延迟约100℃;Zr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并使其抗软化温度提高100℃;450℃时,Cu-15Cr的抗拉强度/导电率达到良好的匹配,为656 MPa/81.7%IACS,550℃时,Cu-15Cr-0.24Zr的抗拉强度/导电率达到良好的匹配,为722 MPa/81.3%IACS。(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毕莉明,刘平,陈小红,刘新宽,李伟[7](2012)在《冷轧Cu-15Cr原位复合材料性能及Cr纤维相高温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冷轧变形结合中间退火得到形变Cu-15Cr原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拉力试验机及数字微欧计研究退火温度对材料的Cr纤维形貌、抗拉强度及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纤维的高温不稳定性是边缘球化和晶界开裂的结果;随退火温度升高,Cr纤维的高温失稳过程为Cr纤维发生边缘球化、球化向Cr纤维中心扩展、Cr纤维晶界开裂(叁叉晶界处)、Cr纤维断裂。随退火温度升高,Cu-15Cr原位复合材料抗拉强度逐渐降低,导电率先逐渐升高,在550℃达到峰值84.4%IACS后迅速下降;经450℃退火,能得到具有较好综合性能的冷轧Cu-15Cr原位复合材料,其抗拉强度达到656 MPa,导电率达到82%IACS。(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梅园,黄亚江,李光宪[8](2011)在《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中纤维相形态的形成机理和稳定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中纤维相的生成通常可以使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得到显着的改善。本文简要论述了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中纤维相形态的形成机理及稳定性,重点讨论了共混体系的粘度比、毛细数、流场性质、凝聚、弹性、结晶和受限条件等材料性质和加工参数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1年06期)
梅园,黄亚江,李光宪[9](2011)在《剪切场下PP/PS纤维相形态演变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光学剪切系统对PP/PS纤维相形态形成过程进行了淬冷和剪切跃变两方面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PP液滴沿着流场方向被逐渐拉伸为纤维,最后PP纤维在Rayleigh不稳的作用下破碎成更小的液滴。较大的淬冷深度有利于PP液滴形成长径比大,连续规则的纤维相,剪切跃变过程中,PP液滴的形态变化与淬冷过程中相似。增大剪切速率有利于PP纤维的形成,并且低温下液滴形变对剪切速率的改变更加明显。PP/PS粘弹性质随温度和剪切速率的改变被证实为导致上述现象和规律的主要原因。由流变测试可知,PP/PS的粘度比和弹性比随温度下降和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因此,降温与增大剪切速率均有利于PP纤维的形成。(本文来源于《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5-17)
李松[10](2010)在《国产高模碳纤维相匹配氰酸酯树脂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进口高模碳纤维的禁运,高模碳纤维的国产化势在必行。为国产高模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天器的应用,根据国产高模碳纤维的表面特性,研究与之相匹配的树脂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采用SEM、AFM、XPS、XRD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对国产和进口高模碳纤维表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进口高模碳纤维相比,国产高模碳纤维表面沟槽分布不均匀,粗糙度和极性键含量较小。针对国产高模碳纤维的表面特点,合成了与之相匹配的氰酸酯树脂体系,研究了不同配比、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改性氰酸酯树脂体系浇铸体的压缩强度、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EP配比、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改性氰酸酯树脂体系浇铸体的压缩、弯曲和拉伸强度有较大影响影响。当CE:EP配比8:2、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9 h时树脂体系浇铸体具有较高的压缩、弯曲和拉伸强度,分别为197 MPa、176 MPa和62 MPa。将此树脂改性体系与国产高模碳纤维复合制成材料,弯曲强度和层剪剪切强度分别为1025Mpa和51Mpa。为了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性能,以苯乙烯、丙烯酸甲酯、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偶联剂。并研究了偶联剂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偶联剂添加量为3%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有了显着的提高,其弯曲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为1090Mpa和61Mpa,比未加偶联剂时分别提高6%和17%。(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0-06-01)
纤维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膳食纤维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和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健康元素,不仅能够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同时还可以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更值得注意的是,膳食纤维能够提高组织细胞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是维持人体正常胰岛素敏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为2型糖尿病的病因治疗提供了可能。因此在现有的药物治疗为主饮食治疗为辅的糖尿病基本方案中强化膳食纤维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通过长时间的药物和膳食纤维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力求实现部分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恢复至正常水平,以期达到取消药物治疗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纤维相论文参考文献
[1].程筒,姚勇波,元伟,崔世强,张玉梅.凝固条件对纤维素/丝素蛋白纤维相形态及性能的影响[J].合成纤维.2019
[2].刘凤鸣.药物和膳食纤维相结合的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J].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黄贵琦,董社英.纤维相吸附萃取:两种实用的样品预处理技术应用于水中的溴化阻燃剂[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叁分会:复杂样品分离分析.2016
[4].刘凤鸣.药物和膳食纤维相结合的糖尿病综合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2016
[5].钱志英.与沥青基碳纤维相匹配树脂体系及其导热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6].毕莉明,刘平,陈小红,宋鑫,刘新宽.Zr对Cu-15Cr原位复合材料Cr纤维相及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2
[7].毕莉明,刘平,陈小红,刘新宽,李伟.冷轧Cu-15Cr原位复合材料性能及Cr纤维相高温稳定性[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2
[8].梅园,黄亚江,李光宪.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中纤维相形态的形成机理和稳定性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1
[9].梅园,黄亚江,李光宪.剪切场下PP/PS纤维相形态演变过程研究[C].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1
[10].李松.国产高模碳纤维相匹配氰酸酯树脂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