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政治谣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谣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谣言论文文献综述
李莉[1](2019)在《当前网络谣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网络谣言普遍存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通过调查问卷、对比实验、深入访谈等方式,分析谣言的种类、产生传播的原因,由此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缺失,找到有效地应对措施,加强高校网络舆论监督和引导。(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25期)
任红禧[2](2019)在《散播政治谣言,后果有多严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3月底,因"散播政治谣言、诬告云南红河州委书记"而备受舆论关注的云南省红河州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和建被依法提起公诉。在此之前,云南省纪委监委的通报称:和建制造、散布、传播政治谣言;署名寄发公开信,发布不实言论,在政治上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教唆、怂恿他人举报不实问题;在党内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搞利益交换……2019年1月2日,云南省纪委决定(本文来源于《党的生活(黑龙江)》期刊2019年05期)
李昊青,洪礼博[3](2019)在《面向政治安全的网络谣言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研究面向政治安全的网络谣言风险建模与防范策略,为网络谣言风险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方法/过程]采用等级全息建模方法,构建网络谣言的政治安全风险情景,通过识别风险因素,进行风险量化与评级,得出高风险因素,并建立网络谣言政治安全风险防控模型。[结论/结果]依据舆情生态理论和风险分析结果,针对高风险和潜在风险因素,从主体、过程、环境等3个维度提出网络谣言政治安全风险防范的主要策略。(本文来源于《现代情报》期刊2019年05期)
秦学超,秦晓波[4](2019)在《新时代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整治网络谣言的路径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谣言是通过网络介质而形成的虚假言论,它既具有传统谣言的虚假本质,又在互联网等新媒体虚拟性、交互性和快速性等特点的庇护下形成新的特质。网络谣言借"网络自由"之名曲解民意表达、传播消极情绪、污染舆论环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严重障碍,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在新时代如何打击和整治网络谣言,关键在于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占领网络舆论高地,净化网络环境。同时,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武器击退网络谣言又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法律的约束、民众的自觉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担当。(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杜志强,支少瑞[5](2019)在《网络政治谣言的危害及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媒体时代,网络政治谣言表现出传播路径圈群化、传播速度迅猛化、传播话语修饰性等新特征。就其本质而言,网络政治谣言是一种"反主流文化和价值"的存在,它不仅扰乱稳定的政治生态,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下降,还影响人们对主流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对此,政府应通过加强网民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网民政治素养,强化网络监管、依法打击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及时辟谣、构建政府信息公开长效机制等措施,斩断网络政治谣言传播的链条,消除网络政治谣言的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粟盛玉,郭凤海[6](2019)在《应对网络政治谣言需要“删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万众互联的时代,如何有效应对网络政治谣言是所有国家都需面对的课题。国内相关研究通常集中关注宏观问题,对微观行动策略的研究很不充分,对"删帖策略"的研究则尤其不足。通过对当前最新社科成果的吸收借鉴、对实验数据的再次挖掘,可以概括出网络政治谣言传播与作用中的叁大效应:网络政治谣言的压倒式传播效应、辟谣效果随时间衰减效应、公信力损害的不可逆效应。这些效应客观上决定了单纯使用"辟谣策略"存在天然缺陷,也决定了"删帖策略"的不可替代性。研究者需要超越笼统、含混的研究方式,排除西方价值鼓吹的干扰,为"删帖策略"的合理性、有效性提供理论和事实支撑。(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文丽[7](2019)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网络谣言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网络信息在人们学习、生活、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技术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丰富资讯和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虚假的、危害的、反动的网络谣言,严重影响了网络空间的秩序,甚至造成了现实社会的混乱。互联网的发展也催生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并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下,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健康发展是中国能够顺利良好发展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后继有人的必要保障。所以,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事关中国的国家安全,需要通过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主动占领互联网传播的新阵地,从而牢牢把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主动权。由此,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者需要重视网络谣言的治理,不断消解网络谣言对高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还网络空间以风清气正,进而保障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本文聚焦于网络谣言传播研究,探寻其背后的机理,试图揭示网络谣言治理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并以此寻求网络谣言规制的解决之道,最终维护互联网风气和底线,维护社会稳定与秩序。首先,本文概述了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主要工作及创新点,为研究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和治理网络谣言奠定基础。为了进一步探究二者的关系,本文阐释了网络谣言内涵、传播机理及其与意识形态关系的影响。同时,通过分析网络思政教育的内涵及其教育体系,探讨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网络谣言治理的关系,指出网络谣言的出现是网络时代的发展伴生物,是人们不当使用互联网的结果。所以,需要通过网络思政教育予以洗涤人们思想,从而矫正其不良行为。因而,通过论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理论、思政教育理论、国家安全理论,将其作为本文分析的理论基础,提出了网络谣言治理视角。其后,本文从互联网发展的角度,从教育普及范围、教育创新方法和教育互动特点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机遇,并指出网络谣言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内容、方式和技术等方面形成了挑战。同时,指出网络谣言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削弱主流意识形态、损坏社会互信根基、导致大学生行为失范等危害,继而分析了网络谣言影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原因,具体在于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对网络重视不够、组织体系应对不力、技术水平难以应对。为了突破当前网络思政教育目前治理网络谣言的困境,本文从提升网络思政教育者的能力、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的技术创新、丰富治谣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网络谣言规制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3-10)
秦超,钱晓虎[8](2019)在《打击涉军谣言炒作 维护军队良好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运用的迅速普及,网络谣言已经成为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又一现实威胁。“近几年,每年发生的网络谣言事件都在万件以上,尤其还发生了‘老虎团人员集体猥亵幼儿’‘中国拿200亿贴息贷款换印度撤军’等严重损害国家和军队形象的重大网(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19-02-15)
黄嘉卿,淦纪轩[9](2019)在《黑白不容颠倒》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由北京市门头沟区纪委副书记、案件审理室主任、第六纪检监察室负责人组成的“澄清正名小组”来到该区某单位,当着全体干部职工的面,现场宣读了针对该单位主要领导的澄清说明。通过详实调查,办案人员认定,反映该单位主要领导的举报信问题皆失实并发现了诬告者。被诬告(本文来源于《中国纪检监察报》期刊2019-02-01)
窦云莲,李昊青,张鹏,王斌[10](2018)在《微信政治谣言的生态治理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旨在从舆情生态视角提出微信政治谣言的治理对策,从而为我国网络舆情生态治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微信政治谣言的传播特点,并从舆情生态视角剖析治理微信政治谣言存在的困境,进而提出微信政治谣言生态治理的主要对策。[结论/结果]微信政治谣言的生态治理,要充分把握微信政治谣言的特点与演化规律,加强人防与技防的深度融合,从"主体—信息—环境"整体上推进微信舆情生态的有序建设和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情报》期刊2018年11期)
政治谣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9年3月底,因"散播政治谣言、诬告云南红河州委书记"而备受舆论关注的云南省红河州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和建被依法提起公诉。在此之前,云南省纪委监委的通报称:和建制造、散布、传播政治谣言;署名寄发公开信,发布不实言论,在政治上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教唆、怂恿他人举报不实问题;在党内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搞利益交换……2019年1月2日,云南省纪委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治谣言论文参考文献
[1].李莉.当前网络谣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19
[2].任红禧.散播政治谣言,后果有多严重?[J].党的生活(黑龙江).2019
[3].李昊青,洪礼博.面向政治安全的网络谣言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9
[4].秦学超,秦晓波.新时代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整治网络谣言的路径探微[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5].杜志强,支少瑞.网络政治谣言的危害及治理[J].中州学刊.2019
[6].粟盛玉,郭凤海.应对网络政治谣言需要“删帖策略”[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9
[7].张文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网络谣言治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9
[8].秦超,钱晓虎.打击涉军谣言炒作维护军队良好形象[N].解放军报.2019
[9].黄嘉卿,淦纪轩.黑白不容颠倒[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
[10].窦云莲,李昊青,张鹏,王斌.微信政治谣言的生态治理对策研究[J].现代情报.2018